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橇跣惚救耍∷腔谷衔夂和莱啥迹耆且怀 八伞北硌荨K侨衔骸叭羲嫡馐且怀【实谋硌荩跣惚砻姘绨琢常孪仍缇桶才盼夂憾ズ诹常导噬喜渴鸸岢钩す倜睿裨蛭夂汗晃ケ成弦猓扔谔粽胶汗馕涞壑富尤ā;实矍Ю镆?刂富邮窒拢缓笫窒抡箍嬷荽笸郎保实勖欢允窒麓Ψ;蚪倒伲炊痛停獯硎裁矗俊
  对于这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第一,除了吴汉屠成都之外,冯异定关中,耿弇克临淄,来歙平天水,刘秀本人破赤眉,何时组织过如此针对平民、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他一直以“仁义”二字为本,当年邓禹、冯异奉命西征之时,刘秀百般叮嘱,要他们施仁爱民,不得滥杀无辜。在即将统一之时,他有什么理由搞这么一场毫无必要的大屠杀?这样做,除了给洛阳朝廷以及刘秀本人脸上抹黑以外,还能有什么好处?!刘秀不仅从未有过“犯罪前科”,也毫无“作案动机”。因此,刘秀本人指使之说不能成立。
  第二,对于汉军将领在外的行动,刘秀一直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刘秀手下的将领身上得到了最典型的印证!汉军诸将,抗旨违令的事情层出不穷,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远点说,邓禹在关中,多次抗命,导致数十万西征军全军覆没!近一点说,臧宫居然明目张胆地扣押刘秀拨给岑彭的军用物资!吴汉更是骄横跋扈,多次抗旨,无论是在南阳、陇右,还是巴蜀,都是自行其是。他目无王法、肆意胡为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们两人表演“双簧”,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第三,刘秀就是想搞“双簧”,实际上也来不及。他远在三、四千里之外的洛阳,他怎么知道吴汉何时进攻成都?要知道,吴汉在锦江惨败之后,原本是要撤退到江州去的!刘秀又不是神仙,他怎么能事先知道吴汉会立即攻打成都?从时间上判断,这场大屠杀绝无可能是刘秀在吴汉攻城之前布置的。
  那么,会不会是刘秀在吴汉出征之前的布置?显然也不是。因为岑彭入川以来,厚恩抚慰川人,收效极佳,各地纷纷传檄而定。刘秀这样级别的大战略家,怎么可能让吴汉屠城呢?
  第四,刘秀之所以不处置吴汉,还对其“赐谷二万斛”,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一定要说个一二三四的话,只能说是刘秀是从全局考虑,迫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抚慰策略。“成都大屠杀”事件已经发生了,人死不能复生,也只能是严厉斥责一顿了事。如果真的按照汉朝法律追究起来,吴汉岂止是平蜀功劳一笔勾销的问题,就连他的脑袋和身家性命能够保全都是未知数。如果杀了吴汉,刘秀就要背杀一个“滥杀功臣”的罪名。还有,如果吴汉有罪,刘尚、臧宫等人能逃脱干系吗?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处死,恐怕要“兴大狱”,被牵连进去的人不止一个两个。杀戒一开,功臣们会死多少?对于一向注重声誉的刘秀来说,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做的。
  再者,北边的卢芳残余势力与匈奴勾结,还在北边的雁门、云中、五原一带猖獗活动。此刻,岑彭、冯异、景丹、祭遵、来歙已死,如果杀了吴汉,伤了剩余功臣之心,将来一旦有变,用谁打仗?功是功,过是过,刘秀对吴汉“赐谷二万斛”,完全是对其平蜀战功的肯定,而不是对其屠杀的褒扬!
  由此四条来看,“成都大屠杀”完全是吴汉的个人行为,与刘秀本人毫无关系。当然,吴汉无法无天的行为,也在刘秀心中敲响了警钟!对这些功勋赫赫却又是一身毛病的老臣们,如何对待他们?如果日后避免类似严重犯法事件的发生呢?此刻,刘秀有的是成例可寻。很简单,效法高祖皇帝,就像当年高祖收拾韩信、彭越等人一样,把吴汉他们都收拾了,岂不简单?对于心狠手辣的刘邦来说,宰了韩信、彭越等人,他连眼都不眨。
  但是,对于心地仁厚的刘秀来说,这却是一个大难题。对这些与自己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老臣们,如何下得了手?于心何忍!坐在洛阳南宫之中的他,陷入了深思之中……
  (三十五)巴云蜀雾
  以成都、江州为核心的益州十郡,虽然号称“天府之国”,却也是个神秘古怪的地方。它有自己的文明,自成体系,与中原隔绝数千年。从三星堆的青铜文化留下的千古之谜,一直到金沙遗址中祭祀台的壮阔凄美,无不强烈地展示出益州本地文化的特立独行与光辉灿烂。这里的一切,也犹如雾气弥漫的巴山烟雾一般,云蒸霞蔚,令人在神往之余,也是感到扑朔迷离。
  益州十郡,外有巴山秦岭阻隔,在物产丰饶的腹地,当地人独立地发展,一直与中原不通声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没人知道“蚕从”与“鱼凫”是谁,没人知道益州土人从哪里来,最终又去了哪里。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自秦国名将司马错灭古蜀国以来,这里就与中原结成一体。虽然经过战果末至西汉中原王朝对益州的二百余年的治理,这里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益州地区地灵人杰,物产丰饶,由于交通闭塞,积累的财富不易输出。相对封闭的环境,令其在太平盛世之时,能够积累巨额财富,丝毫不亚于中原。明末人欧阳直公在《蜀警录》中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中原王朝崩溃之后,益州军阀们往往仗恃着巴山秦岭天险,割据自立,公孙述、刘焉、明玉珍等人的割据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益州虽富,却不是建功之所。原因很简单,险要的地形,利于防守,不利进攻。历代巴蜀守将中,几乎人人坐拥豪田美宅,身边美女武术,家资万贯,奴婢成群。这样贪恋富贵的将领,如何能够奋勇杀敌?如何能够冲锋陷阵?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谁让他们生在这样一个膏腴流油的“天府之国”?这里太富了,富裕的很容易让人不思进取!富裕的让雄才伟略的刘备都为之流连,居然忘记了北出荆州,坐视关羽覆灭!也恰恰因为这里富裕而且闭塞,才能够在东汉末期鼎足三分。
  两千年来,除了汉高祖刘邦这唯一的特例以外,没有一个是以巴蜀地区为起点夺取天下、完成统一的。即便刘邦本人,也是处于广义的巴蜀地区一隅――――汉中,且是由此北上以关中为基地夺取天下的。可见,益州只是守成之地,绝非肇基之所。就连诸葛亮这样的绝世高人,失去荆州之后,也无法以此为基地,实现混一四海、复兴汉室的理想。
  神秘的益州,神秘的巴山蜀水,还有着更多的神秘。南宋学者洪迈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取蜀将帅不利”。也就是说:历代入川平蜀的指挥员,下场都很惨!他在《容斋随笔》中举例说:“自巴蜀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汉代公孙述,大将岑彭、来歙遭刺客之祸,吴汉几不免。魏伐刘禅,大将邓艾、钟会皆至族诛。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继岌、大将郭崇韬、康延孝皆死。国朝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背不赏而受黜,十年乃复故官。”
  在此,笔者不得不佩服洪迈敏锐的洞察力与总结能力。其实,洪迈所列举的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南宋之前,历代征蜀将帅姓名以及下场都很惨,举不胜举:
  战国时期:张仪、甘茂,被逐流亡而死;司马错,不知所终;
  东汉:来歙、岑彭,遇刺身亡;吴汉,死里逃生,得享富贵;
  三国:刘焉,两个儿子刘范、刘诞皆被李傕杀死,疽背病发而死;刘备,兵败夷陵,忧愤病死;张松:被杀;庞统,中流矢而死;诸葛绪,被诬谋反,自杀;曹真,攻蜀不克,忧愤病死,其子曹爽终被司马氏灭门。钟会、邓艾,本人被杀,诛连三族;卫瓘,被灭门;胡烈、王颀、牵弘、杨欣:皆不得善终。
  两晋南北朝:李特、李辅、李远,战死沙场;李荡,驰马撞矛而死。桓温平蜀,参军龚护战死。后桓温为篡臣,自己虽病死,但家族终为晋室所灭;朱序,兵败被擒;王统,兵败投降;毛当,战死;徐成,兵败被擒;朱龄石,战死;尉迟迥,兵败自杀;梁睿,自污苟全;尉迟炯败于韦效宽之手,自杀。其女也沦为宫女,入隋后被独孤皇后活活打死。
  五代:李继岌、郭崇韬、康延孝,被杀;
  北宋: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因屠降者被黜,十年后才被重新起用。
  即便在洪迈身后,这条神秘的定律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元:宪宗蒙哥,战死于钓鱼城;
  明:傅友德、廖永忠、杨璟,皆被赐死,朱亮祖被鞭死。大将军蓝玉,被灭九族,株连被杀者高达五万余人,号称“蓝党”。
  明末清初:张献忠,被清军捕获杀死(一说战死);豪格,在平蜀之后,被诬死于狱;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最终败死;鳌拜,终身圈禁;赵良栋,贬职夺爵;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举家及全军被杀;
  民国及近代:张国焘,叛逃海外,客死加拿大;陈昌浩,被迫害自杀;贺龙,蒙冤而死。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条规律并不神秘。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将领在平蜀过程中或是平蜀之后死于非命,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横财招灾,盛誉招毁。由于益州的富裕,任何时代、任何将领独立率军拿下这里,都是巨功硕勋。而且,这些将领在平蜀的过程之中,很难严格约束军纪,屠城事件屡屡发生。除了吴汉以外,王全斌等人就是因此招灾被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蜀中犯下了战争罪行的将军们,此后被朝廷追究责任,何足为奇?
  第二,蜀人貌似怯懦,实则剽悍。蜀人貌似柔弱,内心却刚强无比。来歙、岑彭被刺,可见巴蜀之民是何等厉害!在中原人看来,川人身材比中原人矮小,性格沉默寡言。无论男女,吃苦耐劳是他们身上最为闪光之处。川人给中原的印象是:“地险而民怯”,貌似懦弱,远不如中原之人剽悍善战。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误解而已。巴蜀民间亦尚武,民风性格像弹簧,也像火山,一旦爆发出来,其力量也是惊人的强大。
  第三、蜀地难攻亦难取。蜀道艰险,很难收取。庞统、蒙哥等人之死,足以说明问题。治理蜀地的难度,一如蜀道通行之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武侯祠前的对联也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历来治蜀要深思。” 此刻,洛阳朝廷刚刚收服益州,还没有品尝到蜀人的厉害而已!
  纵观两千年来中原王朝平蜀史,除了不知所终的司马错以外,仅有吴汉、桓温等寥寥数人幸免善终。尤其是吴汉,他是一个惊人的例外。他是历代征蜀将领中战争罪行最大的一个,却是极少数幸运儿之一:大难不死,位极人臣。功成身退之后,永享富贵。他在成都与望都之间与成家军进行的拉锯战中,他被包围且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却“金蝉脱壳”。在锦江边上被突袭,他居然大难不死!吴汉的罪行最大,结局却最好,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耐人寻味。
  由此来看,吴汉还真是应了民间传说的“元金龙”下凡,他的命还真是够硬!实际上,吴汉与王全斌两人,若非遇到刘秀与赵匡胤这两位明君,他们哪里还有命在?如果他们的主子分别是刘邦和朱元璋,恐怕早就挫骨扬灰,株连九族了!
  有人也许会问,吴汉这样狠毒,老天难道没有报应吗?是的,吴汉虽然本人逃过一劫,灾祸却终究落在他儿子吴成身上。数十年后,吴成被愤怒的家奴所杀!看来,老天还是有眼,总算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成都数十万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吴汉屠城之后,拍拍屁股走人,可是却给蜀郡太守张堪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此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怎么收拾?这场毫无必要、惨无人道大屠杀,本来对洛阳朝廷满心欢喜的成都百姓,顿时将感激之情化作了冲天怨恨。它不仅给朝廷的善后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还在成都民众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为六年之后的史歆“成都兵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不管怎么说,“成都大屠杀”―――这个极不光彩的结尾,总算是给刘秀统一天下的全局性战争基本划上了一个句号。从此,全国大部分地区终于告别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岁月,逐步转到和平恢复时期。久违的太平盛世,终于要来临了……
  (三十六)克定西陲
  对外开战与对内安抚,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