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求“长生不老”,依靠“辟谷”来行导引。“辟谷”就是不吃粮食,依靠 

   “食气”来代替吃粮食,乞求白日升天,长生不死。这使得当时流行的导引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一些唯心主义色彩。 

       但是,从总体上看来,导引仍是一种健体养身的运动。在马王堆三号墓 

  出土的《导引图》,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完全的健身图谱。全图长约 

  一米,宽约0。5米,用红、蓝、棕、黑各色,描绘了不同年龄的男女作导引 

  的44个姿态,每个姿态都是一个独立的导引术式。有立式导引,又有步式 

  导引(即步引)和坐式导引(即坐引)。既有徒手的导引,又有使用器物(如 

  杖、鞠等)的导引,还有配合呼吸运动的导引,如仰呼、猿呼。这种呼吸法 

  既不同于常见的“胎息法”,即丹田呼吸法和脐呼吸法,又不同于“踵息法”, 

  即引气至脚心涌泉穴处的呼吸法,而是一种“开声吐气法”,其特点是一边 

  运动,一边摹仿动物的叫声,形声俱备。此外,图中还有大量摹仿动物形态 

  动作的导引,如“熊经”、“信”、“鹯”、“鹞北(背)”、“螳螂”、 

   “龙登”、“沐■灌”等等。《导引图》还指出了通过导引可以治愈不同类 

  型的疾病,如“烦”(心中急躁)、“痛明”(眼珠痛疼)、“覆(腹)中” 

   (腹中胀)、“聋”(耳不聪)、“■(膝)痛”、“胠(脚)责(积)”、 

   “灵中”(发热)以及“脾痛”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导引辽法 

  有了很大发展,大大超过了前代。 

       在汉代导引发展史上,东汉末期名医华佗的业绩占有重要的一页。华佗 

   (?—公元208年前),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擅长医术、 

  方药,尤其精于外科手术,又“晓养性之术”,一直活了100多岁。 

       华佗在继承前人的导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某 

  些医学原理,阐明了“劳动”(即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导引养生 

  的作用,创造了明确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导引养生理论。他说:“人体欲得 

  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 

  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 



② 《却谷食气》。 

③ 《论衡·道虚》。 

④ 《典论》。 


… Page 94…

  求难老。”这种理论,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和体育史上是极为难得的。 

       华佗的养生实践主要是创编五禽戏。战国时期,《庄子》中提到“熊经”、 

   “鸟伸”等以动物形态命名的导引术式。《淮南子·精神训》中也有“熊经 

  鸟伸、凫浴蝯蠼、鸱视虎顾”等名目。华佗的五禽戏是在继承发展前人理论 

  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他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 

                                                                               ① 

  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 (蹄)足,以当导引”。具 

  体的意思就是,模仿虎的动作,可以四肢精壮,增长全身力气;模仿鹿的动 

  作,可以引伸筋脉,腰腿灵活;模仿熊的动作可以长力气,促进血脉流通; 

  要手脚灵活,容颜不衰则要模仿猿的动作;而要动作轻快,心情舒畅则要学 

  习鸟的动作。据《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将五禽戏传给他弟子 

  吴普,吴普长期行“五禽之戏”,九十多岁仍然“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② 

  同时期的皇甫隆,行导引,“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颜色和悦”。可见, 

  五禽戏对于健身防病,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汉人荀悦说:“若夫导 

  行蓄气,功藏内视,可以治疾。” 

       五禽戏中的大部分动作,是模仿动物动作俯伏在地上进行的,运动量比 

  较大。华佗并不要求做全套动作,可以“起作一禽之戏”,这要根据自己的 

  身体状况有选择地做。五禽戏的出现,推动了导引的发展,流传后世,长盛 

  不衰。对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武术、养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 

  对以后武术中的象形拳的创编,提供了某些启示。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玄学、佛学、道学的兴盛,都不 

  同程度地对导引养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导引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很大发展,出 

  现了一批养生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葛洪和陶弘景。 

       葛洪 (公元284—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道教理论家、 

  医学家。他在养生理论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著有《抱朴子》一书,全书分 

  内外两篇,内篇二十篇,是道家养生之说。葛洪提出了许多符合医学原理的 

  养生观点。他在《微旨》中批评了“唯行气可以延生”、“唯导引可以难老”、 

   “唯药饵可以无穷”等片面说法,认为这是“偶知一事,便言已尽”的“浅 

  见之家”的观点。他主张应配合使用导引、行气、草药等方法,以“内修形 

  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这就是他认为的“借众术之共 

  长成生也”的观点。在《极言》中,葛洪引经据典,说明“伤身以不伤为本” 

  的道理。他列举了伤身的种种情况,如“才所不逮,而因思之”;“力所不 

  胜,而强举之”;还有“悲哀憔悴”、“喜乐过差”、“汲汲所欲”、“久 

  谈言笑”、“寝息失时”、“沈醉呕吐”、“饱食即卧”、“跳走喘乏”等 

  等。他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葛洪认为养生之法应包括“唾不 

  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致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 



① 《后汉书·方士列传》。 

② 《千金方》。 


… Page 95…

  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 

  甚劳甚逸,不欲 (起早)起晚”;“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 

  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等等。他的这些思想与《内经》等医典中阐明的原 

  理是相吻合的。 

       在养生理论中,葛洪特别注重导引的应用。他主张导引“疗未患之患, 

                  ① 

  通不和之气” ,明确指出导引的目的。他记载了熊经、鸟伸、龙导、虎引、 

  龟咽、燕飞、蛇屈、猿踞、兔惊、天俯、地仰等多种导引术式,反映出晋代 

  又出现了许多仿生术式的导引名目。对于导引的行气,他认为“善行气者, 

  内以养生,外以却恶”,指出了正确行气的双重作用。行气有多种方法,如 

  咽气法、守一法、内视法、反听法、数息法、叩齿法等等,但主要的是用“胎 

  息法”,他说:“行气有数焉,……其大要者,胎息而已。”他详细指出了 

   “胎息法”的运用。他说:“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 

  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行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 

  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 

                                                    ② 

  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这在导引理论上是第一次详 

  细指出“胎息法”的应用。如果练习了,就可以“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 

  之中”。当然,不用鼻口呼吸难免夸张,但以口鼻作细微而匀长的深吸气, 

  再尽量闭气不出,然后徐徐吐出,则是完全可以的。葛洪还特别注重导引应 

  用的实效,反对当时存在的过分追求形式的倾向。他说:“夫导引不在立名, 

  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 

                                                  ③ 

  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这一观点,为后世许多医家和 

  养生家所汲取,对于导引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在葛洪时代,有关导引的养生著述很多,如《导引经》、《观卧引图》、 

   《食六气经》、《胎息经》、《内视经》等等,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导引非常 

  繁荣。 

       南北朝时期导引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 

  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思想家。著有《本草 

  经集注》、《陶氏效验方》等医学著作,并撰写了《养生延命录》和《导引 

  养生图》等养生专著。 

       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辑录了“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 

  于养生,乃无损于后患诸本”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保存了古代大量导引资料, 

  是我国古代最早对导引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专集。书中总结了前人十二种调 

  气法;列举出“吹、呼、嘘、呵、唏、咽”六字运气法。同时介绍了《导引 

  经》七势 (即啄齿、漱唾、呼吸、活四肢、熨眼、按目等)和按摩八法(包 



① 《微旨》。 

② 《微旨》。 

③ 《别旨》。 


… Page 96…

括坚齿、熨目、挼目、抬发、摩面、摩身等)以及形体运动八势(包括两臂 

伸直、两手前推、左右开弓、单手托天、两手前筑等)。另外,还提到了以 

盐沫揩齿、以温盐汤洗目和以冷水洗脸的作用。同时,《养生延命录》对“五 

禽戏”动作作了文字说明。书中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三 

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 

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 

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各七);猿戏者:攀物 

自悬,伸缩身体,上下各七。以脚拘物自悬,手钩却立,按颈左右七;鸟戏 

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左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 

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这是关于“五禽戏”动作迄今所见的最早的文 

字说明。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及宗教的影响,导引从消极方面形成了一股 

 “养生”热潮,对导引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 Page 97…

                      六、中西文化交流及教育差异 



                       1。新的综合:中西文化交流 



     古代后期,尽管各国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有着各自的运行规律,如同 

天体在各自的轨道中,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体系中运转。但作为 

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总表现的文化,其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 

的,它不仅可以消化本国各民族的文化,而且在不断地吸收、影响异域各民 

族的文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 

古罗马,尽管分处地球的东西,但它们在创造各自文化的同时,也在克服困 

难与对方进行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的共同遗产,一直引人注 

目,迄今依然孕育着迷人的魅力,鼓舞人们进行探索。 

     提起古罗马与当时中国的文化交流,自然会使人遐想到驰名中外的“丝 

绸之路”。“丝绸之路”始自长安(西安)、西至大秦(古罗马)。“丝绸 

之路”分为南北两条大道。南路经敦煌、鄯善(新疆罗布淖尔南面的石城镇)、 

于阗(新疆和田)、莎车等地,越葱岭(帕米尔)到大月氏(阿姆河流域中 

部)、大夏 (土库曼斯坦国境一带)、安息 (波斯,今伊朗),再往西达条 

支 (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秦等国和地区。北路经敦煌,沿天山南麓的 

车师前王庭(即高冒,今吐鲁番)、龟兹(库车)、硫勒(喀什)等地,越 

葱岭北部,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一带)、康居(即康国,今乌 

兹别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