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筑的永恒之道-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房间,依据视线而略有不同。

每个花园依据它和太阳的关系稍有不同;每条小路依据通向街道的最好路线
而安排不同,每部楼梯踏步不同,坡度稍有不同,正好合适地安置在房间之间而
不浪费空间。。

地面上的每块砖依据土地平整情况而放得稍有不同。

窗玻璃依据木头的收缩程度而略有不同;每个窗子依据其看过去的景色而有
所不同;每个书架依据其放置的东西及位置而有所不同;每个装饰依据其周围的
装饰和颜色而有不同的颜色;每个柱子依据雕刻者的情绪而有不同的柱帽;磨损
的台阶依据脚踏上去的方式而有所不同;每个门依据其在构架中的位置而有稍微
不同的高度和形式;每种植物依据太阳照射角和风向而有所不同;每个花房依据
人们的喜好而有不同的花;每个炉子依据房间中人的数量及房间的大小而做得不
同;每块木板依据其部位锯得不同;每个钉子依据木板的弹性大小和收缩程度而
被打入。

这怎么可能?

任一个纯朴的农夫都会盖房子,比所有近五十年的建筑师做得好干百倍,这
怎么可能? 

或者更简单地说,比如,他是怎样建造一个牛棚的?一个农夫决定建造一个
牛棚时,要使其成为和其它的既相象,却又独特的牛棚,他是怎么做的呢?

起初,我们也许会想象,农夫只是由于注意牛棚的功能而使其美现的。
任何一个牛棚须有双门,使农夫正好可以推着于草车进入棚中卸草,牛棚须
有充足的储草之地,以便过冬喂牛,须使牛站得容易喂养,容易将草从存放处移
到牛吃草处,须提供洗刷堆积的屎尿的简单方式,须提供支撑屋顶和墙抗风载的
方式。。

按照这一想法,农夫会使其牛棚美起来,是因为他深深地理解其功能。

但这解释不了不同牛棚的相象。

如果每个新牛棚从头开始,纯从问题的功能特性来创造,我们将会看到比实
际存在多得多的形式。为什么没有圆形牛棚呢?为什么牛棚没有能贮存更多草的
两条中廊、两个坡顶呢?这样的牛棚将不能象已建的牛棚那样起作用,这是对的;
但建造者没有尝试、怎么知道它们就起不了作用呢? 

事实上,他们不想尝试,他们只想模仿他们知道的其它的牛棚。

确实,凡未建造过任何东西的人都会以这种方式着手的。当你把楼板搁栅按
16’’ 间距放置时,你不必每次都进行结构计算;一旦你懂得了这是建造楼板的好
方法,你就会继续以这种方法来做,直到你有某种原因而重新考虑为止。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农夫是通过模仿周围其它的牛棚获得了建造自己牛棚
的能力的。

想象一下,农夫心中实际上有另一个或其它的几个牛棚的详细图景,甚至最
后的细节,当他开始建造自己的牛棚时,他只是简单地仿照他心中的这理想的牛
棚。

这自然会解释何以山谷中一个牛棚象其它的牛棚,甚至在纯功能考虑不需要
的地方。

但这解释不了牛棚的丰富变化。

它没有解释何以农夫能够在其牛棚中不出差错地做出巨大的变化。

例如,在加里福尼亚的一些旧牛棚中,我知道两个牛棚,基本上不同于“标
准”的类型。其中之一的剖面和通常的一样——但非常长,大约240 英尺——主
要门不在两端进入,却和主要轴线垂直。另一个依着山坡,有三层。底下两层和
牛棚通常楼层一样,但上面的却从相反方向进入。

你会说,这两个牛棚也是仿造的,但是,很明显,这里全然没有仿照“典型”
牛棚的总体布置。两者之中存在着其它典型牛棚的那些模式但模式的结合方式却
完全不同。

一个农夫何以能够造新牛棚?这个问题的恰当回答在于每个牛棚都是由模
式组成的。

模仿的想法没有错,只是“模仿什么”的概念错了。显然,当农夫开始建造
新牛棚时,他心中有牛棚的意象,但他心中这种牛棚的意象不象一副图画、蓝图
或照片,它是一个象语言一样起作用的模式系统。

农夫能够把他所有已知的牛棚模式以新的方式加以结合,做一个新牛棚,不
象他以前看到的任何牛棚。

这些模式是作为约估方法来表达的,任何农夫可以将它们组合和重新组合,
建造变化无穷的有特色的牛棚。

这里是一些加里福尼亚传统牛棚的模式。

做一个长方形牛棚,30~35 英尺宽,40~250 英尺长,长度至少3x 英尺,x 
是牛棚容纳的牛的数量。调整牛棚方位要使端部易与牛从田地归来的小路和当地
道路相连。

把牛棚内部分成三个平行的楹:奶牛在外面两楹,中楹贮草。

使中楹16~38 英尺宽,外楹10~l6 英尺宽。有时,一个侧楹可以比中间稍
短,因而长方形有个凹口。

中楹边缘和侧楹之间放两排柱子。等距,末柱和山墙间距也和柱间距相等。
选择柱间距7~17 英尺。

若柱的间距7~10 英尺,柱子就做成4 x 4 英寸。若柱距10~14 英尺,柱子
做成6 x 6 英寸。若柱距14~17 英尺,柱子做成8 x 8 英寸。柱子沿牛棚长向由
其上主椼连在一起。

牛棚屋顶做成对称坡顶,并使侧楹屋面的坡度比中楹展面的坡度较缓或相
等,这样就在主要柱子上沿着椼条形成折线。两种坡度水平角都在20 一40 度之
间。

如果牛棚的长度小于150 英尺,主要的门就放在两端,大致在中楹的中心线
上。如果牛棚大于150 英尺长,主要门大致居中放在边墙,让侧楹被门分割。

如果限定中楹的两徘柱子间距大于18 英尺,就在柱顶部3 英尺以内,以同
样的高度由联系梁把它们连在一起。

使边墙高7~10 英尺,脊高15~25 英尺。

边墙构架由墙筋、槛(底部)和板(顶部)相连,如果愿意还有中间水平构件相
连,所有构件都是2 x 4 英寸。

边墙筋同中楹柱位对齐,把主要的椽子放在筋和柱的线上,并坐在顺筋列和
柱列的板和椼之上。

屋顶两侧置椽,相交于栋上。

用2 x 4 ,约3 英尺长的斜撑撑牢侧墙构架的每个角。用斜撑撑牢中楹柱列
与连系粱。

用3~4 英尺长的斜撑连接主要椼和主要柱,如果柱子间隔大于21 英尺,使
用双撑、外面的斜撑约6 公尺长。

为了细致地理解这些模式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必须扩大“模式”的定义。

在第4 和第5 章我们学会了把模式看成“世界上”的某个东西——一个活动
和空间的统一模式,它们在任何给定的地方,一次次重复出现,而每次出现都略
有不同。

现在,当我们询问这些模式来自何方,允许每种模式每次略有不同形式的变
化来自何方时,我们得出了这些“世界上”的模式是由我们创造的想法,我们想
象、设想、创造、建立、生活在世界中的这些实际模式中,正因为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有另外的、相象的模式。

我们心中的这些模式,多少是世界上模式的精神意象:它们是限定世界上模
式特有的形态规则的抽象表述。

然而,有一点它们非常不同。世界上的模式仅仅存在。但我们心中的同样的
模式却是动态的。它们有力量,它们具有发生力,它们告诉我们做什么。我们将
如何产生它们,而且它们也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创造它们。

每一模式就是一个规则,它描述了产生它所限定的整体,你所必须要做的事
情。

例如,考虑山村中使用的、使山坡成为可耕地的梯田的模式。作为一个“事
实”,这种模式仅有一定的特征。例如,梯面沿着等高线;梯面竖向间距大略相
等;梯面由沿外缘借以保持土地稳定的墙形成;这些挡土墙稍高于梯面,因而也
能保持住水,使雨水均匀,并防止侵蚀。所有这一切限定了这一模式。这就是限
定“世界上”,模式的那些关系。

现在考虑“农夫心中”的同样的模式,它包含同样的信息:也许更细,更少
表面性。但它另外还包含两个其它的方面。首先,它包括象这样建造一个梯田系
统所需要的知识。梯面填土和找平之前先垒墙这样的事实,外墙中有小的流水洞
的事实。总之,梯田现在被描述成一个规则。它是一个告诉了农夫把现有的山坡
转化成其中具有这种模式的状态,亦即在世界上产生模式自身的规则。

这种模式有规则的一面。模式解决一个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可用或可不
用在山坡上的模式。它还是一个合用的模式;对于一个想在山坡上耕种、防止土
地侵蚀的人来说,他必须创造这种模式,以保持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就此而
言,模式不仅告诉他如何创造梯田的模式,如果他希望的话,也告诉他在某种特
殊关联中,这样去做是重要的,他必须在那儿创造这种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模式系统形成了一种语言。

当牛棚建造者把牛棚的那些模式一个个加以恰当地运用,他是能够创造一个
牛棚的。这牛棚总会有模式所需要的特殊关系,然而所有其它的尺寸、角度和关
系都依赖于情境的需要和建造者的灵感。这一系统产生的牛棚系列都共有规则指
定的形态特点(这些是我们观察到的形态定律),此外确实存在着一种无尽的变
化。

从数学观点看,最简单的语言是一个包括两个系列的系统:

 1,一系列要素或符号。

 2,组合这些符号的一系列规则。

逻辑语言就是一例。在逻辑语言中,符号完全是抽象的,规则是逻辑句法的
规则,句子被称为构造完美的公式。例如,这样一种语言可以由一系列符号*、 +、
=、x 和规则“同样的符号决不可在一排中出现两次”所限定。在这种语言中,

*+*+*+*+*和*=*=+=*x 将是一个句子(或构造完美的公式),但x=x=+**+
= 
将不是,因为*在一排中出现两次。

象英语一样的自然语言乃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在这种词的系列情形中,又存在一系列要素,又存在一些叙述词之安排的可
能方式。但另外还存在着词的结构——语义连结的复杂的网状系统,它以其它的
若干词限定每个词并表明若干词和其它若干词是如何连结的。

例举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如“The tree is standing on the hill” 。这里的词是要
素“The”、“tree”、“hill”等等。要素根据一定的造句规则相结合。这些规则中最
简单的是语法规则,在这种关联中“to be”必须转换成“is”,“the” 放在它们所属
的名词前面等等。

此外,句子的意义来自词之间的连结网,它告诉我们,比如,一棵“树”长
在“地上”,山是一种“地”,因此,树可以站在山上。

模式语言是这样更为复杂的系统。

要素是模式。模式之上存在着一个结构,描述了模式本身如何是其它更小模
式之模式的。模式中也存在规则,它描述了它们可以被产生的方式,以及它们必
须相关于其它模式而被排列的方式。

然而,在这种情形中,模式既是要素,也是规则,所以规则和要素不可分。
模式就是要素。每一模式也是一个规则,它描述了本身也是其它模式的要素的可
能的排列。

象英语一样的普通语言是一个允许我们创造变化无穷的词的一维组合,即句
子的系统。

首先,它告诉我们,在给定情形中哪些种词的排列是合理的句子,哪些种排
列没有意义。进一步,哪些种词的排列在任何具体情况中有意义,哪些没有。它
缩小了在任一给定情形下有意义的词的所有可能排列的数量。

其次,它实际上给予我们一个系统,允许我们产生这些有意义的句子。因而,
它不仅限定了确定情形中有意义的句子,它还给了我们需要创造这些句子的机
制。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发生系统,它允许我们产生适于任一给定情形的句子。

模式语言乃是一个系统,它允许其使用者创造那些我们称为建筑、花园和城
市模式的无尽的三维组合。

首先,它限定了在任何给定文化中有意义的、有限数量的空间安排。这是一
个集合,一个比那些放在一起全然不会有意义的杂乱的安排,如:砖、空间、空
气、窗成为一堆,快车道立体交叉,顶部放厨房,火车站里倒长的树木等等的总
数小得多的集合。

其次,模式语言实际上给了我们产生这些有条理的空间安排的能力。因而,
就象在自然语言情形中一样,模式语言是发生系统。它不仅告诉我们安排的规则,
也向我们表明如何尽可能多地做出满足于规则的安排。
总之,普通语言和模式语言是有限的组合系统,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