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战斗队形常由一线或两线步兵组成,分为17个大方阵,每个方阵大约有 

1500—2000人,骑兵组成的密集纵队设在两翼。此次参战的军队约有4万人, 

1/4为骑兵,其余是步兵。步兵由他本人亲自指挥,左翼骑兵由巴本汉指挥, 

右翼骑兵由弗尔斯腾伯格和依索拉尼指挥。他手下共有26门火炮,重炮设置 

在阵线中央和右翼正前方,轻炮设在中央正前方。 

     9月16日,古斯塔夫在距提利营地不远处扎营。整个晚上,古斯塔夫的 

营帐内灯火通明,他一直在同他的将帅们研究如何破敌、歼敌的战术。提利 

在此与古斯塔夫决战有些不情愿的因素在其中。他不想决战,但倘若退却, 

那么他手下人抢劫的财物就得丢弃,这样会导致军队哗变。他只能选择同古 

斯塔夫进行决战。 

     9月17日晨,古斯塔夫将部队摆成战斗队形。他没有采用旧式的西班牙 

式的方阵队形,而是将步兵分成旅或半旅,这样可使火枪兵得到长矛兵的保 

护,亦可在他们中间冲到前面,放完一排枪后,又退回原处。他把军队变成 

了一个相互支援、协调的活动的要塞,而不是一个闭塞的堡垒。 

     古斯塔夫军队的具体部署如下: 

     中央和左翼是瑞典军,萨克森军负责右翼。中央部分,第一线为4个旅 

的步兵,一个骑兵团支援他们。这些部队由陶费尔和哈尔指挥。中央战线的 

后面,两个骑兵团担任预备队。在巴勒尔指挥的右翼,6个骑兵团组成了第 

一线,中间夹着火枪兵,另有一个骑兵团作支援。第二线为4个步兵团。霍 

恩指挥的左翼中,3个骑兵团组成了第一线,中间夹着火枪兵,2个骑兵团组 

成第二线。团属火炮分别设置在各旅团的前面,重炮集中在中央的正前方。 

古斯塔夫全军约为4。7万人,他的官兵军帽上带有绿色飘带,神圣罗马帝国 

士兵帽子上则是白色飘带。瑞典军队和萨克森军队在一条战线上共同进攻,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瑞典军队士兵穿的是土布衣服,而萨克森军则衣着华丽, 

头盔上插着漂亮的羽毛。然而,战争的严酷事实是,衣着好坏并不是军队战 

斗力的标志。 

     双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战以火炮对射而开始。瑞典军队火炮比提利军 

队火炮数量多,发弹数高出对方3倍多。瑞典军队在炮战中占了上风,给提 

利的军队造成了很大伤亡。提利军队左翼是巴本汉指挥的5000名黑胸甲骑 

兵,这支骑兵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好的一支骑兵。巴本汉是一个有勇无谋的 

将领,在炮击中,他忍耐不住瑞典炮火的打击,不等提利下令,便带领他的 

骑兵向瑞典军队发起了冲锋。巴本汉的贸然行动不仅打乱了提利的整个计 

划,而且铸成大败。他的骑兵的矛枪自然不是对方步兵火枪的对手。如前文 

所述,瑞典步兵和滑膛枪经过古斯塔夫改革后,不仅射速快,而且火力猛, 

是对付密集骑兵冲击的有效武器。巴本汉连续7次冲锋均被击退。在最后一 

次冲击中,瑞典军队在巴勒尔指挥下发起反冲锋,彻底击败巴本汉,并将其 

逐出战场。巴本汉的骑兵进攻,采取的是西班牙军队的传统战术。骑兵作战 

时不是快速疾驰,而只是小步奔跑。交战时使用手枪,直到敌军乱成一团后, 

才使用手中的刀剑。瑞典骑兵刚好相反,骑兵冲锋时疾速奔跑,使用手中刀 

剑,直到混战中才使用手枪。因此,巴本汉的失败是战术上的失败,也是手 

枪对滑膛枪的失败。 

     巴本汉的贸然进攻造成了全局性的混乱,提利的右翼部队见巴本汉进 

攻,误以为发动全面攻势的时机已到,马上向萨克森军发起进攻。萨克森军 


… Page 40…

毫无战斗力,第一次冲击便被打垮,弃战逃走。这不仅抵销了巴本汉战场上 

的损失,而且使古斯塔夫的兵力一下子损失了1/3以上。提利不愧为久经沙 

场的名将,他看到萨克森军队溃败后,便马上命令中央部队向右斜插,然后 

左转,攻击瑞典军队左翼,同时令右翼军队进入敌军后方,夹击瑞军。提利 

的这一战术是不容易防范的。但古斯塔夫的军队受过严格训练,调动速度比 

提利军队快2倍,致使提利的计划完全落空。瑞典军队的左翼发生了激烈的 

战斗,瑞军用滑膛枪和火炮打退了提利的军队。 

     左翼激战时,古斯塔夫利用右翼的胜利,发起决定性冲击。他亲自带领 

骑兵赶到右翼,指挥骑兵猛冲提利的左翼。他的骑兵冲在4个骑兵团的前面, 

向提利的阵地冲击。同时,古斯塔夫的骑兵团对提利的步兵线左翼发动攻击, 

并动用火炮猛轰。托斯坦森也调动预备炮兵,对准密集的西班牙式方阵猛烈 

炮击。提利指挥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遭到彻底失败,数万人死亡,3000多人 

负伤或被生俘,损失了全部火炮和补给,年过七旬的提利也身负重伤。采用 

新式战术的瑞典军队,包括萨克森军队在内,损失尚不足3000人。 

     ④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无论从战争艺术上,还是战术变革上,布莱坦平 

原决战都称得上是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次战役是新旧战术间一次 

面对面的大搏斗,也是近代军事史上第一次最有影响的大会战。提利所采用 

的是西班牙式的、传统的战术,他的两翼和骑兵、步兵、炮兵都曾发动了攻 

势,各自发挥了最大的战斗力。但他所面对的却是组织先进、兵器先进、战 

术先进、训练有素的一支全新的军队。古斯塔夫的“横队”打垮了西班牙方 

阵,他的胜利不仅令整个欧洲对他本人及瑞典军队刮目相看,而且也标志着 

军事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此以后,许多传统的军事内容受到了冲击和 

挑战,以西班牙军制、战术为主的时代成为历史陈迹。 

     古斯塔夫开创了一个时代,受到了历代军人及将领们的颂扬,人们称他 

为“现代战争之父”。 



     (8)吕岑会战 

     布莱坦平原会战后,古斯塔夫出于多方考虑,没有进攻维也纳,而迳直 

扑向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向莱茵河地区用兵。他先推进到法兰克福,又占 

领了美因兹。此后3个月时间里,古斯塔夫征服了整个莱茵地区。他在占领 

的地盘上,建立同盟,指派政府。他以武力和军事实力迫使莱茵地区所有天 

主教诸侯都保持中立,并且赶走了西班牙人。在这一段时间里,古斯塔夫没 

有遇到一个强硬的对手。 

     1633年,正当古斯塔夫渡过多瑙河,进入巴伐利亚地区时,提利和马克 

西米连重新组织了一支军队,洛林公爵也带 1。2万人加到他们二人的队伍 

中,使提利的总兵力又达到了4万余人。4月15日,古斯塔夫的军队来到多 

瑙河支流利赫河畔,由炮兵掩护,在河上架起浮桥,立刻向提利发起进攻。 

瑞典军队的火枪和火炮又一次显示了威力,提利的军队再次被打败,他本人 

也身负重伤,14天后死去。马克西米连带领残部逃走,火炮、补给、辎重等 

再次成为古斯塔夫的战利品。 

     提利战死,马克西米连战败逃走,斐迪南手下再也无强将可与瑞典军队 

抗争。此时,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又想到了那位被他剥夺兵权的瓦伦斯 

坦。尽管瓦伦斯坦及其军队名声不佳,但比瓦伦斯坦更合适的人选实在找不 

到。斐迪南只得屈尊求助于瓦伦斯坦。瓦伦斯坦提出苛刻条件:他本人对军 


… Page 41…

队拥有绝对权力,不经他同意,斐迪南也不得对他的军队下命令;一切被占 

领,被征服的土地均由他控制,要尽快取消“归还敕令”;斐迪南要赐给他 

一个选帝侯的头衔。斐迪南被迫全盘接受后,这位“蝗虫”大军的将领才以 

 “波罗的海大将军”的头衔再度出山,并很快召集了一支军队。 

     1632年6月,瓦伦斯坦与马克西米连会合,全部人马增加到6万人。瓦 

伦斯坦带着这支大军向纽伦堡进发,7月16日到达福尔特,在这里构筑工事, 

同瑞典军队相对峙。双方迟迟不交战,整个德意志和欧洲都关注着对峙的结 

果。古斯塔夫不急于交战的主要原因在于瓦伦斯坦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他的 

营区内有一座陡峭的小山,名曰欧特高地。瓦伦斯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 

将营地周围几公里之内扫荡一空,给瑞典军队的粮食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困 

难。 

     在不利的情况下,古斯塔夫于9月1日向欧特高地发起攻击。古斯塔夫 

动用了手下最善于进攻战的部队。这支部队由瑞典人、苏格兰人和芬兰人组 

成。在10个小时内,这支部队冒着猛烈的炮火,反复冲击高地。其中有几次 

已冲上高地,运上了几门加农炮,但最后还是被瓦伦斯坦军队打退,高地上 

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瑞军尸体。古斯塔夫不得不承认失败。两星期后,瑞军内 

疾病流行,数千人患病。古斯塔夫被迫放弃与瓦伦斯坦对峙,向维也纳进军, 

以吸引瓦伦斯坦尾随他离去。瓦伦斯坦也是一位著名将领,深谙战略战术, 

他看出了古斯塔夫的用心,不但未随他离开,反而直捣萨克森。战局朝着违 

反古斯塔夫的意愿方向发展。 

     瓦伦斯坦直逼萨克森,萨克森急忙向古斯塔夫求援。古斯塔夫只得掉过 

头来,重返纽伦堡。古斯塔夫求战心切,带领部队18天之内强行军数百里, 

赶到莱比锡南方的厄福特。古斯塔夫的行军速度令瓦伦斯坦感慨良多,称道: 

瑞典人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瓦伦斯坦比较谨慎,他判断古斯塔夫要在厄福特停下来,进行休整,等 

待援兵。于是,他便决定在吕岑周围宿营过冬。为了避免营地过于拥挤,他 

派巴本汉带一支以骑兵为主的8000人的部队前往莱比锡西北的哈勒进行抢 

劫,并占领哈勒。古斯塔夫获悉瓦伦斯坦兵力分散后,立刻带兵赶到吕岑。 

得知古斯塔夫到达吕岑后,正患脚病的瓦伦斯坦不敢一丝怠慢,让人用轿子 

抬着他视察布防情况。同时,急令巴本汉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因为他知道, 

他的对手是整个欧洲最强的军队。 

     两军对峙的吕岑平原低而平,从西南向东北,中间有一条莱比锡大路横 

穿其中。大路高出平原,两边有水沟。瓦伦斯坦设想在这里打一场防御性会 

战。他将兵力在莱比锡大路北面一线排开。他的右翼依托在一个小高地上, 

左翼直达一条小河。他把大路两边的排水沟挖成战壕,布置了火枪兵。据估 

计,瓦伦斯坦的兵力为2。5万人(不包括巴本汉的8000人)。瓦伦斯坦仍依 

传统布阵方式,把军队的阵线分成中央、左翼、右翼三部分。中央由4个大 

的步兵方阵组成,由他亲自指挥,左右两翼交他人指挥。瓦伦斯坦的火炮约 

为60门,分成两个群,一个配置在左翼前方,一个配置在中央右翼前方,尔 

后严阵以待。 

     古斯塔夫指挥军队在拂晓时发起进攻,大约上午8点钟左右,突然下起 

了浓重的黑雾。吕岑会战中的大雾在历史上是极为著名的,能见度之低,严 

重影响了会战的结果恐怕也创下了历史记录。古斯塔夫的军队约为 1。8万 

人,他把军队分成两条线,中央是约为4个半旋的步兵,两翼仍为骑兵,布 


… Page 42…

阵方式与布莱坦会战时的阵形相同。中央的后方有一骑兵预备队,26门炮设 

置在步兵前面,40门团属炮分布在火枪兵前面。 

     浓雾刚刚散去,古斯塔夫的炮兵便开始射击。瓦伦斯坦的炮兵也不甘示 

弱,马上还以颜色。10点钟左右时,大雾又起,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双方 

在浓雾之中摸索作战。天空出现短暂的“光明”时,古斯塔夫带领右翼骑兵 

冲向敌人战壕。他的手臂被瓦伦斯坦的火枪兵打伤,坐骑的颈部也被射穿, 

他不但没有退出战场,反而跳过战壕,扑向敌军,带领军队击溃了瓦伦斯坦 

的火枪兵和一部分骑兵。这次袭击十分猛烈,瑞军把重炮推到距敌军很近的 

地方,持续轰击,瓦伦斯坦军队的战线发生了动摇。 

     在战斗中,古斯塔夫不幸中弹身亡。他的死不仅没有使瑞典军队退却, 

反而激起了强烈的复仇心,雾中会战变成了混战。瑞典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