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的故事流行于中国。盂兰盆会为佛教仪式,每年七月十五日佛寺都举行这
一法会。表示缅怀先祖,也是为解救地狱中的鬼魂。以后这一活动普及到民
间,人们向佛寺施舍,并请僧人念经以超度亡灵。
7世纪这一风俗传入日本,先是佛寺举办盂兰盆会,以后又传入宫廷,
最后深入民间。
公元606年推古天皇十四年,四月八日和七月十五日设斋,以示祭典。
盂兰盆节在日本正式开始是齐明天皇三年 (657年),天皇命令在飞鸟
寺西边仿建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并筹办盂兰盆会。“五年以后天皇命令全
国于七月十五日举行法会”(《千里同风录》)。
到镰仓时代(1192—1333),盂兰盆会与施舍饿鬼会、万灯会结合举办,
后又转变为“精灵祭”,所以盂兰盆节又称为祭魂节。从江户时代起节日延
长成为三天,以后成了惯例。
现今日本的盂兰盆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三——八月十五日。 (日本改用西
历后盂兰盆节由农历七月十五改为八月十五)。
盂兰盆节在普通百姓家就是祭祖日,为祖先摆上供品,摆上祖先遗像、
牌位,进行祭祖活动。
⑨释典。我国唐朝每年有祭拜孔子的典礼。这一风习在8世纪初传入日
本。
日本奈良时代大宝元年(701年)后,每年二月和八月初的丁日,举行
祭祀孔子的拜奠典礼。主祭孔子并有孔门十哲: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
仲弓、宰子我、端木子贡、冉子有、仲子路、言子游、卜子夏。
祭坛上供酒、牲、钱币,举行仪式,奏乐。室町时代这一风俗逐渐消亡。
⑩重阳。重阳节源于我国,我国人民有重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
风俗,重阳节这一天更是赏菊的好时节。这一风俗在7世纪已传入日本。
天武十四年(685年)九月“天皇宴于旧宫安殿之庭”(《千里同风录》
引自《日本书记》),当时只是摆筵庆祝,还不算节日。
弘仁七年(816年)类聚国史有九月九日条,并见“九月节”字样。这
时候日本已把九月九日当作节日来庆祝。
天长八年(813年)“天皇参加重阳庆祝活动”(《千里同风录》)。
淳和天皇参加重九仪式,并令文人赋诗庆贺。
据《千里同风录》引述《续日本后记》记载:“辛亥,天皇御紫宸殿,
赐菊醑宴于侍从以上”。这是仁明天皇承和二年 (835年)九月的事件,以
后重阳节从宫廷扩大到民间。(11)冬至。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都有冬至祭天
的礼仪。古代皇帝被看作是“天子”,因此要敬畏上天,按时祭拜,以得天
的保祐。日本国制也是天皇制,祭天也是必行的礼仪。
日本奈良时代已正式祭天,据《千里同风录》记载,冬至祭祀始于奈良
时神龟二年(725年)十一月五日,《冬至应为十一月二十二日》。这天祭
祀完毕,圣武天皇在大安殿接受百官朝贺,并赐宴群臣,其作法和中国皇帝
相似。到延历四年 (785年)冬至时,桓武天皇于河内国交野郡祭祀天神和
先帝。
(12)新年。新年习俗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Page 109…
新年,是指阴历年,中世纪日本把过年作为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新年
前要作好各种准备,新年要有很长的假期。
年前扫除,是中国几千年的习惯。日本称为“扫尘”,在日本历史上有
关于“扫尘”的记载,“延喜式中有记载”“镰仓初期《明月记》和室町中
期的《新长乡记》”认为扫尘“应选吉日”(《千里同风录》)。
门前搭门松,唐时中国十分崇敬松树,把松视为“大夫”“公爵”,把
松树看作吉样的象征,过年时要立门松。日本在平安时代未至镰仓时代初期
也出现立门松的风俗,人们在腊月二十八日前从山上伐来松枝,立上门松。
到镰仓末期到室町初期还要立松、竹各一。松竹代表长青不老。日本立门松
还有迎神之意。
年前准备有节日特色的食品米糕及各种食物。
除夕,吃年夜饭、团圆饭,守岁。
岁尽,中世纪时日本有饮屠苏酒的习惯,据史载,日本饮屠苏酒,始于
弘仁年代(810—823)。
室町时代日本有了画宝船的风俗,画出载有七福神的宝船放在枕头下,
据说可以做好梦,带来好运。
日本天皇在元旦有一定的礼仪。“大化二年(660年)孝德天皇开始在
元日寅刻(四时)祭拜天地、四方山陵”,然后戴上佩玉绶带(表示是神所
赐与)。“接受百官朝贺。”(《千里同风录》)
一般群众要在元旦参拜神社、寺庙,以祈祷好运。然后就是互相拜年的
活动。
“年玉”是日本新年伊始赠物的风俗。室町时代(1336—1476)十分盛
行,赠物有古代大刀、金子、砚台、毛笔、纸、酒、鱼等。家里还要给男孩、
女孩“年玉”,“年玉”无论是来自神还是来自长者,对于接受者来说,都
含有长者的灵魂。
(13)大傩 (音挪)。大傩是年终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中国朝廷每年岁
终举行,日本皇朝吸收了这一风俗,其内容也十分相似。
日本在8世纪开始举行大傩。《续日本记》载,文武天皇庆云三年(706
年)十二月举行大傩。仪式上的鬼神都由朝中人扮演,天皇左右亲近的舍人
扮鬼,大舍人扮方相,另有七八个小孩扮成随从。阴阳师高声颂念祭文,读
毕,方相大喝一声“驱鬼”,上卿以下的官吏齐声应和,殿上武士拉开弓射
苇箭,扮鬼的舍人从清凉殿水沟旁逃走。仪式结束。
自庆云三年以后这种仪式每年举行。平安时代把大傩改为追傩。
镰仓时代朝廷上不再举行大傩仪式,但民间特别是以寺庙为中心盛况依
然。
(2)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受着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生产水平的制约,自然环境、气候
等与生活习俗的形成也有重要关系,宗教等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着生活习俗
的形成。
日本进入封建社会较晚,在生活上以大唐为榜样,追求较高度的文明。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日本,封建时代生产得到发展,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了
更好的条件,为精神文明的提高打下了物质基础。中世纪日本的生产生活都
有很大的提高,日本人民根据岛国特有的条件,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自己
… Page 110…
生活习俗的文明。
①服饰习俗。日本的民族服装是从中世纪开始定型的。中世纪初期日本
各阶层服装不同,据《日本文化史》称在6—11世纪贵族穿礼服,腰上束带,
有衣有冠。贵族男子的便服叫直衣,是一种长袍。官员的服装由于官员等级
不同而颜色不同,有“冠位十二阶”,冠帽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缝制,“其名
称表示儒教的道德范畴,分配的颜色则反映了五行思想” (《日本文化史》
第三章(日)家永三郎,商务印书馆出版)。
下级官员和上层平民穿的“水干”,类似于狩猎服,(是一种款式肥宽
的衣服)是民间的便服,后来成为公卿的便服。“水干”前后襟下摆缩短了,
掖在和服的裤裙里、用粗的合股线穿过袖子和衣服的接缝处,并打上类似菊
花的结,叫“菊缀”(《日本文化史》第三章)。
民众穿传统的简单缝接起来的不带中国式圆领的衣服——直垂。这种衣
服便于干活,最实用。
和服。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奈良时代,公元8—9世纪。当时正是中国文
化大量传入日本,唐装也传入了日本,首先在日本贵族中流行即“唐风贵族
服”;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日本人民对唐风贵族服作了若干改造。其
袖子、筒体变长,衣服越来越宽,由于束带穿在身上更能显出人体之美,形
象显得修长、潇洒,这种衣服很象敦煌壁画上的服装,这就是早期的和服。
对于唐风贵族服的改造日本人称之为“国风化”,以后和服逐渐推广到民间。
这种服装的特点是宽袖、开襟、束腰、宽带,构成和服的主要部分是长襟大
袖的长衫,与中国古代服装相似;腰带不可少,另外有外褂,还有裙裤 (男
服)。穿和服,长衫外面套外褂,其形状与长衫相同,但比较短。日本将长
衫叫“长著物”,外褂叫“羽织”。长衫下面再穿上袴,袴的形状好象百褶
裙。在上层社会中,常把自己的家徽印在或绣在羽织 (外褂)的衣袖、衣背
等处,以显示自己门第,这种羽织叫“纹付羽织”,在郑重严肃的场合,人
们是要把和服的全部构件都穿在身上的。
妇女和服中腰带是重要组成部分,腰带可以把宽大的“长著物”结束得
十分合体,充分显示出女性的端庄、美丽。所以日本人在腰带上很动脑筋,
开始时腰带窄而细,只有两寸宽,六尺五寸长;桃山时代以后妇女不穿裙,
腰带露在外面,并学中国样式作筒状带,还要缠绕数层,元禄年间腰带加宽
到五、六寸,并且加了里子,上有刺绣,腰带的结打在后面,就形成了现代
的和服。
和服体长,袖长,衣服虽宽穿在身上仍能贴身合体。这是日本人民把“唐
风贵族服”经过改制“国风化”后的结果。
国风化以后的和服逐步推广到民间,但日本服装等级鲜明,王公贵族与
平民穿的服装有严格的区别。首先是颜色不同,据《千里同风录》介绍,庶
民穿黄色,奴隶穿黑色。皇帝穿红色,太子穿桔红,亲王穿深紫,太上皇穿
青;以上服色,其他人不准使用。其次是衣服质地不同。武士以上的人可以
穿丝织品绫罗绸缎,百姓只能穿棉、麻织物。据《世界民俗大观》介绍,日
本朝廷对服装有严格的规定,“不仅将军(实际上的行政首脑)、大名(领
主)、高级武士和中下级武士服装各不相同,就是城镇里的老板与伙计,工
匠与徒弟,农村里的地主与佃农的衣服也不一样。”
古代和服为素地,自天平胜宝年间(750—756年),受唐文化影响,服
装饰以花纹。
… Page 111…
平安时代,冕服红地上绘有日月星辰。龙凤虎猿,云鹤、波涛、菱、桐
和蔓草等图案,在唐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流行的花样是鹤龟与松。到镰仓
时代(1192—1333)发展为梅、松,室町时代(1392—1467)又有了竹。
日本服饰的发展与纺织业有密切的关系。开始用麻织布,6世纪左右出
现了大和锦,纺织绸缎的工艺得到发展,中国的织锦,绫罗绸缎也到了日本。
和服在古代穷人穿不起,《诸蕃志》说:“妇人衣如单被穿其中以贯头
一衣率用二三镰”。这里说“贯头衣”为中国农耕服装,也是日本农民所穿
的简单服装。
木屐是日本的一种鞋,产生于弥生时代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左右),最初是东南亚农人为了水田作业方便,用木板或竹板为底捆在脚下,
后来才在陆地上穿着。日本气候潮湿,穿木底鞋十分舒服,因此在日本发展
起来。木屐底下的前后各有两块木齿,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木屐与和服
配套穿着,更显出日本服装的魅力。
草屐源于中国,是用草、皮革和布制作的。日本平安时代出版的《西宫
记》中,曾出现草屐一词,说明8世纪以后草屐已传入日本。镰仓时代穿著
草屐的日益增多。
布袜是中国古代穿着的袜子,后传入日本。镰仓时代规定,50岁以上的
老人和官吏可以穿著布袜。穿布袜还限定时间,每年十月十日到来年二月二
日允许穿著。可见布袜在当时是一种贵重的服饰,不是什么人都能穿、什么
时候都能穿的。
发式。男子,从室町时期以后时兴一种发式叫“月题”,“剃掉额上的
头发数寸”,只留脑后和两侧的头发,然后梳上髻。如现在相扑力士头型发
式一样。
女子,梳高髻,受唐代发式影响而形成。
折扇。中国古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