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巴达克起义了,罗马元老院一片惊慌。元老院嚷嚷着派执法官普布
列·瓦伦温带领两个军团,前去镇压斯巴达克起义军。
1。2万名罗马士兵疯狂扑来,斯巴达克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他集中主
力部队一下子将瓦伦温副将傅利乌斯的2000人马堵死在坎帕尼亚东部,三下
五除二,统统消灭。这支主力,又突然回师,大败另一支罗马援军。
瓦伦温恼羞成怒了,他用全部兵力重重围住了起义军阵地,挖深沟、筑
土墙。扬言要活捉斯巴达克!
起义军濒临全军覆灭的险境:兵器越来越少,粮草快断绝,士兵们患了
疾病,一时冲不出包围圈。斯巴达克带领手下准备掩埋阵亡的起义军,他望
着死难的弟兄们,忽然灵机一动……
夜深了,斯巴达克的士兵们悄悄把阵前死尸拖来,散开分别绑在早竖好
的矮木桩前,远看便似一个个一本正经站岗的哨兵。然后,他们点起一簇簇
篝火,只留下几个号兵定时吹号。
“呜啊!鸣啊!”军号阵阵,整座军营跟平常一模一样。
在夜幕的掩护下,斯巴达克和他的义军沿一条崎岖山路突出重围,敌人
万万没料到这条无法通过的险峻小路已被起义军征服。
起义军选好有利地形,搭好隐蔽物,掘好壕沟,悄悄布下伏兵。万事俱
备,只等罗马军队自投罗网!
第二天,瓦伦温指挥军队进攻阵地,迎接他的是几十具绑着的死尸,且
一具具呲牙裂嘴,面目狰狞,似乎一个个在嘲笑他。
瓦伦温怒吼一声:“追,跟踪追击!”罗马军队乖乖地走进起义军的埋
伏圈。
斯巴达克看时机已到,率先跳出阵地,挥剑杀出。罗马军猝不及防,再
加上早已疲惫不堪,一场恶战,占着有利地形的起义军大获全胜。
瓦伦温丢盔弃甲,连滚带爬跃上战马,落荒而逃。山林里丛生的荆棘,
将他的脸划出一道道血痕……
… Page 32…
贝利撒留示强计
烟尘滚滚,矛戈闪闪。野心勃勃的波斯国王乔斯罗斯亲自统帅20万大军
进军耶路撒冷(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区的中部,1967年以色列占领整个
耶路撒冷)。
这一紧急军情让拜占庭将军贝利撒留 (约公元505—565年)探听到了。
他仅二万兵力,只有波斯军的十分之一,怎么办?贝利撒留当机立断:兵力
集结在卡尔希米希地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铁拳,直捣敌军的侧翼!
贝利撒留集中兵力的消息传来,乔斯罗斯背剪双手,在指挥帐内踱来踱
去。如果贸然进攻,怕中了圈套。还是先派人去探探虚实再说。
想到这儿,乔斯罗斯召来使臣,轻声嘱咐道:“你要假装跟贝利撒留商
谈可能的和平条件,给我伺机弄清贝利撒留部队的实力、士气和去向。”
聪明的贝利撒留早料到这一招。他微微一笑,将计就计,布下显示自己
军力强大的连环三计,不露声色诱使波斯国使臣上当。
他首先选出的一批最强壮的士兵,突然出现在波斯使臣的必经之路上,
穿梭往来,忙碌不停。士兵们表情神秘,似一支受了重大军事行动命令的先
锋部队。
同时贝利撒留又布置士兵们,纷纷散开在无垠的平原上。列队练兵,整
装待发。一队接一队,川流不息,越聚越多,且这些士兵全往一个方向集结。
波斯使臣心急如焚:贝利撒留兵力强大,不断调兵遣将,看样子要突袭波斯
军啦!
贝利撒留接见波斯使臣时,更显一派大将风度,不时还爆发出串串豪爽
的笑声。他简直不屑谈到波斯军20万大军压境的事情,只一个劲谈自己正如
何训练军队,边谈边跟波斯使臣开玩笑:“你们国王也正在加紧练兵吗?”
波斯使臣越听越不是滋味,恨不能肋生双翅,马上飞回波斯军营。他脊
背上冒出了冷汗:这贝利撒留真阴险,做好圈套让我们钻,还假装不知。幸
亏大王派我来了,不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波斯使臣火急火燎回到军中,气喘喘陈述情况,连连劝谏乔斯罗斯:“大
王,太危险了。贝利撒留不但作准备,恐怕还有突然行动!”
恰在这时,营外巡逻兵奔进高声通报:“大王!贝利撒留的骑兵突然在
我军四周来回飞奔,左右了望,怕有奸计!”
乔斯罗斯长叹一声,右手无力一摆:“唉,快传我命令,撤兵回国!”
烟尘滚滚,矛戈闪闪。20万波斯军又开始了长途跋涉……
这是公元541年发生的事。
… Page 33…
哥伦布竖立鸡蛋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驾船沿地球转了一圈回到原出发地,不仅用事
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且还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历史上的壮
举,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当时,忌妒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千方百计
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一次,在西班牙的一个宴会上,一些达官贵人攻击哥伦布,他们以挑衅
的口气说:“哥伦布先生,你发现新大陆似乎觉得很了不起,不过在我们看
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任何一个人绕着地球转,都会发现这个事实的,即使
是傻子也不会视而不见这么一大块土地的。”说罢,这些人不怀好意地哄笑
起来。
哥伦布反问一句:“诸位以为那是件平常的事吗?”
“不错,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那好吧,”哥伦布接过话头,他指着餐桌上盘子里的一只鸡蛋说:“现
在我们不妨做一个试验,先生们,你们当中谁能把这个鸡蛋竖立起来?”
达官贵人们都去试了试,但谁也没能够把鸡蛋竖立起来,都说这是不可
能的事。哥伦布当即拿起鸡蛋,轻轻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点鸡蛋的尖头,
鸡蛋便牢牢地竖立在桌上了。“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办到了吗?”
达官贵人哪肯服输,齐声大嚷:“用你这种方法,谁都能把鸡蛋竖立起
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是的,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可是刚才你们却谁也没想到。”哥伦布
离席而去时还留下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
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划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 Page 34…
米开朗琪罗撒粉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公元1475—1564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的著名艺术家。一次,佛罗伦萨市政长官发出热情邀请:“米开朗琪罗先生,
您是名震欧洲的雕塑家。我们这儿有块巨型大理石,恳望您能将它雕成一座
栩栩如生的人像。我和佛罗伦萨市民们随时恭候您的光临!”一种创新的冲
动,催促米开朗琪罗背上简单的行装,风尘仆仆地赶到佛罗伦萨。
来到佛罗伦萨,他马上赶到那块巨型大理石前,仔细观察、揣摩着,围
着巨石搭好了脚手架。然后,投入了紧张的雕刻工作。
整整两年,米开朗琪罗所有的心血都浇灌在这雕像上,一座战士塑像终
于矗立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这件艺术精品揭幕那天,佛罗伦萨市万人空
巷,争睹风采。这塑像怒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的雄姿,使参观者赞不绝口。
市政长官也来了,他煞有介事地伫立在雕像前,仔仔细细地端详再三,
突然沉下脸:“米开朗琪罗先生,那鼻子太低了。”
这话像给热情的围观者当头泼了盆冷水。
米开朗琪罗明白,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市政长官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但
是他谦逊地笑笑:“先生,我立刻改变他的形象,保证您满意。”说完,他
沿着脚手架爬上了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忙碌不停。一会儿,只见米开朗琪
罗手中的大理石粉纷纷扑簌簌地落下来。
这样过了好大一阵子,米开朗琪罗从雕像上爬下来,笑眯眯地拍拍双掌,
让石粉末飘飘扬扬地落地。市政长官再围着石像重新审视一遍,高兴地大声
称赞:“棒极啦,你照我说的改了以后,这雕像好看多啦。”
米开朗琪罗心中暗暗发笑:自己没有改动雕像的鼻子,不过趁市政长官
的眼睛盯着雕像时,偷偷抓了一把大理石粉,爬上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揉
来揉去,石粉便飘散下来,便显出了在“修改”的样子。
一些市民目睹了米开朗琪罗的“撒粉计”,都打心眼里钦佩这位艺术家
的机智。
… Page 35…
伽利略与体温表
300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公元1564—1642
年)在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
一天,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一边操作,一边问学生:“当水的温度升
高,特别是在达到摄氏100度左右时,为什么会在罐内上升?”
学生回答道:“因为在这时候,体积增大了,水就膨胀上升。”
“当水冷却了呢?”
“水冷却了,体积就缩小,又会降下来的。”
学生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这使伽利略想到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医
生对他恳求道:“伽利略先生,病人的体温往往会升高,能不能准确地测出
体温,帮助诊断病情呢?”
现在,学生的回答,使他得到了一些启发:“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
也随着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是也就能测出温度变化了吗?”
回到实验室后,伽利略马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认真做起了试验,他
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
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一截去;再握住试管,水又
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但还看
不出这种变化的程度,而且,用一根试管跟着一盆水也太复杂了。
医生来了,他拿了这个量体温的试管,让发高烧的病人握住,里面的水
开始上升了,超过了人体内的正常温度——摄氏37七度,还在往上升……
成功了!伽利略的嘴角边呈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是啊!世界上第
一个体温表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诞生啦!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又开始进行新的研究。
… Page 36…
伽利略观察吊灯
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去做礼拜。宏伟壮丽的教堂里,善男信女们
跪满一地,他们一会儿虔诚地听着神甫讲解圣经,一会儿作起祈祷、唱起赞
美诗。19岁的伽利略却渐渐感到无聊,为了打发这些令人烦躁的时光,他不
由自主地四下张望起来。忽然,一盏悬挂在教堂半空的铜吊灯引起了他的注
意。看了好久,只见吊灯被门洞里进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他慢慢地发现了
这么一个规律:不管吊灯摆的幅度大小,时间都是相等的。
门洞又吹进来一阵风,吊灯被吹得大幅度地摆动起来。伽利略用右手手
指摸着左手手腕上的脉搏查了起来:一、二、三……一共是20下。吊灯摆动
的幅度越来越小了,可他用自己的脉搏来查数时,每次摆动却仍是20下。“原
来吊灯的摆动有等时性的特点呀。”他想。
伽利略回到家里,那摆来摆去的铜吊灯老在他脑子里转悠着。他找来一
根绳子,吊上一个重物让它摆动,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跟所吊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而与摆长有关系。他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
了摆的等时性定律。
后来,荷兰科学家赫立斯钦·海更斯根据这一定律,制造了各种走时准
确的机械摆钟。
… Page 37…
伽利略斜塔实验
1590年的一天早晨,2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健步登上了50多米高
的比萨斜塔。他的右手拿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一个1磅重的铁球,他
将在斜塔上做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