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代的文学很发达,但社会地位极低,“为赋乃俳,见视如倡”,文
人被排在俳优侍弄之列。其时,大文学家扬雄称文学创作是“童子雕虫篆刻,
②
壮夫不为也” ,道出了文人怀才不遇的感叹。一些有识之士,不满现状,
要求提高文人的地位。如王充曾说:“知文锦之可惜,不知文人之当尊,不
③
通类也。” 自鸿都门学创立后,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与茂才、孝廉、
名流、高士同等看待,可以说是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汉末,曹氏
父子将一批文人加以网罗,委以重任。到唐代,以诗赋取士,遂成定制。
鸿都门生的辞赋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是由民间口语加以提炼而成,通俗
自然,摆脱了汉末文风中的“经训讽喻言”的陈辞滥调,开创六朝志怪小说
之先河。也为以后建安文学的质朴清新的文风开其滥觞。
③郡国学校。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以郡和国为单位。地方官办学校
制度最早创始于汉景帝时期的蜀郡守文翁。蜀郡太守文翁爱好教化,他选送
郡县小吏开敏有才的张叔等十余人到京师做博士弟子,学成后回到蜀郡的学
校任教。学校招收各县子弟入学,学生免除徭役,依其学习成绩,委派官职,
成绩优秀的补郡县吏,合格的补孝悌力田。文翁出行巡视各县时,常带着高
材生同行,于是“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
①
而求之,由是大化” 。这是我国地方公立学校的创始。汉景帝十分欣赏文
②
翁这种兴办地方官学的办法,遂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但还不十
分普遍。到宣帝时,地方学校开始增加。
郡国普遍设立官学,是在汉平帝之时。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采
纳王莽请求立官学的意见,制定中央和地方的学校系统。中央官学为太学,
地方官学分为四级: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郡县二
级的学校设置经师一人,乡聚二级的序、庠设置《孝经》师一人。同时,在
郡国还设立宗师,用来教育皇室子弟。另外,地方官学还设有郡文学、郡文
学史、郡文学卒史、五经百石卒史及乡三老等官职。汉平帝时制定的地方官
学制,初步奠定了后代学校制度的基础。东汉光武中兴之时,兴办学校成为
衡量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学校十分发达。如 建武六年,丹阳太
① 《汉书·枚乘传》。
② 《法言·吾子篇》。
③ 《论衡·佚文篇》。
① 《汉书·循吏传》。
② 《汉书·文翁传》。
… Page 50…
③
守李忠“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建武四
④
年,伏恭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由是北州多为伏氏学”,
甚至在边远地区也兴办了学校,如建武二年,桂阳太守卫飒“修庠序之教”。
据《后汉书·任延传》记载,任延任九真(今越南中部)太守时,就建立学
校,教之礼仪;后他任甘肃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椽子孙,皆令诣学受
业……悉选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班固在《东都赋》中赞云:“四
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上歌下舞,蹈德咏仁”。
东汉以“孝经”治天下,反映在学校上就是尊师重道。汉明帝在学校祭
祀周公、孔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章帝元和二年 (公元85年),章帝
以一帝之尊,先向太守张酺尽弟子之仪,请他讲授《尚书》,然后再行君臣
之礼。在尊师重道的同时,地方学校的社会地位得到日益的提高。
自郡国学校建立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即使在东汉桓、灵二帝的社会
动荡时期,也没有销声匿迹。如桓帝时,南阳太守刘宽出巡时,常与百官祭
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又如许慎弟子尹珍学成后回牂柯郡创立学校,
教授学生。
汉代地方官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奖进礼乐,推广教化。它与太学相比,地
方官学没有正规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如文翁既重经学,又重法
令,寇恂在汝南比较重视《左氏春秋》;而卫飒则重视儒家的礼仪。学生上
学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规定,有的只是在某个时节招集一些人讲学。地方官
学的师资力量远差于太学,它与太学也没有什么从属关系。所以说,汉代的
地方官学还处于一个草创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但是,它却为
后代学校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汉代的私学
私学始于春秋,一直长盛不衰。秦时私学遭到禁止,到汉武帝创立博士
弟子员的官学制度后,才又给私学带来生机。由于官学招收人数毕竟有限,
时兴时废,入学条件也比较苛刻,再加上缺少启蒙之学,因此,就读私学者
人数远远超过官学人数。
汉代的私学一般可分作三个阶段。第一是蒙学阶段,目的是识字习书,
相当于现代的小学阶段;第二是读《论语》、《孝经》阶段,目的在于接受
封建道德教育;第三是读经阶段,目的在于进入仕途,治理国家,相当于现
代的大学阶段。
学童在蒙学阶段学习的学校称作“学馆”、“书馆”、“书舍”或称为
“小学”,教师称为“书师”。这一阶段主要是识字习书。小学所用的字书,
主要有《仓颉》、《凡将》、《急就》、《元尚》等篇。汉初,由闾里塾师
将秦时的 《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篇合而为一,断六十字为
③ 《后汉书·李忠传》。
④ 《后汉书·伏恭传》。
… Page 51…
一章,凡五十五篇,仍叫《仓颉篇》,共三千三百字。由于书中同一字出现
较多,西汉末年扬雄又作《训纂篇》,后由班固加以修改;但直到东汉和帝
永元时贾鲂作《滂喜篇》,复字才减。后人将汉代的《仓颉篇》、《训纂篇》
和《滂喜篇》合称为《三仓》(又叫《三苍》)。大抵四字一句,两句一韵,
便于诵读。现在全书已佚亡。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以三字或七字为一句,此书到宋代已
佚。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又叫《急就章》),内容包括姓名、
衣服、饮食、器物、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
应用文字,全文押韵,且无复字。《急就篇》所选用的字,反映了秦代的社
会生活,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同时,它用韵语把日常生活运用的字汇编在一
起,便于记忆,且又实用。此书成后,立即风行全国,甚至边疆戍卒也用它
来学书识字。并且此书成为汉魏以后儿童的通用字书,直至唐代才衰微。《急
就篇》为我国儿童的识字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世南朝梁人周兴作的
《千字文》,北宋时的《百家姓》,宋朝王应麟(一说为区道子)的《三字
经》等等,都是以《急就篇》作为参考的。
学童学完字书后,就可以应试作小官。汉律规定:太史试学童,能讽书
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或史书令史。
所谓六体,指的是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种字体。另外,
学童也可以继续深造,进一步学习《论语》和《孝经》,接受道德教育,如
①
范升“九岁通《论语》、《孝经》”,这类例子很多。
读完《论语》、《孝经》之后,既可以入仕为吏,也可以继续入太学深
造,或投奔私家经师,专攻一经或数经,主要是六艺。
汉代的私学,相当于官办太学的是由经师大儒自立的“精舍”或“精庐”。
这类情况因经师情况不同而各异。有的是居官讲授,如董仲舒一面作博士
官,一面收徒讲学;又如东汉的河内太守牟长,他的学生多达一千多人。有
的是从政不能而进行讲授的,如东汉程曾“受业长安,还家讲授,会稽顾奉
②
等数百人,常居门下” 。又如任安“少游太学,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
而至”。有的则一面从师受学,一面授徒讲学。而更多的则是不求闻达,以
讲经为目的。如西汉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弟子自远方受
③
业者千余人” 。樊英“隐于湖山之间,受业者四方而至”;公沙穆“隐居
④
东莱山,学者自远而至” 。还有甄宇父子、杨震父子、桓荣父子等都是世
代以教授为业,为时人所称誉。
东汉私人讲学的一个突出表现便是妇女讲学,其最突出的代表是班昭和
① 《后汉书·范升传》。
② 《后汉书·儒林列传》。
③ 《后汉书·儒林列传》。
④ 《后汉书·方术列传》。
… Page 52…
蔡琰。班昭,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系史学家班彪之女、
班固之妹。班昭博学多才,与马续共同完成 《后汉书》中的《八表》和《天
文志》。在和帝时,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曾下诏设立宫邸学的邓太后也
出于班昭之门。班昭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女史学家,而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
位女教育家。另一位则是汉末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陈留
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她精通音律,学富才高,记忆力超人。曾诵忆缮写
四百余篇诗书让曹操的官吏学习,文无遗误。蔡文姬虽未开门授徒,然而她
以笔传授,可以说是开后世函授之先河。
汉代私学中的学生,可分为“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两类。“著录
弟子”只须把自己的名字录在名儒、学者名下即可,不必亲来受业。所以一
般名儒的著录弟子多达万人。这便开了后世的“拜门”之风。而“及门弟子”
才是名儒、学者亲自教授,有的也通过高业弟子转相传授。如董仲舒“使弟
①
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东汉马融“门徒四百人,升堂进者
五十余生,乃使高业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在私学中,教学内容比官办学校中更为丰富,内容不限于今文经,也可
讲授古文经,同时还可讲授黄老、图纬、天文、星历、法律等知识。如东汉
杨厚、讲授黄老之学,门生达3千人;钟皓讲刑律,门徒达千余人。汉代的
学说十分丰富,这与私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汉代的私学中,师生关系也是十分融洽的。汉人十分注重人性和伦
理。在私学中,要求学生尊敬教师,严守师法和家法,这与太学大致一样。
当师长获罚下狱时,学生常上书诉免,甚至要求代死。如东汉司隶校尉虞诩
被宦官陷害下狱,其门生百余人举幅叩头,血流满地,为老师诉冤,虞诩即
日被释获救。师长死后,门徒常常服丧三年。私学中老师对学生也是十分关
心的。如东汉侍中赵典,每次得到奖赐时就资助那些贫穷的学生。可见在私
学中师生关系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这种融洽的关系对中国以后的师生关系
有着很大的影响。
(3)汉代的学风
先秦诸子经典经秦始皇的一场火劫后,项羽入关,又用一把复仇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