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一点转折你的生活就更丰富一些,你的经历就更丰富一些。所以在西方人那里,这些作家立传的一个原则,就是以有哪些经历,有哪些转折,而我们看在这些传记小说中,从生写到死的小说很少,只有《约翰·克里斯朵夫》,从克里斯朵夫在莱茵河畔出生,呱呱的啼叫,从出生的第一天,一直写到他死的那一天,这是够长够长的。但是其他的很少这种写法,写半生的都不多,《大卫·科波菲尔》也可以说叫“大卫·科波菲尔的前半生”,“简·爱的前半生”,后半生就不写了。甚至一般通常写三四年,四五年,而且都是刚刚青年时期最精采青春年华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写小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要读者还是以青年为主,如果一个小说家老去写一个老年,写60岁开始,你说有多少人看他的书。还有写老年毕竟他灿烂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暮年阶段了,当然也有夕阳红,黄昏恋之类的,读者通常不是很感兴趣的,除非要有特别的卖点或热点大家才去看,最爱看的还是看青年时期。所以我们看不管改编的电影电视都是写青年时期,写中老年的很少。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个《廊桥遗梦》,写中年人的婚外恋。据说呢,当时这个电影上演在北京那边很轰动,轰动也不过吸引了当时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或者“老三届”那一代人一些怀旧的情结,但是在广州这边就不轰动,电影公司也请我去看这个电影做评论,看的时候,我就看到现场有些人没看完就走了,还有很多观众就怎么说,不好看,太老了,不漂亮。还是年轻的观众读者,他还是喜欢看年轻一点,就是一种需求不一样。所以我们看传记小说主要写年轻人,青年,像于连,时间就那么三四年,苔丝时间也就四五年,苔丝从17岁到22岁就死了,就这么几年的时间,所以写他们的精华年代,当然也比较吸引人,也比较好写。
写这种精华年代主要写个人生活史,写他们的个人生活史。写个人生活史就单纯地写个人生活,因此我们看这些传记小说只有一条情节线,没有旁枝侧叶,不像我们中国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你说于连《红与黑》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到哪里去呢,表来表去,也就是说于连。苔丝就说苔丝,你看苔丝头一次是被亚雷玷污了,被人家调戏了,但是调戏以后,继续写苔丝的生活,而那个调戏她的人的经历怎么样,一点儿都不写,只是说以后,两年以后她又遇到他了,就是写的苔丝,而不是写那两个男人,和她生活中的两个男人怎么样。而是苔丝和这两个男人的关系,是以主人公为主,因此这种情节线非常单纯,只有一条情节线,而且只有一条情节线写个人生活史,主要是写个人的情感生活。
写个人情感生活,个人的情感生活就很复杂,很丰富了,就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你要写情感就有心理活动,爱呀,不爱呀,像于连要去拉德·瑞拉夫人的手,这个手该不该握,握不握,把手伸出去,能不能伸出去,那一章就写他怎么犹豫,怎么矛盾,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把手伸出去握住了德·瑞拉夫人的手,然后心里面是一种占有的狂欢,我伸出去了,我一个下等人,我握住市长夫人的手你能怎么样?就这么一种意识,他就有一种占有欲在里边。所以他的心理活动就很复杂,这是个人情感生活。
既然写个人生活,主要就构成了小说情节关系的一种三角关系的构架。三角关系,怎么叫三角关系,写主人公总是写,你看这些传记小说的人物都是3个人,或者说主要是3个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看到没有? 于连和两个女人,德·瑞拉夫人和玛特尔小姐。苔丝和两个男人,调戏她的亚雷和她的丈夫安玑·克莱。都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或者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我们看简·爱,简·爱和两个男人,罗切斯特就是她的主人,还有一个圣约翰,她逃出去以后,在一个小学教书,遇到她的表哥,表哥想要娶她。那么颠倒过来,从罗切斯特那里看,他也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有简·爱是一个女人,他还有一个疯妻子,疯女人,形成两个三角关系,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
我们看还有其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爱玛,《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她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总想能够遇到白马王子,所以每次都上当受骗,就写了她和一系列的男人,和罗道尔弗,和莱昂,还有她自己的丈夫包法利,写了一系列的男人,但是基本上就构成一个三角关系,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在这当中,它主要就是通过写人,来安排事件,主要写人。那么这样,它就和流浪汉小说不一样,我们说流浪汉小说不断写流浪汉在旅途的冒险行动,而传记小说呢,都写一些生活小事。因为写人,人每天都在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吗,我们今天来听课,你说哪一件事情是轰轰烈烈的呢,明天要上战场可能是个大事情,但是你不可能天天都有上战场的机会呀,很多的写人,都是写生活小事,日常生活小事,很细微的琐事,来突出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说像写于连,通过写他的多疑,写他的那种自卑,都是一些小事。要不要去约会,比如说有一次玛特尔小姐给他一个条子,希望他去约会,他就想是不是玛特尔小姐捉弄他,那么他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去了,去干什么,提着一把手枪去的,而且是搭楼梯从窗户翻进去的,这个是比较刺激的。昨天我们讲《红楼梦》就讲到,因为中国人的窗户不好观看,所以你看于连这种爱情就很冒险,从窗户翻进去。翻进去干什么,第一个不是和情人很热烈地见面,而是干吗呢,首先就看床下面有没有隐藏着人,看柜子里面有没有躲藏着人,因为他怕玛特尔小姐戏弄他,就通过一些小事来表现人物。这是一个特点。
另外,我们说了它很重视心理活动,这是我们刚才讲到的。
我们来看这种小说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主要是它的结局是悲剧的,就跟流浪汉小说结局是喜剧的相反。个人的这种传记小说,结局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为主。当然有个别的没有死,简·爱没有死,大卫·科波菲尔没有死。绝大多数的这种人物传记小说,以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这种死亡就不是一种喜剧的结局,像于连是被处死的,苔丝也是被处死的,包法利夫人是自杀的。这样种种情况,这个传记小说,就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首先表现在结局上,人物的死亡为结局,人物的死亡为小说的结尾。我们看于连死了,于连是被处死的,苔丝是被处死的,包法利夫人是自杀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自然的老死的,生老病死,他是各个阶段都走过了。这么一个结局,体现了一种死亡——再生原型。这种献祭的仪式是从《圣经》来的。《圣经》中我们看,耶稣就是一种献祭,献给上帝的。这么一种献祭就是要忠于上帝,为世人牺牲,就有这么一种含义,为他人牺牲。比如说亚伯拉罕,上帝考验他,是不是忠于他,就说你把儿子献给我。他就真的要准备杀儿子,但是上帝是为了考验他,就不要他杀儿子,阻止了他,就改换献了一头羊。所以说以后替罪羊就是这么来的,献身的替罪羊,献祭就用一头羊来代替人,献祭的替罪羊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看这些传记小说的结尾,都具有献祭的意思,它体现的这种悲剧精神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剧感,也体现了时代的悲剧性,人生最终是一个悲剧,而且表现人在和环境冲突中感受到的痛苦,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态度,这是传记小说,我们总结出这种传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