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撰写了125万张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内容从昆虫学到科学史,从遗传学到进化论,其数量和质量之高均令人叹为观止!
“时间统计法”,像一面镜子,随时照出了时间的无形流逝,照出了难以预料的浪费和某种自难察觉的懒惰。柳比歇夫借助于此法,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消除无效时耗,集中使用精力,捕捉最佳情绪,赢得最佳时间,争取最佳效果,获得了巨大的人生效益。
修齐治平足下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仁孝思想的核心。家国一体,移孝为忠是仁孝思想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的发展,正是这些能舍弃“小家”而为“大家”的志士仁人们自强不息地进取与追求的结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是我们民族腾飞的源泉。
孔子处于春秋末年,正是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产生的大变革时代。当时社会政治动荡,臣弑君、下侵上等事件不断出现,各诸侯国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典章制度,只有鲁国还保留许多文献,这为孔子提供了良好的旧文化基础。孔子提出最高的道德概念“仁”,他的道德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梯”为本,以“礼”作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绳。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他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认为自己不搞创新,只是转述前人的传统。孔子认为“礼治”必须从“正名”开始。“正名”就是严格遵守周礼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绝不允许任何人有犯上作乱的行为。而“礼治”必须提倡“仁”,“仁”就是“克己复礼”,即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仪规范,他把“克己”的手段归结为四个条目,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实质上就是自省与律己,他要求人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宽于责人,严于律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强调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求积极帮助别人,还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孔子称赞安贫乐道的精神,他的仁学思想,他的“仁人”、“君子”的论述鼓励了后来多少志士仁人、忠臣孝子。孔子也被人们尊为“圣人”、“先师”。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仁孝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自己的父母,推广开来也尊敬别人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开来也爱护别人的儿女,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这可以说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从“人性善”的角度出发,要求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统治人才。他认为统治阶级“得天下”之道在于得民心,而得民心之道,用一般的政治手段不如用教育手段那样有效。
孟子与孔子一样,重视立志问题。他认为士首先应当“尚志”,就是要“居仁由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一个人如果有所选择,以“仁义”为标准,就能分辨善恶,认清应为与不应为的事情。孟轲主张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闻过则喜”,“见善思迁”,“与人为善”;“大丈夫”应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生命是宝贵的,但更宝贵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必要时,一个人应当“舍生取义”。他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孔于“杀身成仁”的同义语。孔子提出了以“仁”为中心的政治和伦理思想体系,而孟轲则在“仁”的基础上增加了“义”这个重点,后人概括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对于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有深刻的影响,无数“志士仁人”为保家卫国,甘为疆土洒鲜血。这种伟大精神,一直都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勤奋一生,分秒必争
我国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了研究经学,曾“三年不窥园”。他对时间的重视,颇为后人赞叹。
董仲舒(前179至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北)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汉景帝时当上了博士(官名)。汉武帝即位后,招举贤良方正,汉武帝接连对董仲舒进行了3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也称为“天人三策”。任江都相、胶西王相。晚年虽退居在家,朝廷如有大议,还要派使者至其家中请教,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他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秩序。另外,他还根据《春秋》大一统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2000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仲舒作为一个大学问家,可谓为学勤奋,惜时如金。据传董仲舒从小学习就十分刻苦专心,从不懈怠,而且这种精神一直保持到老年。《汉书·董仲舒传》言其为研究经学“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桓谭的《新论·本造》甚至说:“董仲舒专精于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家里的园子也不看一看。他全力投入经学研究,不给自己留下片刻闲散的时间。他一连数年足不出户,以至他的一些后人师门的弟子只能向先来的师兄请教学问,好些弟子学业有成,竞久未见过老师的面。
正是在这种不肯荒废一分一秒的人生中,董仲舒学贯百家,通古穷经,被时人称为“汉代孔子”,成了一位上继往圣起绝学,下开万世兴太平的杰出的经学家。
进谏是为国,改革是忠人
自古敢谏必敢犯,这种性格的人不多,他们都正直无私。古今第一谏臣,魏征可算其一,如果说魏征敢谏是他遇上了英明之主唐太宗,那关逢龙谏桀、比干谏纣又当怎论呢?后二者明知所侍之君昏庸残暴也谏了。实际是耿介正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敢犯天成龙颜。
明知天威不可犯,但魏征却偏犯,这是由其耿介刚直的个性所决定。如果说考虑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的大计可谏,那皇帝个人的起居生活应该属私事了吧,但在魏征眼里,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社稷的安危,黎民的祸福,所以他的谏涉及到了许多方面。
人言“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以这种观点来看,魏征自然不是“忠臣”,然而,他却是千古良臣!因为在他心目中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上安君国,下报黎民,正直耿介的个性让他“大忠”而不是“小怨”。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就是说忠国不是忠君,忠民不是忠人。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一生惜时好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好学,为他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奠定了雄厚的学识基础。
王安石平生好学不倦,读书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少年时即喜欢读书,且记忆力惊人,能过目不忘。后来,他为了谋求进身之路,将来好干一番事业,更是珍惜时间,发愤攻读。22岁的王安石考中了进士,被派到扬州做淮南判官。他在官署里,除了办公事之外,就是埋头学习,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牺牲了。他常常通宵读书,黎明时才睡一会儿,然后匆匆起床,胡乱穿上衣服,到衙中办公,有时连脸也顾不上洗。因此,人们总见他蓬首垢面,当时,担任扬州知府的韩琦,见这个属官如此不修边幅,萎靡不振,就怀疑他夜间不务正业,饮酒过度。为此,韩琦多次劝戒王安石要自重自爱,不可自暴自弃,误入歧途。王安石听了,并不分辨,只是点头称是。日后,韩琦得知王安石衣冠不整,形容憔悴的原因,是因为通宵苦读的缘故,大为赞叹,并格外器重这位属官了。在任鄞县知县时,王安石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一周中拿出两天时间集中处理公务,其余全部用于读书和写作。他为了多读一些书,不仅忘记了休息。睡眠,就连吃饭的功夫也常常被挤占。他常常在吃饭时边吃边读书,有时来不及用筷子,便用手抓食物。他做宰相时,家仆们曾误认为他喜欢吃獐子肉。因为每次吃饭时,他都只吃獐子肉,其他菜一概不动。后来发现,每次上菜,獐子肉都摆在离他最近处。于是,夫人让家人故意用别的菜与獐子肉调换位置,结果这次獐子肉原封不动。人们才知道王安石吃菜只捡靠近身边的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读书思考问题上了。
靠着这种惜时的精神,王安石博览群书,不仅钻研了大量经史典籍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等著作,同时还研究了佛学和道学。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使王安石的眼界越来越宽阔,学问越来越渊博,后来,他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集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于一身的杰出人才。
于条理处看思路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做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不觉得好吃。相反地,如果尽煎一面,不加翻动,将粘住锅底或者烧焦。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是烹调需要秘诀,做一切事都是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使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于细节处看功夫
忽略细节的人生是古装戏里的“洒狗血”——内心什么也没有,却装着有感情的样子,大喊大叫,拼命表演。
有时候,公司老板或业务员要出差,便会安排员工去买车票,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及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大概测定一下今后工作的前途。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将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起程、到达时刻。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做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