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特性,如狮、豹刻其雄威勇猛,鹿羊则强调其矫健快捷。后期的原始科林
斯式(公元前650—前625)则更具一些豪华隆重的气质,因为这时希腊人已
直接仿效亚述帝国的艺术风格,有威严穆肃的气概,细部的刻划也更见细微
精美,为日后的科林斯陶艺的古朴风格开辟道路。
按照瓶画研究的惯例,我们也可从东方风格时期的科林斯陶器上辨认出
几个其风格笔法都带有个人特色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则可举“麦克米伦
画家”(因其代表作为英国人麦克米伦收藏而得名),他大约活动于公元前
… Page 26…
660—前640年间,正好处在由中期原始科林斯式过渡到后期原始科林斯式的
时期。他的笔法细致灵活,尤善于描绘飞奔的野兽和作战的士兵。在他和同
时期的其他画家的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埃及壁画艺术(或者通过腓尼基而
传来的埃及艺术)的影响,例如采用埃及的假发头饰,男性人物肌肤涂深色,
女性则为白色等等。但这位画家也重视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例如他笔下的希
腊战士,便全是希腊当代的重装步兵装束,盔甲齐全,左手持圆盾右手握长
矛 (这时的长矛是用于刺杀而非投射的),装备画得很仔细,队形和步法也
稳定有力,手、脚的表现也贴近现实。例如他最出色之作——“齐基陶瓶”
(因最早收藏者为意大利富豪齐基而得名,罗马朱里亚别墅博物馆22697号
藏品),便在瓶的颈腹之间画以一列对阵作战的希腊重装步兵,左方士兵行
列之间还有一未武装的青年高吹双管萧以整齐步伐,由于双方都是左手持盾
密集对刺,左方士兵的盾只见背面,右方士兵的盾则全为正面,正背面的刻
画都很准确,用矛刺杀的战斗姿式也颇具气韵。从麦克米伦画家的作品看,
瓶画在当时的造型艺术中也是比较先进的,其他绘画体裁大概都具有和它接
近的风格。例如,在中希腊西部的塞尔蒙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神庙 (约公
元前630年),檐部的间板是以陶板制成的,其上的彩画就和同时的瓶画风
格相近。
雅典的东方风格陶器在美术考古上称为原始亚狄加式 (亚狄加是指雅典
地区),也像原始科林斯式那样可分早、中、晚三期,惟起始阶段较科林斯
晚一二十年,可见科林斯在东方化陶艺中的领先地位。但越到后期,雅典的
发展就越有气势,预示着雅典在下一步的古朴风格时期将会超过科林斯,重
新占据领先于希腊各邦的地位。在后期原始亚狄加式的陶器中,人物画法更
见开放和大胆,尽管其笔法不如科林斯式精细。这方面的著名代表是奈索斯
画家的作品(因其陶瓶上画有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击杀半人马怪兽奈索斯而
得名,雅典国立博物馆10023号藏品),他笔下的人兽搏斗构图紧凑,形象
孔武有力,而且有点幽默气质。值得注意的是,这时 (约公元前625年)雅
典的黑釉瓶画技法已较科林斯精进,无论釉色、火候和陶土的质量皆臻上乘,
因此为雅典在古朴风格的黑像式瓶画上凌驾群雄奠定基础。
在东方化风格时期,希腊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可说犹未真正起步。石造建
筑还属草创阶段,雕像都是高仅数寸的小品,风格较瓶画落后。美术史家针
对这时的雕刻还在踽踽学步的情况而把这时期称为“代达力克”或代达鲁斯
时代,以神话传说中的希腊第一能工巧匠的名字代表之(据说代达鲁斯是各
种工艺技术的开山祖师,他主持建造了克里特的迷宫,为避免国王迫害而发
明蜡制羽翼从克里特飞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其子依卡努斯同行,但因飞得
太高羽蜡熔化坠海而死)。用代达鲁斯的名字多少有点意谓着希腊雕刻与建
筑这时都是从零开始,但实际上雕刻也和瓶画那样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与启
迪。这些代达力克小雕像一如瓶画般戴着埃及式的假发,双手下垂,木然站
立,男性雕像裸体,女性则着衣衫。体形的刻划虽比较原始,却已不像几何
风格那样平板方正,有了圆凸的体积,手足和身干达到能让人辨认的程度,
惟不及瓶画的精确。这些几寸大小的雕像都是作为还愿像供奉于神庙或祭台
的,还与纪念性艺术无缘。在希腊艺术发展史上,这些小雕像除了表明希腊
雕刻起步之际的低水平外,似无多大意义,而希腊真正学习东方发达的雕刻
艺术,开展石刻雕像则是在日后的古朴风格时期。但在代达力克风格的最后
阶段,用石头雕刻大型雕像也已开始,尽管风格一如小雕像般古拙,却标志
… Page 27…
着向古朴雕像的过渡。
… Page 28…
四、希腊艺术风格的形成
1.希腊艺术的古朴风格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最后一二十年开始,希腊艺术进入古朴阶段,我们
也可说是作为世界艺术宝库奇芭之一的希腊艺术自身风格形成的阶段。从我
们在前一章中介绍的情况看,希腊艺术萌发之际起点甚低,且以学习东方为
进步的阶梯,若按这个路数发展下去,希腊艺术似无多大特色可言,至多不
过是在古代东方艺术的追随者中增添一个小兄弟。然而,紧接着在公元前6
世纪的百余年间,希腊艺术在继续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很快探索到属于自己
的道路,如果说在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希腊仍是东方的学生,到公元
前6世纪末前5世纪初却可看到希腊已显后来居上之势,古代东方艺术历经
两三千年发展犹未取得的一些艺术表现上的突破,希腊艺术却已探索到了门
径,为日后古典艺术的繁荣开辟了道路。就这一点说,古朴风格与古典风格
是希腊艺术(或者按广义说,是希腊古典艺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份,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继承而非对立,犹如人之少年与青壮年。尽管古朴风格、
尤其是在初期(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尚有许多朴拙疏漏之处,它
那种不断探索和积极开创的精神从某些方面看来甚至更为引人入胜。再加上
文献资料和传统的学术观点对古朴艺术几乎一无所知,有关古朴风格艺术的
发现与研究便成为近百年来希腊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最大的进展。
古朴风格的形成及其取得的进展自然有赖于希腊社会本身的发展。在这
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希腊城邦社会体制这时已臻全面
成熟。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小
亚沿岸的希腊邦城哲人辈出,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哲学
家力倡自然哲学,主张万物源于水、气和客观的“无限”,号召人们依从理
性认识世界而动摇宗教迷信的统治。希腊城邦在前一世纪已完成了西到意大
利、西班牙,北到高加索、乌克兰这样广大沿海地区的殖民开拓,殖民城邦
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形成了以希腊为主的广大商业贸易网。正是这些有别于
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决定了希腊艺术也要走上自己的道路,形成
独特的风格。然而,继东方化风格之余绪,古朴初期的希腊艺术仍很重视向
东方学习,只是其学习东方的态势和结果却和东方化风格时期很有不同。
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灭亡,埃及的赛易斯王朝和两河流域的新巴
比伦王国一度复兴,腓尼基、叙利亚和小亚的一些国家也乘机而起,地中海
东部各国各地的交流往来比较频繁,希腊人和东方的接触也较以前更多、更
直接。埃及法老且大量招募希腊人作雇佣兵,来埃及谋生和经商的希腊人大
为增加,现今已发现埃及各地直到南部边境的阿斯旺都有当时的希腊人留下
的“××到此一游”的题铭,既然踪迹遍布南北,埃及当时尚巍然雄峙的各
种建筑和雕像,必然对希腊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这时希腊人向东方
艺术的学习便从细小的工艺品(那是东方化风格时期的特点)转向宏伟的纪
念性文物,而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刻艺术也从此起步。由于希腊的社会体
制已趋成熟,这时希腊人向东方的学习也具有较自觉和较高的水平,主要是
学其精神气质,用其工艺技术,却不照抄其风格程式。例如在建筑方面,希
腊人从埃及和东方学到整套的石造工程技术,却不囿守东方的形制;雕像方
面直接效法埃及的地方更多(详见下文),但精神气质从一开始便有所不同,
… Page 29…
日后更走上一条与埃及的墨守陈规完全相反的现实主义道路。因此,在古朴
风格阶段,希腊艺术可说是从学习东方开始,而以超越东方结束,于是我们
在这时期希腊艺术发展过程中看到的一个最重要事实便是希腊艺术风格的形
成。
2.希腊古典建筑柱式的确立
希腊建筑在古朴风格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古典柱式的确立,这既表现
于这时期的希腊建筑实践上,也表现于通过实践进行的某些理论体系的探
索。从考古发掘看,荷马时代固无建筑可言,城邦建立初期除城墙塞堡略用
砖石而外,所有房屋建筑都是木构,最多加点土砖陶瓦,神庙也不例外,例
如前面提到的塞尔蒙神庙,建于东方化风格后期 (约公元前630年),只是
一间长方形的房子,周围以土坯(土砖)筑墙,里面有一排木柱支撑屋顶,
并以彩绘陶板作装饰。其彩绘风格倒不算原始,建筑工艺却停留在很落后的
水平,还谈不上和日后作为希腊建筑主体的石造神庙建筑体系有什么直接关
系。但城邦建立初期就已形成的城邦公民社会对建筑类型及其任务的要求,
却一直决定着希腊建筑的发展。由于王权衰落,王位很快便在各地取消,城
邦的纪念性建筑便无王宫之类宫廷建筑的地位,甚至连贵族邸宅也因民主政
治的发展而很不显眼,贵族墓葬的陪葬品虽然相对豪华一些,但也只是狄甫
隆陶瓶和日后的纪念碑、雕像之类,它们都放在墓外和坟头上,且因盛行火
葬无须大穴,因此希腊也无陵墓建筑可言,剩下的就只有神庙建筑一项了。
城邦对神庙倒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因为它与祭神谢恩有关,更把它看作城邦
威力和兴旺的表征,公民们也都把它看作本国本地最重要的建筑。希腊神庙
对于其他建筑类型具有如此压倒一切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希腊建筑史(尤
其是它的较早阶段)就是一部希腊神庙建筑的历史。但希腊人祭神的习惯却
很特别,祭台置于神庙外面的露天位置,祭仪也以露天焚烧牺牲 (一般是牛
羊的股肉)为主,所以神庙只是陈放神像和保存祭品、礼品的地方,人们会
到神庙里去参拜神像,却决不去庙堂内作宗教集会祭祀活动,因此神庙始终
是一个简单的房间。这种功能正好符合希腊人信奉的“美在于单纯”的审美
要求,希腊人对神庙建筑的理想便逐渐集中在单纯、明朗、合理、和谐等方
面,和东方神庙之以庞大、豪华、神秘著称大异其趣了。
从遗址和建筑遗迹的考查可知,最早的希腊神庙形制是仿效迈锡尼文明
的“米加隆厅房”(意为“大厅”或“礼厅”),这是一种长方形的厅房,
一般在前部有一门廓,由两根圆柱和两边墙壁凸出部份形成的端柱组成,屋
顶则以木梁、陶瓦覆盖。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这类米加隆大厅 (特别是王宫
中的大厅)已用石造,相当豪华(惟屋顶仍属木构),厅内有时还用四根圆
柱支撑一个顶阁,以开高侧窗取光通风。迈锡尼灭亡后,这类米加隆大厅又
变成了简陋的茅屋,只保存了长方形和前有门廓两个基本特点。希腊城邦建
立以后,各地的神庙就是这类简化了的米加隆式长方形房子,土砖作墙,木
柱木梁,最初只以茅草盖顶,以后才用陶瓦。由于开间很窄,有所发展时只
好把房间拉长,早期木构神庙便有越来越狭长的趋势;为了支撑两坡屋顶,
便在房间中央排一列柱子,这就是我们在前述塞尔蒙神庙遗址上见到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