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娘和那个抢新娘的怪兽莫属。由于搏斗人像残损得成厉害,具体的组合争
论很多,目前在奥林匹亚博物馆的陈列(此庙雕刻遗物都藏于此)大有距离,
因为它把最可能是这组群像的残片不是放在阿波罗神的右手边反而置于他的
左边。这组实际上应该放在阿波罗右边的群像虽很残破,却可见到新娘正以
全力从将她抢抱的半人马兽的手臂中挣脱出来的情景,她的右手死劲顶住那
个半人马的头(半人马兽的形状是人头人手和腰身但下身却是四条腿的马),
右手正用力拨开怪兽搂住她的手。但是,在古典艺术理想化的要求下,她秀
丽的脸庞却依然端庄而充满自信,和怪兽那付因遭到反抗而扭向一边并感到
大势已去的丑恶面孔形成鲜明对照。若按应放右边理解,那么在阿波罗的目
光和手势的神力之下,配合着必在其旁已举起刀斧即将砍过来的新郎,这个
抢新娘的恶徒必死无疑,因此他的脸部不仅扭曲丑陋,而且表现出那种自以
为可以逞强结果却一败涂地的邪恶势力在灭亡前的张皇与恐惧。由此可见,
这些搏斗人像的动作、表情都非常生动,心理刻划尤为杰出。其余各组的残
片破损更甚,但仍可见各种动作的精采表现,其中有扼腕、抱头、纠发、挥
拳等等,无不维肖维妙,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臂缺腿,有头无身之类
的残片,却可想见艺术家现实主义的努力。
奥林匹亚宙斯庙的间板浮雕也有惊人之作。这些间板共12块,装饰于庙
… Page 49…
内前后两柱廊之上(庙外部环柱上的间板则留为空白)。这12块浮雕正好用
来表现英雄赫拉克勒斯的12件盖世功绩。这个题材歌颂了希腊民族最伟大的
英雄,用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最重要的圣地自然很合适,何况有几件功绩就
发生于奥林匹亚附近。这些间板出土时也相当残破,经整理复原而得的较好
的几件有赫拉克勒斯捕捉克里特的疯神牛、射杀斯廷法罗湖的怪鸟、清扫奥
吉斯王养满三千头牛的大牛圈和代替阿特拉斯巨人支撑天穹的4幅,其中后
3幅皆有雅典娜女神出现,因为她是最支持赫拉克勒斯的天神。从构图布局
看,这些浮雕既有发扬古朴风格传统的并立式构图者 (即在方形的间板上排
列几个直立人物),也有探索新的交义对角线构图者,上举4幅中射杀怪鸟
和替阿特拉斯撑天属前者,捕捉神牛和清扫牛圈则属后者。前一类构图人物
端庄稳定,与建筑上总是夹峙于间板两旁的三陇扳的形式配合得很好;后一
类构图则动态鲜明,又有呼应对比,体现了古典艺术追求的变化统一的辩证
关系。每幅浮雕上赫拉克勒斯雄武有力的身躯和他百折不挠的意志都表现得
很充分,人体的刻划一如山墙般精采。但是,浮雕中对于雅典娜女神形象的
塑造似乎更为引人注目,为了表现女神的娴静典雅之美,各幅浮雕皆用静立
姿态,和山墙上的宙斯神、阿波罗神相似。女神按当时的习惯应全着衣衫,
这里还特别给她穿上佩普罗斯式的厚重长袍,衣褶深沉有力,同时又很好地
勾勒出女神体形之美。雅典娜的面容更是在端庄之中又极其美丽,在各种场
合或以眼睛注意直视赫拉克勒斯,或以斜倚而回首的座姿表示对英雄成功归
来的等侍 (捕鸟图),或以伸出的手指明英雄努力的方向(扫牛圈图),或
轻拾一手以助英雄一臂之力 (顶天图),因此雅典娜女神的形象尽管只在少
数几块浮雕上出现,却比英雄本身更令人难忘。尤其是她在顶天图中帮助赫
拉克勒斯的形象,在这儿,人间英雄使出浑身解数、青筋暴露般支撑着天穹
的万钧压力,他的超人的雄强体魄似乎仍有力不从心之感,但在他身边用左
手助他托着半边天的女神却是那样优雅从容,令人感到即使撑住整个天穹对
她说来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由此更显得女神形象的优雅和伟大。可以说这幅
浮雕中雅典娜女神那安祥坚定充满信心的面容已包容了整个严谨风格的内
涵,因此它被许多研究者推崇为足以反映整个时代面貌的典型形象。
从上面有关奥林匹亚宙斯庙的介绍可以看出,创造这些雕刻的那位或那
几位大师已达到当时最优秀的水平,虽然我们至今犹未能考证出他(或他们)
的姓名,他们的水平却绝不在同时代的知名大师如克里提奥斯等人之下。从
这些雕刻并结合其他材料,我们可以肯定当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确实有一个
兴旺的雕刻流派,可以称之为伯罗奔尼撒派。它继承了古朴立式雕像精于人
体结构的传统,善于塑造生动精确又坚实有力的形象;同时,这派大师还是
铜铸艺术的高手,他们在后人眼中甚至主要是以杰出的青铜像的制作知名。
可惜的是,古代文献中提到当时青铜像的各类杰作皆已无存,但现代考古发
掘获得的几件稀世之珍却可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其中出土最早的一件是19
世纪末在德尔菲发现的赛车驭者铜像,约作于公元前474年,是西西里岛盖
拉城邦的统治者为其赛车获胜而在德尔菲竖立的纪念像的一部份。按当时习
俗,城邦显贵出钱组织的赛车可署其名,尽管他本人并未披挂上阵,这个赛
车驭者就是替主人赶车的运动员,因此他在整组纪念像中只能算个配角,他
挺立在赛车前沿,在他身后可能还有赛车主人之像 (此像和车马等物全都毁
失)。艺术家表现了运动员全神贯注,双眼圆睁、双手紧握缰绳的形象,他
那有如柱子般直立的身姿和下垂的长袍表明他不是在运动场上赛车而是在获
… Page 50…
胜后驱车作凯旋之行。虽作为隆重的纪念像,人们看到的却是那种年青运动
员的纯朴与认真,这正是严谨风格的本色。这是现代人第一次看到的完整的
希腊青铜原作,它制作的精审使研究者大开眼界,认识到这时的青铜雕像确
实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后来,在1928年,又从希腊的阿尔铁米西昂海角的
深海中捞出一尊裸体的青铜巨像,更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古典青铜艺术的认
识。此像约作于公元前460年左右,出土地点正是希波战争中一次大海战进
行之处,它的制作无疑是与纪念这次海战有关。据当时人记述,此次阿尔铁
美西昂海战的一前一后皆有暴风雨,使波斯舰队严重受损,所以希腊人把此
役之功归于天神宙斯和海神波塞东,但这尊纪念像究竟是表现宙斯还是波塞
东却长期争论不决,若从其右手投掷武器的姿势看似乎更像宙斯神在挥舞他
的雷电神斧,而不像波塞东之用三义戟,所以目前以主张宙斯之说较受青睐。
如果认为它是表现宙斯神,那么这尊高达两米的青铜巨像确实塑造了一
个雷霆万钧的众神之主的形象,他左手前伸,右手微举,双目注视前方 (眼
内原嵌玻璃珠,现已失),全身动作庄重而又威严无比,令人相信在他的雷
电神斧威力之下,任何敌人都会摧枯拉朽般被他送往死亡之途。神的裸体表
现得尤为杰出,实现了希腊人要以人体本身的完美雄伟体现神的威严的理
想。按前述重心转移的表现规律而精心构筑的姿势又显出新的讲究:此像虽
以双脚伸开同时落地,又各随动静的不同而有轻重对比的分工,左脚直立以
承重,但它的态势是静止,因而与宙斯右手猛掷神斧的动向关系较少,实际
上起着支撑全身猛力投向左前方的是右脚,这样两脚在承重和出力、保持平
衡之间便有了更巧妙的分工,特别是右脚只以脚趾着地而腿部屈伸,完全符
合人在掷物时身体重心应先略向后偏移再全力向前弹射猛击的运动力学规
律,可见艺术家观察之精与表现之妙。从精神内容看,这尊青铜巨像无疑是
借神的形象歌颂了希腊军民抗击波斯的英雄气概,推而广之,也可说在这尊
神像上寄托了人类对自身威力和智能的充分信心。因此,希腊政府特意将其
复制而献于联合国,把它作为人类文化的共同珍宝,置于纽约联合国大厦门
厅之中以供世人观赏。确实,在这尊铜像面前,人们不得不对希腊艺术的现
实主义表示折服。
最近一次震惊世界的希腊青铜原作的发现是 1972年在意大利南端的雷
焦海边捞起的两尊希腊战士铜像,它们大约是日后被罗马人劫运到意大利而
在海边遇难沉没的,其制作年代也在公元前470—前460年间,肯定是像宙
斯神像那样作为希波战争纪念品而竖立于希腊某地的。有的研究者还认为它
们是用来纪念马拉松战役的,因此这些形象代表着为马拉松的胜利献出生命
的英勇战士。其中保存尤为完好的一尊表现着一位圆睁双眼、坚握长矛(矛
的原物已失)正准备投入战斗的青年,他的健壮身躯与矢志卫国的精神互为
烘托,塑造了一个极为令人难忘的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从艺术手法与制作
时间的接近看,雷焦出土的战士铜像和前述宙斯神像可能都是同一流派的作
品,其风格与奥林匹亚宙斯庙的雕刻且有许多相通甚至一致之处,我们也可
把它们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派的登峰造极之作。
介绍了上述严谨风格的雕刻杰作之后,我们对当时产生的为数不少的优
秀雕刻品就可以举一反三,在此无须多说了。但此时瓶画艺术的发展则还要
作些交代。前一章已提到,许多红像式瓶画大师是在严谨风格之时进入他们
创作的盛期,其著名者有克雷奥弗拉德斯的画家 (也有人称之为埃庇克太特
第二)、柏林画家、布里戈斯的画家。现在,和这些在公元前480年以前已
… Page 51…
崭露头角的画家并肩而立,还有一些年青的新秀,他们也在红像式瓶画的艺
术宝库中留下了自己杰出的贡献,这批新秀中最多产也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大
师是陶利斯,而最有创新精神的则是索塔德斯的画家和尼奥泊画家。仅提这
些名字,就和想见当时瓶画艺坛的繁荣,他们掌握红像式画法之娴熟可说已
至炉火纯青之际,而对于多姿多彩的人体表现的掌握更是得心应手,确实在
绘画艺术中体现了古典风格所追求的写实精妙与理想加工的结合。古朴末期
红像式瓶画取得的优秀成果,也为这时期各大师充分承袭并加以发扬,例如
上章提到的三角眼的新画法,在公元前480年以后已普遍为红像式画家接
受,并发展到相当精进之境。在他们笔下,侧面像的三角圆睁之眼已可和现
代画家的妙笔相比,美术考古家甚至可凭三角眼珠的新画法而准确划分古朴
末期与古典初期的年代界限。
另一方面,各个画家的个人风格又是很鲜明的:克雷奥弗拉德斯的画家
笔法奔放,潇洒自如,其作品的意境有点近似如我国的写意画。柏林画家却
极其精细完密,无懈可击的写实表现和巧妙构筑的图案纹样结合得天衣无
缝,其意境可说与我国的工笔画相当。布里戈斯的画家和陶利斯这两位大师
则是创作实践非常丰富,笔法又极其流畅,他们都以多产著称,现在经研究
整理已可确定归属他们笔下的作品数以百计,但画家的思路与笔意却始终泉
涌而出,无处不见其主意之新与笔法之妙。索塔德斯的画家之作则较少为世
所知,且以小品为主,但他的笔法却很自由、大胆,首先在瓶画中尝试光暗
和透视表现,反映了当时绘画界新的努力。尼奥泊画家的代表作、也就是那
尊被称为《尼奥泊陶瓶》的当时最精美的陶器(巴黎卢孚博物馆藏G341号
瓶),则在瓶画中企图再现纪念性壁画的宏伟与完备。他的瓶画在尺幅之内
布置了众多英雄人物,姿态各异,远近有别,画面显得非常丰富。毫无疑问,
他是充分吸收了古典壁画艺术的优秀成果 (可参看我们在下面有关希腊壁画
的介绍),用心可谓良苦,成绩也很突出。但这样太过于紧跟壁画对瓶画本
身却不完全有利,它可能使瓶画家忽略了陶瓶装饰这个基本任务,瓶画会由
于失去自身特点而走向衰微。因此,尼奥泊画家这个精美之极的作品却同时
也是希腊瓶画的“天鹅之歌”,它约作于公元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