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公元前3世纪至9世纪间世界古代居民生活习俗历史的通史 

性著作。主要介绍和论述罗马、西亚、北亚、印度、北方草原、中国等地区 

和国家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以叙述和介绍居民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形态、 

饮食结构和特征、建筑与民居、服饰文化、丧葬习俗、宗教与信仰、婚姻与 

家庭、交通与商业为主,另外还涉及到了中西生活习俗文化交流,并适度对 

世界各地居民生活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在参考本学科有关文献 

的同时,还较多地参考了考古、民族、地理、历史方面的资料。此书视野开 

阔、内容丰富,叙事条理,深入浅出、语言活泼生动。 


… Page 3…

                                 一、概述 



     世界古代后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9世纪之间。在欧洲南 

部,这个时期相当于罗马帝国存在的时期;在亚洲中部,相当于安息王朝与 

萨珊王朝存在的时期;在亚洲东部,相当于中原的汉唐时期。在这个时期, 

除了以上国家之外,欧洲的盎格鲁人、撒可逊人、日耳曼人、法兰克人、哥 

特人和斯拉夫人,亚洲的东胡人、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等也都比较活跃。 

另外,其他许多民族也为世界文明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则限于资料, 

二则限于篇幅,在这本小册里,我们只准备介绍其中的一些国家或民族的居 

民的生活习俗情况。 



                       1。罗马居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公元前8世纪前后,一支操着特殊的拉丁——法里斯奇语的部落出现在 

意大利,在罗马这个地方建城,并称该城为罗马城。这是罗马历史的开端。 

罗马帝国是在罗马王政和罗马共和国的基础上形成的。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 

前1世纪后半段至公元5世纪中叶。罗马帝国享有极高的文明,帝国版图包 

括了欧洲南部和亚洲西部。罗马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是这样的。 

     罗马帝国的居民生活在等级制度之下。罗马帝国时期,居民分为好几个 

等级,比如元老、骑士、平民、释奴、奴隶等。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 

思想意识不同,他们的生活习俗自然也就有着许多不同。 

     罗马帝国居民在饮食方面以面食为主。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罗马 

人主要生产小麦,另外还有大麦、稻子和大豆。他们将这些农产品加工之后 

来作为自己的主食。他们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橄榄,可以用其榨油。橄榄油是 

罗马人炒菜时所使用的主要油料。罗马人很早就掌握了种植葡萄的技术,而 

且用其来酿酒。葡萄酒不但是本国贵族和平民喜欢的饮料,而且是罗马帝国 

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种植果树,取其果实来制作各种甜酱,是罗马人的重 

要佐餐品,直到今天,欧洲许多国家的居民还在使用这种佐餐品。 

     罗马帝国服饰方面的资料是比较丰富的。居民所穿服装主要是用亚麻来 

制作的。亚麻是一种纤维很长的植物,可以用来纺纱和织布。在我们这个时 

期的欧洲,居民主要穿亚麻布制做的衣服。除了亚麻布之外,罗马人还穿丝 

绸和棉布衣服。丝绸是公元前2世纪之后才兴起的一种新布料品种,它是罗 

马人通过印度、西亚从中原得到的。欧洲人使用棉布应当是更晚一些时候的 

事情。罗马本地并不生产这种纺织品,他们从印度进口这种布料。罗马人的 

衣着款式显然受到希腊人的影响,其衣服形式主要有内衣、长袍、背心、鞋 

子、袜子和腰带。 

     罗马人有着繁荣的商业。罗马史料谈到,罗马城内每八天就有一次商业 

集会,所有的手工业者都来集市出卖自己的产品,然后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 

罗马帝国境内的商贸活动,主要是在集市里进行,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 

神庙附近也举行规模较大的集市与商业贸易活动。罗马最鼎盛时期,商人往 

往伴随着远征队伍深入到各地去,以方便兜售自己的商品。在我们这个时期, 

罗马向北通往北欧、向南通往非洲、向东通往亚洲的陆路交通都是畅通的。 

     商业的发展刺激了货币的发展。在罗马帝国之前,罗马人与其他地区居 

民一样,流行以物易物的商贸活动。到了我们这个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 


… Page 4…

罗马帝国形成了自己的货币系统。罗马帝国时期的金属币可以分为铜币和银 

币两种。罗马货币的质量为阿斯(相当于一斤)、谢米斯(半斤)、翁启亚 

 (十二分之一斤)等。罗马帝国的货币形态曾给世界各地的货币形态产生过 

深刻影响。 

     仅就现在资料,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可以分为要塞、神殿、宫殿、果园、 

剧场、凯旋门、居民、人头柱、道路、桥梁、水道建筑等,而与居住建筑有 

关的则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和要塞建筑。罗马帝国的居住建筑,承系着三 

重文化传统:其一:原则上接受了古代意大利居民的居住意识和建筑学说; 

其二,接受了希腊建筑文明中的许多成份;其三,大量周沿少数民族融入罗 

马帝国,比如日耳曼人、哥特人、叙利亚人、匈奴人、突厥人等等,所有这 

些民族都将自己的文化带入罗马,他们的居住文明对罗马居住文化有一定地 

影响。 

     罗马人的宗教生活,与它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发展是相适应 

的。从大的方面讲,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历史,可以分为早晚两个不同的发展 

阶段。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有关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深浅不同的两个发展阶 

段:前期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宗教某些东西;后期批判地接受了基督教。 

     罗马帝国享有极高的物质文明,同样,受这种大的气候的制约,罗马帝 

国也享有较高的精神文明生活。罗马人在文学、艺术、音乐、娱乐等领域, 

都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所知的文学艺术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颂文等,尤其是诗歌与戏剧,对后世影响极大,出现了好几位文学巨 

匠。 

     罗马人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而来,民族文化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这使他 

们有兴趣于体育和竞技;罗马人自从建立了帝国之后,经济一直处于较为优 

越的地位,悠闲的经济生活使得他们有精力和财力来从事体育和竞技活动; 

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 (同样也在对敌作战中),罗马人认识到身体健 

康的重要性,从爱护身体出发,他们愿意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由于这么多的 

因素,罗马人很乐于参与各种娱乐和竞技活动。罗马人最常见的娱乐和竞技 

形式有竞技、赛马、角斗、赌博等。 



                      2。西北亚居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前后,西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较为复杂。继 

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相继崩溃之后,西北亚地区出现了“诸 

侯”争雄的局面。在罗马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的周沿一带,相继出现了阿尔 

沙克王朝、科尔希斯王国、伊比利亚王国、阿尔巴尼亚王国、博斯普鲁王国 

和卡尔利等王国。 

     迄今为止,有关上述地区的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得比较少;同时,由于 

各种各样的原因,相应的考古发掘工作做得也不充分。资料贫乏为我们复原 

这个时期的居民的生活习俗增加了难度。仅就目前资料,要想比较完整地复 

原这一时期的居民的生活习俗,困难是相当大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只想就 

有限的资料来复原阿尔沙克王朝、伊比利亚王国和博斯普鲁王国居民的生活 

习俗概况。 

      (1)阿尔沙克王朝居民的生活习俗 

     阿尔沙克王朝是在阿尔明尼亚境内建立的古代国家。阿尔明尼亚位于西 


… Page 5…

亚北部地区。它的正北是高加索山,西北是黑海,东北是里海,因境内有阿 

尔明尼亚高原,故名。 

     阿尔沙克王朝居民的饮食,受自然经济地理因素制约,分为南北两种情 

况。南阿尔明尼亚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豆类等,其居民主 

食则是小麦和豆类;北阿尔明尼亚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其居民的饮食则与 

我国古代草原民族接近,以食肉为主,食菜 (野菜)为辅,少量食用面食。 

据现有资料,人们知道,阿尔沙克王朝境内的菜蔬品种有韭菜、黄瓜、冬瓜 

等。阿尔沙克王朝的居民还从罗马人那里知道了油料作物,故而南部居民在 

烧制菜蔬时,通常使用植物油。北方居民则用动物油脂来烹饪。 

     阿尔沙克王朝居民的服装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夏季服装、春秋季服 

装和冬季服装。服饰文化受到民族传统文化至深影响。长期以来,阿尔沙克 

王朝的居民主要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后来,他们又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的 

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居民服饰自然而然地拥有双重文化影响。 

     阿尔沙克王朝居民首饰的款式很多,目前可知的有耳环、指环、鬓饰、 

鼻饰、额饰、项饰、胸饰、腕饰、臂饰、足饰等。通常,这些饰件是佩戴在 

妇女身上的,然而男性公民也带首饰。女性居民的首饰大多是金质的,少量 

是银质的,有一部分是钻石的。这里很少见到玉石质首饰。 

     阿尔明尼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地中海沿岸国家接壤,因而有较多的机会 

与善于经商的地中海居民接触。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从很古老的时候起,这 

里的居民就使用了与地中海居民同样的文字,比如腓尼基文字等。在我们这 

个时期,居民主要使用希腊文字。 

     阿尔沙克王朝时期兴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目前仅保留下来了伽尔尼城 

堡。通过这座地堡,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建筑、艺术和绘画等许多方面,阿 

尔沙克王朝的居民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和罗马文明的东西,而较少保留波斯人 

文化的东西。 

      (2)伊比利亚居民的生活习俗 

     伊比利亚位于现今高加索山一带。这里的政治归属,在公元前的几个世 

纪里曾经发生过几次重要变化。最初,这里是萨迦人的领地;稍后,这里成 

为斯基提亚人栖息的地方;希腊人崛起之后,向东北方向发展,将自己的势 

力发展到了这个地方;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是罗马帝国东北部边防重地。公 

元1至2世纪,原臣属于罗马帝国的伊比利亚人开始谋求独立。2世纪末叶, 

这个国家成为相当强大的国家,其版图扩拓到了南高加索山地区和北高加索 

山地。 

     伊比利亚国家居民的成份比较复杂,主要是本地人,因而民族文化包容 

了大量斯奇提亚人文化的东西;由于这个国家与波斯人相邻,在历史上长期 

接受波斯的政治统治,因而这个国家的文化又有大量古代伊朗文化的东西; 

随着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崛起,公元前4世纪以后,这里的居民又在一定 

程度上接受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东西。这是伊比利亚国家文化方面的总的特 

征。 

     伊比利亚较晚进入阶级社会。公元前2世纪以前,高加索地区的古代居 

民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军事民主制社会制度之下,至公元前2世纪,随 

着罗马文化大量渗透,加上中西交通的主要干道经过这个地方,这里的居民 

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些人在中西交通中发了横财,有了钱,买 

了地,成为上等贵族,或者进入到掌权的祭司阶层行列;其他一些人,则因 


… Page 6…

没有权力,或者经营不善,破了产,失去了土地,成为没有财产和土地的自 

由民,甚至沦为奴隶。 

     伊比利亚国家地处高加索山一带,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经济是农业和 

牧畜业并重。这种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食文化生活。南高加索一带 

以农业作物为主,因而其主食以麦面、豆面等为主;北高加索山一带是畜牧 

业经济,其主食则以肉食为主。据一些零星资料,伊比利亚国家的贵族经常 

种植葡萄园,并以其为自己的精耕作物之一,可以肯定:这个国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