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炝迹ゾ√炝及。 豹ァ
“我原本就纳闷,以我北洋水师之威力怎么就打不过小小的日本呢?今天才知道,原来是李鸿章为了保持自己的实力,一味避让所致。”
“李鸿章卖国丧权的事实触目惊心,若非看到这个弹劾奏章,我真是不敢相信!”
“这些事实许多都是袁世凯提供的,绝对可信。文大人,你说是也不是?”
文廷式郑重地点头道:“当然是,如果不是袁世凯想将功折罪,找上门来,向我提供这些材料,我也不敢相信。”
听着这些议论,张謇激动地一步登上一张椅子,挥舞着手臂说:“李鸿章昧尽天良,丧权卖国,与这种汉奸并列朝班,是我们的耻辱!李贼不去,天理难容,我和文大人才写下这道弹劾奏章。诸位大人有同吾肝胆者,请在奏折上签名!”
话刚落音,翰林和御史们轰然响应:
“弹劾国贼,御史本分,我签!”
“汉贼不两立,我签!”
“莫说是签名,要是李鸿章现在站在我面前,我能生吞了他!”
一只只因激动而颤抖着的手,在《弹李鸿章疏》上落下了一个个名字。
……
勤政殿,光绪拿着奏折,对站在朝班后列的张謇、文廷式等人说:“你们六十五名翰林和御史联名上的这个折子,朕已经看了,里面列举的李鸿章许多卖国的事实,言之凿凿,朕深感震惊。看来,李鸿章弄权误国,已非一天两天的事了!这所有的折子……”
他指着御案上堆积如小山般的奏疏,对满殿大臣道:“不管是六部公卿,还是外省督抚,包括这些举子们的呈文,都是两个意思:一是拒签和约,二是惩办李鸿章。这份张之洞的上疏……”
他拿起奏折中最上面的那份,说,“已是第三次主张杀李鸿章以谢天下了。但,朕有朕的难处……”
他又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文件,“这是庆亲王命人翻译的泰晤士报的文章……”他将文件交给御前太监,“念给他们听听!”
太监念:“清廷的决策人士知道战争根本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而现在的条约已经不是李鸿章的条约了,因为在签字前李鸿章把每一个字每一个情况都发电告诉了北京,皇帝是根据军机处的意见,才授权签字的,假如现在拒绝批准这个条约的话,那么在文明世界面前,皇帝丢掉的将不仅仅是体面。”
“丢掉的不仅仅是体面。那又是什么?你们说,那又是什么?”光绪一激动,苍白的脸上就浮现出病态的红晕。他手撑在御案上,身体前倾,眼睛睁得大大的,急切盼着臣子们的回答。
满殿的大臣却都垂下了头。
四
松筠庵,这里也是一派激愤!
十八省举子都来了,庵堂、地坪、开着窗户的各个房间密密匝匝全是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站在庵堂中间桌上演讲的康有为。
康有为眼神灼热,嗓音嘶哑,那是因为愤怒地呼喊所致。“亡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可是朝廷还是没有拿出个主张来。我十八省共一千三百余名举子今日聚集在这里,为挽救国家危亡,决议上书请愿!有为蒙同仁举荐,以一日两夜时间,写就了这《上今上皇帝书》一万八千余言……”他挥舞着手中一大叠厚厚的文稿,激动地说,“有为不才,不敢以如椽巨笔而自诩。但有为爱国,却敢道这一万八千余言字字皆杜鹃泣血,期盼唤回我大清煌煌盛世!马关签约,惊醒国人,如若还不及时翻然变计,图生存图自强,那么,我们就只有等着受外夷马蹄的蹂躏了……”
说到这里,他喉头哽咽,热泪夺眶而出!
举子们一派唏嘘!
康有为猛地将头一昂,提高声调,慷慨道:“为此,康某受十八省举子之托,谨为天下苍生鼓与呼,请当今皇上纳解救国是四项主张!这就是: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说得好!”举子们有的激动得扼腕奋臂,有的则是泣不成声了。
康有为将手臂高高举起,“既然如此,同意康某所言的,请在这万言书上签名,然后我十八省举子列成队伍,前往正阳门,请愿上书去!”
“好!”一千三百余人齐声响应,声震屋瓦!
庵堂上,举子们踊跃在万言书上签名,不少人当场咬破手指,签下血书。
第十三章 先生是汉奸(五)
梁启超把康有为拉到一旁,小声说:“带头请愿上书,风险太大,学生愿代老师出面。”
康有为沉思道:“此举万一成功呢……”
梁启超马上说:“成功了,学生是康门弟子,自然功归老师。若朝廷怪罪,则罪由弟子一人承当!”
康有为一把握住梁启超的手,感动地说:“好,卓如,就依你所言吧!”
松筠庵通往正阳门的街道上,举子们的队伍浩荡而来!
走在前面的梁启超面色肃穆,他手中捧着一个拜盒,里边盛着的便是那份《上今上皇帝书》。
他身后的举子们举着四条白色横幅,每条横幅分别写着“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八个大字。
横幅后面是台湾的举子,他们额头上系着白布条,上面写着“还我台湾”。
然后依次是广东、湖南、直隶、陕甘……的举子们。
风萧萧兮易水寒!所有的举子们都满面悲愤,一言不发地走着,偌大的队伍只听见一片“沙沙”的脚步声,但这“沙沙”声比万面金鼓擂动更撼人心魄。
街道两旁早已是万众围观!
也许是被举子们默默行进的气势所震慑,围观人群的议论声也都是轻轻的。
“一十八省举人一起来上书请愿,这可是咱大清立国以来都没有的事啊!”
“这些读书人怎么了?惹恼了朝廷,可是要杀头的哟!”
“没听说吗,小日本把咱欺负得不行了,谁都咽不下这口气啊!”
议论声中,举子们的队伍默默地、悲壮地行进着。
……
此一刻,在沈阳,日本军队的脚步也在前进。
冲天的火光中,一面太阳旗在沈阳城楼上升起来。
日军源源不断开进城内,沉重的马靴踩得地皮微微发颤……
……
正阳门前,梁启超长跪箭楼下,将万言书高举过顶。
他身后是黑压压跪倒的十八省举子,一片痛哭悲号
“泣血恳请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一千三百余人一齐哭喊,使得风云变色!
……
养心殿,
御案上,摊放着《马关条约》文本,皇帝之宝——玉玺就放在文本旁边。
光绪皇帝没有坐在龙椅上,他依然是苍白的脸色中透着病态的红晕,一圈又一圈绕殿疾走,满殿的大臣都不出声,目光随着光绪的脚步移动。
光绪绕殿走了十几圈了,他的耳畔响着举子们的痛哭悲号,而他的眼前却晃动着“刷刷”前进的日军马靴!
光绪再也受不住了,猛地折身,直奔御案,拿起玉玺,就要往《马关条约》文本上盖将下去……
“皇上!”满殿大臣同声惊呼!
光绪拿着玉玺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他抬起头,慢慢扫视着这批朝廷的肱股重臣——
一张张忧国忧民的痛苦着的却又一筹莫展的面孔!
光绪不由仰首朝天,悲愤地说:“天何不公?让我载湉背上这割让国土,辱没祖宗的罪名!”
他颤抖着举起玉玺,沉重地往《马关条约》上盖下去……
人散却了,偌大的殿内,空荡荡只光绪一人坐在御案后发呆。
忽然他眼前一亮,发现慈禧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面前。
他忙欲起身,慈禧摆摆手,在他对面坐下来。
慈禧:“用玺了?”
光绪:“用玺了。”
慈禧的眼圈慢慢红了,泪水无声地顺着她的面容流下来。
光绪一见,顿时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号啕大哭。
空荡荡的大殿内,寂旷的紫禁城都回响着他的哭声……
……
台湾台北,遍地缟素。
在“台湾军民誓师抗倭”的大旗下,成千上万的军民,手执刀矛,额头上扎着白布条,聚集在广场上,向北而跪。
一张张悲愤的面孔……
一面面飘扬的旗幡,抗日义军、黑旗军、驻台清军……
悲愤笼罩着人群,一片寂静。带有腥味的海风吹来,千百面旗帜在风中噼啪作响……
五
广州巡抚衙门前,一个神情激愤的青年正在怒斥朝廷:“这样一个给四万万同胞带来无数深重苦难,腐败透顶的朝廷,我孙文早已羞作它的子民!”
看热闹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今,它又丧权辱国,赔款两万万两白银不算,还将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割让给了倭寇,是可忍,孰不可忍!孙文今日在这里当着众多同胞的面,断发明志,与清廷彻底决裂,势不两立!”
孙文说着,右手从身上掣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左手拽着自已脑后那根乌黑油亮的辫子,一剪剪去……
几个凶神恶煞的捕快冲进人群,扑上来,把他按倒在地,一边凶狠地殴打他,一边骂道:“反了你,臭小子!想剪辫子?先要你的脑袋!”
那把剪刀掉在一旁,孙文挣扎着,伸过手去拿。
一双大脚狠狠踩在他手上。
一阵钻心的疼痛使得他几乎昏厥,他紧咬嘴唇,手慢慢往前移动,触到了剪刀。
他一跃而起,“嚓嚓”两下,那根辫子被他剪掉!
几个捕快扑上来,更凶狠地殴打他……
孙文将辫子一扔,倔犟地挺立着,任鲜血顺着额头和嘴角淌下来。
……
颐和园,锣鼓铿锵!
慈禧又准备看戏了。
正对着戏台是大屋三间,前面是大的玻璃窗,夏天可以移去,换上蓝色的纱格。横在前面的是一铺炕,可坐可卧。慈禧现在就坐在炕沿上,从玻璃窗望去,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戏台上的表演。
和往常看戏悠闲愉快的表情不同,慈禧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脸色苍白的光绪坐在她旁边。
第十三章 先生是汉奸(六)
戏台化妆间,戏牌上写着“连升店”。
面容苍老的京戏名丑杨三扮演店主东,他正在化妆。
他旁边的徒弟看着他,担心地说:“师傅,今儿个你脸色可是不太好!”
杨三:“昨日我的黑眼晕又犯了,现在还觉得心跳眼花的!”
徒弟:“要不今天您就别上了,让徒弟我来顶替一遭儿。”
杨三:“你当这是给土老财唱堂会哩,这是给太后老佛爷唱啊!”
该杨三出场了,他一掀帘子,走上戏台。
看着台上杨三诙谐的表演,慈禧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条凳上坐着陪慈禧看戏的大小官员,翁同龢、张謇、文廷式都在内。
任戏台上百般逗笑,他们一个个的脸绷得紧紧的。
戏台上,杨三扮演的店主东正在和扮演王明芳的演员插科打诨。
店主东:“客官姓黄?”
王明芳:“我姓王。”
店主东:“哦,客官原来姓汪。”
王明芳:“姓王,三横一竖的王。”
店主东:“哎哟,原来王明芳王大人就是您呢!”
王明芳:“店主东为何叫我大人?”
店主东:“您还不知道啊?刚才报子来报,您已经高中头名状元了!”
王明芳:“真的?”
店主东:“这还假的了吗?小老儿这里给王大人磕头了,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
杨三向王明芳磕头,却不料口吐白沫,一头栽倒地上……
王明芳一愣,突然失声叫起来,“哎呀,师傅死了!”……
大幕迅速落下来。
看坪里,看戏的官员乱了套:“怎么了,好好的杨三怎么死在台上呢?”
文廷式眉梢一动,站起身对翁同龢说:“老师,我到后台去看一下。”
看戏的大屋子里,慈禧斥责身旁的太监和宫女道:“慌什么慌,快去看看,杨三还有救没有?”
这时,一个宫女更加慌张地指着台上说:“老佛爷,您看……”
慈禧往台上看去,大幕已经重新拉开,一幅白布写就的对联悬挂在台上:“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墨迹未干,看得出是匆忙间做出的手脚。
慈禧的脸沉了下来。
李莲英上前道:“有人搞鬼,奴才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