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判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揭露了当时英国圈地运动中农民的悲惨
处境以及封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压迫法律的严酷,还有其他种种不公平
现象。作者对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已经绝望,绝望之后就幻想,提出了
一个更美好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平等,有宗教信仰自由及
其他自由,工作是人必须做的事,所有的人都必须劳动,没有游民及使
人堕落的场所,教育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人生的目的就是“快乐”。这
部作品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但它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的语言优美,
文字流利生动,讽刺深刻,虽然是有关政治主张和揭露社会阴暗面,但
并没有写成一张起诉书或某种纲领之类,而是运用了奇妙的情节和丰富
的想象。它是出色的散文,在文学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551年被译成
英语,以后出现了各种语言的译本。
胡克的《基督教会律法》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纯净雅致,表
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理查德·胡克出身贫苦,在牛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却不愿得到
职位,隐居乡下,尽管才华出众。他认为在乡下可以“看到上帝的赐福
从母亲大地上生长出来,可以自食其力,与世无争”。这部作品的笔调
是温和的,对于人的理智和力量有深刻的思考,如著名的一段写道:
“造物主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完美的人,在工作方式上
也与造物主相似。作为人,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有意识的,有自由意
志的。我们并不受自然力的任何束缚。我们有能力决定做什么,不做什
么。”
德克 (1570?—1632年)的散文生动、有力,口语化,善写伦敦下
层生活,也很著名。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是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年)。培根生于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因为家族的影响,
他很自然地追求仕途荣誉。他一再请托他的亲戚为他求官,但未能奏效。
1582年他被认可为律师,还被委任为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詹姆斯在位
期间他被封为男爵。45岁时又与一位陪嫁丰厚的女士结了婚,这对债台
高筑的他是很有必要的。1621年他被封为圣奥本斯子爵。可是好景不长,
后来为受贿而被削官。他开始居家从事写作,这对他的文学和哲学来说
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他写了许多著作,以天下的学术研究为己任,后来
因为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培根在离开剑桥大学时,便对当时的“学问”及教育制度极为轻视,
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贫乏。所以他想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
知识全面重建”。他还计划为此写一套大书,总名为 《伟大的复兴》,
虽然只完成了一两部分,但已经很有影响。他立意要重新考察和研究自
然,创建新哲学来代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在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思想周密流利,文字典雅从容,使作品有一种永久的清新性,所以
… Page 69…
他的任何著作都是极好的散文。
他所谓的“伟大的复兴”指的是科学的重振,尤其是科学方法的重
建。他在《伟大的复兴》第一部分《学术的推进》中,总结了前人一切
知识,重新加以分类。在第二部分 《新工具》中他指出,要想获得真正
知识,必须清除人们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他把错误观念称为偶像。第一
类叫做部落偶像,指人类自身的偏狭、动摇,以及感情私欲的干扰会形
成错误的思想倾向,影响求知。第二类叫洞穴偶像,指的是个人因为性
格、教育、习惯,或偶然形成的错误思想倾向。正因如此,他告诫人们
说,当你想到一件事感到最得意的时候,你最好怀疑一下,头脑清醒些。
第三类叫市场偶像。指人们在交流中因为语言不精确引起的错误观念。
第四类叫剧场偶像,指以前一些哲学体系,它们象舞台剧一样歪曲现实。
他这种观察和结论,有力揭露了经院哲学的主观、片面、词句混乱和盲
目崇拜传统权威等弊病。其实这也是人类学术活动常犯的错误,所以现
在读起来仍有新意。他自己在理论上建立了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
方法,而且还有许多实现新科学的设想。
他的这些设想和对科学的研究的热情,集中表现在他的幻想游记《新
大西岛》 (1626年)中。这种表现理想国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
但培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此岛极重视科学研究,有一座所罗门院,专
门研究万物的因果以提高人类控制万物的能力,而且研究方法是实验。
培根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写各种实验,想得很有趣。此书富有神奇色彩,
引人入胜,对话也很生动。
培根在文学上最大成就是写了《论说文集》,收入短文58篇,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探讨的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政治、哲学、伦理,也有恋爱、友谊、复仇、处世之道以及对读书、
旅行、营造、娱乐的建议,还有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
培根是个世情练达的人,所以文章说理深透,观察敏锐。比如他说:
“多事好问之人每善嫉。”“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近亲、同事、
与同养之人,最容易在平辈腾达的时候嫉妒他们,因为这些腾达的人们
可说是以他们的幸福显出了同辈的不良,指责了他们。”对人类从未消
失过的嫉妒有深刻的认识。在《论请托》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多么老于
世故:“在选择替自己办请托之事的人的时候,顶好选用那最适宜于那
种事的人而不要用那些倚仗最有大力量的人,选用那专门办某种事而不
要用那些包揽一切的人。”他对于处世之道极有分寸感,他说:“一个
人在侪辈之中一定可以得到亲密的,因此要矜持一点才好。在下属之间
一定可以得到尊敬的,因此亲密一点好。……通常在赞同别人的话的时
候,都要附加一点自己的话:例如,你赞成他的主张,可是要稍有分别;
你愿意附议他的动议,可是要带点条件;你赞成他的议论可是你自己还
要加上点别的理由。”这种细致周到、真实有用的劝诫,都是他的经验
之谈。
培根学识渊博。他在《论宫剧与盛会》一文中,他甚至注意到这样
的事:“在烛光下显得最漂亮的颜色是白色、粉红色和一种海水绿。亮
色的圆点与金箔之属,既不甚费钱,也最为灿烂。至于富丽的刺绣,则
在烛光之下是隐而不彰的。”
培根一向被指责为才高德薄,但他对道德修养有极好的见解,对正
… Page 70…
义公道有极深的崇敬。他说:“行善事的能力是一个人之希冀的真实合
法的目标,因为善意虽然是上帝接受的,而对于人则比好梦好不了多少,
除非他是以行为表现出来。”“一个法官的主要任务是除灭暴力和奸诈。”
并认为“狡诈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而且“善于谋身的聪明,在
它的许多种类中,都是一种卑污的聪明。”看来他是不赞成逢迎钻营的,
尽管他曾这样做过也得过好处,但也许事后并不肯定自己行为的价值,
至少在理论上如此。
对于恋爱他也有真知灼见。他说“舞台较人生受惠于恋爱者为多”。
“爱情的报酬永远是这样,要不是回爱,就是一种内心隐藏的轻蔑,这
条定理是真的。”他对爱情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像他同时代许多作家
那样有一种爱情至上的狂热。相比之下,培根的观点更冷静也更真实。
他认为真理是神圣的。“一个人的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
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转动,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而且他极尊重知识,因为他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是在社会上成
功的力量,而且还是一种修养的力量。“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
写作和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
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臘
培根这些文章,文体简洁,几乎是格言式的,并且善用比喻。如“才
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
荒野。”而且还善用别人的比喻,天衣无缝地使用在文章中,增加文章
的说服力,如“所罗门说的‘在富人的想象中,财富有如一座坚城’”。
许多希腊罗马名人及其他哲人的名言警句也被他引用,在他的文章中闪
光。如“一切知识都不过是回忆”(柏拉图),“所有新鲜事都不过是
遗忘了的事而已” (所罗门)。他自己的文章风格也是思想繁复,趣味
隽永,机锋敏锐,流利生动,精密自然,而且文章层次极清楚,可以想
象是出自文学家兼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手笔。
蒙田的散文轻松随意,而且对认识事物的最终本质有一种怀疑:“我
知道什么呢?”这是他经常发出的疑问。而培根则不同,他郑重地对待
每一件事。风格是凝重的,而且常常可以表达出事物的灵魂。
培根对自然和美也是很敏感的,在这一点上他又是一个诗人。在《论
园艺》中,他的笔调闲适优雅,而且令人惊讶,色彩缤纷。如下面一段:
“因为花卉的香气在空气中(在空气中花香的来去是类似音乐的鸣
奏的)比在人的手里香得多,所以为了那种闻香的至乐,再没有比懂得
那几种花卉是最能于采择之前在空气中散布芬芳的这种事更为适合需要
的了。蔷薇,淡红的和大红的,都是严守香气的花,所以你尽可以走过
一大排蔷薇之旁而闻不到一点她们的香气,这些花甚至于在清晨的露水
之下也是如此的。月桂在长大的期间也不放香。迷迭香香气无多,莱沃
刺耶香气也少。在空气中所放的香气最大,超过其他的一切花草的,要
数香堇,尤其是白色重瓣的。这种花一年中开花两次:一次在4月中旬,
另一次在圣巴索罗缪节左右。其次就是麝香蔷薇,再就是将落的杨莓叶
子,它能发一种最爽心的香气。然后就是葡萄花;这种花是小粉花,好
象小糠草的粉花一样,是在葡萄穗初发的时候开的。然后就是野蔷薇,
然后就是黄紫罗兰花,这种花如果种在一座客厅或低层的小室的窗下是
大可增人兴趣的。然后就是各种的石竹和紫罗兰,尤其是花坊石竹和丁
… Page 71…
香石竹。然后是菩提树的花。然后是忍冬花,只是要远一点才好。关于
豆花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们是田间的花。然后,那最善于在空气中散
布芬芳的同时并非任人徘徊其侧而是受人践踏压碎的花共有3种,就是
地榆、野百里香和水薄荷。因此你应该种植这些花,把她们遍栽在整条
园径上,以便你在散步或践踏草地的时候能享受她们的香气。”
一向老成世故的培根心中也有这么丰富的情趣,他的成熟和优美是
多方面的。
英国散文经他的示范,渐渐兴盛,名家辈出,他被认为是这一体裁
的真正创始人。
这时的翻译、编年纪事和历史也是散文的主要作品。
托马思·诺思于1579年发表了他的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列传》
英译本,是从法文本转述的。措词巧妙恰当,莎士比亚曾参考过此书,
使用其中的题材进行创作。
菲利蒙·霍兰翻译的普利尼的《自然史》,这是一部古代世界的科
学大纲,写野兽、怪物等,其中不乏实际认真的观察。此书对莎士比亚
等作家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影响。
查普曼第一次把荷马史诗从原文译成英文,是学术上的不朽之作。
爱德华·霍尔在1548年出版了他的《编年史》,该书记载玫瑰战争
及亨利七世、八世统治时期的历史,也成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素材。
拉斐尔·霍林谢德的《编年史》更受欢迎,因为当时公众关心政治,
渴望从历史上得到教益。他的行文明白流畅,而且对重大题材及其中出
现的人物有一种明确的概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