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令李斯受五刑、诛三族。李族的子弟族党一并逮至市曹。李斯哭着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追捕狡兔,已不可能了!”李斯先被在面上刺字,再割去鼻子,再截去左右趾,然后杀头,最后从腰中斩断,砍为肉泥。其余族党一并处斩。这就是中国第一位政治家、权谋家、学者的最后下场!
  纵观李斯的一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出谋划策,为建立县制力驳群儒,其功劳确有不可埋没之处,但其原发动机却并非为了国家、百姓,甚至也不是为了哪一个朝代、君主,而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名位,回顾他的一生也劣迹斑斑,害死韩非,阿谀奉迎等姑且不说,只促成“焚书坑儒”之一事,已够他万世也不得翻身的了。
  李斯性格嫉妒、贪婪,却碰上了性格狡诈、心狠手辣,又有野心的赵高,其命运可想而知。


没有肚量,不能为相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张昭是三国时东吴的权老重臣,并且孙策死时委大任于张昭,但其最终未能拜相。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是由于他的气量狭隘。有一次孙权大宴君臣,他让诸葛恪给群臣敬酒,诸葛恪就一一给大臣们敬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已经醉了,推辞不肯再喝,诸葛恪仍劝他再喝一杯,张昭气呼呼地说:“这哪里是尊敬老人!”此话有失体统,而孙权偏偏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对他说:“看你能不能让张公理屈辞穷把酒饮下,不然这杯酒你就喝了。”
  于是,诸葛恪对张昭说:“过去师尚父90岁了,还披坚执锐,领兵作战,不言自己已老。现在,带兵打仗,请您在后,而喝酒吃饭,请您在前,这怎么能说不是敬老呢?”
  这无意之中把张昭损了一下子,还使张昭无话可说,他只能把满满一杯酒喝了下去。
  有一天,孙权和诸葛谨、张昭等大臣们在大殿中议事,当时诸葛恪也在。忽然一群鸟飞到大殿前,这些鸟的头部是白色的,孙权不知道这是什么鸟,便问诸葛恪:“你知道这鸟叫什么名字吗?”
  诸葛恪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种鸟叫白头翁。”在座的诸位大臣中张昭年纪最大,而且又是一头白发,他听了诸葛恪的话,认为是取笑他,便对孙权说:“陛下,诸葛恪在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叫白头翁的鸟。如果真的有白头翁,那是不是应该有白头母呢?”
  诸葛恪立即反驳道:“鹦母这种鸟,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如果依老将军之言,那一定有鹦父了,请问老将军能打到这种鸟吗?”
  张昭顿时无言以对。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还由于他很难和别人搞好关系。甘宁自降东吴以后,急于立功,于是请求征黄祖,取刘表,并自请任先锋。孙权觉得可行,准备实施,张昭却说:“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不悦,对之反唇相讥:“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屠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看到这种情形,赶紧劝说道:“兴霸,今年兴讨,决意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孙权虽然为二人解了围,但明显地站到了甘宁一边。另外,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实际上,东吴众将不服张昭。后来,孙权果然令甘宁为先锋征黄祖,并大获全胜。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还由于他的自大。张昭虽为东吴重臣,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和特殊本领,但却看不起人,东吴大才者:一是周瑜,二是鲁肃。而他却不把鲁肃放在眼里,看看他对鲁肃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如果这样来看人,就不会合适的使用人材,更不能发现人材。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还由于他的胆小。汉献帝建安13年秋,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江东,众武将欲战,而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却欲降。幸亏周瑜、鲁肃坚持,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了曹操。
  张昭的最大优点在于直言忠谏,而其他方面,恐怕没有什么才能,如此他为相,东吴上下必会群臣离心,四分五裂,何也?皆因其气量狭隘、交恶、自大、胆小的性格所决定。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性格的人还真不少!


知人知面要知心——品谋贵人:从德到志


  一个人言语忠诚,行为庄重,由于意志坚定而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其貌不扬但性情安静稳妥,这是居心仁厚的人。一个人遇有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境而能奋发向上,全身立功能够如意,这是有智慧的人。一个人富贵显赫之后仍然恭敬勤俭而不失威严,对人彬彬有礼而不骄傲,这是有福德的人。有的人处在简陋贫寒的状况下而无所畏惧,处在安乐富贵的情况下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背叛,高兴或愤怒时都很有节制,这是有操守的人。有的人恭恭敬敬地工作,恩恩爱爱地孝敬父母,与人感情不睦但决不背叛,竭尽全力而不违逆,这是忠孝的人。


略施小技品人心意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对于透视人品的方法,运用得更为彻底。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极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够透视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品的方法。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婴,虽然处于乱世,但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威名远扬。对于个人处世之道,他也懂得极多,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的漩涡,反而能够经历三代王室,任宰相职位达10余年之久。告老之后,封于薛国之地,安享余年。
  齐王后去世时,后宫有10位齐王宠爱的嫔妃,其中必有一位会继任王后,但究竟是哪一位,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
  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他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王上最宠爱的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王上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可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下王上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10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
  田婴把这10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于是分别赏赐给10位宠妃。次日,田婴再拜谒王上时,发现王上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毫无疑问,不久之后新继任的王后,确实就是当日田婴所断定而推荐的那位妃子。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在你试探别人的时候,不要忘记你也有被对方试探的可能,这是在做人心透视时极可能发生的现象。特别是在利用试探法来透视人心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被你试探的对象也有眼睛,疏忽了这一点,事态就可能发展得极为严重。
  在使用试探透视法的时候,不要耍花招,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如果了解了人心,并且按照试探透视原则去做的话,多半能稳操胜算。
  如果在使用试探透视法时,不希望自己同时也被对方试探的话,除了要熟悉这种方法之外,还要时时假设自己正被对方试探。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长期的测验”。即使对方无意测验你,但是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这些举动的累积,很自然地会成为别人对你的评价;所以奉劝各位对于平日的一举一动,都要多加小心,以免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


实力实说,探知究竟


  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名叫竖牛的侍从,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信他的奸计,于是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得到的教训。
  齐宣王喜欢听竽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挑选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数百人。
  宣王死后,泯摇王继位。泯摇王和宣王的爱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某县县令庞敬,最懂得人的心理,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又表现了他的高明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他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守候在外等待命令;一段时间之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待慢;就这样,庞敬达到了控制部属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昭侯由此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漏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
  “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卫相山阳君察觉王上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君王宠臣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君诽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的人说:
  “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他已经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
  然后把君王对于山阳君的观感完全吐露出来,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他的种种看法。
  燕相子之一次在私宅中和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由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很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于是发现了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暗渡陈仓,策略试探


  日本四国德岛藩族的开国祖先蜂须贺,在征讨四国的战役中,大获全胜,因而取代了长曾我部氏,成为德岛藩族的开国始祖,当时他只有27岁。
  最初,德岛藩族是处在政治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自从蜂须贺做了领袖之后,治理有方,不论是内政、外交,都有相当显著的成就,因此,奠定了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还存在的藩政基础。
  蜂须贺对于驾驭部下十分在行,至今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稗官野史中,看到一些有关他洞察人心的记载,他经常所使用的试探方法,就是这种策略试探法。
  在一个寒冬的日子里,蜂须贺对随侍身旁的一个家臣说道:
  “这么寒冷的天气,你的脚想必已经冻僵了,我原来想找出我那双旧袜套送给你保暖,可是找来找去,只找到一只,虽然一只袜套没办法穿,不过为了表示我的一点诚意,希望你能收下这单只的袜套。”
  大约过了一个月以后,有一天蜂须贺忽然又把那位家臣找来,告诉他说:
  “我找到了另一只袜套,现在你把原来那只袜套拿出来,就可以凑成一双穿起来了。”
  蜂须贺所以这样做,是要从家臣对他所赏赐东西的收藏态度,来试探这个家臣事主的忠诚如何。
  德岛城值勤人员的分派,通常是先排好轮班次序,写成名单贴在墙上,再由家臣按照名单顺序派员值勤。身为家宰的蜂须贺就经常利用临时变换值勤人员次序的方法,来试探家臣的反应。
  一天,一位值班人员在上班后知道当天的值勤顺序又有所变更,于是脱口说出:
  “为什么经常变更次序,真不知用意何在?”
  正好在邻室的蜂须贺听到这句话,便语意深长地回答:
  “我的心意如果都被你们知道了,那我还能有什么作为?”
  当然,如果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