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雁斋书灯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元时也有人称古董为古物。今天所称文物,它的内涵扩大,范围大为扩充。古董(文物)
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它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当时人类
的社会状况,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的、精神的各个方面。所以,文物是研究古
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


古董的鉴定,首先要确定它的时代,然后辨别其真伪、质地和用途,始能确定它的
价值。历史的各个时期的遗存物,都深深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这便是古董的时代特
征。。。古董的价值不是直观的,它隐藏于古董之中。只有真伪确定之后,才能揭示其真
实的价值,没有价值,也就不能算作古董。有的收藏者只片面地注重古董的经济价值,忽
略了古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价值只有在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史的基础
上,才能加以认识。
正因为“古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乃至经济价值,“只有在全面地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史的基础上,才能加以认识”,因此,从事古董收藏和
鉴赏者,历来以文人学士居多。另外一方面,犹如张中行读《骨董琐记》一
书之后所体会到的:“己身的一切,处处都是有限,却渴望无限。办法是想
尽办法、用尽力量去扩充,求丰富。。。神游者,身未动,而也到某种境界
中经历一番是也。这某种境界几乎都是美好的,是昔日有过的境,其中不乏
可歌可泣的,所以也就有大价值”,因此他老人家“常常是翻开这部《琐记》,
为片时的神游”。我想,古人将“古董”作为清赏之具,把玩之物,恐怕亦
正是此意。

“古董”对知识人士的神奇魅力,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史绵长的国度里,
可以说是生生不息的。姜德明、谭宗远和姚敏苏三位先生所编的《古董因缘》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年12 月版,窄幅大32 开本,257 页,定价12。 40


元)一书,就向人们展示了本世纪以来,48 位学者和作家自己记录下来的对
于书画(7 篇)、工艺品(7 篇)、砚台(7 篇)、金石(4 篇)、版本(5
篇)、古迹(10 篇)等方面的文化因缘,其中尤其富有情趣的是最后一组的
散记。

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读到启功鉴定的《上阳台帖》墨迹、台静农考论
的韩熙载《夜宴图》、梁实秋鉴赏的“如意”、朱家溍回忆的家藏古典家具、
孙犁自述的“特藏本”图书、侯仁之解说的北京大学校园内的“石舫”、端
木蕻良谈论的“金砖”、李一氓记述的个人收藏史等等,各有其引人入胜之
处。

但我更注意他们在文章中阐发的有关“古董”的“因缘论”。如启功先
生所说:“我们每逢读到一个可敬可爱作家的作品时,总想见到他的风采,
得不到肖像,也想见到他的笔迹。真迹得不到,即使是屡经翻刻,甚至是明
知是伪托的,也会引起向往的心情。”(《李白上阳台帖墨迹》)朱家溍先
生则说:“从古以来收藏家能够聚集许多珍物,不仅需要鉴别能力和财力,
最重要的是‘机缘’两字,在不太长的期间内左右逢源,陆续有所收藏,就
是机缘。”(《几案精严》)而萧军的经验却是“三要有论”:“逛晓市,
我体会有这么几个原则:第一要有钱,腰里没钱不行!第二要有眼,你得懂
行,真正识货。第三要有胆,不要怕吃亏。”(《漫谈北京过去的晓市》)
等等。

我素有将剪报资料夹在相关主题的图书中的习惯,在《古董因缘》这部
书中就先后集中了发表在《扬子晚报》上的赵丽宏所写的《淘古董》、伏名
所写的《古董骗术面面观》等文章。其中赵丽宏所写的《淘古董》一文,特
别真实地写出了作者与古董的“因缘”,因此是他日出版增订本《古董因缘》
时,不能不收的得体文章之一。姑将其中谈及的“三不买论”录此,以与同
志者共享先睹之快:

我一直认为,作家和一般的工薪者相比,收入要丰裕得多,因为除了工资,还有稿

费,尽管稿费并不高。所以对这一点,我很知足。除了吃饭穿衣买书过日子,还有些余钱,

怎么打发这些余钱?收集古董。这是出于兴趣,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也出于对历史的向往。

我到古玩市场淘古董,有自己的原则:太贵的、超出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不买;虽有悠

久历史,也有收藏价值,然而在我眼中没有审美价值的,不买;太大,太占地方,无法在

我的蜗居里存身的,不买。我只收集我认为有趣的,特殊的,艺术的,有审美价值的,能

使我产生美好联想的古物,即便在行家看来是做了蚀本生意,也不后悔。。。

(1997 年9 月)


《民间剪纸精品鉴赏》

“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样式之一,其工具为一把小剪
子。民间职业艺人尚有以专用刻刀来刻制的,这样的产品便称为“刻纸”。
然则剪子刻刀人人可有,以之施之于纸而成艺术品者,却是手段高下截然不
同。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据说这是至今还在西北地区流
传的一句民谣。它记叙的正是先人巧用剪刀类工具制做小件饰品的源起。唐
诗中有关的吟咏就比较多了。如“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李达《剪采》),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人日》)等,恐怕说的都
是与剪纸有关的事。至于古代文献中遗留下来的关于民间剪纸艺人的记载,
如“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
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周密《志雅堂杂钞》),“石女。。有巧思,与人
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清《保定府志》)云云,
倒是吉光片羽,资料难得。

诚然,或传统佳节,或婚嫁吉日,用色彩鲜艳的纸张,剪刻成为各种花
草虫鱼、人物故事,贴在窗户门楣之上以为装饰,确实是能够在寻常家居中
平添出许多喜庆氛围的。我们如今还能够接触到的,大抵都是这方面用途的
产品。其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剪纸还是传统丧礼用品之一。杜甫《彭衙
行》中的诗句:“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说的大概正是此事。日前,
镇江清理发掘出来的一座明人姜志鲁(1576—1621)的夫妇合葬墓中,就出
土了剪纸贴画“升天”内容旌幡,为考古发现中的罕见之物。

我今夏所得的《民间剪纸精品鉴赏》(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年6 月初
版,100 页,定价57 元)用简体文字竖排铅印,为红黑两色套印之本。正文
(含作者自序)100 页整,加上书首扉叶(正面)和目录页(背面)各一面,
书尾版权页一面(背白),实为102 页,另有厚牛皮纸封面、封底各一页。
难得的是,封面和内文中所印成的剪纸作品,空灵脱透,栩栩逼真,开卷之
初,总使人有剪贴上去的感觉,禁不住地会用手指肚去摩挲一下,以证实自
己的判断。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本书编著者吕胜中先生在题为《开卷有益》的序文中,用热情洋溢的白
话体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流、文化背景、艺术魅力和价值所
在,实是一篇深入浅出的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论文。他说:“剪纸在民
间又称为‘绞花’、‘剪花样’,是中国老百姓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
而创造,并在他们当中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土生土长在劳动者深厚的生
活土壤之中,也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中
国本土艺术特色,浓郁的生活情趣。”并道:“应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和
地区的剪纸都比不上中国民间剪纸所具有的这般普遍和深厚,这般丰富和成
熟。”

对于中国民间剪纸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走向,编著者有这样一段精
彩之论:

民间剪纸既然在传统式的中国文化中是民俗的产物,那么它必定曾是“俗”的东西,

而俗的东西则往往是被人瞧不起的。然而今天的中国文化已经发生、正在进行着重大的变

革。老的旧的民俗渐趋消失,而新的民俗也迅速兴起,古老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已不会

以它原来的面貌陪伴现代和未来的民情风习了。世代相传下来的这样一笔传统文化的遗


产,也从老百姓的窗户上和土壁上飞入了当今文化的大雅之堂,飞入了文化学者的收藏簿

里。人们逐渐发现:它在今天一点儿不俗。这是一份祖宗赠给新时期人们的高级礼物,它

在中国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谁也无法估量。

倘若有幸看到它,并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感到如同周身注入了父辈的血脉和母亲

的乳汁——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枝繁花,将永远滋补着我们精神的肌体。

祝你开卷有益!

那么,就让我们打开此卷罢!因为吕胜中先生已经在本书中为我们搜集
到了来自冀中、中原、西北、陕西、山西、齐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宁夏、青海、新疆、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江南、福建、
广东等广泛地区的有名或佚名艺人的代表性佳作。《民间剪纸精品鉴赏》中
展示出来的至少200 幅以上的民间剪纸作品,是中国民间剪纸的精品荟萃。

而且,编著者还为我们一一作了精彩的主题鉴别和艺术解说。他把中国
民间剪纸按主题分别为“一口喝彩、吉祥如意”、“驱邪纳福、消灾避难”、
“千古老话、世代相传”、“红白喜事、人生仪礼”、“天地相合、子孙绵
延”、“故事连篇、好戏连台”、“踏春归来、画衣绣裳”、“花香鸟语、
尽传人情”和“乡风民俗、皆是图画”九个类型,并在每个类型中,选取了
主要的题材和作品,予以品评赏析。如在“千古老话、世代相传”类中,吕
胜中先生总结并精选了瓜子娃娃、葫芦救生、飞凤、腾龙、鹰逐兔、耕春图、
大鸡送子、小老鼠上灯台等16 个题材及其作品;在“红白喜事、人生仪礼”
类中,介绍了寿桃、吉庆鱼、鹊登梅、洞房喜花、鸳鸯卧莲、凤戏牡丹和五
福捧寿等18 个题材及其作品。

不妨举出一个例子来。编著者在“红白喜事、人生仪礼”类中,取自南
京民间无名氏的“鸳鸯藕合”一题,是这样来解说的:“鸳鸯是男女情好、
忠贞不渝的象征,婚娶礼仪时,一对鸳鸯的喜花贴于室内,不仅祝福新人像
鸳鸯一样恩爱美满,也提醒着双方:长相思,勿相忘。这幅剪纸剪一对鸳鸯
卧于莲叶、莲藕之上,意喻‘偶合’。各自的腹中又剪出一对漂在水上的小
鸳鸯,这是不是在表示:雄雌鸳鸯的心中,都各自有着一对他们自身的影子?
这种花里套花式的民间表现手法,给人一种从外表看到内心的感觉,强调了
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之间,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的热切愿望。”短而洁的
篇幅中,有分析、有鉴赏、有阐发,文字与剪纸同美,情理与艺术辉映,实
在令人开卷后不忍释手。

就这样,当你一页一页地浏览欣赏下去,不觉已翻到正文结束而为之遗
憾不已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在末页、也即第100 页上有如下两个标题:
“看过之后你是否也想剪剪看?”“嗨!一点不难!”随后便依次介绍了剪
纸的七个程序和步骤分解图。原来吕胜中先生向你介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
用意,是为了让你逐步喜爱它、欣赏它,并同他一起登堂入室,共同领略进
而掌握其艺术手法乃至文化意蕴呵!

8 开本宣纸装的《民间剪纸精品鉴赏》,就是这样一部可人的书。

这部可人的书得自开封市内北书店街上的“市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所
设的“古旧书交易部”,今夏重访该书店街,此为最喜人之收获也。唐彛
生在《晦庵书话·画册的装帧》中说过:“画是艺术,画册的装帧必须符合
美学上的要求,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这样的话,“不用说翻检内容,就
是一看到版式装帧,也使人美感突兴,神驰不已。”我之瞥见前所未闻的《民
间剪纸精品鉴赏》,便亟从架上小心取出,未予细览就决意购下,其购书心


态正符先生之说也。

(1997年8月 9日)


《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辞典》

有的人生前显赫而身后狼藉,有的人生前蹇困而身后流芳,在中国历史
上要找这样正正反反的例证,恐将指不胜屈。但狼藉也罢,蹇困也罢,流芳
也罢,显赫也罢,总会在苍茫大地上留下踪迹,虽然这种踪迹会随着时空而
淡化销蚀。但在百年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