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敕改宗圣观为兴国观,⑨端拱元年(988),加〃顺天〃二字,名顺天兴国观。AB至金末,〃金天失驭,戈革炽兴,累代宏规,例堕灰劫〃。〃遗址其存者,惟三门、钟楼并二亭耳。〃AC元初,全真道掌教尹志平命李志柔率徒重建,从丙申(1236),〃逮于壬寅(1242),稍克就绪。建殿三:曰金阙寥阳,曰文始,曰玄门列祖;为楼三:曰紫云衍庆,曰景阳,曰宝章;为堂二:曰真官,曰斋心。宾有馆,众有寮,焚诵有室,山门、方丈、厨库、蔬圃、水轮,至于下院别业,以次而具。丹垩藻绘,赫然一新〃。〃中统元年(1260)夏六月,以朝命易观为宫,仍旧宗圣之名,作大斋以落(成)之〃。AD即复楼观〃宗圣〃之旧名,并升观为宫。其后,续有兴建,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修说经台启元殿,〃绘历代注经仙哲名德俱显者四十八员于两壁。创四子堂,新灵官祠,前山门,后客位。台之次级构希声堂,及云房厨库等室,以居道众。且以玄逸真人所付古文《老子》,镵诸贞石,与旧碑列峙殿前。方之旧制,盖倍蓰矣!〃AE经过全真道士多年的努力,使楼观所具之规模更为扩大,成为它的鼎盛时期。
《八琼室元金石偶存》据元代〃宫图〃对其众多的楼、台、亭、阁、堂等建筑,作了记录:〃宫图题榜曰宗圣宫。曰三门,曰望气楼,曰三清殿,曰元始殿,曰四子殿;右曰宝章,曰常善堂,次左曰官厅;其右一榜漫漶,曰P宗,曰育心,曰祖堂,曰考P。树曰方丈,曰道院;宫之南曰衙林,曰说经台,曰炼丹峰,曰P阿庵(下略)。〃AF明清以后,几经废毁,但屡有修葺。修葺工程较大者有三次:第一次,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用了两年时间,重修寥阳殿东之五祖七真殿,更换梁木,重修墙垣,重绘五祖五真像于壁。AG第二次,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三清殿圯,住持许明宫募资重建,经十九年,至万历二年(1574)告完。AH第三次,清雍正七年至十三年(1729~1735),道士梁一亮募资修葺启光(〃光〃疑或为〃元〃引者)殿、四子堂、灵官祠,改建迎仙门,创建藏经阁、待储洞等。AI此后,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嘉庆十四年(1809),又两次由私人出资进行修葺。AJ其后不见大的修缮,以致大部建筑逐渐废圯,惟存说经台几重殿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之作过多次修缮,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ACAD《道藏》第19册543页,第22册707页,第19册550页,第5册270页,272页,第11册41页,第5册268页,第19册550页,554页,54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7册22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ABAEAF《道家金石略》228页,643页,577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AGAHAIAJ《古楼观志》31页,26~27页,39~41页,42页、37~38页,手抄影印本,1982年
永乐宫
永乐宫本名纯阳万寿宫,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县),俗称永乐宫。为八仙之一吕洞宾出生之地。吕卒后,唐代就其故宅建吕公祠。金袁从义于兴定六年(1223)所撰《有唐纯阳吕真人祠堂记》云:〃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招贤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君之故居也。乡人慕其德,因旧址而庙貌之,岁时享祀甚谨严。〃①至金末,因其地狭隘而加以扩建,改祠为观。元王鹗《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云:吕公祠〃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近世土官以隘陋故,增修门庑,以祠为观,择道流高洁者主之。〃②元初,全真道兴起,以吕洞宾为第三祖,为崇奉其教,乃大肆营建,将吕公祠改建为规模巨大的纯阳万寿宫。肇其事和出力最多者为邱处机弟子潘德冲和宋德方,有许多碑刻记叙其事。③建造时间很长,其主体建筑,大约从蒙古定宗元年(1246)开始动工,至世祖中统三年(1262)方告结束;无极门(亦称龙虎殿)到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才竣工。至于各殿壁画,直到至正十八年(1358)始告完成,几与元代相始终。
宫殿规模很大。在由南向北的主轴线上,建造五座主体建筑: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其后有邱祖殿。西部有披云(宋德方封披云真人引者注)道院、吕祖祠、潘公(潘德冲)祠、玉皇阁、报功祠,书院、三官殿、城隍殿等,成并排横列。三清殿是主殿,形制最大。殿前有七条并列的人造水渠。④据碑刻和殿壁题记,永乐宫建成后,在明洪武、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朝,皆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维修工程最大的有四次:第一次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主要是髤饰各殿的门柱槛框;第二次在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九年(1636)间,重修七真殿、玉皇阁、潘公祠、二仙楼、邱祖钵堂,及山门、墙垣、甬道、神牌、供桌等;⑤第三次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除一般维修外,更换了三清、纯阳两殿的梁架,历时三年;第四次在光绪十六年(1890),除对三清殿、纯阳殿、真武阁等三座主体建筑进行修缮外,又对三清、纯阳、龙虎三殿的壁画进行了修补。经此多次大小维修,该宫历经七百余年之久,除一些次要建筑圯毁无存外,主体建筑,即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保存仍较完好;其内部装饰、塑像、图书等虽已破坏无存,而壁画仍大体被保存。这在全国众多宫观中,是十分罕见的。1959年,因兴修水库,遂将四座元代建筑连同壁画照原样迁建于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
现存的永乐宫,无论对宗教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建筑物基本保存了元代建造时的面貌,这在道教宫观乃至全国古建筑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它为古建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次,现存四殿的元代壁画,也十分珍贵。三清殿的《朝元图》,绘制各种天神、地祇图像二百九十多尊,纯阳殿的《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绘制吕洞宾故事画五十二幅,重阳殿绘制王重阳故事画四十九幅,无极门(龙虎殿)绘制神荼、郁垒等画像多幅,都是绘画史上的珍品。它不仅为研究宋元时期道教神仙谱系提供了实物例证,又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⑥
注:
①《道家金石略》448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②④⑥《文物》1963年第8期:《永乐宫的建筑》
③参见《道家金石略》所收之《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并引》《冲和真人潘公神道之碑》及《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等。
⑤杜仙洲《永乐宫的建筑》谓大修三次,兹参考其他资料,改为四次。此见《道家金石略》所收之《永乐宫重修诸神牌位记》《重修潘公祠堂记》《纯阳万寿永乐宫重修墙垣记》《重修邱祖吕真二殿碑记》等。
重阳万寿宫
重阳万寿宫简称重阳宫,在陕西户县西十公里之祖庵镇(旧名刘蒋村)北。原为全真道创建人王嚞之修行地,亦为其埋骨处。初名祖庵,祖庭。金承安二年(1197),请额名灵虚观。金天兴(1232~1234)间,遭兵燹。蒙古太宗八年(1236),尹志平重新草创。①十年(1238),李志常奏请得旨改灵虚观为重阳宫,命于善庆等率徒大力营修扩建。②从太宗十二年起,经约十年,〃雄宫杰观,星罗云布于三秦之分矣,其祖庭制度,为海内琳宫之冠〃。乃马真后三年(1244),降玺书〃增以重阳万寿宫额〃。③此后,其徒众续有营建。邓文原《孙公(德或)道行之碑》云:〃宫自甲午(1234)营构,历时五十有九,而殿阁坛宇,讫未完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孙德或任该宫提举时,又加增修,〃图绘黝垩,陶甓墁P之工,悉增旧观〃。④重阳宫的制度规模,未见详细记载,但据介绍,该宫盛时,宫殿楼阁达五千余间,道士近万人,规模甚为宏大。故与山西永乐宫、北京白云观合称为全真三大祖庭。
至明清,道教转衰,重阳宫得不到大的维修,大部建筑渐废,现仅存经清代重修的纯阳殿和灵官殿等。原有七十余通元代碑刻,仅留存三十余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专款,建房屋十余间,作碑刻陈列室。近几年,又重建了山门,维修了殿堂。
注:
①②③《道藏》第19册533页,536页,53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道家金石略》787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八仙宫
八仙宫原称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初创于宋,建于唐兴庆宫局部旧址。其名之由来,源于八仙故事。相传此处为唐代〃长安酒肆〃,吕洞宾在此饮酒,遇钟离权点化而得道。后人于其地立〃长安酒肆〃石碑。题〃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又有传说,宋时,此处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遂建雷神庙以镇之。宋末有郑生憩于雷神庙,忽遇八仙游宴于此,后人建八仙庙以祀之。元代全真道兴起,尊钟离权、吕洞宾为北宗五位祖师中的两位,遂于其地大兴土木,建成颇具规模的宫观,名曰八仙庵。明时为该地著名道观。清康熙(1662~1722)初年,著名道士任天然重修殿宇,扩建东跨院,并开坛传戒,辟为全真道十方丛林。嘉庆十一年(1806),道士董清奇住持八仙庵,复加修葺,并建西跨院。
道光十二年(1832)所立之《八仙庵十方丛林》碑记云:董清奇之后,〃继而有华山韩合义,又继而有律师刘合仑开坛演教,后遂传戒于朱教先〃。①一直保持丛林传戒制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难至西安,驻跸于八仙庵西花园内,赐银千两给当时方丈李宗阳〃增修牌楼〃,并颁赐观额,名〃敕建万寿八仙宫〃。②于是八仙庵改名八仙宫。民国二十三年(1934),监院唐旭,在杨虎城、邵力子资助下,对宫内殿宇房舍进行全面修整。在六七十年代的大动乱中破坏殆尽。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宫观之一,并据明清布局进行全面重修。其建制分中东西三路及西花园。中路有灵官殿、八仙殿(主殿)、斗姆殿;东路有吕祖殿、药王殿等;西路有邱祖殿、监院房等。总共占地近百亩。是目前西安市最大之宫观,为陕西省道教协会所在地。
注:
①此碑现立于八仙宫内。
②见立于八仙宫内之《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万寿碑》。
台湾首庙天坛
台湾首庙天坛在台湾省台南市。因台湾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故原称〃天公埕〃、〃天公坛〃或〃天公庙〃,1983年改为今名。台南市旧名〃赤嵌〃。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至光绪十三年(1887)的二百余年中,台南一直是台湾的首府,在台北市定为省城以前,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明桂王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奉明正朔,即在天坛原址祭告天地。此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即于天公埕西设厂举行玉皇上帝圣诞庆典。
清咸丰四年(1854),由地方乡绅发起、官民集资在天公埕和埕东吴姓宅基上兴工建庙,定名〃天公坛〃。翌年,又增建后殿。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更名为天坛。1945年台湾光复后,天坛又着手重修,1951年落成。1979年增建武圣殿。
天坛供奉主神为玉皇大帝,同祀斗母、三官、南斗、北斗、张天师、圣母、观音、三清、关圣、文昌、岳武和延平郡王等。全庙建筑为三进宫殿式。庙门前有小广场,广场上有照墙,上雕双龙抢珠图。庙的正山门有石狮雄踞左右,两侧偏门则有石鼓各一对。前殿与正殿天井间,各有石雕龙柱两对。前殿龙柱为咸丰五年(1855)所造,正殿龙柱为同治年间所镂。石材来自大陆,雕刻细密,造型古朴,堪称精品。
正殿中央置神龛一座,奉玉皇大帝圣位,无神像。神龛周围雕有龙型图案,雕金饰玉,金帐黄幔。殿顶木雕精巧,色彩雅丽。外殿楹柱上还悬有〃一〃字匾,为台南古都三大名匾之一。天坛后殿,中央主奉三清、斗母和三宫,并配祀南斗和北斗。左侧祀奉张天师、普化天尊、东斗星君等;右侧祀奉西斗、太乙、天医、灶君等。天坛道士举行日常宗教仪式也在后殿。天坛三进的左厢的另有武圣殿,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武圣殿的前殿奉祀关帝,后殿奉祀文昌、观音、孚佑、圣母、月老、魁斗等神。天坛中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