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锣鼓喧天、欢天喜地的气氛中飞舞起来!在百花吐艳的祖国大地的上空,
这只彩凤自由翱翔,迎春风,舞万里。
我喜欢这个戏,也看到群众喜欢这个戏。两个剧团演出两台《逼上梁山》
的时候,满场观众都有强烈的反应。不断的掌声,台上台下溶成一片。八百
五十多年前伟大人民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今天仍然得到广大观众强烈
的共鸣和呼应。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胜利,是毛主席制定的“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伟大方针的胜利!
革命京剧《逼上梁山》这出戏不同于《水浒传》和同一题材的传统戏曲
剧目。它不是只描写林冲个人的苦难遭遇,而是通过林冲在遭受种种迫害之
后投奔梁山的情节,反映了北宋末年人民群众在封建制度压迫下,掀起的如
火如荼的反抗斗争的革命形势。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武器,历史地唯物
地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尖锐
的阶级斗争。这个戏在延安演出起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
灭敌人”的作用。这次北京市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演出的《逼上梁山》,都
对原本作了修改和加工,场次虽然减少了,但都保留了原本的主要内容,如
捕李、释李、菜园、定计、白虎堂、长亭、野猪林、借粮、山神庙、上梁山
等重点场次。在结构的集中、严谨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逼上梁山》反映人
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人民群众是主导方面。两台《逼上梁山》的
演出,对人民群众的反抗都有了突出的表现。人民群众不仅反了贪官,而且
反了皇帝,这和同一题材的小说《水浒》不同。剧中描写造反的农民“不怕
官司不怕天”,“反掉它残民无道赵宋王朝”。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要
把乾坤再造,还须得枪对枪来刀对刀”。在农民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也是比较
成功的,比原本有了加强和提高。
林冲是北宋末年特定的历史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北京市京剧团
在塑造林冲这一典型人物上比较真实细致。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遭
受高俅及其爪牙陆谦多番诬害,妻子遭欺凌,自己受酷刑,在发配沧州道上
又遭受残酷的折磨,几乎在野猪林里被杀死,这时他虽痛恨高俅,但并没有
想到要造反,他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逆来顺受。但是,“忍辱求全难自保”,
高俅派他的爪牙陆谦把林冲看守的草料场在雪夜中烧了。林冲在山神庙里遇
见仇人陆谦,一刀杀了陆谦之后,才毅然加入群众的队伍,杀败了官军,投
奔了梁山。林冲从一个统治阶级的有正义感的军官,到与人民群众一起反抗
朝廷,是经过曲折的过程的,这是林冲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的典型环境,和
他出身的阶级的特性所决定的。
《逼上梁山》表现林冲与高俅在政治上的矛盾,主要是在花石纲问题上。
北京京剧团的改编本在序幕、抓丁等场突出表现封建统治阶级在花石纲一事
上对农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到了“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地步。林冲遭
受高俅迫害的个人遭遇与农民在花石纲问题上遭到反动官吏的横征暴敛是一
致的。林冲作为统治阶级的有正义感的军官,所以能上梁山参加起义,一方
面是受到高俅的逼害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人民群众对统治
阶级的反抗,受到人民群众的教育和革命形势的推动的结果。
这次北京市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演出的《逼上梁山》都是根据一九四三
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的演出本改编的。他们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上作了不同的处理,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的。北京市
京剧团在剧本上保留了原演出本中较多的场面和情节。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
不仅反了贪官,而且表现他们也反了皇帝。结尾处,林冲和李铁等群众投奔
梁山的场面比较有声势,看出当时投奔梁山的群众不是几个人,而是大队人
马上梁山。北京京剧团的演出本比较精练,从花石纲、释李等场开始,直接
展开了戏剧矛盾。在唱词上也作了提炼和加工,有诗意。这两台《逼上梁山》
在舞台美术上也都有不同的处理,显示了不同的风格。
据我了解,无论是北京京剧团还是北京市京剧团,对目前的演出都不满
足,还要在演出中不断听取意见,不断加工,使这个优秀的革命京剧更加完
善。我想,他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的。这个京剧革命的第一个成果,经过不
断加工,一定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原载《人民日报》1977 年10 月12 日)
重看《龙须沟》
春节,火爆极了。一年一度的这个节日,今年格外喜庆。街上热烘烘的,
家中热烘烘的,人的心里更是热烘烘的。这是因为,又一个新春来了。
我爱谈春天,爱写春天,而今春更值得我赞美。作为一个文艺界的老兵,
我分明是看到了满园的百花,争相吐艳,美不胜收。其中有这样一朵,就是
根据老舍同志的同名话剧改编的影片《龙须沟》。
十多年了,我又一次看到了《龙须沟》,十分激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
一次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话剧《龙须沟》时的激动心情,相比之下,今
天竟甚于往日。我想,这是因为粉碎了“四人帮”的桎梏,把“文艺黑线专
政”论的大棒扔进了垃圾堆,一大批文艺作品重见了天日,一大批文艺工作
者吐出了闷气。老舍和他的《龙须沟》就是其中之一。
真是畅快!真是欢欣!“四人帮”横行时,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而今
日,党中央领着我们做了。我们济济一堂,我想,如果老舍同志还在,他也
会和大家一样欣喜的。
《龙须沟》是老舍同志在解放初期写的。在这个剧中,我看到的是一条
有生命的龙须沟。因为生活在龙须沟两边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和这条沟紧紧
地系在一起。这条肮脏的臭水沟,就像是那肮脏的旧社会,而龙须沟的人又
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缩影。
我们常常说:度过严冬,才更喜爱春天。当我们看到《龙须沟》中的程
疯子、娘子、小英子和他们所生活的小院子中的苦难生活,我们是多么地压
抑,悲愤。人不禁要发问:这样的世道难道还能继续吗?只能有一个回答:
不能了!当我们随着剧中的人物迈进了我们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又是多
么地欢畅,幸福。我清楚地感觉到这喜气充满了周身,心中暖了。人们情不
自禁地要欢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在旧社会的阴云雷雨之下的
污浊的龙须沟,在新社会的阳光里变成了一条欢乐的街。龙须沟的命运,也
就是我们人民的命运。这一点老舍同志是深深地感受到的,我们也深深地感
受到了。
我想老舍同志写《龙须沟》意义正在于此。
老舍同志是我的前辈了。我和他相识很早。在重庆时,他就曾经受到敬
爱的周总理的教诲,后来也是这样。一九四九年解放时,老舍正在国外。记
得周总理曾对我指示说,给老舍写一封信,让他回来吧,回来写作。我遵照
周总理的指示,给老舍同志写了信,他一得知周总理叫他回国,就立刻起程,
很快地回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巨变,北京的巨变,便他振奋不已,
欢喜不已。拿起笔来歌颂它吧,我相信,这就是《龙须沟》的创作动机。
老舍同志热爱社会主义,他经常用他的笔配合党领导下的历次政治运
动。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由旧社会过来的老作家,新社会更焕发了他
的精神,所以人们常说老舍是个多产的作家。应当说:他还是个风趣、热情
的老人。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他看到后,高兴得很,打趣地
赞扬说:结识了一位小诗人。并且在他谈写作时还提到。说到这儿,我想到,
他对业余文艺创作者也是大力帮助的,热心地教他们如何写作,这种精神是
我应当学习的。同时,我非常敬佩他的辛勤劳动,他很少让他的笔停下来,
我想,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是应当具备老舍同志的这样一股干劲的。
老舍同志生前写了大量的作品,许多是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可是,这些
作品和其他作品一样,被“四人帮”踩在脚下,不让生存,更谈不上和观众
见面了。“四人帮”以为他们可以一手遮天,甚至一手为天,抹杀一切。然
而,历史否定了他们!真正为人民所欢迎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今天在党中央
的领导下,这些作品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所以说重看电影《龙须沟》,我喜悦、激动,思绪万千,为了这个好的
作品,为了我的前辈老舍先生,为了我们的春天。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四日(原载《人民戏剧》1978 年第2—3 期)
读剧一得
——和青年剧作者的一次谈话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学习问题,聊聊自己向古典作家学习的一点体会。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向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学习。但学习不是生
搬硬套,需要“化”。生搬硬套永远学不到东西。
我想先谈谈契诃夫。我从小就读他的剧本,但没有读通。后来多读了几
遍,从他的作品中学到许多东西。当然,我今天谈契诃夫,并不意味着要你
们每个人马上去读契诃夫,但你们如果有时间,读读契诃夫,有好处;同时
我也不主张你们模仿契诃夫。
现在大家都在探索话剧的新形式、新手法。契诃夫是一个勇于革新的作
家。与当时俄国舞台上乱七八糟的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相比较,他的剧本是
现实主义的,在当时是新形式,用的也是新手法,所谓“契诃夫式”。但他
的“新”,首先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表现了新的内容。
我们就来谈谈契诃夫早期的一个剧本——《海鸥》吧。
《海鸥》,这是一个真正“契诃夫式”的剧本,是现实主义的,也富有
诗意和象征性。
剧本的名字叫《海鸥》,是因为剧本的第一幕里,特里勃列夫无意中打
死了一只海鸥,这只被打死的海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个剧本的结构方法和处理手法,都是契诃夫式的。我们现在来谈一谈
第四幕,看看契诃夫是如何处理这个题材的。从这一幕的艺术表现中,可以
看到契诃夫式的某些特点。
。。两年之后,特里勃列夫又回到舅舅家里。这一幕的环境是这样描写
的:傍晚,油灯半明半暗,风声,巡夜更夫的敲更声。。这种环境气氛的描
写是“契诃夫式”的。契诃夫总是善于通过外部的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的
内在的感情和情绪。想一想,特里勃列夫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气氛中去会见宁
娜,这对人物和主题的烘托都是极其深刻而意味深长的。
现在我们把老医生多恩和特里勃列夫的一段谈话读一读:
多恩咱们妨碍康斯坦丁·加夫里洛维奇用功吧?
特里勃列夫不,没有关系。
'停顿。
注意,“停顿”在契诃夫的剧本中是很有道理的,是契诃夫的表现手法
之一。所谓含蓄、诗意和潜台词,都包含在契诃夫式的停顿中。
梅德维兼科请问,大夫,您最喜欢外国的哪一个都市?
多恩热那亚。
特里勃列夫为什么是热那亚呢?
多恩在那儿,街上人来人往的,真太妙啦。黄昏的时候,你从旅馆走了出来,整条街上的
人挤得个水泄不通。你毫无目的地在人群里东倒西歪,游来游去;你和那些人生活在
一块儿了,在心灵上已经和他们合而为一了,你几乎可以相信一种所谓世界的灵魂竟
是可能的事情,正跟宁娜·查列奇娜正在您的剧本里所表演的一样。说起来,查列奇
娜亚现在到底在哪儿?她过得还好吗?
特里勃列夫也许,还好吧。
多恩我听说她过着一种很奇特的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
特里勃列夫说来话长呢,大夫。
多恩那就长活短说吧。
[停顿。
又一个停顿!我们想想,这里的停顿该有多少潜台词啊!
特里勃列夫她从家里逃出去,和特利哥林发生了关系。这您是知道的吧?
多恩知道。
特里勃列夫她生了个孩子。孩子死了。特利哥林厌倦了她,以后,正和可以预料到的那
样,他又跑到他的老关系那边去了。不过,说老实的,他从来也没有和他的
老关系断绝过,可是,他这种没有性格的人,当然新旧关系都是不肯完全脱
手的。就我所知道的揣想起来,宁娜的私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失败。
多恩在舞台上呢?
特里勃列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