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既说明将帅或指挥人员对于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的重要,也可理解为将帅或指挥人员的培养和成长的不易。
学习与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不失为和平时期加强指挥人员培养乃至军队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军事家与军事理论家,我军和外军,无不重视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的价值与作用。亨利·纳米尼认为,“军事历史实际上是真正的军事院校”。徐向前元帅指出,军事学院开设的战史课应视为一门主课,“我军中高级指挥员不懂或不精通中外古今典型的各种或各个战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即不可能深入地熟练地掌握战争的规律和知识,对于今后的指挥作战大为不利”。聂荣臻元帅亦指出,“军事历史是进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必修课。凡有志于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人,都应该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和掌握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做到博古通今,以便更好地把握今天,驾驭明天”。张震上将指出,“学习军事历史,要以史为鉴,要从发展来探讨研究过去军事学术,用以加强国防建设,为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认为,“军事比其他大多数职业更需要依靠前人明智的解释作为制定未来方案的参考。军人在和平时期,没有其职业的真正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所以,他们应当尽量利用军事历史,以保证他们本人和部队的战备状态,使他们在危急时刻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军人把从军事历史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当前和未来的情况,从而得出适当的方法、组织和原则”。美国陆军作战纲要则明确强调,对于指挥人员来说,“经常学习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古今中外的著名将帅,无不利益于军事历史与军事人物传记的学习与研究。
军事人物传记是军事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军事历史科学研究中的独特而重要的题材。历史学界通常将人物传记分为四种类型:科学的人物传记、通俗的人物传记、纯文学的人物传记和人物传记小说。其中,科学的人物传记最有价值。军事人物传记是历史真实人物的再现,必须向读者阐明传记人物的所作所为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军事人物传记是分析与评价军事历史事件和军事历史过程的重要材料,这就是军事人物传记的价值与作用之所在。军事历史主要是记载人类已往的军事活动,不能离开军事人物去研究军事历史,而人物传记作者正是通过写人物传记的方法来表达对军事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看法。
《二战风云人物》是一部研究和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的传记著作,属于科学的人物传记类型。本书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战争理论为指导,尊重历史,总结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教训,为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可读性强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人物传记,为现代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本书从人物传记的角度出发,以浓缩的笔墨全面考察人物的生平经历,注意考察所受教育(特别是军校教育)和作风性格对人物成长的影响,着重叙述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活动、组织领导与指挥艺术的成败得失、政治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系及其处理、军事思想或战略战术的发展变化、外交策略及其运用、比较权威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吸收国际与国内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客观地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壮观历史。本书既可作为学习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军事人物传记的基础与指南,又可作为富有可读性的历史知识读物。鉴于我国目前尚无全面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的传记著作出版,本书似可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与普及,起到促进作用。本书对于加强国防教育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具有诸多方面的特色。首先,收录人物比较全面,以军事人物为主,兼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人物、外交人物和抵抗运动人物,体现出现代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力量的综合较量的特点。其次,兼顾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既做到史料丰富、内容翔实,又力求文笔流畅、生动有趣,既可供研究人员参考,又可供一般读者欣赏。第三,注意避免空泛的议论或评价,而必要的议论或评价则融于客观叙述之中,令人信服。第四,收录中国抗日战争人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五,注重广泛搜集和利用外文资料,收录众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重要、影响较大而在我国尚缺乏详尽介绍或研究的外国人物。第六,收录人物均配有照片,图文并茂,展现名将风采,能给人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
必须指出,《二战风云人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保证人们成为将军或获得高超的领导艺术的捷径或教条。但是,我们不妨在此借用美国军事人物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的名言:“本书并不自诩拥有军事领导人获得成功的秘诀,但的确包含有获得成功的答案。”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继平
第一部分阿诺德 空军五星上将(1)
亨利·哈里·阿诺德(Henry Harley Arnold; 1886—195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等职,军衔至五星上将,被称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
1886年6月25日阿诺德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拉德怀尼。父亲是个医生,希望儿子继承父业或献身宗教,但阿诺德另有志向。1903年,他经过认真思考和选择,考入有着“将军的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1907年毕业,分配到步兵部队,并远涉重洋到菲律宾任职。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试飞成功。对飞机非常感兴趣的阿诺德于1911年自愿报名去俄亥俄州的代顿,向莱特兄弟学习飞行。积累3小时48分钟的飞行经验后,阿诺德成为美国陆军的首批飞行员之一,第二年就创造出飞行高度6540英尺的世界纪录,因此获得1枚胜利勋章。此后因飞行事故而停飞四年,再次赴驻菲律宾步兵部队服役。这对阿诺德无疑是个沉重打击。然而,阿诺德在菲律宾得以与乔治·马歇尔共事,此人对他以后的前途大有影响。1916年,阿诺德回国后再次转入飞行部队并晋升为上尉。
美国介入第一次世 绱笳胶螅⑴档率苊诎湍寐碇富右恢Х尚胁慷樱罄锤盎⒍俚穆?军航空兵总部任职,未能赴法国参战。战争时期阿诺德的临时军衔晋升很快,1917年即为上校。战争过后,他的永久军衔仍是上尉,直到1921年才晋升为少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军界发生了陆军军事法庭审判威廉·米切尔的重大事件。米切尔准将是当时陆军航空兵领导人之一,受杜黑“制空权”思想的影响,认为飞机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要求建立脱离陆军控制的独立的空军。米切尔对美国陆军部的漠然态度极为不满,指责他们玩忽职守,“几乎是叛国”。结果是米切尔于1925年被带上军事法庭,以违背上级罪判处停职两年半。米切尔愤而退役,继续为组建独立的空军奔走呼号,直到1936年去世。
1925年至1926年在陆军工业学院学习的阿诺德是米切尔思想的坚决支持者,后因在米切尔审判事件中出庭作证支持米切尔而被流放在堪萨斯的赖利堡。但是,阿诺德仍然坚定地为组建独立的空军而努力奋斗。他潜心钻研航空技术和航空兵战术,埋头于理论著述。其主要著作有《飞行故事》、《飞行员与飞机》、《空战》和《陆军飞行员》等。
从利文沃思堡的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毕业后,阿诺德来到俄亥俄州的航空站和莱特基地工作。1931年晋升为中校,调任加利福尼亚马什航空基地指挥官。1934年,阿诺德率领由10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从华盛顿直飞阿拉斯加,再安全返航,全长18000英里,因此再次获得胜利勋章。1935年3月,阿诺德晋升为准将,出任第1航空联队联队长。
第一部分阿诺德 空军五星上将(2)
P—51战斗机在执行任务途中
1938年9月,阿诺德就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晋升为少将。
随着世界大战的临近,阿诺德通过各种途径向罗斯福总统发出呼吁,要求扩充空中力量。德国空军在欧洲闪击战中的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罗期福下令生产5万架飞机以保卫西半球的安全。战争为实现米切尔和阿诺德的理想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1940年10月,阿诺德升任负责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兼陆军航空兵司令,陆军航空兵的地位得到提高。1941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兵改组为陆军航空部队(习称陆军航空队),下辖数个航空队,仍由阿诺德指挥。1941年12月,阿诺德晋升为中将。1942年3月,因为美国陆军再次改组,陆军地面部队、陆军航空部队和陆军后勤部队成为陆军的三大组成部分,阿诺德改任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
阿诺德与马歇尔、迪尔在一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决定两国军方组成联合参谋长会议,共同制定反法西斯的全球军事战略。1942年2月,阿诺德成为新成立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成员。大战期间,阿诺德除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因心脏病复发而缺席外,参加了盟国所有决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会议,其思想影响了这些会议所做出的决策。
阿诺德长期酝酿的最基本的思想是:由于空军的出现,战争已变得立体化。空军可以大规模地袭击敌人的地面部队和水面舰艇,可以深入敌人的战略后方,破坏敌人的后方补给、工业经济、交通枢纽,甚至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从整体上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因此,根本无须入侵和占领敌国的领土,仅用空军就可以迫使敌人投降,从而结束战争。这种作战方式就叫“战略轰炸”,即具有战略意义的飞机轰炸作战。
第一部分阿诺德 空军五星上将(3)
B—17轰炸机在执行任务途中
显然,依靠空军单一军种去赢得战争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阿诺德对空军作用的评价不无夸大之嫌。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空军战略轰炸的作用也同样不能低估,而阿诺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美国正式参战前,英国对德国后方的轰炸已持续一段时间,由于力量不足,效果并不明显。1943年1月,盟国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研究对德战略问题,批准了阿诺德提出的加强从空中打击德国的建议。5月的华盛顿会议再次确定,盟国对轴心国发起海上攻击的同时,战略轰炸也要作为重要的打击手段。此后,大批的美国轰炸机部队在英国集结,并组建专门实施对德国轰炸的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在阿诺德的影响下,美国战前就开始生产被称为“空中堡垒”的B—17远程轰炸机,而更新式的战略轰炸机亦即将投入生产。
在欧洲战场,德国的重要工业区如鲁尔、汉堡、埃森、法兰克福、莱比锡和慕尼黑等都受到飞机的反复轰炸,德国实施火箭袭击的佩内蒙德基地也被摧毁。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的“柏林之战”,盟国出动飞机上万架次,数十次空袭德国首都,沉重打击了德国军民的士气,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瓦解。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盟国集中飞机近14000架,在登陆前五十天就开始对德国防御体系的前沿和纵深进行轰炸,而在登陆作战实施之时完全掌握着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
太平洋战场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实施较晚。1944年,美国最新的远程战略轰炸机B—29参战。同年6月,阿诺德指示驻中国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利用中国西南的机场,起飞B—29轰炸日本。当年7月,美国攻占中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后,这里便成为轰炸日本的最理想的基地。阿诺德率陆军第20航空队(从1944年4月起兼任第20航空队司令)进驻马里亚纳群岛,亲自指挥该航空队大规模空袭日本。从11月起,日本列岛的军事、经济目标就被覆盖在美国战略轰炸的弹雨中。1945年春,阿诺德命令将轰炸使用的普通炸弹改为汽油燃烧弹,这种轰炸使包括东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化成火海。日本民众首先感受到的打击不是来自海上,而是来自空中。城市瘫痪了,居民纷纷逃到乡下。因此,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最后对日本本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