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阴至长安有三百多里的路,而且沿途还有营堡民团把守。当延岑在得到冯异西进的消息之后,他认为,就是你冯异再厉害,也得花十天半月才能打过来吧?出乎意料的是,西征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见神斩神,见鬼杀鬼。才几天的功夫,西征军就杀进了京兆尹辖区,屯扎在长安城南的上林苑中,兵临城下。
西征军进展之神速,是驻扎于蓝田的延岑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的。他得报之后,大吃一惊,急命鄠县守将任良东进,自己则亲率主力从蓝田出发北进,与长安守将张邯一起,三路夹击冯异。
延岑的算盘打的很精,他认为,西征军只有两万多,自己三路大军总数在十万以上,而且是分路合击,胜算极大。就算他冯异再猛,我五个打他一个,他受得了吗?
这天,冯异亲率西征军出战,与延岑军大战于长安南郊。在这场众寡悬殊的大战中,冯异再次显示出了“英雄本色”,不仅临阵斩杀一千余级,而且将延岑的三路人马全军击溃,还一举拿下了长安。西征军第一战就大获全胜,威震长安。周边那些闭门自守的村寨营堡的首领们听说后,纷纷派人来与冯异接洽,表示愿意投降。至此,关中三辅中部、东部地区,完全掌握在了冯异的手中。
关中地区连续三年遭到兵燹袭击,土地荒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极度短缺。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人相食”(即人吃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物价飞涨,粮食的价格高得出奇,一斤黄金只能买到五升豆子。由于大军初行,道路不通,后勤给养跟不上,冯异的军队也断了粮。为了活命,冯异只好就地取材,让士兵们上山到树林中摘取野果充饥。刘秀听说冯异的西征军出现粮食困难,下诏委派南阳人赵匡为右扶风太守,从洛阳星夜起程,带领军队把粮食、衣服等物资护送到关中前线。当时,西征军的生活极其艰苦,几乎坚持不下去了。当赵匡的粮车开进冯异的大营时,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再说延岑。长安城下的这场惨败,让延岑吃尽了苦头。不仅如此,他还面临着冯异的苦苦追杀!在率领残部逃离长安之后,延岑一路南逃到蓝田。可是,冯异的追击功夫也不含糊,他延岑前脚刚逃到蓝田,西征军的追兵后脚就跟进来了。延岑倒也乖巧,知道自己不是冯异的对手,他打定了主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惹不起你,我还躲不起吗?撤!”于是,延岑甩开两条长腿,再次发挥了“善于逃跑”的优势。连夜翻越南山(秦岭)向东南方向流窜。
这天,他带着残兵败将,进入了析县(今河南省西峡县)境内,准备攻城。冯异得报,急调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率部直奔析县,向其发动猛攻。这一仗,延岑再次大败,他的部将苏臣等八千余人向汉军投降。延岑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领残部取道武关逃往南阳郡。
延岑在关中西部的防御体系,随着他的南逃析县而全线崩溃。除了吕鲔、张邯﹑蒋震三人逃到秦岭以南的陈仓一带,其他军队全部被冯异剿灭。吕鲔、张邯﹑蒋震无奈,只好派出使者,向“巴蜀之王”的公孙述请降。
至此,关中三辅终于被刘秀集团基本控制在了手中。“大树将军”―――冯异,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他的前任邓禹整整花了两年时间都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这点来看,冯异的能力的确是超强的。
京都都尉张宗在第二次西征的战役中,依然表现出色。在冯异的指挥下,屡次击破关中各地的营寨、城堡。看到关中已经大致平定,刘秀将其调回洛阳,任命他为河南都尉。调走张宗,一方面是为了表彰张宗的战功,也是对其晋升嘉奖。
另外,由于延岑南窜,中原地区形势危急,刘秀又将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调往南线作战。至此,继续西征剿匪、治理关中三辅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冯异一人的肩上。
自从后勤补给线路畅通之后,冯异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前来投降归顺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冯异开始执行政治攻势,瓦解收服各路新降官吏、将军。对于严格遵照朝廷法令办事的,一律厚加赏赐。对于恶习不改、为非作歹的人,按律严惩。该杀的就杀头,该降职的就降职。冯异把大量新投降的流民士兵遣散回家,让其回家从事本来的行业。从此之后,关中逐渐安定下来。冯异在关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人人畏服。附近的土匪看到无法在关中立足,纷纷逃散。
截止建武三年夏,虽然长安三辅已经平定,然而西征战争却远远没有结束。天水还在隗嚣的手中,河西还在窦融的手中,西征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对于冯异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大的硬仗还在后头。
建武四年,公孙述派大将程焉率数万人北上秦岭,与吕鲔等人会合,联军守陈仓,觊觎关中。冯异得报,与右扶风太守赵匡一起,率军迎击。大败程焉部,程焉率领残部南逃往汉川。冯异率军在箕谷追上了程焉,再次将其击溃。程焉无奈,只得带着残余人马逃回汉川去了。此后,冯异掉转兵锋,直取陈仓,攻击吕鲔,将其驱逐出境。此后,周边各地的村寨营堡都来归降。冯异拔掉了陈仓这颗钉子之后,在关中的根基逐渐稳固。稍后,公孙述又派军入境骚扰,都被冯异击退。
冯异在关中,严格按照朝廷的指示办事。审理积案,昭雪冤屈。抚恤孤苦,抚慰百姓。收葬遗骸,修缮城郭。严惩犯罪,强化治安。因此,冯异在长安一带,牢记刘秀临行前的教诲,严格地贯彻既定政策,深得民心。
从建武三年到建武六年,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关中一带逐渐出现复苏的迹象,就连长安南郊的上林苑一带,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城镇。建武三年春天,在冯异夺取关中之初,关中一直是刘秀的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养活西征军以及当地的百姓,刘秀必须派人千里迢迢地向西给冯异输送粮食。但是,从此之后,在冯异的精心治理之下,仅仅一年时间之后,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得到了初步恢复。到了建武四年以后,冯异就不需要刘秀给他送粮食了。冯异不但不需要刘秀养活他,他反倒能够把关中三辅地区节余下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关东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
刘秀平定关中,是其统一全国战略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他是这个宏伟战略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冯异则是忠实的执行者。君臣二人的密切合作,通力配合,在青史之中,写下了光耀简章的璀璨一笔。
史学大家司马光先生对此深为欣赏,他由衷地赞叹道:“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
历代开国,平定关中之术,可称者惟两汉。前汉云萧何,后汉言冯异。美矣!
四、逐鹿中原
(一)万川归海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在鄗城登基之后,立即下诏求贤,一如既往地广泛招徕四方英才、吸引新鲜血液,使之为新生的政权服务。此后,刘秀在用人方面,越来越注重对文治之才的选拔。拔擢人才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军事方面,对于文职人才的选拔,刘秀同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破格拔擢南阳人卓茂的举措,尤其引人注目。
求贤诏书下达之后,有人立即向他举荐卓茂,说此人久负盛名,才能卓著,是个治国干才,建议刘秀对其提拔重用。对于卓茂,刘秀早就听说过,于是立即派人以高规格礼聘卓茂出来做官。当时,卓茂已经七十多岁了。对于刘秀的礼请,卓茂欣然应征,立即前往河阳谒见刘秀。刘秀看到卓茂前来,非常高兴,当即下诏封卓茂为太傅,加封曪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棉絮五百斤。
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月,对于卓茂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七十老翁,刘秀给予如此高的礼遇,的确是有些引人注目、异乎寻常。在这一系列不寻常的举措当中,蕴藏着刘秀高度的政治智慧,也显示了他“并吞天下、总齐八荒”的决心。
刘秀之所以重视文职人才的拔擢,主要是来源于如下逻辑思路:
第一,一个新生的政权,如何才能够收取民心呢?
答:要让民众感受到它的仁政,感念它的恩惠、仁德。
第二,如何才能使得民众感受到它的仁政呢?
答:必须建立一个强大、高效的政府,向民众布恩施惠。
第三,如何才能建立这样一个政府呢?
答:必须选拔一批精通民政事务、廉洁奉公的人才,为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各级官府机构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如何才能够吸引到人才呢?
答:必须取信于民,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求贤若渴的诚意。
第五,如何才能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诚意呢?
答:树立一个又一个不拘一格拔擢人才的榜样。
第六,谁是榜样呢?
答:卓茂。
高规格提拔卓茂,正是刘秀这一战略逻辑思路的体现。此举向天下人作出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姿态,用切实的行动向天下人作出了承诺。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天下人彰示求贤招才的真诚之心,也是力求以此博取知识分子的好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在战争年代高度重视文治人才的选拔,刘秀这一点在天下群雄之中独树一帜。
在戎马悾惚之间,在四方鼎沸之时,刘秀怎么会有娴情雅致延请卓茂这样一个七十老翁出山,担任太傅呢?
“太傅”一职,是当朝皇帝的名义上的师傅,是朝中的最高级的官员,位在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之上。其职责是“掌以善导,无常职”,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兼老师。“太傅”不常设,是一个荣誉职务,一般由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名士担任。两汉四百二十余年,除了在王莽、董卓时期有太师、太保以外,在大部分时间里,太傅是朝廷之中唯一的上公!换句话说,一个人一旦做到太傅,也就算是位极人臣了。
那么,这个卓茂何德何能,怎么一到朝廷就做了皇帝的高级顾问兼老师―――太傅?他的德能勤绩,配的上这个职位吗?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城人,出身于一个显宦家庭,其祖、父两代都做过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卓茂本人,在汉元帝在位时曾到长安求学,师事鲁国人江翁。江翁擅长《诗经》,在汉昭帝时就是“鲁诗”博士,号称“鲁诗”宗师。卓茂跟着江翁学习“鲁诗”、礼法、礼法,深得师传精髓,人称其为“通儒”。卓茂不好华服美饰,而是注重内涵修养。大约在汉哀帝绥和二年(西元前七年),左将军孔光首次担任丞相,即将卓茂征辟到府中担任史吏。对于卓茂的才能、品德,孔光一直非常欣赏。
卓茂性情宽厚,为人恭敬仁爱,不喜争讼,崇尚推己及人之道,深为乡党所重,在家里声望很高。
有一次,卓茂骑马出行,有人当街拦住了他,对卓茂说:“大人!您所骑之马是我的,请您把此马还我!”卓茂很奇怪,惊讶地问:“你的马是什么时候丢的呢?” 这个人气呼呼地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卓茂一听,嘿嘿一笑,立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自己所骑的这匹马,已经已经骑了好几年了,怎么可能是对方的呢?卓茂明白这位失主找马心切,肯定是认错了。见此情状,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马的缰绳递给此人,让这人骑回家。不料,过了一段时间,马的主人找到了自己的马,知道自己弄错了,很是惭愧。于是就专程找到卓茂,将马归还,并叩头谢罪:“小人有眼无珠,误认大人之马为己马,请大人治小人之罪!”。卓茂微笑着让他起来,只是将马收下了事,并没有怪罪他。孔光知道后,称其为忠厚长者。
由于卓茂的高洁品行以及精深学养,他被朝廷任命为侍郎,在黄门供职,稍后又被任命为密县县令。卓茂为政,崇尚宽厚简略,厌恶严刑峻法。他一上任,就立即在境内废止了很多当时盛行的严苛做法。我们都知道,汉法严苛是在历史上有名的。各地方官都以严察狠酷为能,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如此。卓茂此令一出,密县的官吏、衙役们都耻笑他不会做官:“这个新县令,简直是个蠢货!”就连邻县的官员们也听说,都觉得他不是一个能员干吏。河南郡太守担心卓茂不能胜任工作,甚至专门派了一个“守令”来“协助”他工作。“守令”,是一个类似县令助理的角色。名义上是“协助”,实际上是“监督”,很显然,上级对卓茂的能力表示出了严重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