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史(上)-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的”①。

由此可见伽利略已经远远离开了经院派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在这哲学
里,整个自然界都是为人而创造的。但是,在伽利略看来,上帝把这种严格
的数学必然性赋予自然,而后通过自然,创造“人类的理解力,使人类的理
解力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之后,可以探寻出一点自然的秘密”。

欧几里得与其前人把几何学归到数学的领域。希帕克、哥白尼与刻卜勒
表明天文学可以归结为几何学。伽利略也同样地对待地上的动力学,把它变
为数学的一个部门。要从构成一种新科学的题材的观察到的一团混乱的现象
和一团混乱的模糊的观念中,创造出一种新科学,第一步总是要抓着可给以
确切界晓的几个概念,这种界说至少应在一个时期内是有效的:如果可能的
话,这种界说应使我们可以对这些概念给予数学上的量的处理。为了要把他
的落体的加速度问题变成可研究的问题,伽利略首先将古来关于距离与时间
的概念给予确切的数学形式。亚里斯多德与经院哲学家的主要兴趣在于最后
因,他们认为地上的运动和天文学上的天体运动并不相似,而是形而上学的
一个分支。于是他们就借助作用、动因、目的、自然位置等含糊观念,从本
质的角度去分析运动,关于运动本身,他们很少说到或想到,而只是举出了
运动的几种区别,如自然的运动与剧烈的运动的区别,直线运动与圆运动的
133 区别等。在伽利略看来,这些都是无用的,他所要研究的不是运动为什
么发生而是怎样发生。定性的方法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亚里斯多德思想中成为
某些不重要的范畴。伽利略使得时间和空间在物理科学中具有了本原而根本
的性质,自此以后时间和空间就始终在物理科学中具有这种性质。他和别的
人还认识到,在惯性里除了重量之外,还有某一个量。但质量的确切定义是
牛顿首先提出的,至于能量的概念,则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并得到定义。

虽然如此,伽利略毕竟在数学的动力学方面迈出了最初的、也是最难的
一步,这就是从经院哲学在分析变化和运动时所采用的模糊的目的论范畴,

① 
Burtt;上引书64 页。


跳到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确定的数学观念。贝尔特教授认为我们现今的许多哲
学困难都是由这一步骤带来的。我们或许可以回答说,这一步骤揭露并澄清
了亚里斯多德物理学所掩盖起来的许多困难。总之,一件事是确定的:如果
没有伽利略的新眼光、动力科学是不会有那样的发展的。如果他的某些继起
者把这门学科和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的关系估计得过高,那并不是伽利略的
过错。事实上对于只有根据轻率的推测才能解答或者只能由哲学体系演绎出
来的问题,他宁愿承认无知,耐心等待。他承认他对于力的本性,重力的原
因,宇宙的起源,毫无所知。他认为,与其夸大胡说,不如“宣布那个聪明
的、智巧的、谦逊的警句:‘我不知道’”。

也许在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的哲理问题上,伽利略也和前人有同样重要的

不同。刻卜勒承认物体的第一性的质(或不可分离的性质)与第二性的质(或

不甚实在与不甚根本的性质)的差别。伽利略更进一步,认为第二性的质不

过是感宫上的主观效应,和不可与物体分离的第一性的质迥然不同。在这里,

他与古代原子论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原子论者的哲学在不久以前又复活

了。伽利略说:

当我设想一件物质或一个有形体的物质时,我立刻觉得我必须设想按它的本性,

它是有界限、有形状的,和旁的东西比较起来是大还是小,处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问,

在运动还是静止,与其他物体接触还是分离,是单个、少数还是多数,总之,无论怎样,

我不能想象一种物体不具有这些条件。但关于自或红,苦或甜,有声或无声,香或臭,

我却不觉得我的心被迫承认这些情况是134与物体一定有关系的:如果感官不传达,也

许推理与想象始终不会达到这些。所以我想物体方面的这些味、臭、色等,好象真

的存在在物体中,其实只不过是名称而已,仅仅存在于有感觉的肉体中:因此,如果把

动物拿走,一切这样的质也就消除了,或消灭了。①。。 

伽利略就接着这一思路重新发现了德谟克利特用原子和虚空言简意赅地
表述出来的那条原理②。伽利略还接受了关于物质的原子说,并且相当详细地
讨论了原子在数目、重量、形状和速度方面的差别,怎样造成味道、气味或
声音方面的差别。

在这里,伽利略也离开了他的同代人心目中的自然界的画面。在普通人

看来,色、声、味、臭、热、冷等特性是非常实在的,在伽利略看来,这些

特性只不过是观察者心目中的感觉而已,是原子的排列或运动引起的,而原

子的排列或运动本身又服从于不变的数学上的必然性。至少在他看来,原子

尽管是大自然的奴隶,却是实在的,而第二性的质只不过是感官的幻影而已。

一世纪以后,贝克莱主教又提出:归根结蒂,第一性的质同样也只不过是建

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心理概念而已。

伽利略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受到人们的责备,因此,有些二无论的和
唯物主义的哲学十分肯定地是由这里产生出来的。这样做的结果也许就和法
国百科全书派陷入同样的错误中:把一门科学同整个科学的关系,把整个科
学同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的关系,弄错了。不过,我们将在本书后面的几章
中再对这些问题作比较详细的论述。

① 
Burtt; loc。cit。p。 75。

② 参看上文,P.23。

从笛卡尔到波义耳

和伽利略同时代但比较年轻的笛卡尔(ReneDescartels,1596—1650
年),为现代批判哲学奠定了基础,并发明了一些在物理科学上有用的新的
数学方法,他生于法国都兰城(Touraine)的半贵族的家庭里,并在拉弗勒
希(La Fieche)从耶稣会教士学习,但他的主要工作却完成于旅居荷兰的
二十年内。他在服务于克里斯蒂娜(Christina)女王时死于斯德哥尔摩。

笛卡尔证明在公认的哲学观念下面还有许多没有得到证实的假定。他抛
弃了根据希腊哲学和教父理论建立起来的、在当时仍然有力的中世纪积累下
来的思想,而企图仅仅根据人的意识与经验,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这个哲学
的范围从对于上帝的直接的心理135 领悟一直到物质世界的观察与实验。可
是经院哲学的痕迹仍然留在他的意识里①。在数学上笛卡尔大大前进一步,把
代数的方法应用于几何学(不谋而合的还有费马(Fermat),从而发展了在
印度、希腊与阿拉伯都可以找到的、并为现代人,特别是维埃特(Vieie)加
以推进的一些见解。在此以前每一几何学的问题都须应用新的技巧去解决,
但笛卡尔提出了一个方法,打破了孤立处理的局面。座标几何学(即解析几
何学)的基本观念是很容易说明的,从一定点(或原点)O 作互相正交的两
直线OX 与OY。这两条线可用为轴线,它们所定的平面上任何一点P 的位置,
可以其距离一轴的长度OM 或X 和距离另一轴的长度PM 或y 而决定之。x 与y
两长度称为P 点的座标,X 与Y 之间的各种关系相当于图中平面上的各种曲
线。例如设y 与X 成正比而增加,换言之即y 等于X 乘一常数,在图上合于
这关系之点便是象OP 那样的一条直线。又如设y 等于X2 乘一常数,我们便
得到一条抛物线。。。这样的方程式可以用代数学处理,而其结果则可用几
何学解释。有了这个方法,许多物理学的问题,从前不能或不易解决的,现
在都可以解决了。牛顿就研究过笛卡尔的几何学著作,并使用了他的方法。


笛卡尔指出了力所做的功(即现代人所说的能量)的重要性。他认为物
理学可以归结为机械学,他甚至把人体看做与机器是相类似的。他接受了哈
维关于血液庄动静脉里循环的理论,并在当时的争论中为这个理论辩护,但
他不相信血液是在心脏的收缩的推动下循环的。他和中世纪人及费内尔一
样,认为人体机器所以能继续作功,是靠了自然过程在心脏里所产生的热。
所以在他看来,灵魂(有理性的灵魂)与它所居住而且控制的肉体(地上的
机器)完全不同。他赞成盖伦的学说,以为血在脑中产生“一种极微妙136
的气或风”,叫做“动物元气”。但他和范·赫耳蒙特一样,不把“动物元
气”看做灵魂,虽然有了这种元气,脑才能接受灵魂的印象和外界物体的印
象,然后这种元气就由脑通过神经,而达于肌肉,使四肢活动。

① 
Etienne Gilson,Formation du System Catesien; Paris,1930。 


这样,笛卡尔就第一个提出了彻底的二无论,这种把灵魂与肉体,心与
物鲜明地区别开来的学说,后来成为极普遍的信仰和极重要的哲学。他以前
的人们和他以后的许多人还认为灵魂与火或气具有同样的性质,而物与心的
分别与其说是种类上的分别,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分别。

笛卡尔企图把地上的力学的已知原则应用于天体现象,在这里,和他的
主要的哲学观点相反,他的处理方法,似乎建立在希腊人和经院派的矛盾观
上。他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立起来,精神是属于人的,不相连续的;因
此,物质必定是不属于人的,连续的,而其本质则必定是广延。物质宇宙必
然是一个致密无间的充实体。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只有物物相触才能产生运
动,因而运动只能发生于闭合路程之中;不存在物体可以通过的真空。由此,
笛卡尔建立了有名的关于一种本原物质,或看不见但充满空间的以太的漩涡
学说。石头向地球降落,卫星被行星吸引,而地球与行星又带着它们周围的
附属的漩涡,沿着更大的漩涡围绕太阳旋转,正如一根浮在水面的麦草,为
水的涡流所捉住,被带向运动的中心一样。

后来牛顿用数学证明笛卡尔的漩涡的性质与观测不合。例如漩涡各部分
的周期必定与高中心的距离形成二乘比。如果带有自己的漩涡的行星,又被
带着在太阳的漩涡中运行,这种关系也必定有效。但这种关系与刻卜勒第三
定律不相符合。前面讲过,这个定律说:周期的平方与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
比例。虽然如此,漩涡说在牛顿的研究成果发表以前(甚至以后),却盛行
一时。这是一次想要把天体的大问题归结为力学的勇敢尝试,因此它才载入
科学思想史。它把物质宇宙看做是一个可以用数学方式去解释的巨大机器,
虽然牛顿后来证明,这种数学解释是不精确的。

在当代人看来,笛卡尔的由接触而生运动的漩涡,从机械观点来看,比
伽利略所想象、后来由牛顿加以系统解释的通过超距作用而产生加速度的
力,容易了解得多,因为这两人都没有对这些力的成因或其作用的方式有所
说明。

笛卡尔的机器,与当时尚在盛行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
见解根本不同。照他们的见解,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通过高出万物的人类,
使整个过程重新回到上帝那里去。在笛卡尔体系中,上帝在一开头的时候把
运动赋予宇宙,以后即听其自然进行,虽然也得照了上帝的旨意。他认为这
个宇宙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无目的的而非有目的的。上帝不再是最高的善,
而被贬到第一因的地位上去了。

笛卡尔和伽利略一样,认为物体的第一性的质是数学的实在,其中最重
要的是广延牲,第二性的质只是第一性的质经过人类感官的翻译。但思想与
物质是同样实在的——“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因此笛卡尔达
到一种明确的二元论。这从他的生理学中也可以看出。一方面有肉体的世界;
它的本质是广延,另一方面则有内在的思想王国:广延与思想相对立。在笛
卡尔看来,物是真正死的东西,除了在开始时从上帝得到的运动之外,物不
能再有其他活动。有些人自称为唯物主义者,分析起来实在是泛神论者,笛
卡尔在他的二元论的一个方面,才是真正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者,因为在他的
观念中,物的质点绝对不带一点生命。

笛卡尔的二元论提出了两个在表面上没有关系的东西——心与物——的
相互关系问题。这个无广延性、非物质的心怎样能够知道有广延性的物质世
界,且使其发生变化呢?物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