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盗窃他人马绊者要处以死刑;凡通奸者,不但要割去通奸人的生殖器,而且
要被处以死刑。突厥法律规定的处死刑的方式有砍头、腰斩、活埋、闷死等
几种。
凡是犯有以下罪行者,都要处以罚款:强奸未婚女子者,将要重重地罚
处他的财物,并将受害人嫁给他作妻子;打架斗殴中伤及他人身体者,视情
节轻重,要受到罚款处罚,如将人眼睛打瞎,就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受害者,
若将人的肋条打断,就要赔偿受害人一匹马;偷盗他人马匹和财物的人,要
处以10倍罚款;如果指挥失误,无意之间做了有损于国家和可汗的事,虽然
不致处死,但是必须降为奴隶。
(3)突厥居民的饮食与服饰
饮食突厥人所处的时代,要比匈奴人所处的时代进步了许多,但是,由
于漠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而言缓慢一些,饮食结构本身又具有相对稳定
性,故突厥人的饮食,从总的方面讲,与匈奴人没有太大差别。
突厥人没有进入漠北之前,经济以采集业为主,故食物主要是野百合、
植物茎块。偶尔捕得一条鱼,或者捕得一只硕鼠,则会认为是运气极佳。畜
牧业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开始以马、牛、羊肉为主要食物。这是他们的
主食。
除了主食之外,他们还有一些副食。比如,唐玄奘来到西突厥的时候,
西突厥可汗盛情款待他,给他拿出了饼饭、酥乳、石密、剌蜜、葡萄等。所
谓的饼饭,就是麦饼,也叫做馕,是一种烤制而成的麦面食物,酥乳就是经
过发酵的马奶子,里面施以酥油。石蜜就是冰糖。
突厥人的饮料有两种:一种是马奶子,这是经过发酵之后含有酒精的饮
料,多饮欲醉,且长醉难醒;一种是葡萄酒,这是西域和中亚常见的饮料。
当时中亚和西域都臣属于突厥,他们常以这些东西上贡,以供突厥贵族消费。
发式突厥人不分男女,都留长发。为了游牧和骑射的方便,他们又常常
将长发辫起来,梳于脑后。中原文献称这种发式为被发。突厥人的辫发,不
是仅仅将头发束在一起,用绳扎捆了事。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先是将头发分
成一缕一缕的,辫成极细的小辫,最后再拢在一起,齐束于脑后。漠北草原
相继发现的突厥石雕像中,就有这种辫发习俗。这种辫发习俗至今还在新疆
南疆较为闭塞的地区流行,如维吾尔民族中的一些少女,在婚嫁之前,就保
留着这种辫发习俗。
帽饰突厥部族生活在漠北高寒之地,冬季时间长,天气极为寒冷,有时
… Page 70…
可以达到零下30度以上。为了御寒,突厥人戴有护耳的帽子。在漠北地区,
比如明斯克、米努辛斯克、阿尔泰山区,相继发现了许多石人雕像。其中一
部分是突厥人雕像。在这些雕像中,有那么一些雕像,头上就戴着这种有护
耳的帽子。突厥的护耳皮帽流行时间很长,直到解放以前,这种款式的帽子
还在东北和内蒙地区流行。西突厥贵族进入西域后,接受当地居民习俗,在
被发之外,又喜用布帛裹头。例如,7世纪初叶,中原有位著名的高僧,名
叫唐玄奘,西行取经,来到了西突厥帝国。他看到西突厥大可汗头上裹着一
丈多长的裹额,是彩帛质料的。突厥人当中还流行戴毡帽的习俗。毡帽有尖
顶、圆顶的区分。
服装在我们这个时代,突厥人的衣与裳是分开的,这点和中原居民的服
装不尽相同。就目前的资料,突厥人的衣服可以分为上衣、下裤、靴靴、腰
带、外套几大类。上衣是夏季时常穿着的衣服,左斜襟,竖领,有箭袖,其
质料有丝绸、麻布、毛布等几种。突厥人的裤子宽裆、束腿,多为皮质,也
有毛织品,偶见麻质布料裤子。突厥人的靴鞋目前看见的只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高腰靴子,一种是矮腰鞋子,皮质为主,偶有毡质的。皮带即是服装的
有机组成部分,还是装饰品的组成部分。有些讲究的贵族,束的皮带很宽,
带上镶嵌各种铜质饰扣。突厥人最常穿服的是外套,有两种款式:一种稍长,
过膝,显得厚重,这大概是冬季服装;一种稍短,刚刚及膝,显得轻薄,这
应是春秋季服装。突厥大衣都是翻领,左边开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
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尊突厥石雕像,来自于阿卡特乡,故称之为阿卡特石人,
高约2米,是典型的突厥人石雕像。这件石雕像身上就穿着一件过膝的大衣,
翻领,左边开襟。
居处突厥人居住在穹庐里。关于突厥人的穹庐究竟是什么样子,文献记
载的很简约。《太平广记》记载了突厥的穹庐情况。它说:“穹庐为帐毡为
墙”。从字面的意义来理解,突厥人的穹庐是木骨的,它以皮革为顶(防雨),
以毡为墙(保温)。西方有位名叫雅库比的人,写了一本名叫《诸国志》的
书。在这本书里,他写道:“它们是带有棱角的圆顶帐,圆顶帐用牲口皮牛
皮带钉住,外面是羊毛毡。”
除了穹庐之外,突厥时代中晚期,突厥人已经开始有城居生活了。突厥
语将城称之为“汗八里”或“斡耳朵”。文献可以见到许多突厥城池的名称,
如汗八里、别失八里、伊力八里、彰八里、仰吉八里等,都是突厥人兴建的
城市。突厥城池布局是个什么样子,目前还不太清楚。大体知道:城内有网
状街道,平面呈方形,城门东向,城垣多用土坯筑砌,城门四角还有塔楼。
在城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木结构遗址,其中一些有彩绘并镀金粉,还
可能有上过釉的雕瓦。除了民居建筑之外,城里还有大量宗教建筑,如塔寺
等。
婚俗突厥人同样是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而来,还有着较多的原始社会的
遗风遗俗。首先,突厥人与匈奴人一样,流行收继婚,即父亲去世后,儿子
可以将父亲的后妻继续视为妻子;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在收养诸侄的前提下,
尽娶诸嫂为妻。在中原的文献里,称前者为蒸母婚,称后者为报嫂婚。春秋
战国以前,中原也流行这种婚俗。突厥人当中流行报嫂婚和蒸母婚很普遍。
其次,由于收继婚的存在,突厥人流行一夫多妻制,即一个男性可以同时娶
几房夫人。
除了政治因素必须使一对男女结合,以实现政治结盟的目的之外,突厥
… Page 71…
人允许自由择偶。值得注意的是,突厥人自由择偶的场合大都集中在死者葬
所。一个同胞去世后,要埋葬了,大家都去送葬。在葬所,青年男子可以大
胆地向女性求爱,如果得到女方首肯,他便可以在结束葬礼之后,返回家里,
请求父母去带着聘礼去求婚。通常,突厥人不拒绝这种求婚。
葬俗中国历史上有一套很有名的书,名叫《周书》,是记载南北朝时期
北周这个王朝历史的。在《周书》中,专门有一节,是讲突厥人历史的。其
中一段文字,专门介绍突厥人的葬俗情况。大致情况如下:
突厥人死后,必须停尸于帐幕之内;死者子孙和亲属都要尽其所能,在
死者面前屠杀羊马,并陈羊马于死者的灵前;死者亲属在此之后要围绕着死
者的帐幕哭着转七圈,每至帐门口外,都需用锋利的刀刃,将脸上的皮肉割
破,便其流下血来,七圈转完之后,丧仪初步结束。数日后,亲属将死者生
前用过的东西和马匹,连同尸体一起火焚。火化尸体之后,亲属将死者的骨
灰收起,小心地存放在一处,等待时机入土下葬。突厥人的规矩:春夏死去
的人,要候到秋天才能入土下葬;秋冬死去的人,要候到春天才能下葬。入
土安葬的那一天,还像初次举行葬仪那样,要宰杀马羊、围绕尸体大哭、转
七圈、用刀割面。最后,将死者入土,在墓前竖建石标,其石标的多少,根
据死者生前杀人的多寡而定。杀一个人,就树一块石头,杀十人,就竖十块
石头。
突厥人为死者哀哭时,要以锋利的刀子割刮脸面,有术语称之为“嫠面”,
这是突厥十分普及的习俗。突厥人不但要求本民族必须这么做,就是一些参
加丧礼外来人也必须做同样仪式。比如,东罗马一位名叫瓦伦丁的使臣出使
西突厥,恰遇西突厥可汗室点密去世。新可汗达头为父亲举行丧礼,瓦伦丁
参加了丧礼。哭丧时,达头要求瓦伦丁以刀割面,瓦伦丁不敢不从,只好照
着割面。事后,瓦伦丁带着破了相的容貌离开了西突厥汗国。
突厥人的埋葬方式,前文说过,是先行火葬,然后再土葬。土葬的墓穴
形制,目前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说,突厥墓葬是石棺葬,即墓室是用石头
砌起来的;有的人说,除了在墓内砌石头之外,在墓表还砌有标识,如石封
堆等。关于突厥人的真正墓葬形制,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目前看到的突厥人
墓葬,以第一类埋葬形式居多。
(4)突厥人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突厥人的早期信仰,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文献记载,
突厥人相信自己的先祖与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深信自己的部族是深受狼庇
佑的,故有狼图腾崇拜。突厥人在自己的军旗上,通常都绣着一个狼头,而
将大汗的近卫军称之为附离,即狼,这都是狼图腾崇拜的遗俗。
突厥人还信仰萨满教。萨满原是沟通人与天神关系的男巫,其词的原意
是兴奋而狂舞的人。这种原始宗教广泛流行于漠北草原地区。突厥人对萨满
教是很虔诚的,一切重要活动都需经过萨满向天神汇报之后才予以实施。
突厥人还是典型的万物有灵信仰者。他们崇拜山洞、崇拜雨水、雷电、
太阳、石头、天、地、鬼神等等。有些重要的活动,比如战争等,他们出兵
之前,都要到相关的崇拜物的祠庙里去参拜一番,求得福佑后,才肯出兵。
突厥人还有祖先崇拜。他们对于历史上的每一位有贡献的祖先,都修宗
教建筑以志纪念,并行祭祀。由于所修的建筑大都在山洞里,所以就称这些
处所为“先窟”。近些年来,人们正在苦苦地寻求突厥人的先窟,还没有收
获。东北学者在搜寻突厥先窟时,无意之间,竟然将深受突厥文化影响的鲜
… Page 72…
卑人的先窟给找到了。
突厥人后来还信奉其他一些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和袄教等。
突厥人信奉佛教的时间大致在6世纪后半期;信奉袄教是在征服中亚两河流
域以后;信奉景教约在六世纪前后;信仰摩尼教的时间大约在8世纪前后;
信仰伊斯兰教的时间大约是在10世纪前后。
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突厥文字也是随着经济文化的
发展进步而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突厥文大约是在5世纪时创制的,但
当时应用并不普及,多数仍然刻木以纪事。6世纪下半叶,突厥人以粟特文
为书面文字。7至10世纪是突厥文字形成并大力发展的时期。除了突厥人使
用之外,突厥文字还在西伯利亚、蒙古、叶尼塞河流域、新疆、中亚地区广
泛使用,是当时使用地域最广的一种文字。突厥文字即不是音素文字,也不
是纯粹的章节文字,大致有40个左右的字母。
文学突厥人喜欢在死者墓前立碑,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碑铭资料。通
过这些碑铭,可以看出突厥人早期文学的特点:突厥人的文学结构比较完整;
正文叙事清楚;语言词汇活泼、丰富、生动。突厥人的中期文学深受阿拉伯
文化的影响,目前保留下来的文献多是用回鹘文写成的,也有用阿拉伯文字
书写而成的。这时最著名的文献有《突厥语大词典》、《真理的入门》、《福
乐智慧》、《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等。
艺术突厥人能歌善舞,有自己传统的舞蹈艺术,文献对此有较多的记载。
突厥人还从中原输入音乐和舞蹈,并向中原输出音乐和舞蹈,这在文献中也
有记载。比如,著名的龟兹音乐家苏氏婆擅长弹琵琶,懂七声,就是从突厥
进入中原的,并对中原的音乐有较大的贡献。突厥人的雕刻艺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