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当然是有显示雅典财富丰盈之意。然而,这尊雕像以其工艺的复杂、材 

  料的昂贵和规模的巨大,已很难和一般雕刻品相提并论。菲迪亚斯大概是按 

  设计图先搭一个12米高的人形木架,然后覆盖以刻制好的木质身躯,再用黄 

  金贴于雕像的盔甲、衣衫等部位,象牙则贴于脸部和手足部。这尊昂贵的巨 

  像日后当然很快就被人折毁得片甲无存,我们只能从一些小型仿制品上知道 

  它大致的姿态:雅典娜女神戴盔披甲而立,左手扶盾,右手前伸,手上站立 

  着胜利女神。由于胜利女神是站在雅典娜手上,她就只有雅典娜的五分之一 

  大,这是有悖于希腊艺术的现实主义原则的。然而神话和传统的要求不可改 

  变,这就不能不说大大限制了雅典娜形象本身的艺术水平。但据古人所记, 

  此像的盔甲、盾牌和基座上的浮雕仍极精美,不失为菲迪亚斯艺术的高水平 

  的代表。此外,这像的极其巨大、豪华、威严的形象是要与帕台农的建筑形 

  成很好的配合,建筑外貌的气宇非凡要借大厅内金光耀眼的女神巨像予以烘 

  托。女神的几乎高接屋顶的慈祥而秀丽的面容又借像前的一泓池水而反映在 

  薰香烟火之间,更突出了神像作为雅典城邦象征的那种无敌无畏、雍容华贵 

  的气派。 

       菲迪亚斯在帕台农庙制作的最重要的雕刻是东西两面山墙上的雕像(群 

  像)。东山墙以雅典娜从宙斯头脑中诞生的故事为题材,西山墙则表现雅典 



① 布罗墨尔: 《帕台农庙的浮雕带》,1977 年德文版,第168 页。 


… Page 62…

娜和波塞东争夺雅典的传说 (亦即我们在介绍厄瑞克透斯神庙时提到的那个 

传说。)按前述奥林匹亚宙斯庙东西山墙以动静构图互相对应之例,帕台农 

庙也是以东墙主静、西墙主动,东墙人物多取静坐、静立之态,西墙人物则 

多作对立拼斗之状。在对这些已趋成熟的山墙雕刻构图原则精益求精的同 

时,艺术家倾全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它们皆能成为体现古典艺术理想的 

典型。尽管两面山墙的现存遗物都很残破(其保存情况尚不及奥林匹亚宙斯 

庙,而且大部分残片现都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我们仍不难看到艺术家 

为达此目的而取得的成就。东山墙所表现的故事按理说是相当骇人的:全付 

武装的雅典娜在宙斯头脑里长成,使得宙斯胀痛欲绝,赫伏斯托斯神拿来斧 

子,劈开了宙斯的头,雅典娜从头中跳出而宣告了这位英勇而有智慧的女神 

的诞生。若把这些情节如实表现,如劈开头■跳出一个小人之类,即使可能, 

在艺术上也是不可取的。按古典艺术应避免怪诞惊骇场面之要求,菲迪亚斯 

就把故事过程本身撇开,只表现故事的结果而且加以净化和美化。艺术家在 

山墙正中放置宙斯坐在奥林普斯山(那是希腊众神的住处)的雄姿,他的身 

后有拿着斧头的赫伏斯托斯,雅典娜则在他身边举步向前,她左手持盾右手 

拿着长矛,回头看着宙斯——她的父亲,而胜利女神已张着翅膀向她飞来。 

这个情景表明赫伏斯托斯已干完了斧劈宙斯脑袋的奇迹,而雅典娜在一刹那 

间就已成长为健美无比的女神。显然这里是用古典的理性精神改造了原始的 

神话,而宙斯的威严和雅典娜的英勇秀美也是以理想的典型形象表现,不再 

具任何神秘气氛。中心情节既已如此表现,山墙其他部份的安排就好办了, 

艺术家只要依次安排奥林普斯山上诸神目睹耳闻这一奇迹的情景便可,因此 

在宙斯左右分别坐着他的妻子赫拉和他的弟弟海神波塞东,赫拉身后有战神 

阿瑞斯,波塞东之后有阿波罗和他的妹妹阿尔提弥斯,这几位大神都靠近宙 

斯,是在场目睹奇迹者,他们都脸向宙斯惊奇地注视着。再远一些坐卧着的 

神灵 (山墙面积在这已缩小许多,他们便只能倚卧或滑坐于地)便设想的是 

听到奇迹发生的消息,而给他们带来好消息的则是宙斯的男女信使。在左边 

 (从观众角度看,下同)是女信使依丽丝向狄米特女神和珀西芬女神和迪奥 

尼修斯神报信,右边则男信使赫尔姆斯向司灶女神赫斯提亚、法律女神忒弥 

斯和美神阿芙洛底特 (维纳斯)传通消息,最后,在山墙的两边角,艺术家 

布置了日神昂然上升的车马 (左边)和月神稍然下沉的坐辇(右边),这个 

完善的山墙构图带来耐人寻味的终止曲。 

     上述山墙的大致安排我们虽然可以从各种迹象推定,但原作的神韵却难 

以窥见了。经过前述1678年那场火药大爆炸,帕台农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尤 

以山墙雕刻受损最巨。实际上,在这次大爆炸前,帕台农庙千余年间曾多次 

被折腾移作他用,先是拜占廷时期做了东正教的教堂,后来十字军一度占领 

希腊,又改作天主教的教堂。最后在土耳其统治下它又变成一座清真寺,这 

样一来,神庙雕刻被拆毁破坏的程度已可想而见,这场大爆炸不过给了它最 

后一击而已。因此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东山墙雕刻的遗物,只有两边角 

处躺卧的几位神灵,中央各主神皆已不得见,而这些幸存的雕像也是只留残 

片,全属缺手断臂之状。而且,除迪奥尼修斯一像外,全是没有头部的,甚 

至这仅存的一个头部也蚀损得很厉害,眼鼻皆模糊难辩了。相比之下,多少 

有点讽刺意义的是,东山墙遗物中惟一较完整者竟是一个马头 (月神车驾之 

马)。然而,即使是这么一堆残破不堪的大理石,却可像吉光片羽般为我们 

展示菲迪亚斯艺术宝藏的丰富。例如那尊迪奥尼修斯像 (过去有人把它称为 


… Page 63…

  提秀斯、赫拉克勒斯或奥林普斯山神之像等等,皆不甚确切),他的目光不 

  是转向山墙中央而是对着边角上昂然上升的日神车马,有沐于曙光曦微之中 

  的安祥与清新,尽管手足残缺,面目全非,我们从他的雕刻得非常精确、几 

  乎可感觉到呼吸的脉动的胸膛上,仍可想见全像原来的英俊,以仪态端庄、 

  体魄雄伟、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形容决不过份。同样地,在迪奥尼修斯身后 

  而靠近山墙中央的狄米特等三位女神,虽不得见其头部,手臂亦多残缺,她 

  们披着衣衫的身躯却表现得极为出色,尤以前来报信的依丽丝女神急行的姿 

  态和迎风飘展的衣衫风韵翩翩,可见全像会把这位善良而快言快语的青春女 

  神表现得多少淋漓尽致。山墙右边听到赫尔姆斯传话的三位女神,虽无头部, 

  身躯仍大致保存。在这三位雕像上,尤其是最左边的美神阿芙洛底特,她躺 

  卧在母亲忒弥斯女神身旁的姿态轻松、自然、优雅兼备,薄如羽纱的衣衫披 

  在身上,衣袖线条若行云流水,令人们一望而知她就是那位神话中超越一切 

  天上人间女性的最美的女神。过去有人从这三位女神聚在一起的位置猜测她 

  们是命运三女神,大多数现代研究者则承认这位躺卧的女神非阿芙洛底特(也 

                                ① 

  就是罗马人的维纳斯)莫属 。综上所述,可知东山墙的雕像确实体现了希腊 

  人关于最好的艺术是把现实和理想相结合,是在神的形象上反映人的理想, 

  因此神无非是人的理想典型。菲迪亚斯风格的奥妙就在于此,我们看到他刻 

  制的神像确实代表着完美的人,但人间似乎又找不到这样一个如此完美的形 

  象,神与人皆溶合在共同的理想典型之中。因此最近有一位西方评论家说, 

  在菲迪亚斯的雕刻中,神从没有这样更接近于人的理想,人也从没有这样接 

                 ① 

  近于神的形象 。这倒是一句中肯的评语。 

       帕台农的西山墙比东山墙破损犹甚,除边角之像和另一位伊丽丝女神像 

  外,再无身躯较全的雕像留存,即使前者也都是缺头断手的。我们只能从其 

  他材料 (其中包括在大爆炸前游历雅典的法国画家卡莱画的西山墙写真素 

  描)知道构图的大概。从主要表现动姿出发,这个山墙的布局就较东墙动作 

  激烈,它表现的雅典娜和波塞东争夺雅典的故事决定了中央形象摆出斗争激 

  烈的姿态,亦即当时希腊艺术喜爱的以交叉对角线布置拼斗人物的姿态:雅 

  典娜在右边以右手高举长矛,波塞东则在右边以左手紧握三叉戟。波塞东是 

  全身裸体,雅典娜是盔甲衣衫齐备,但是波塞东欠身闪腰态势较低的模样表 

  明得胜者将是雅典娜女神。在这两位天神的身边是各自的马拉战车,骏马昂 

  首挥蹄准备腾越而起的姿态和两神的搏斗互为呼应。战车之后,有一些围观 

  的山河之神,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形象是那位要把雅典娜胜利的消息带给雅 

  典民众的伊丽丝女神,作为信使和最受爱戴的青春女神之一,她同时出现在 

  两个山墙上并不难理解。有趣的是,她也是西山墙中惟一保存较好的雕像, 

  尽管已无头无手,她那迎风飘展的衣衫和轻捷的步态仍令人难忘。在山墙上, 

  她面向着神话中的雅典国王刻克罗普斯,据说他本人就是这场双神斗的见证 

  人和裁判者,在他身后还有代表雅典当地河流的水神,其实他们在这里不仅 

  是神话人物,也是雅典城邦和雅典人民的象征,他们共同欢呼伊丽丝带来的 

  好消息。这个河水之神以卧姿伏于边角,他的身躯保存尚好,使我们看到了 

  有如迪奥尼修斯像那样健壮雄强的人体。 

       帕台农的浮雕之丰富精美亦可与其雕像相伯仲。92块间板浮雕大致是在 



① 马丁·罗伯特逊:《希腊艺术简史》,1981 年英文版,第97 页。 

① 《牛津古典世界史》,1988 年英文版,第291 页。 


… Page 64…

菲迪亚斯确定其题材与构图后,由助手和匠师们刻制。它们表现的神话故事 

不外四类:神与巨人之战,希腊人与阿马逊女战士之战,拉庇特人与半人马 

族之战和特洛耶之战,显然是用来比喻希波战争的胜利或文明对于野蛮的胜 

利。由于数目近百、人手众多,水平自然参差不齐,而且原件保存较完整的 

也很少。但在那些较优秀的作品上,我们仍可看到有如雅典娜和波塞东拼斗 

的交叉对角线构图和人体的精确刻画,技艺皆臻上乘。比起这些间极浮雕, 

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更是高出一个档次的精品,由于它构图布局的一气 

呵成、气韵生动和人物动作的完美,使人相信它必是菲迪亚斯亲自确定从整 

体到细节的设计并监督其完成的,有的关键人物形象还可能是他亲手所刻或 

刻出样板示范的,因此历来都认为它是菲迪亚斯浮雕艺术的最大杰作。浮雕 

带的题材也很特别,它破天荒地不在神庙装饰带中刻传统神话故事,却表现 

雅典民众的节日游行,把普通人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在希腊 

艺术中尚属首次。具体情节一般都认为是表现大雅典娜节的游行,原来雅典 

每年都在夏天的雅典娜诞辰过雅典娜节,尤以每四年一次的大节最为隆重, 

故称大雅典娜节。那天雅典全城民众都出来参加游行,将一件由精选的名门 

闺秀织成的新袍献给卫城上的古老雅典娜木像(此像后来存放于厄瑞克透斯 

庙,但在建帕台农庙时它是存于卫城内一木屋中,因存放它的古老的雅典娜 

庙已在希波战争中被火毁)。这次游行开始于狄甫隆城门之前,然后经过陶 

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因此,那件新袍是游行中最神圣的礼物,直 

到市场之前它是放在一舟形轮车上在群众前呼后拥中行进,过市场后便由名 

流少女轮流抬在头上送入卫城。 

     在艺术家的设想中,那160米长的浮雕带正好包括从游行出发到把新袍 

献于神像的全过程,但按庙宇环柱廊的布局,游行的表现不取单线,而是双 

线并进。起点放在帕台农庙的西南角,由此兵分两路,一路从西南角直接转 

到南墙,然后一直向东,折转而入东墙,这儿也就是帕台农庙的正门(东门), 

代表着游行的终点;另一路由西南角循西墙往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