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寿命不长,到1884年就歇业了。它发行的25元面额的钞票,后来便成了
储藏家眼中的稀世珍品。
… Page 27…
纪念币的由来
纪念币必须是由国家银行正式监制发行的,数量上亦有严格规定。它是
发行国为纪念本国或世界上重大历史事件,或以纪念著名人物、名胜古迹、
珍稀动植物等而特别发行的。一般采用金、银、铜、镍等金属制造。纪念币
有的标明面值,有的则不标明面值,但即使标有面值也较少作为正式货币流
通,因此人们往往只把它当成一种收藏品。据传说纪念币首创于欧洲,原为
各国逢庆典而特意制造作馈赠纪念的物品。我国最早的纪念币是1912年为庆
祝辛亥革命胜利和创建中华民国,由南京造币厂制造的开国纪念币。金质开
国纪念币重量为9。6克,直径为23毫米。正面是孙中山侧头像,背面是18
星旗和5色旗交叉图案。
… Page 28…
公债券的由来
我国最早发行公债是在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名为“昭信股票”。
太平天国起事后,清朝丁粮收入锐减,而军用浩繁,入不敷出。为镇压太平
天国运动,清朝创设了“厘金”,后又开捐钱买官之例,想以此来扩大财政
收入,延至甲午大战后,大量的战争赔款,使清廷元气大伤,内外虚空,理
财之术亦穷。面对大厦将倾之危,遂有光绪庚辰科状元、翰林院侍读学士、
南京人黄思永,参照外国筹募国内公债例,奏请发行公债,向商民募债应急。
慈禧见奏折大加赞赏,于是下令发行公债。为维护皇室脸面,清廷不愿称债。
将之定名为“昭信票”。以示昭大信于民之意。昭信票印发后交各省派销,
由此得一千几百万元。这是我国第一次的公债。后来有几位大臣迎合慈禧心
理,奏称:“人民爱戴朝廷,愿以昭信票银,悉数报效国家。”慈禧大喜,
一千几百万债券就此一笔赖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债券——昭信票,终于
以失信于民而匿迹。
… Page 29…
储蓄罐的由来
储蓄罐,过去称为“扑满”,是我国西汉时由民间创制的一种储蓄工具。
《西京杂记》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
之。”这种用粘土做成的封闭式的小瓦罐,只有进口,没有出口,钱币能进
而不能出,储满后,只有打碎“扑满”才能取出钱币,具有防止钱币被耗散
的优点,故而受人欢迎,流传至今。现在的储蓄罐有铁制、瓷质、塑料等等,
制成的样子各式各样,有制成邮筒、小房子的,也有制成电视机、小动物形
状的。储蓄罐不仅我国有,在国外也同样盛行。
… Page 30…
中国侨资企业的由来
华侨侨居国外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文献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
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就有汇款回国、在家乡“买田盖屋”的习惯,也有
“借贷予人经营商业”的史实。但这属于封建性质的投资。华侨投资于国内
企业还是鸦片战争后的事情。
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这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最早始于19世纪
60年代。有一位侨居秘鲁的华侨在1862年于广州经营出入口商业。10年以
后南洋华侨陈启源拿数万银元在广东创设了一家缫丝厂,这可以说是近代中
国侨资企业之滥觞,也是最早的一家民族资本企业。陈启源早年“弃农学贾”,
后经商海外,发财致富,于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
见那里“用法国式之器械制丝,产品精良”,“思欲仿效”,于是“返粤在
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维冒隆”。在7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20多个民族企
业,80年代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从1872年到1894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60
多家,占整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50%以上,不过,投资数仅400多万元。
由此可见,这些企业一般只是三、五万元资本的小企业。它多见于缫丝业、
服务业中的旅栈、金融业中的侨批业、交通运输业中的轮船公司等。值得一
提的是,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开办了巧明火柴厂;美洲华侨黄
秉常于1890年在广州投资10万元创办了电灯公司;同年,在厦门出现了一
个2万元资本的茂发茶业行,以经营茶叶出口为业。尤其是1892年印尼华侨
张弼士在山东烟台投资300万银元,创办了张裕酿酒有限公司,在当时来看,
可算是一家大型工厂了。
… Page 31…
中外合资企业的由来
早期的中外合资企业,是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它发端于19世纪中叶,
并随着外资的扩展而发展。
在外资入侵之初,出现了华商附股于外资企业的活动,其中“合办”形
式的企业可算是最早类型的中外合资企业。例如:在工矿企业中,西方侵略
者对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投资活动,从19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1844—1846
年英国牧师斯密士同中国商人李云堂进行了最早的“合作”。1871年美商富
文在广州设立的厚益纱厂已有“华友”参加投资;1888年由五国商人“共同
出资”的上海机械轧花局,也得到华商的“赞助”和“督理”;不久,美商
伽士连又串通华商丁玉犀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新棉利轧花局。这些都是棉纺业
中最早的形式上的“合伙”经营。在缫丝工业方面,1861年外国在华设立的
第一个缫丝工厂中,据说就有中国合伙者。但确切地说,1877年成立的烟台
纩丝局,是德国的宝兴洋行利用华资创办的。从 1878年起至甲午战争前建立
的旗昌丝厂、公平丝厂、怡和丝厂、有恒洋行绸厂、纶昌丝厂、乾康丝厂、
信昌丝厂和瑞纶丝厂等大体上都是中外资本结合的产物。在外资最先入侵的
船舶修造工业中,早期也有华商集资附入。在80年代以后,大厂如上海的耶
松,小厂如香港的广泰都曾出现过华籍大股东;而 1893年建立的厦门机器公
司,是由华人集资而由英人经营的特殊型中外“结合”的企业。此外,其他
加工工业、轻工业等部门也均有中外“合伙”形式的工厂。又如,在航运业
中,早在50年代中期,上海美商琼记洋行就已吸收华商的投资,制造了第一
艘轮船“火箭”号;1860年美商花马太与华商李振玉等共同举办了一家清美
洋行,并购置了一艘“飞龙”号轮船,航行于上海—天津一线;长江航线上
的明轮汽船多是华洋商人合资置办的。再如,在银行业、保险业、码头堆栈、
房地产业中,华商的附股普遍采取“合办”的形式。1872年成立的华利银行
是合办银行的最初尝试;1890—1891年又相继设立了大东惠通和中华汇理两
家中外合办银行。甚至,在外资多次企图取得开采权而终未能得逞的采矿业
中,也出现了中外“合股”的形式。
… Page 32…
中国古代货币计量单位的由来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即一种海生的贝壳。贝以“朋”为单位。
一朋就是一串,这是最原始的货币单位。后来由于交换的发展,天然海贝来
源不足,人们开始使用仿制的石贝、骨贝。继而用铜来铸造,造的样子也模
仿贝,叫做铜贝。铜贝当然不能再以朋为单位,因为铜是金属货币单位,而
金属货币的度量以重量较为准确,重量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人们发现粮
食种子的大小比较统一、均匀,便拿一定数量的谷物种子作为货币重量的计
量标准。 《准南子·天文训》中说:“古之度量轻重……十二粟而当一分,
十二分当一株,十二殊当半两……十六两为一斤”。一铢相当于144粒 (小
米)的重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已经算是相当“精密”了。后来,货
币由金属块发展成为铸币,仍然沿用了以重量为名称的办法,如三铢钱、五
铢钱、半两钱等等。到了唐朝中期以后,开始改称“宝”,直到清末。
… Page 33…
中国商法的由来
在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先后采取一系列的奖励工商实
业的政策。最为显著的有二:一是劝业商会,以“联络商情”;二是制定《商
律》,以确定商人之权力。中国自战国秦汉以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历
来是“诸法合体”,不存在任何专门的商法。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的《商
律》,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商法。 《商律》是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两部分组成。《商人通例》共9条,其内容是规定了经商的身份及经商权力。
《公司律》共计131条,其内容规定了贸易公司的组织形式、创办的方法以
及经常管理的方法等诸事宜。 《商律》在当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要求。
… Page 34…
百货店的由来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个爱私访的人,常以不同装扮到城镇农村私访。有
一次,他打扮成一个庄稼人,来到江南一个小镇私访。街上有卖有买,吵吵
嚷嚷,热闹非常,他信步来到街中心抬头一看,有家店铺,招牌是“万货全”。
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个究竟,是不是万货全,于是就进了
铺子。货架上的货是挺全的,摆的看的,穿的戴的,吃的用的都有。乾隆沿
柜台走了两遍,对小伙计说:“我买把粪杈子。”小伙计连忙拿了几把往柜
台上一放说:“老客随意挑选。”乾隆边摇头边说:“我要的是金粪杈子。”
这下小伙计愣了,定了定神才说:“老客等一下!”
小伙转身回到柜房对掌柜的说:前面有位老客要买金粪杈子。掌柜听了
连忙来到前面,定睛一看,这人不像庄稼人,他急忙赔笑说:“这金粪杈小
店确实没有。”乾隆说:“你不是万货全吗?”掌柜的一听明白了,让小伙
计快把招牌摘了,然后低头哈腰地说:“那就请这位老客给起个字号。”乾
隆说:“叫‘百货全’吧!”于是这家“万货全”就改成“百货全”了。
以后,掌柜的听说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来过这个小镇,这才认定买金
粪杈子是乾隆。他对子孙说:“买卖再大,货再全,只能叫百货全,口气不
能大了!”打那以后,商店只有叫百货店的而无万货店的。
… Page 35…
典当的由来
典当亦称当铺或称质库,是专门收取抵押品以获利润的行业。典当源于
我国南宋寺院的僧库。南宋陆游《老字庵笔记》卷10载:“今僧库辄作质库
取利,谓之长生库,至为鄙恶。余按梁甄彬以束葶于长沙寺库质钱,则此事
由来甚久。庸僧所为,古今一撰,可设法严绝之。”南梁朝甄彬到长沙守质
钱之事见于 《南史·甄彬传》。此外,《南齐书·褚澄传》也有类似记载:
“只渊薨,澄以钱万一千,就招提寺赎太祖所赐渊白貂坐褥。”典当何以和
寺院有关?大概是南朝历代帝王大都信佛,给寺院的赏赐甚高,寺院经济发
达,僧侣地主成为社会最富有的阶层之一。寺院所有的财富除供他们挥霍外,
更用于放债生息。加上寺院建筑规模巨大,往往成为南北商人贸易场所。商
人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将货物抵押给寺院,向寺院借高利贷,久而久之,寺
院“僧库辄作质库取利”,典当由此产生。
… Page 36…
集市的由来
集市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周代更加发展。《周易》上有“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而《左
传》上的“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也是很好的证明。
集市的形式很多,名称也不一。据 《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言
满时少,虚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