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在斗争失败的时候回流农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斗争的彻底性。
台湾近代产业工人组织形成于1919年,该年台北印刷工人结成具有近代工会性质的台北印刷从业员组合。1920年代后,在祖国大陆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在台大陆劳工于1923年成立台北华侨洋服工友会等多个工会组织,并带动和影响了台湾近代工人运动的兴起。随后,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民族党也积极介入工人运动,起到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据统计,1921~1931年间,劳资争议计有513件,参加人数36280人。台湾的工人运动,斗争的目标集中指向日本资本家,在所有的劳动争议里,针对日本资本家的约占60%以上。向山宽夫:《日本统治下台湾民族运动史》,中央经济研究所,东京,1987,第835页。文化协会原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农民运动上,文化协会分裂后,新文协的连温卿、王敏川等在1927年4月组建了台湾机械工友协会,会员有300余人。为抗议资本家无端开除工人,高雄铁工所的罢工就是新文协指导下最具规模的工人运动,当时有台北、台南、高雄各地21家工厂工人同时举行同情罢工,并且还得到了农民组合的支持。文协指导下的工人运动较有影响的还有日华纺织会社台北办事处罢工、嘉义营林所和阿里山出张所罢工等,仅1928年就有23起。但是,文化协会内部在有关工人运动纲领、工会组织及名称等诸问题上意见不一,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加上文协组织不久因新竹事件、台南墓地事件遭到严重破坏,台湾工人运动的主导权逐渐转移到了民众党的手中。
相对文化协会而言,民众党的工人政策更加积极,其领导人蒋渭水对工人运动十分重视,民众党提出要实施以农工阶级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认为“殖民地的劳动阶级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急先锋——前卫队”简炯仁:《台湾民众党》,稻乡出版社,台北,1991,第158页。。因此,民众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更具组织性和斗争能力,规模和影响也要大得多。其影响下的工人组织在1927年就有21个,3000余工人。又譬如1927年的高雄浅野水泥会社罢工,蒋渭水即组织了总指挥部,号召民众出钱出力帮助被解雇的机械工人弟兄;1928年的台湾制盐会社罢工,提出了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主张,与日资会社及殖民当局抗争。民众党还于1928年成立了台湾工友总联盟,其领导的台湾工人运动,主要即以此为核心进行的。蒋渭水强调:“民众党今日能被社会肯定、被官宪重视的原因,在于民众党背后有工友总联盟三十三团体及一万数千名劳动者。党不能轻视劳动运动,且对劳动运动之指导已明示在党的政策中。”《台湾民报》1928年1月8日。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及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台湾的工人运动逐渐强调在开展民族运动的过程中也应进行阶级斗争,以谋求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如工友总联盟规约第四条修正案。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使得日本殖民者十分惊恐,他们采取了强力镇压政策,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民众党被取缔,工友总联盟的作用随即走向衰微。实际上,民众党的分裂,除了日本殖民者的镇压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内部在工人运动政策上的尖锐分歧,以蔡培火为首的稳健派和大地主资产阶级(所谓有力者)对于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感到恐惧,表现为极力反对在民族运动中将阶级斗争包括在内,排斥工人运动,要求进行纯粹的自治运动,最终与以蒋渭水为首的一派矛盾激化,导致民众党的分裂。对于台湾民族运动中的阶级斗争问题,第五节另有详述。
台湾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和先进理论的指导;同时,在日本殖民者的高压政策下,台湾民族运动发展进程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领导者其软弱、妥协性也日益体现,如何将台湾民族运动进一步推向深入,也是摆在台湾无产阶级面前的严峻课题。1920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思潮和民族运动洗礼下,台湾本地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与大陆和日本的共产党组织往来逐渐密切,林木顺、谢雪红等还到莫斯科学习,直接受第三国际和日本共产党的指导。在共产国际方面,作为世界革命的一环,对于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予以积极的支持和援助。在这一背景下,由共产国际和日本共产党领导策划,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指导下,台湾共产党于1928年4月15日在上海成立。党的中常委为林木顺、林日高、蔡孝乾,中央委员庄春火、洪朝宗,中央候补委员翁泽生、谢雪红,由谢雪红负责与日共联系,翁泽生负责与中国共产党及第三国际联系。
由于台湾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依据一个国家一个党组织的原则,台湾共产党应纳入日本共产党的范围,作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透过日共来保持与国际的联系。然而当时日本共产党正忙于国内的选举而无暇顾及,故委托中国共产党“援助及指导”台共成立的一切事宜,台共领导人林木顺在成立大会上也表示:“我们将遵从中国代表的指示,在实际行动中坚持努力推行——,冀望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革命,赐予最大的指导与援助。”《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2、33、32、37页。台共的组织、纲领性文件都是在中共代表的参与下最后组建、修改完成的。在台共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也与其保持了密切关系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尽管台共内部曾有所谓主张接受日共领导的“旧中央”和主张接受中共领导的“新中央”的矛盾,彼此间势力折冲的结果,产生了改组后的台共新中央和1931年纲领,其间台共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有效指导和巨大影响显然毋庸置疑。
台共政治大纲认为: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决定了台湾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日本殖民者的殖民统治,同时在台湾消灭封建势力,实施土地革命。在后来的台湾民族运动中资产阶级表现出妥协和软弱性,已经不能胜任台湾革命的领导任务,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以无产阶级及农民大众为主力军,一定程度上团结资产阶级,推进台湾民族民主革命。“台湾民族革命的主力军与领导阶级,必将是无产阶级无疑。”《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3页。“台湾共产党的当前紧急任务乃急速地扩散至台湾各地方,吸收参与实际运动的共产主义者,以这些革命的先进分子为中心,先着手于预备组织的召集。此种预备会议之后,再努力吸收担任战斗员的劳动者与农民党员,然后以劳动阶级及农民作为基础,如此始克建设成一个严密而巩固的共产党。”《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2页。正是按照此一政治大纲的要求,在上海党的组织被迅速破坏的情况下,台共仍然不久即在岛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活动。
台共在岛内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遵循政治大纲的原则实施的,在对台湾民族运动发展状况和对岛内资产阶级阶级分析的基础上,台共认为:“我们既已认定根本上台湾资产阶级不唯无法领导台湾民族革命,亦不是革命的主要军队。我们应一方面打破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卑劣的阴谋,他方面也应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合战线,使资产阶级处在工人阶级的影响下。在现今政治条件下——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时期——台湾共产党必须为工人阶级争取真正的领导地位,以免指导权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民族革命使其向前发展。”《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37页。因此,台共的首要任务在争夺台湾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团结资产阶级为同盟军,同时尽一切可能将广大工农大众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为达成台湾民族革命的目标创造条件。在上海及东京的党组织陆续遭破坏后,台共仍不屈地在岛内重整党的领导机构,并决意“按既定方针继续活动”,着重点放在对文化协会和农民组合的工作上,指定吴拱照、庄守负责文化协会,杨春松、赵港负责农民组合,庄春火负责工人运动,后专指派刘守鸿为高雄地方负责人,领导当地的工人运动和党的活动。
随着党在台湾民族运动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广大党员对于部分领导成员“不充分、不活泼、态度之消极”等软弱涣散状况感到不满,要求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12、167、176、170、278、215页。党还决议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求得其支持和指导。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对于台湾共产党的状况也十分关切,经由翁泽生联络发布了对台共工作方针的新指示。1931年党的改革同盟成立,苏新、赵港、王万得等一线党的骨干分子清算了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机会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决定在工农大众中广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力,筹备赤色工会。5月底党的第二次临时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核心及台共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指出“党的成立大会及此次大会均受到中国党的帮助与指导,此点具有重大的国际性意义”。《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67页。大会采纳了新的政治纲领,指出台湾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台湾的资产阶级已经不能负担此一革命任务,必须由无产阶级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唯有无产阶级指导农民、小资产阶级及一般勤劳大众组织形成的势力,才是革命的唯一动力”。《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76页。然而,台共在清算了党内的机会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同时,却又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错误,他们认为帝国主义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世界正进入革命的高潮期,号召人民起来对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最后“达成武装暴动,颠覆帝国主义的统治,建设革命政权,完成革命现阶段的任务”。《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170页。这一激进主张的出现与当时自身陷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下的中共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并且不符合台湾的社会实际,对台共自身及台湾革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危害性。
尽管台共从建立伊始,就不断的遭受日本殖民者的严厉取缔,但党仍然不屈不挠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他们集合了一批进步青年工人农民在各地组织读书会、茶话会,宣讲革命道理,教授“资本主义的骗局”、“劳动者的明日”及“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无产者政治教程”等;台共成员吴拱照、庄守进入分裂后的新文协,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主导地位,文化协会成为台共的外围组织,并利用台湾文化协会开办演讲会抨击日本殖民主义统治,四处张贴标语号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拥护台湾共产党”;在农民组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台共提出的“农民问题的适当对策”被全面接受,农民组合实际上也为台共所主导;在工人运动方面,他们在北边矿山和南部铁路厂筹备工会组织,苏新、萧来福、王万得等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起来斗争,全岛性的工会组织赤色总工会也在积极的建立中。进入“九一八”事变后,台共认为“帝国主义战争正是台湾革命成功的机会”《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三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出版社,台北,1989,第278页。,决定依据1931年纲领中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方针,在台湾策划武装暴动的具体实施,先后组织人员在嘉义的竹崎、北港进行训练。遭破坏后,又以大湖、竹南农民组合支部为中心,积极组织暴动准备工作,但不幸事机泄露,大批成员被捕,暴动失败。1931年7~8月间,日本殖民者在全台大肆搜捕台共党员,台共组织和党中央受到严重破坏,党从此陷入瘫痪状态。对于台湾共产党在台湾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当时的资料记载道:“——台共将台湾农民组合、台湾文化协会完全变为其指导下的外围团体,而农民运动、小市民学生运动则依据党的方针推行,至昭和五、六年(1930~1931年),甚至连赤色工会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