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7年10月,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起兼任安徽省主席),驻节徐州。直辖山东全省和长江以北江苏、安徽两省大部地区,保卫津浦线。他从战略上判断:京沪战事一结束,津浦线必然是敌人南下攻击的目标。徐州地区是连结津浦、陇海两条干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华北通向华南、华东的战略要地。若敌军在津浦线不能遭到有力的抵抗,将一举可下武汉,囊括中原,我军无喘息的机会,抗战局势将极为被动。李宗仁深知津浦线防御战对于抗战局面的重大作用,决心以重兵拖住敌人。
李宗仁首先调第31军驻守在湖泊与山丘交错的滁州、明光一带,利用地形有效地阻击敌军的机械化部队。且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与数倍敌兵周旋,在津浦南线南段形成隔淮对峙之局四十余日,使鲁南战场有从容部署的机会。双方消耗到一定程度,李宗仁便命令第31军西撤,让开津浦路正面,引诱敌人主力北调,我方有时间调兵迂回歼敌,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
第五部分李宗仁 上将(2)
津浦路沿线阻击日军
1938年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第2军板垣师团,由青岛沿胶济路西进,与沿津浦路南下的矶谷师团相呼应,企图会攻台儿庄,进而包围徐州。李宗仁先调动庞炳勋军团,在临沂阻截南下的板垣师团,并及时派张自忠军援助。这样就成功地阻击了敌军,粉碎了日军板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造成而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而被围歼的契机。庞炳勋的部队共5个步兵团,实力不足一个军,原属于被缩编的范围。庞不愿遣散自己的部队,经李宗仁交涉,国民党中央军委收回成命,庞炳勋军上下对李宗仁感激不尽。又庞炳勋部与张自忠部都是所谓杂牌军,久被国民党中央所歧视,装备陈旧,粮饷也不足。故庞炳勋向以避重就轻、保存自己实力著称。而且庞炳勋与张自忠有宿怨。这次李宗仁与他们坦诚相见,多加抚慰鼓动,使他们能够在抗日战场上丢弃前嫌,互相配合而打了胜仗。
面对沿津浦线正面南下的矶谷师团,李宗仁命令增援部队邓锡侯部死守滕县。虽然最后失守,然终究延缓了敌军南侵的步骤,使我方增援部队能及时赶到参战。邓锡侯部队也是“杂牌军”,原驻扎四川成都,装备落后,粮草不足,多受其他部队排挤。李宗仁对该部却十分重视和信任,在第五战区的库存中拨出大批子弹和迫击炮支援,又向上申请500支新枪补充给他们。这次战斗中,这支川军不惜重大牺牲,完成了作战任务。临沂、滕县两役,拉开了台儿庄大战胜利的序幕。
在临沂和滕县战事告急时,蒋介石调第一战区驻河南的汤恩伯军团和孙连仲集团军增援。李宗仁便先派孙连仲到台儿庄部署防务。因为孙部原为冯玉祥的西北军,善于防守,以迎战骄狂的日军矶谷师团最为合适。与此同时,将汤恩伯军团部署在津浦线上引诱敌人,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开津浦路正面,使急于求功的敌军直扑台儿庄,落入圈套,被我军围歼。这样,中国方面直接投入作战的有汤恩伯的第20军团、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等约18万人。李宗仁正确分析敌情,抓住日军急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定下了“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围歼敌军”的作战方针。
敌人的进攻势态果如李宗仁所料。3月下旬,矶谷师团约4万人,大、小坦克约80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轻、重机枪不计其数,在大批飞机掩护下,从滕县出发,沿津浦线台枣支线大举南下。李宗仁命令汤恩伯军团在津浦线上与敌作间断而微弱的抵抗后,陆续让开正面,退入山区。该军团的重炮营则调回台儿庄运河南岸,归总部指挥。敌军舍弃汤军团而直扑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由此展开。
第五部分李宗仁 上将(3)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3月23日,敌军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首先以炮火猛轰台儿庄的防御工事,接着,以坦克为前导,向我阵地猛冲,占领外围工事。其步兵跳入工事据守,步步向前推进。我军以当时落后的装备无法反攻,只能在敌人的炮火和坦克攻击中拚命阻击,顽强坚持。24日晚,敌人突破台儿庄城东北角,第2集团军第31师在师长池峰城指挥下,坚守在城内,并将突入的敌人赶出城外。官兵们英勇抗击,以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抗衡。经过反复争夺,敌人猛攻三昼夜才冲入台儿庄城内,与我军发生激烈的肉搏战。坚守台儿庄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这时已伤亡过半,形势十分严峻。李宗仁严令他们死守阵地,等待援军。同时急调汤恩伯的第20军团迅速南下,夹击敌军。
当矶谷师团主力被完全吸引在台儿庄时,汤恩伯却消极避战,在姑婆山逡巡不前,迟迟不进入战场。李宗仁严厉警告汤恩伯:“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蒋介石也致电汤恩伯,督令其师南进。汤部不得不全师南下,以主力向台儿庄北部展开,攻敌侧背。汤军到达台儿庄之前,台儿庄2/3阵地已被日军占领,据守台儿庄核心阵地的第31师已陷重围。师长池峰城担心全军覆没,请求转移阵地。李宗仁估计汤恩伯的援军已靠近,命令他们坚守,不许后退半步。而且指示:不但要守待援军的到来,而且还要组织一次夜袭,打破敌军拂晓进攻计划,等援军一到即发动对敌人的内外夹击。李宗仁提议组织敢死队,发起守军最后的力量冲击。他对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说:“我现在悬赏10万元,你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担架兵、炊事员与前线士兵一齐集合起来,组织一支敢死队,发起夜袭。这10万块钱将来按人平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好自为之。胜负之数,在此一举!”结果夜袭成功,夺回了部分阵地。当援军汤恩伯军团在敌后出现时,形成了对敌人的包围圈。敌人撤退不及,陷入重围,惊慌失措。我军全线出击,士气骤旺,势不可挡。李宗仁率领长官部随从人员,在台儿庄郊外亲自指挥这场歼灭战。4月6日,中国军队各部全线出击。第31师将城内及城附近的残敌大部歼灭,乘胜向城外推进;城外各部以猛烈炮火连续摧毁敌军园上村、泥沟等阵地,缴获许多战车和物质。日军四处逃散,守军乘胜追击。敌军除濑谷支队残部数千人逃掉外,其余全部被歼。4月7日,台儿庄战役已取得完全胜利。此战消灭矶谷师团主力2万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使日军遭到入侵我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失败。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捷报传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在国际上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台儿庄战役后,李宗仁又面临更大规模的徐州会战。日军在台儿庄受挫,深知徐州不可轻取,须调集重兵,才能达到打通津浦线的目的,遂从各地军队中抽调精锐部队13个师团,共30余万人,飞机数百架,分6路向徐州进行大包围,企图速战速决,歼灭第五战区的野战军主力。而中国野战军兵力(加陆续增调的部队)也有60余万人。蒋介石被台儿庄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要在徐州地区与日军作战略决战。李宗仁却认为:“我方集大军数十万人于徐州一带平原地区之内,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以我方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有利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若不自量力而与敌人作大规模的阵地消耗战,必蹈京沪战场覆辙。”为避免与优势之敌作消耗战,保存我方兵力,当各路敌军向徐州步步合围时,李宗仁命令各路守军稍作抵抗后,即相机撤向山区、湖沼地区,进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与敌人周旋月余后,在力量不济的情况下,李宗仁率部于1938年5月放弃徐州,作有计划的撤退,使溃乱中的数十万大军尽可能地脱离敌人的包围圈,同时在运动战中,取得歼敌3万余人的战果。然而,在国民党的速胜战消耗战的错误战略思想指导下,历时4个月、兴师60万的徐州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李宗仁运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与南北两路强大的日军相持了5个多月,打破了敌人迅速打通津浦线的计划。徐州会战以后,武汉也很快失守,李宗仁将主力部队撤往西南山区,死守桐柏山、大洪山两个战略据点。其中廖磊的第21集团军在大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取得较好效果。李宗仁的战略是伺机向武汉外围出击,威胁平汉路的交通,使敌人疲于奔命,实行机动战和游击战。以后,李宗仁还参加指挥了反击日军扫荡大洪山、桐柏山的随枣会战,以及豫南、鄂北等战役。1943年秋,李宗仁被调离第五战区,任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五、十战区。汉中行营实为一虚设机构,李宗仁实际脱离了前线军事指挥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宗仁任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1948年通过竞选担任国民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主持同中国共产党的和谈,提出划长江而治。谈判失败后赴美国,1955年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1965年7月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毅然回归祖国。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故。
(丁方晓)
第五部分林彪 元帅(1)
林彪(lin biɑo,1907—1971),原名林育容。军事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1907年12月5日,林彪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中产阶级家庭。9岁上小学,13岁入中学。1924年中学毕业后,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该校第四期学员。他学习成绩很好,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军事教导团任排长。
北伐战争中,林彪初期在张发奎所部任排长,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后升为连长、团长,隶属叶挺指挥。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林彪跟随叶挺参加起义,任第11军军部特务连连长。起义失败后,随朱德、陈毅参加湖南暴动,1928年4月上井冈山,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当过营长、团长。1929年春,随第4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任第1 荻铀玖钤薄?930年任红军第4军军长,1931年任第1军团军团长。第1军团是红军的精锐部队,约有2万支枪,由于林彪指挥出众,据说国民党部队一经发现与第1军团对垒,就闻风而逃。林彪的首级赏价高达10万元。林彪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就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也取得了一次成功。1934年9月1日,在福建汀州附近,林彪指挥红1军团、红12军共1。3万人,遇到2个师的敌人。当时国民党部队已经占领约30华里长的猪松岭山顶。林彪采取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开始时指挥部队以分散兵力伏击敌人,黄昏时派出一支部队突袭敌人右翼,另一支部队攻打汀州城。战斗取胜,打死打伤敌人3500多人,俘敌2300人,缴枪成千。
林彪在井冈山时期,以善长战术指挥而出名,尤以“短促突击战的创始者”著称。他在1934年7月5日发表的《战争与革命》一书中这样论述短促突击战:“我们的任务如不是迟滞敌人的前进,而是在求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则应让敌人按照他的原定计划前进,用不着前去抵抗他,阻滞他。因为敌人一遇到我军的阻滞,他即停止前进而做堡垒,这就减少我们在更有利的条件下,使敌人更远离其堡垒的条件,消灭敌人。”他的文章还被国民党的军事刊物转载并研究,在日本和苏联俄国也是如此。人们公认他是共产党最优秀的战术家。
第五部分林彪 元帅(2)
林彪(左一)和聂荣臻在前沿阵地指挥平型关战斗
1934年10月,林彪率部参加长征。他的部队一直充当先头部队。在挺进西北及在陕西保安开创新根据地的过程中,也立下了战功。
1936年6月,林彪出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1937年1月该校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林彪继续任校长又兼政治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第115师由原红1军团第1、第2、第4师与红15军团第73、第74、第75师新组成,下辖第343、第344两个旅。该师在平型关战役中首次重创侵华日军。
1937年7月底,日本侵略者占领平津后,又沿津浦、平汉、平绥铁路向我进犯。沿平绥线进犯之敌是日军精锐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山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