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荣桓率领山东军民,粉碎敌伪的多次“扫荡”,度过了1941年至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1941年11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俊六亲自指挥4个师团、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伪军共计5万余人,向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的沂水、临汾、费县、蒙阴之间纵横六七十里的地区实行“铁壁合围”。5月,日军兵分11路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第115师师部驻地留田,最近的只有二三公里,最远的不过七八公里。这时师部仅有一营兵力,而机关人员却有5000多人,形势十分危急。在这严峻的时刻,罗荣桓镇定沉着,神态自如,站在地图面前,平静而严肃地分析敌我态势,然后提出“向西南”突围的主张。随后,亲自率作战科和部分侦察人员先行出发,观察情况,选择道路。大家沿着罗荣桓选择的路线,利用在留田东南10余公里的村庄附近东西不过一公里的间隙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在一个两公里半的间隙通过第二道封锁线。6日拂晓,我军未费一枪一弹,突破了敌人的重兵包围,最后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当时随部队行动的波兰记者希伯称颂这次突围是“无声的战斗”,称罗荣桓的指挥是“神奇的指挥”。
1943年,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115师政委兼代师长,以后又兼任山东分局书记,在山东地区建立了以罗荣桓为首的坚强的抗日核心。在罗荣桓的具体指导下,山东各地以主力兵团、地方部队的骨干,结合民兵和党政力量,组成“武工队”、“游击队”,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开展“边沿区的斗争”,打击敌人的“扫荡”、“蚕食”活动。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游击战。群众性的“地雷战”、“麻雀战”、“车轮战”、“蜂窝战”,以及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神经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鲁南的铁道游击队更是扬名中外。同年11月,日军对我山东根据地沂蒙山、清河地区进行了一次轮番大“扫荡”,山东军区决定乘敌集中兵力“扫荡”上述两区域,其他地区采取守势的时机,于鲁南、滨海等地区对敌展开攻势。鲁南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于11月15日首先歼灭驻费县城西南的伪军刘桂棠部1000余人。随后,滨海军区部队攻克赣榆县城,有力地策应了沂蒙山区和清河地区的反“扫荡”作战。
第六部分罗荣桓 元帅(3)
1944年8月,鲁中部队在沂水缴获日军山炮
1944年7月至10月,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在滨海地区日照县碑廓镇召开。罗荣桓主持会议并做了总结。会议总结了山东根据地七年抗日战争的经验。他在讲话中肯定了山东抗战中独立自主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绩。他指出,我军由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到野战军、地方军共10万多人,游击队(武工队)、民兵30万人,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为了迎接大反攻的到来,根据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罗荣桓提出,我们在军事上要坚持以分散的游击战为基本的指导方针,但也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利用巩固的根据地、回旋地区的广大等有利条件,相机夺取某些已经陷入孤立和深入我各个地区之间的敌伪较大的据点,从而进一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发展壮大我们的力量。同 保奕倩富故肿?意加强部队的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的素质。部队训练的重点是射击、刺杀、投弹、爆破。
1944年11月中旬,在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下,我军发起以夺取莒县为重点的冬季攻势,歼灭日军一部,扩大根据地面积700平方公里,使滨海、鲁中两区连成一片。在攻击莒县的同时,鲁中军区部队肃清了临沂和费县城外围据点,鲁南军区部队逼近临城、滕县、泗水、邳县等县城附近;胶东军区部队攻占栖霞;渤海军区部队则粉碎了日伪军500余人的“扫荡”。
经过一年来的攻势作战,山东军区部队共歼灭日军4800人,伪军5。4万人,解放人口930万,根据地面积比1943年扩大了1。5倍。1945年5月初,敌军集中3万余人兵力,以鲁中、滨海为重点,开始全区性的大“扫荡”,山东军区部队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共歼日伪军5000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至此,抗日战争的形势出现了根本好转。同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9月,罗荣桓奉命率山东部队主力6万余人,渡海北上,建立东北根据地。他先后担任过东北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不久改为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与林彪共同指挥了辽沈战役。而后,第四野战军挥师入关,罗荣桓又参与指挥平津战役。接着,第四野战军奉命南下。这时,罗荣桓因病到天津住院三个月。6月,罗荣桓出任华中军区司令员。9月,罗荣桓作为第四野战军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30日,罗荣桓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北京病逝。
(陈平)
第六部分罗斯福(1)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1945),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882年1月30日,罗期福出生于美国纽约的海德公园。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萨拉·德拉诺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萨拉大26岁。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开始适应新的环境。1900年,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大学时代的罗斯福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罗斯福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任律师。
1901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获胜,开始涉足政界。1913年,罗斯福出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联盟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1921年8月,在加拿大度假的罗斯福,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的终身遗憾。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培养罗斯福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主张实行“新政”,依靠政府的力量调节和改革经济,从而当选美国总统。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一系列立法。
1933年至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年至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废除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美军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当然,罗斯福在推行睦邻政策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过粗暴的干涉。
第六部分罗斯福(2)
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大西洋会晤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美国船只为交战国运输武器或将武器运往交战国均属非法。1937年4月,国会通过永久性中立法,其禁运条款授权总统禁止向交战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做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险”。“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罗斯福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 嫠伎嘉侍獾拿拦耍丫吹秸秸耐膊⒁虼硕饧忧糠牢瘛?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了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发表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的讲话。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1814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一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任职)、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