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覆去,用手而不用筷子取食黍米饭。不要大口喝汤,不要搅和菜汤。不要当
① 林乃燊:《从饮食中看中国古代的阶级生活》,《中国烹饪》1981 年第3 期。
① 蔡莲珍等:《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考古》1984 年第10 期。
… Page 79…
众剔牙,不要喝咸肉酱。如果客人在搅和菜汤,主人应抱歉说菜肴烹调得不
好;如果客人吃到酱类的调料,主人应抱歉说食物备办得太少。湿肉可用牙
咬,干肉要用手劈,吃烤肉不要一次嚼得太多。饭后,客人应起身帮助收拾
碗碟,而主人应委婉地给予制止,请客人再次坐下。《礼记·少仪》认为,
与尊长一起吃便饭时,先奉尊长食,同时要等尊长吃完了才停止;不要落得
满桌是饭,流得满桌是汤,要小口地吃,快点吞下,咀嚼要快,不要把饭留
在颊间咀嚼。
如果与国君一起进餐,更要注意各种礼仪规范。如 《礼记·玉藻》认为,
通常按共食的礼节,都由主人先祭,客人后祭,如果君赐臣食,臣可以不祭。
君以客礼待臣,臣就要祭了,但也得先奉君命,然后才敢祭。上菜以后,待
食的臣子,要代膳宰遍尝各味,然后停下来喝饮料,等国君先开始吃才能吃。
要是有膳宰代尝饮食,就不必品尝了,等国君开始吃就可以吃,但是吃饭也
得啜饮以等候国君。国君请用菜的时候,就得一一尝一点,然后才能依自己
的爱好来选食。凡是想吃远处的东西,必须先由近处的开始,然后才渐及远
处的,这样可以避免贪多的嫌疑。如果国君还没有吃饱,侍食的臣子不敢先
饱。国君吃饱了以后,臣下还要对国君劝食,但也只以三次为度。国君吃完
离席之后,就把吃剩的饭酱拿出来分给随从的人吃。凡是陪侍尊者食,都不
①
得放肆,不得吃饱 。
汉乐府《陇西行》对汉人接待宾客的情况,曾作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好
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毛氍
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
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
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从诗中描写的情景看,当贵客
临门之时,家庭主妇要面带微笑,热情地去迎接客人。客人进门以后,主客
席地而坐,主妇要直起腰来,抱手当胸,俯身拜跪行礼,接着问安。然后请
客人正式入席,把客人让在铺有花纹的毛毯上,就开始饮酒。席上摆好清、
白两尊酒,酒尊上放着刻有花纹的酒勺,勺柄要摆向南方。接着主妇先从尊
中舀好一杯酒给客人,客人要先表示谦让,主妇则再拜跪表示客气,这才主
客各持一杯酒,边饮边叙谈。片刻过后,主妇便要吩咐供饭。饭毕,互相叙
礼后,主妇才陪着客人缓步送出。客人出门后,主妇送至大门以内,再不远
①
送 。
贵族们在举行宴会时,往往还伴以乐舞百戏来助兴。如山东沂水出土的
一块画像石,中部刻绘着对饮的主宾,他们高举着酒杯互相祝酒。面前摆着
圆形食案,案中有杯盘和筷子。主人身后还立着掌扇的仆人在小心侍侯。画
②
像石两侧刻绘的便是乐舞百戏场景,使宴会显得隆重而热烈 。又如成都市郊
出土的《宴饮观舞》画象砖,中间置樽、盂、杯、勺和饮食之器。后面男女
二人共席,席前置案,正在宴饮观舞。右边舞者长袖翩跃,左边一人屈身伸
掌、拍鼓为节。左后二人,其一抚琴伴奏,另一人为舞者伴唱。《汉书·张
禹传》说:张禹的弟子戴崇位至少府九卿,“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
优人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可见其宴饮中有妇女对舞,优人奏乐,与画
① 姚伟钧: 《中国古代饮食礼俗与习俗论略》,《江汉论坛》1990 年第8 期。
① 韩养民等:《秦汉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100~102 页。
② 王仁湘等:《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第1 册,台湾中华书局1990 年版,第125 页。
… Page 80…
象砖所反映的何其相似!左思《蜀都赋》说:“庭扣钟磬,堂抚琴瑟”,“若
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四陈;
觞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竟,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
于促柱,歌江之上■历;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又好像是这个画
①
面的描述 。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的前室南北两耳室和中耳室,绘有许多厨炊、宴饮
和进食场面,并画着管理膳馔、祭祀的共官椽史,充分反映了死者生前“临
渊钓鱼,放犬走兔”,“煎炙齐和,穷极五味”的奢侈生活。这座墓中画有
大小厨房五个,饮食场面比比皆是。一座墓中能有这么多的厨房是已发现的
汉墓中所罕见的。在各厨房灶、井附近有众多的男奴女婢,忙着汲水、涤器、
加薪、切肉、酿造、击牛、宰羊、解兽、炙燔、烹饪等,正为男女主人准备
丰盛的美餐,死者真算得上“钟鸣鼎食,侍妾满前”之家,其饮食的丰盛不
亚于王侯。厨房内悬挂着兽头、鱼、肉、鸡、肺、肝、肠、雉、兔等鲜腊食
物,各种肥美的肉食无所不备。厨房旁有饲养鸡、鹅、鸭等禽舍及供鸡栖的
高树,以备随时宰杀和食用。厨房内陈放着釜、食案、碗、列鼎、尊、盒、
钵、镬、盆、瓮、勺及满盛耳杯的厨架。食具内盛满各种各样的鱼、肉、以
候迎主人享用,或男女奴仆正忙着向主人进奉酒食。宴饮时也常伴有乐舞百
②
戏,有女艺人、男艺人和乐队为之助兴 。
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一幅宴饮石刻画,长 1。53米、高1。14米。
画面的上缘刻有垂帐,并垂有绶带,其下刻一个帐幕,帐内坐一人,似为墓
主,其前刻有长方形大案,案上列有杯盘。画面右边刻四人,其居中一人,
衣冠楚楚,作赴宴状。此人的左右各立一人:位于左边的一人双手棒杯;位
于其右一人,以手示意,作迎宾状;其身后另立一人,冠戴衣着与赴宴者相
似,尾随其后,可能是从属。画面的左边刻一人,席坐,席前刻有杯盘,其
右刻二人:其中一人右手端一盘走向墓主;其身后一人,回首看席坐者。画
面的下方刻参加宴饮的宾客二人,皆席坐,作答话状,其右有一仆,正在整
理炉、盘、杯、樽。此人前后刻有竹笥、盆、壶诸器。画面右下隅所刻数器,
图像不清,不知系何器物。从这幅画像石上所刻人物的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出:
凡身躯高大肥胖、衣冠楚的楚的皆为官僚、地主的装束,他们占据画面的主
要部位。而手棒杯盘的劳动人民则头戴小冠,在画幅上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偏见在画面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显示着封建社会难以逾越
的阶级界限。画面表现的仅是宴会之一角,整个宴会规模之大似可想见。这
类宴饮图在各地出土的石刻画中比比皆是。
有在前面大吃大喝的,就有在后面厨房内辛勤操劳的。密县打虎亭一号
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幅庖厨石刻画,原长1。72米,高0。92米,规模也很可观。
画上共刻10人,按其操作的程序可分四组:第一组为屠宰。第二组是汲水和
洗涤。第三组为烹饪。第四组是把烹调好的食物送上席面。画面的左上角刻
肉架二,其上悬各种肉食;架下置牛头、牛腿各一。肉架的右侧刻一蹄足大
鼎,鼎腹饰以铺首衔环。鼎裆烈火熊熊,鼎内烹煮肉食。鼎右一人,以棍伸
入鼎内搅肉。鼎左一人负薪,向右作行进状,其前刻一灶,灶门可见柴禾燃
烧。灶上刻有釜、甑、烟囱。灶侧一人作烹饪状。此图的右下隅刻一带架方
① 刘志远等: 《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文物出版社1983 年版,第86~87 页。
② 盖山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57~58 页。
… Page 81…
井,其上悬有汲桶;井侧立一人,作汲水状。其旁一人,以手端盆,立于缸
侧,作取水状。此人与方灶之间刻大盆一、圆形小灶一。图像中部刻有正在
煮肉的大鼎。鼎左刻一勺置于瓢内,其下方刻二人,前一人端一盘,盘中盛
鱼一尾;后一人端一圆案,其上置有耳杯等物。鼎右刻一人,双手伸向盆中
作淘洗状。图的左下方,刻一煮肉大釜,釜下为三足炉,其腹部设有练环。
釜右立一人,手持一曲柄勺。釜右一人作曲肢蹲坐状,一手伸向持勺者,另
一手伸入盆内作淘洗状。盆前有长方形盘一、小盆一。另外在画像的空间刻
各式盆缸多件。这幅画与上图联系起来组成了连环画,图上在席间端盘子的
都是刚从厨房里走出来的。前面大吃大喝的寄生生活与后边汗流浃背的拚力
干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庖厨的规模越大,内容越丰富,越显出墓主人生前
的富豪气派。同时,图上没有表现出来的宴会厅内的其它部分,以及无法表
①
现的饮食的细节部分,都由这幅庖厨石刻画代为补充了 。
秦汉人每日进餐的次数在不同的阶层中有所不同。皇帝的进餐次数按礼
制为每日四次,即平旦食、昼食、晡食、暮食。《白虎通》说:“平旦,食
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莫(暮),食太阴之
始也。”贵族的进餐次数为每日3次,如《汉书·淮南厉王传》载,汉文帝
时淮南王刘长因谋反而获罪徙蜀,朝廷特许他全家“皆日三食,给薪菜盐饮
食器席蓐”,“肉日五斤,酒五斗”。一般人的进餐次数则为每日二次,如
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传食律》和《仓律》所示,大多数人都是早晚
各一餐。居延汉简中“朝三升,莫(暮)三升”的记载和《礼记·丧大记》
中“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以及《汉书·晁错传》中“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的说法也反映了当时一般人每日两餐的情况。
汉代人赵岐在 《孟子·滕文公》的注解中认为每日两餐中的早餐称作
“饔”,晚餐称作“飧”。早餐的时间大约将近午时,汉代人称“隅中”。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衡阳在我国南方,
“隅中”是指当太阳运行至衡阳时,时间将至正端午时,所称“隅中”。早
餐就是在这个时间开饭。《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攻进关中后,欲独霸
关中,项羽后至,闻讯勃然大怒,于是下令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旦日,即指太阳刚刚出来的时辰,此时按当时习惯,本不是开饭时间,
但项羽一怒之下,为了尽快进军关中,击破刘邦军队,于是立即下了提前开
饭的命令。这种提前下开饭令的情况,大约不在非常情况下不会如此。晚餐
除了称作“飧”外,也称作飧“食”,其时间大约是在申时,即今午后三至
五时。当时人吃的晚餐多是早餐剩下的熟食,稍一加热便可。所以《说文》
对“飧”的解释是“食之余也”。因为汉初在中原广大地区的炊具还是鼎、
鬲、镬等青铜器,质地厚重,用火做饭很不容易,因此,晚饭往往只能吃早
晚的剩饭。《史记·吕太后本纪》载;“日■时,遂击产。”当时周勃、陈
平等诛灭诸吕之乱,正是利用吕产军队吃晚餐之时,猝不及防地给其以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