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弘达本人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8月9日他向中国司法机关呈交了一份亲笔签名的《悔罪书》,以求得到中国司法机关的宽大处理。在《悔罪书》中,他这样写道:〃经过思考及反省,本人真诚表示如下:归纳一下,有以下一些事实,是由我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中国政府及人民,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在这份〃认罪书〃中,吴弘达主动坦白了他用移花接木、歪曲事实等手段编造诽谤中国的宣传品的一系列犯罪事实。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于1996年8月12日依法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23日进行正式审判,并且按照美国驻华使馆提供的律师事务所名单,根据中国法律对辩护律师资格的有关规定,由吴弘达本人选择了他的辩护律师。美国驻华使馆的有关人员也到场旁听了审判活动的全过程。
在审判时,吴弘达对其所有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吴弘达15年徒刑,并告知吴弘达如不服可以上诉,吴表示服从判决,放弃上诉。8月24日吴宏达被驱逐出境。事后吴弘达对为其辩护的律师写信表示感谢,并表示他对律师的辩护感到满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所有中国人以及绝大多数海外华人视为卑鄙无耻、跳梁小丑的吴弘达在美国反华人士的眼中却成了〃敢于对抗中国的英雄〃,美国的新闻媒体更是把他刻画成一个〃人权斗士〃,甚至吹捧他是一个〃勇敢的天使〃。吴弘达自称他在美国国会山上有许多〃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北卡罗来那州参议员赫尔姆斯。赫尔姆斯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很大的发言权。赫尔姆斯的强硬反华立场早已广为人知,1996年初,他作为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案〃的提案人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该法案的强烈谴责之声更加臭名远扬。1996年3月5日,赫尔姆斯为他的制裁古巴法案辩护时大言不惭地指责加拿大与古巴维持贸易关系有如当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法西斯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赫尔姆斯抨击当年英国首相的绥靖政策显得义正辞严的很,使人怀疑他是否了解他的前辈们的历史,还是他故意忘却了。
1939年英国正式与法西斯德国开战,美国洁身自爱,宣布中立。1940年夏,英国打得吃不消了,向友邦美国求援。美国国会始终拒绝援助英国,通过了〃中立法案〃,规定战略物资要〃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结果是英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大量流入美国,英国用8个海外战略基地换取了50艘过时的美国驱逐舰。等到英国山穷水尽,在邱吉尔的苦苦哀求下,美国国会花了三个月直到1941年3月11日经过激烈辩论才通过了〃租借法案〃,同意英国预支购买战争物资的款项,并保证战后归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国会实在并没有什么说得过去的表现可以大言不惭地指责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
为什么赫尔姆斯参议员要交吴弘达这个〃朋友〃呢?可以说是他们彼此需要,为反华而流瀣一气。请看赫尔姆斯参议员近年来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的言行:
1984年8月,赫尔姆斯游说并组织参议院的保守派议员极力指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指责中国〃侵犯人权〃、〃违反人道〃,并向里根政府施压,企图以立法形式禁止美国政府资助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因为该组织援助中国的人口计划。1987年10月,赫尔姆斯和另一名参议员佩尔提出的关于〃西藏问题〃的修正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这项修正案歪曲此前在中国拉萨发生的骚乱事件,声称美国〃应该把对待西藏人民的态度作为它处理同中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呼吁里根会见达赖喇嘛。
1991年5月9日,赫尔姆斯在美国参议院提出了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
1991年5月17日,赫尔姆斯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文章,使用极为尖刻和恶毒的语言攻击中国,并提出立即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根据吴弘达提供的材料,指责中国没有移民自由,说什么〃成千上万被不公正地关押在劳改营中的中国人到底有没有这种移民自由〃。还鼓吹〃美国国会可以用拒绝延长最惠国贸易待遇的方式,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迫使中国就范〃。
1995年6月,赫尔姆斯与其他人员一起去纽约欢迎到康奈尔大学进行所谓的〃私人访问〃的李登辉,在机场致词时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拉丘兹,我希望很快就会到美国首都华盛顿〃。
1995年7月,赫尔姆斯称赞吴弘达是他所知道的〃最勇敢的人之一〃;并在他写给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的一封信中说,〃如果吴弘达在中国被关押时受到任何伤害,美国国会将给中国以严重的后果〃。
实际上,吴弘达不但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极大损害,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吴弘达所编造和提供的反华宣传品被美国的新闻媒体广为利用和散布。另外,截止到1996年7月,美国海关根据吴弘达所提供的所谓〃信息〃,已经扣压了23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
中国为什么说不——第八章 美国对华政策的短视性
第八章 美国对华政策的短视性
1。〃天赋使命观〃的挽歌
1994年4月18日日本《读卖新闻》刊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篇文章,题为《在人权问题上不要强加于人》。这位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文章中说:美国的人权政策与美国的传统一脉相承。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像美国这样明确地把拥护自由作为建国的理想,也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拥有各式各样的难民,这一点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带上了独特的使命感。另一方面,美国过于把自己看成是全世界的人权的维护者,所以我们往往忘记美国对人权的认识是美国独特的东西。其他主要大国都把外交政策看成是风险和成果并存的、给外国的行动以影响的手段。美国所提倡的人权一般都属于各国国内法制管辖之下的问题,所以人们一直不把它看成是外交对象。其他国家也不支持美国。
尽管美国国务院认为,美国并没有施加让中国改变国内各种制度的压力,美国不过是要求中国遵守普遍的人权宣言,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这个联合国文件上签字的国家在对华政策上提出人权问题。其他签字国都不提这个问题而只有美国单方面强制性地要求中国实行联合国的所有文件,这便令人产生了这到底是不是美国的义务的疑问。
总之,美国的对华人权政策几乎没有得到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支持。
中国遭受过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不断介入的屈辱,中国把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作法看成是过去西方介入的继续。
美国一味把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当作美中关系的基础,因此,这等于把最重要的两国关系和人权问题都拿来当抵押。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基辛格博士的批评可谓一语见的。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最大误区就在于美国人一直自以为是的〃天赋使命观〃。基辛格博士等美国有识之士以及其他大部分国家反对或不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唱起了〃天赋使命观〃的挽歌。
所谓的〃天赋使命观〃(Mani Fest Destiny)的核心内容是:作为上帝最优秀选民的美国人,有一种宗教上、道义上和文化上的〃义不容辞〃的使命,要将美式文明从最初的13个殖民地传播到整个美洲大陆,乃至于整个世界。
这种〃天赋使命观〃在美国建国初期的对外殖民扩张中占有重要的思想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天赋使命观〃也揉进美国的外交政策之中,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道德基础。冷战时期,美国以抵御〃共产主义的扩张〃,宣扬美式的〃民主〃与〃自由〃为由,与原苏联争夺全球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天赋使命观〃又发展为向全球输出〃民主〃,〃维护人权〃。
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就提出了冷战后的美国〃扩展战略〃以取代〃遏制战略〃,而这项新战略的核心就是把〃民主制扩大到全球〃。按照该战略的设计者安东尼。莱克的解释,扩展战略可分为四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同心圆:即加强现存的民主国家;促进和巩固新兴的民主国家;保护所有这些民主国家免遭独裁国家的侵略;在那些未民主化的国家中支持人权运动。中国被列入第四层结构之中,成为被〃扩展〃的主要对象。
克林顿政府的一个重要官员沃顿在阐述其政府的外交政策时强调说:〃人权是我们政策的核心,美国将想方设法用其援助和影响力帮助这些国家促进人权和强化巩固法制的民主制度。〃沃顿这番话如实地道出了美国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时的一种道德价值取向,即向外输出美国的〃民主与人权〃。
克林顿总统竞选时,就大谈上台后将比前任更加重视在国外促进民主和人权,执政后这方面的调子一直居高不下。他宣称,〃本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将以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为根基〃,〃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是美国的一项首要战略原则〃等等。冷战的结束尽管难以判定谁是真正的赢家,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使美国朝野更加意识到向外传播美国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克林顿就职演说中不无所指地说,美国最大实力就是它的思想力量。他提出了把〃市场制民主国家的大家庭〃推广到全世界的〃扩大战略〃,以取代冷战时期的全球〃遏制战略〃。这一战略在1994年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特别予以强调,把促成国外民主与美国安全和经济发展视为同等重要,并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克林顿上述报告的〃总统声明〃中宣称,〃民主国家不大可能威胁我们的利益,而更加有可能与我们合作,以对付安全方面的威胁,并促进持续的发展,安全的国家更加有可能维护民主结构并支持自由贸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莱克说得更具体,“民主的传播将帮助解决所有其他的美国外交政策问题〃。穆拉夫契克也认为:〃民主或民主运动的扩散必然有利于美国〃。
克林顿在出席1994年于印尼召开的第二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前,在美国乔治敦大学发表讲话说,美国不必在人权与亚洲的贸易之间作出选择,“促进人权和民主价值也要求政府与政府之间加强联系,所以我将毫不后悔地在亚洲和全世界推动这些权利和价值。〃他到雅加达后又说:〃我们仍然深信,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能有助于砸碎专制的锁链,随着各国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开放,它们在政治上也会变得更加开放〃,他强调,美国在争取全世界的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背离这一事业,我们今后也不会背离这一事业。”
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克林顿政府借助美国强大的经济力量,把对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与民主和人权挂钩,动辄以最惠国待遇、经济制裁等要挟亚洲一些国家,试图迫使它们接受美国提出的一些附加条件。抵制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要中国接受美国的人权标准,强其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在劳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试图以西方的标准和价值观来主导东盟地区论坛,将其变成干涉亚太事务的一个工具……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了美国的强权政治,也成为美国与亚洲国家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之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东亚国家确立人权和民主制度,是不希望亚洲国家强大并成为其对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接受美国《外交》季刊总编辑扎克雷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说:“告诉美国人民他们的制度存在什么问题,这不是我们的事情。我要对他们说的是,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自己的制度强加给那些无法适应这套东西的社会。〃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亚洲人权问题只能由各自国家解决,西方国家国内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无权对亚洲的人权问题横加指责。
从哲学与政治学意义上讲,美国的〃天赋使命观〃与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之后所形成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更是格格不入。
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和56个民族的中国自有其强大的文化同化力和向心力。中国的文化不是外向型扩张文化,却以其〃亲〃、〃和〃及〃柔〃之核心将其境内的多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不仅没有异化中华文化的核心,反而为其所同化。基于这种文化的中国外交政策历来以〃和〃与〃安〃为目标,也自以为是天下之〃中央〃,国家主权意识长期以来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