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关中发表言论,因此把演说教育提到重要的地位。希腊教师(文法家和修
辞家)就成为罗马最受欢迎的人物。文法学校便是适应着贵族和暴发户子弟
的需要而产生的。
罗马中学即文法学校事实上是一种外国语学校。教学用语是希腊文,教
师大多是希腊人,教材也是希腊文的。只是到了这一时期的末期,随着罗马
(拉丁)文学的成长,在罗马才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而与希腊文法学校并
行。这时候,一般中学生同时学希腊文与拉丁文;或者同时以一部分时间在
希腊文法学校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拉丁文法学校学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文学、文法和作文练习。文学包括希腊与罗马的诗歌与散文,其中也包含一
些历史、地理等因素。学生们一方面阅读荷马和希腊其他文学作家的作品,
同时也读罗马作家——维吉尔和贺拉斯等的作品。条件较好的文法学校,在
高年级兼教一些修辞与演说术;罗马文法学校的全部教育事实上是修辞——
演说教育的准备。这种教育主要是在高一年级学校——修辞学校中进行。
③高等学校。文法学校不久就显得不能完全满足,罗马因此又从希腊智
者派那里仿办了高等修辞学校。罗马的修辞学校是按照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
模型办起来的。修学年限、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它相仿佛。有不少
罗马青年为了受这种修辞——演说教育,往往要到雅典和其他东方文化中心
去留学,或者通过父子——师徒关系,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见习与锻炼。教
… Page 12…
师多是来自雅典等地的“修辞学家”与“哲学家”,以后也有罗马人成为“拉
丁修辞学家”。修辞学校的学科是修辞学和哲学(辩证法)。在这类学校中,
学习在罗马国家管理上起重大作用的法律学(主要是民法),也学习数学、
天文学和音乐。
④培养目标。这时期,全部罗马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产生演说与雄辩
家。演说在罗马公民的政治、法律、社会生活中原来就有一定的地位。在共
和后期,罗马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常常爆发为武装的内战。
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更加需要以演说作为争取群众、影响平民的工具。由此派
生出来了一种社会风尚;雄辩的演说才能是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罗马人的主要
标志。它成为罗马青年在政治上向上爬的主要资本。这就是雄辩家的教育思
想的社会基础。
⑤希腊化的影响。希腊化的罗马新教育与罗马旧教育传统之间一直斗
争。希腊的文化教育与希腊的奢糜的生活方式同时传入罗马。有民主倾向的
政治家看不惯这种生活方式,贵族中的保守派也对此存有戒心。在公元前2
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罗马的元老院至少两次用法令禁止希腊化教育,尤其
是修辞——演说教育。但这两次禁止都有它们的政治派别斗争的背景:一次
起因于驱逐两个希腊的伊壁鸠鲁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在青年中间散播无神论
思想 (禁令的表面文章说他们宣传“快乐”论学说);另一次是禁止“拉丁
修辞家”,起因于打击一个具有民主倾向的罗马修辞家,他在自己的修辞学
教程中,列入了民主派观点的题目与范文。
但一切对希腊影响的反对与抗拒都是徒劳的。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
2世纪末之间,“希腊文化还是像滚滚的洪流一样泻入罗马”(西塞罗语)。
这是因为:第一,罗马与希腊(主要是雅典)的社会性质一样,作为上层建
筑,希腊文化适应着罗马的政治、经济基础;第二,在对外征服战争中发了
横财的罗马贵族(原来是元老阶级与后起的骑士阶级)醉心于东方奢靡的生
活方式;第三,希腊语言是当时半个以上的“文明世界”的通用语言,在与
东方各国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斗争中,罗马的统治阶级需要掌握希腊文与希腊
文化。在当时,希腊文化毕竟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文化水平。
希腊文化在这时期逐渐湮没了更原始的罗马生活。这个时代也已为变革
做好了准备,公元前202年征服迦太基后,罗马被不可避免的命运的强烈欲
望所驱使,卷入与东方诸国的一连串斗争中。结果,罗马在地中海地区雄踞
首位。对罗马而言,扩大人民的教育范围,以包括希腊语知识(文明世界过
半数的人都说这种语言),是势在必行的了。对希腊人而言,他们并非缓慢
地对其征服者作出贡献。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其中有文法教师,修辞教师,
哲学教师以及各式各样的艺术和自然科学教师,大量地拥进罗马。然而,他
们所受到的眷顾,并非一视同仁。甚至被希腊人的学识所吸引的罗马人,都
非常鄙视这些希腊人的品质,因而并不全盘采纳他们的各种方式。确实,罗
马人是注重实际的,他们几乎不重视理论科学,除非他们能从中获得某些实
… Page 13…
际利益;他们对任何哲学全无兴趣,只有斯多噶学派除外。因为这个学派质
朴的道德品质和它对于世界秩序的信念,是和他们自己的人生观相近的。另
一方面,罗马人对于修辞和文法的要求甚至比希腊人更为强烈,因而这两门
学科受到了满腔热忱的欢迎,成为罗马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
希腊的教育方法引进罗马的细节是模糊不清的,但把引进过程划分为三
个阶段却是可能的。
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72年的塔林敦灭亡之日起,此时许多希腊奴隶被
带入了罗马。有些希腊奴隶是受过很好教育的有识之士,因而找到了适合于
担任其主人家庭教师的职务。其中最杰出的是安德罗尼库士。他把《奥德赛》
翻译成拉丁文 (可能是为其学生所用)。此书在罗马学校里作为主要的阅读
书籍之一的时间,长达三四百年之久。由于安德罗尼库士所作的贡献,公元
前240年,他获得了自由,直到公元前203年逝世,他作为教师和诗人,享
有巨大的声誉。另一位被提到的半希腊血统的,同安德罗尼库士一道在罗马
作希腊文学教师的,是诗人恩尼士(生于公元前240年),斯维都尼亚在《杰
出的文学家的一生》一书中谈到此人。虽然他们两人都被称为“文学家”,
但是,并无证据能够说明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文法学校”。普卢塔克谈到,
大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斯普瑞尔士·卡维留斯所兴建的一所学校,已经
标志着这类文法学校的开端。但是,由于缺乏任何资料来证实这所学校与普
通初级小学有何差异(除去它收一定数目的学费外),因此更可靠的结论是:
最早的“文法学者”,不过是大家族家庭中的私人教师。
第二阶段:大约公元前190年左右,主要因为政治局势的缘故,发生了
对希腊一切的强烈的反抗。就教育范围而言,它不仅仅表现在前面引用的加
图的一段话,而且也表现在由罗马元老院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限制希腊教师
活动的行动里。公元前173年,两位伊璧鸠鲁派教师被罗马驱逐出境,“因
为他们提倡享乐主义”。12年后,元老院的禁令更为广泛,以至于在罗马,
没有一位哲学家或修辞学家还有栖身之地。
第三阶段:这次对希腊的反对是短命的。从安德罗尼库士时代起,拉丁
文学 (或是译自希腊文,或是摹仿希腊模式)已经成长起来。而且,到公元
前2世纪中期,在上层阶级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文学的欣赏。尽管当局并不
赞同,这种对文学的欣赏也导致了文法学校的设置。根据斯维都尼亚的论
述,这种真正的系统文学教育的推动,归功于玛洛士的克瑞特士所作的朗诵
和讲演。克瑞特士是佩尔加门学校的校长,大约公元前167年,他因一条腿
骨折而留在罗马。虽然希腊文学起初是主要学科,但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愿
望,就是使罗马教育传统的绝大部分成为优秀传统的愿望,觉醒过来。西塞
罗让西比奥在《共和国》一书中宣称:“听我说啊,我并非对希腊各种方式
茫然无知,但也不是宁可偏向它们,而不要我们自己传统的人,由于我的父
亲,我受了文科教育,而且,从孩童时代起,我就力图自觉。但是,造成今
… Page 14…
①
日的我,是经验和家庭教育多于书本。”正是同一精神,使斯蒂罗 (一位
有学识的罗马骑士)采取另一种形式,约在公元前1世纪初,建立了第一所
拉丁文法学校,并且在公元前92年,导致了一些拉丁修辞学校的兴办。但
这件事遭到了罗马监察官们的非议,认为这些学校为有害的新事物。尽管如
此,从此时起,拉丁文学和修辞学以及希腊文的教学开始了,并且日益成为
重要的学科。结果形成了一种具有希腊形式,却是罗马内容的教育制度。
起初,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迭交错。罗马人经过了
希腊化的影响后,以自己的组织才能,确定了学校的职责范围,从而产生了
学校的分级的办法。
⑥平民的教育。在罗马,全部希腊化教育,尤其是它的修辞——演说教
育,只是以罗马的统治阶级(元老与骑士)的子弟为对象。希腊文化,对于
罗马的平民是无缘的,更不必提奴隶。广大的平民子弟,可能受小学教育,
很少可能受中等教育,更说不上受修辞——雄辩家的教育。他们主要是通过
父子——师徒关系受“实际教育”。像在希腊一样,罗马的青年,不全是从
学校中获得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投拜一个工匠作为师傅,在一定年
限的学徒期间,学习这些东西。这时候罗马的手工业,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
部门分工。有些部门的手工业者已经有行会的组织,行会对学徒的生活与学
习有一定的制度。至于平民中的最下层,他们的子弟只能在家庭中,或从地
主与雇主那里,学会一些粗活或半粗活。在西方世界,最早在商业上采用簿
记的是罗马,但罗马学校不教簿记术,青年们只能在学徒生活中学习这种技
术。
3。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1)帝政与教育的发展
共和末期,随罗马版图的扩张,旧有的国家机器逐渐显得不能适应新形
势,罗马的共和制不得不改为帝制。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一个庞大的、
复杂的行政系统与官僚制度,在中央(罗马本土)与地方(罗马把被征服的
地区改为行省)应运而生。学校教育负有供应各级各类官员的任务。在官员
下面,担任簿记文牍工作的胥吏的数量也不断增长,其中有一类人专任速记
工作,这就促进了帝国时期罗马教育的发展。
为了巩固罗马对各行省的统治,罗马皇帝在派出罗马军团驻防的同时,
也派出学校教师。前者是为了武力镇压,后者是为了加强精神文化的奴役。
罗马统治者在各地原有的土著统治阶层中间,大力推行物质生活方式与文化
教育的“罗马化”(也就是“希腊化”),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祖国与人民,
死心塌地做罗马帝国的顺民。所以,罗马皇室不仅在罗马本土,而且在各行
① 西塞罗:《共和国》,第1 章,第22 页。
… Page 15…
省奖励教育,兴办学校,在行省兴办学校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在当地青年中
间选拔出一部分“人才”,以充实罗马帝国的官僚系统:他们或者作为忠顺
的臣僚,在中央供职,或者充当罗马皇室的耳目与助手,统治本地的人民。
据权威的英国威廉·博伊德和埃德蒙·金合著的《西方教育史》记述,
在罗马建立和保持它对所支配国家的统治的过程中,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
用。罗马人仿效亚历山大大帝,从共和晚期起,制订出深思熟虑的政策,把
教育和文化推行到臣属于罗马的民族中去。罗马军队所到之处,都出现了以
帝国城市的模式而建立的城镇,它们成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