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若干容易理解的不太零碎的段落;集中注意于所记的材料等等)。昆体良
提出了一个极宝贵的要求,要把学习放在牢固的基础上,而不求急进,因为
急躁和草率会造成有害的结果。
文法学校修完后,就应进修辞学校,接受讲演术的训练。学习雄辩的题
材应该广泛。一个雄辩家应能对他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能进行讨论,发表演
说。
昆体良特别讨论了雄辩术与哲学的关系。他认为培养雄辩家的教育,应
把哲学放在重要地位。根据斯多噶的传统,昆体良把哲学分为三部分:辩证
… Page 30…
法、物理学、伦理学。昆体良的辩证法包括词义的辩析和逻辑学。物理学是
指斯多噶派的自然哲学。伦理学是哲学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昆体良认为雄辩
术之所以与哲学关系密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哲学中的伦理学部分,因为雄
辩的任何题材,都离不开道德问题。
跟希腊哲学家的教育论著不同,《雄辩术原理》一书没有接触到一些教
育上的根本性问题。但它是古代西方的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昆体良的
关于儿童、课程、教学方法的意见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自
己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不过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有关小学与幼
儿教学的理论,而是他的有关中等——高等教育的主张。
在整个罗马时代的所有著作中,只有昆体良的十二卷巨著 《雄辩术原
理》系统地论述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昆体良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思想
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文艺复
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一旦被从积尘中重新发现,立即异彩夺
目,使厌倦了经院主义的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昆体良的许多教育见解和经
验,直到今天仍然富有教益。
(3)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及其教育思想
奥古斯丁是最杰出的拉丁语的奠基人。公元354年生于北非纳米迪亚的
塔加斯特小镇,父亲是这个镇上贫穷的自由民,为使奥古斯丁受到良好的教
育,把他送到初等学校(罗马学校的小学)去读书。正如他在《忏悔录》一
书中所说:在那里,他学习读、写、算。然而他在学校生活的第一件事,不
是他所学的东西,而是他受到的鞭打。在那里,他学习的是希腊文学。后来,
他到了文法学校读书,受到文学和修辞学的充分训练。20岁时,成了一位修
辞学教师。
由于帝国的基督化,奥古斯丁也皈依了基督教,并成为基督教教父(教
会领袖)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宗教哲学对中世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
教育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根据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上帝不仅创
造了物,而且创造了精神。人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实体,它也是上帝的创造物。
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功能:知、情、意。人的认知活动,在人的灵魂活动中占
着极重要的地位。人的认知活动包括三种能力:一是感觉,二是记忆,三是
思想。
人的五官和身体是人的感觉器官,人通过这些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的不
同对象,但它所感知的只是事物的影象,不是事物本身;只是事物的外表,
不是事物的意义。
记忆,这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能力,它是储存从感官所得到的一
切事物的影象的仓库。他认为,经感官而进入人的记忆中的东西,“不是这
些东西本身,而是它们的影象”。因此,要获得知识和真理,就不能靠感觉,
唯一要靠的是“灵魂的眼睛”、“智慧之光”。他说,在人的记忆中,也就
… Page 31…
是在人的心灵中,有着共性、一般、普遍的知识,有着概念、学术方面的知
识,其中包括文学、雄辩术、数学、法则等等。这些知识都不是从感觉进入
人的心灵中的。它是人心中所本有的,是上帝所赐予的。人要认识他们,也
只有凭上帝给予人的“灵魂的眼睛”、“超自然之光”、“智慧之光”,才
能做到。基于这种认识论,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
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教学活动,就是通过符号、言语、数学
等,引起学生对其心中已有概念的重新认识。
人的灵魂,除有认知能力外,尚有情感的成分。人的情感与感觉无关,
它是由心灵体验而来。
灵魂的第三种功能是意志。人的行为完全应由他自己的意志负责。他可
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关键在于人的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也同样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强调信仰高于理
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他认为,如果知识不能为宗教服务,则不仅无用,
而且有害。他把追求学问、真理看作是一种危险的好奇欲。人的灵魂有各种
欲望。肉体之欲在于贪恋一切感官的享受,这是人远离上帝走向死亡的重要
原因。此外,人还有可能被一种更为复杂危险的形式所诱惑,它就是“挂着
知识学问的美名而实为玄虚的好奇欲”。人们有了这种欲望,便要去探究外
界的秘密。但这些秘密,知道了毫无用处。他把一切有关客观事物的知识,
都诬为“虚妄的知识”。因此,他轻视自然科学,认为自然科学家心中没有
上帝。他认为如果一个人面向大自然,就是背叛上帝。而一个不能面向上帝
的人,学问对他是无用的。
在文学诗歌方面,他完全接受了柏拉图对史诗、悲剧、喜剧的偏颇观点。
他把这些文学作品看作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他说,读这些东西理应受到惩
罚。
奥古斯丁并没有达到完全弃绝知识的地步。他认为文法、修辞、辩证法、
几何、音乐、数学、天文等学科仍应学习。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永
恒的存在,认识上帝。最重要的书是《圣经》,它是上帝的语言,是一切知
识的源泉。
在语言的学习方面,他主张,教学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应是愉快
的,自由的。
当时,罗马的学校盛行体罚。奥古斯丁厌恶体罚,认为体罚是为儿童准
备“艰难的道路”,“增加了亚当子孙的辛劳与痛苦”。
奥古斯丁的原罪论和禁欲主义是他的宗教哲学和教育思想中两个极重
要的理论。这种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坏,它极大地损伤了人的心灵,成为基督
教会和封建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它对教育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成为中世纪
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理论根据。
同时必须指出,帝国末期,针对着剥削者的斗争和反征服者的奴隶起
义,一方面,基督教在其道德教义中宣扬妥协、温驯、顺从、吃苦和禁欲主
… Page 32…
义,对遭遇不幸的人许诺以“来世”的永久幸福,来为他们所受的苦难作自
宽自解,从而诱使他们脱离斗争。另一方面,当时统治者的贪欲、奢侈、怠
惰、堕落、暴乱和残忍已达极点,基督教曾以教义使这种风气有某种程度的
减轻,它主张反对堕落和放肆。因此,奥古斯丁虽然在教育问题上,与早期
的基督教教父之间,存在着一些意见分歧,但在根本方向上,他们是一致的:
教育目的在于准备来生而不是为了现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宗教信仰道德,
而不是智育,更不是体育与美育;人性本恶,人的理智是不可靠的,在教育
过程中,信仰应该统治理智。
在对待异教文化的态度上,东方教会(东罗马帝国地区)与西方教会(西
罗马帝国地区)的教义是不同的。前者一般倾向于有条件地吸收,后者一般
坚决排斥。在西方教父之中,奥古斯丁的态度比较温和。在其早期作品中,
他曾企图调和信仰 (基督教)与理智(希腊——罗马文化)。他举出了《圣
经》记载中的以色列民族从奴役中逃出埃及时掠夺了大量的埃及金银财宝为
例,主张教会对异教文化,采取“掠夺埃及人”的办法。当然,文化与知识
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宗教信仰:“让每个良好而真实的基督徒明白,凡是可以
找到真理的地方,那一定是属于主 (耶稣)的。”
教会在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后,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要不
要、能不能吸收希腊罗马文化、知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奥古斯丁对这个问
题的解答为当时以至后代的西方教会提供了唯一可行的教育方案。
根据“掠夺埃及人”的理论,奥古斯丁认为可以从异教文化的资料中吸
取教材,但这吸取必须是有选择的;而为了吸取,还必须做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这类学问,作为工具,可为异教目的服务,
也可为基督教目的服务。应该把这些学问作为形式保留下来,但要改编教
材,以《圣经》及其他宗教著作中的材料去补充与替代原有的异教文化材料。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也同样可以加以改编,使之服务于基督教
的目的。第二,他主张从异教学问中,选择对基督教有用的部分,编纂成小
型的百科全书,供教学之用。这第二项工作,奥古斯丁只是开了个头。到了
5世纪初,另一位非洲学者凯伯拉完成了这样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
其内容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这就是所谓的“自
由七艺”。在后世的漫长的中世纪年代里,这类教科书曾经是欧洲青年学生
的主要文化读本。而希腊——罗马文化,就以这类教科书的形式,在中世纪
被保存了下来。
奥古斯丁的政治理论思想中,还保留了基督教初期的平等思想,认为天
国“绝对没有贫富贵贱的畛域”。主张富人要变卖财产分给穷人,主张在物
质上帮助别人,解放受蹂躏的人等等。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和宗教哲学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极为深刻。西欧中
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以及某些大学,无不从他的教育思想和宗教
哲学中寻找理论根据。
… Page 33…
三、罗马体育
1。军事体育
罗马帝国在形成过程中,军事体育便适应统治者的连年征伐的需要而发
展起来。
罗马人重视军事体育和斯巴达人有些相似。他们早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
社会过渡时期,就养成了强族重武的习俗。罗马人的婴儿刚刚出生,就会把
他放在父亲的脚边,去裁决其生死,孩子如果被父亲慈祥地抱起,就表明他
有生的权利。但是,还需要把他放到河流里去经受冷水冲刷的考验,体质强
壮,经得起考验的婴儿才能生存;父亲如果看到婴儿虚弱、畸形,或感到家
贫难养,则冷酷地置之不理,这就注定了孩子的死亡。孩子们从小受家庭教
育时,就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并练习骑马、游泳和角力等项军事技能。
罗马共和时期,规定16至17岁的男青年必须接受军事训练,操练兵器、
演习战术,锻炼技能。
罗马军队的训练,有许多体育手段。它注重体育的军事价值,强调通过
体育培养实战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而不像雅典人那样通过体育去追求动作的
协调和身体的健美。恩格斯认为:“在 罗马,……对兵士的训练是非常
严格的,目的在于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增强士兵的体力。除了使用武器和作
各种运动的正规训练以外,还广泛地练习跑步、跳跃、撑竿跳高、攀登、格
斗、游泳——先脱去衣服游泳,然后携带全副装备游泳。”①
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在战争中,常常处于以强凌弱的势态。如后来被
征服的高卢人,由于沉湎酒食,放纵无度,身体变得笨重而肥胖,不能奔跑
而又怕艰苦,一接触到强悍的罗马人,就流汗、气促,很快变得精疲力竭,
而成了强敌手下的败兵。
在节日庆典上,罗马人时常举行军事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