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漪是“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追求自由与爱情,但任
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的折磨。侍萍、四凤、大海均是社会下层
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剧本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之内,在周家与鲁家两个舞台背
景之中,集中地描写了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在前后30 年之内错综复杂的血缘关
系、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揭露了那个社会的种种罪恶。其情节生动,矛盾
尖锐,场景集中,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心理刻画真实深刻。1935 年4
月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盛况空前。同年8 月在国内上演轰动剧坛。《雷雨》
的问世,是中国话剧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是中
国话剧中演出场次最多、最受欢迎的一个剧目,它不仅被改编成为了戏曲、
舞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被译成英、法、日、
俄、朝、越等多种文字,在外国出版、上演,赢得了国际声誉。
最早的现实主义戏剧杰作
最早的现实主义戏剧杰作,是元代与关汉卿同时的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代
表作《西厢记》,它也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它系作者根据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而成。它在各方面都比董本
有更为明显的提高:题材更为集中,反封建主题更为突出,人物性格更为明
朗,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合理,心理描写更为深刻细致,语言更为精练优美,
达到了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的高峰。全剧5 本21 折。作者以对封建叛逆者的
极大同情,写书生张生(名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
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通过自由恋爱终成眷属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制度和门阀等级观念对
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合理要求以及他们为之而进
行的斗争和所取得的胜利。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
和追求自由幸福的青年一代的典型张生、莺莺和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崔莺
莺是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而又被封建礼教束缚着的相国小姐。红娘地位卑
贱,但品格高尚。她富有正义感、敢于斗争,助人为乐,是作品中光彩照人
的形象。张生是个诚实勇敢,对爱情挚着忠贞,敢于向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
白衣秀士。老夫人是封建礼教势力的代表和以“慈母”面目出现的封建家长
的典型。《西厢记》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典戏剧现实主义的杰作,
它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者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
结构体例,其内容丰富,情节紧凑,故事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
理描写和景物气氛的渲染十分感人。作品文辞优美,诗意浓厚,很多曲文感
情色彩强烈,富于音乐节奏。元明以来,它最受群众欢迎,流传也最广。元
代戏曲作家贾仲明夸它“天下夺魁”;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它“千古绝
技”;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它可与《离骚》、《庄子》、《史记》、
杜甫诗、《水浒》等媲美,被合称为“六才子书”。它还被列为了我国十大
喜剧之一。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
—1616)的代表作传奇剧本《牡丹亭》。它是作者在反对朝政腐败遭贬之后,
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回到临川的1598 年写成的,是作者“临川四梦”(另有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中的佼佼者。又名《还魂记》,也
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品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剧中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它通过杜丽娘为追求自由幸福
的爱情而起死回生的情节,无情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虚伪和残暴
的本质,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
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情”与“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贯穿全剧。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继崔莺莺之后的又一最为动人的妇女形象。她出身
名门望族,自幼受到封建家庭的教养,但不愿恪守闺范充当“三从四德”的
温驯奴隶,憎恶令人窒息的周围环境和整个黑暗的封建王国,大胆冲破森严
的封建礼教的樊篱,从封建束缚下寂寞凄苦的深闺走向了春光明媚、姹紫嫣
红、莺歌燕舞的花园,启开了少女的心扉,激起了青春的觉醒,使她发出了
无限的感叹。她和柳梦梅在梦中幽会,使她内心的“情”冲破了封建道德观
念的“理”的束缚,从此树起了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理想。但严酷的现
实对她美好的理想作出了无情的回答。她非常失望和伤心,她病倒了。而冷
酷、专横、虚伪的南安太守、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明知女儿的真实病因所在,
却反其本因而治之,在杜丽娘追求理想的信念坚贞不渝的情况下,就使得
“情”与“理”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杜丽娘竟被罪恶的
封建礼教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但她在病弃了无情的现实世界之后,却走进了
梦幻的理想的世界,继续执着地追求,结果爱情竟然使她死而复生,在冲破
重重阻碍之后,与意中人柳梦梅终成眷属,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情”又战胜了“理”。这在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的明代,具有强烈的时代意
义。作品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夸张,通过“梦而
死”和“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特别是它赋予了
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巨大力量,使封建礼教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也是作者主
观愿望和进步理想的寄托。同时,作品以抒情诗的写法,倾泻了人物的内心
感情,其故事曲折奇幻,人物栩栩如生,戏剧场面美丽迷人,曲词文采绚烂
婉转,特别是《惊梦》一出,显示了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其高超的艺术,
卓越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内容,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时代精神,成为了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振拔后来的浪漫主义杰作,对以后戏
剧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临川派”作家,至清
代李玉还续其余波。它还被译成了日、德、法、英、俄等多种文字而蜚声国
际文坛。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南宋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剧作由温州地区
一个书会组织“九山书会”编撰而成,收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之中。
作品写张协中状元之后,贪图富贵,负心弃妻的故事。它塑造了一个名利熏
心、自私狠毒、忘恩负义的人物形象。成都书生张协,在赴京应考途经五鸡
山时被劫负伤落难。他在走投无路之时,被勤劳善良、宽厚贤惠的贫女打救,
并结为夫妻。后在贫女的资助下,以至削发卖钱,使张协实现了梦寐以求的
状元梦。张协从此得意忘形、负心弃恩,不仅把贫女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在
贫女千里迢迢进京寻夫找到他时,竟视之为讨饭的乞婆,令人将其打出府去。
贫女只好沿途乞讨,回到了五鸡山古庙独居。更有甚者,当张协去梓州当佥
判途经五鸡山与贫女邂逅相遇时,他竟无丝毫恩义,反而拔剑刺杀贫女并将
其推下山崖。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以及统治
阶级的残暴和腐朽,对封建统治者那班衣冠禽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纯朴
善良的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最著名的南戏剧本
最著名的南戏剧本,是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而成的《拜月亭》。又
名《幽闺记》。它是“四大南戏”中的优秀之作。作者相传为元末施惠。作
品以宋金时代战乱为背景,描写王尚书的千金小姐王瑞兰与普通秀才蒋世隆
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北番侵略金国,逼近中都(现北京),朝廷南迁。王
尚书出使番营和谈在外,王夫人和女儿瑞兰、秀才蒋世隆与妹妹蒋瑞莲,都
在兵乱逃亡之中失散。后蒋瑞莲与王夫人相遇并被王夫人收为义女。王瑞兰
则与蒋世隆相遇同行并结为夫妻。这时,王尚书回朝路遇女儿,认为她与世
隆门第不当,竟抛下穷途落魄的世隆,带着女儿瑞兰和后来遇到的王夫人及
瑞莲回到了京城。后来,王尚书又做了宰相,看中了新科状元,一心要将女
儿许配给他。瑞兰因念世隆而坚决拒绝,状元也拒绝不见。这时,瑞莲认出
状元原来就是自己的哥哥世隆,于是各人的隐忧全消,世隆和瑞兰成婚团圆。
作品塑造了两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形象。他们在共同的患难
之中,大胆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及封建等级制度的羁绊,自由相
爱终成眷属。特别是他们在被拆散之后,仍一直忠于爱情,追求幸福,给当
时的青年男女以极大的鼓舞。作品有力地鞭笞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它以喜剧
为基调,悲喜交错结合,并运用恰当的“巧合”及通俗流畅的语言,体现了
南戏的最高成果。它和同时流行的《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合
称为“四大传奇”。几百年来,它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为广大人
民群众所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评剧、越剧等几十个剧种相继改
编演出。湘剧《拜月亭》还被拍成了电影,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它与同时的
另一部著名南戏《琵琶记》,对明清传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的戏曲传奇刻本
最早的戏曲传奇刻本,是1967 年在上海嘉定县城东公社澄桥大队一座宣
姓的墓葬中出土的元代南戏作品《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白兔记》)。
它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 年—1487 年)由北京永顺堂刊印,大约刻于1471
年至1478 年间。剧本共46 面另加半面(13 行),有插图,现珍藏上海博物
馆。
最早由丑角扮演正面人物的剧作
最早由丑角扮演正面人物的剧作,是明代戏剧家史槃的一部传奇剧《樱
桃记》。剧作写书生丘奉先和表妹穆爱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剧情把丘穆
二人的结合归功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在剧中是一个正面英雄人
物,但扮演者却是一个丑角,这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不仅是最早的也是迄今
独一无二的。
最早传入欧洲的剧作
最早传入欧洲的剧作,是清雍正时(1723 年—1735 年)传入欧洲的元初
戏曲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它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历史剧,也是我国十
大古典悲剧之一。故事内容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和刘向的《新序》
及《说苑》的有关记载。写春秋晋灵公时,屠岸贾和赵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
争。晋国权奸屠岸贾杀害忠良赵盾及全家,并诈传灵公之命害死附马赵朔,
囚禁公主。公主在囚禁中生下了赵氏孤儿。其后,围绕孤儿的命运展开了一
系列的斗争。屠岸贾严密监守公主府,决意捕杀孤儿,并榜示“有盗出孤儿
者,全家处斩,九族不留”。赵家门客程婴却冒死偷带出了孤儿。公主为解
程婴泄密之忧,自缢而死。出门时,孤儿被韩厥搜出,但他不愿献孤领赏,
放走了程婴与孤儿,并为取信于程婴自刎而死。为灭绝赵氏之后,屠岸贾下
令三日内“把晋国内凡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小厮”全部杀死。程婴和公孙
杵臼,合谋同救赵氏孤儿,结果程婴献出了自己年仅半岁的孩子,公孙杵臼
则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终于救出了赵氏孤儿。程婴将其抚养。屠岸贾非知实
情,以为杀死程婴所献小儿就是赵孤,故视程婴为其心腹,收程婴之子(实
为赵氏孤儿)为义子。20 年后,程婴将赵氏一门被害经过悉告已经成人的赵
氏遗孤。最后赵氏孤儿惩处了仇敌,伸张了正义,终于报仇雪恨。作品揭露
了屠岸贾的奸诈与残暴,歌颂了程婴等人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是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其戏剧性强,基调高昂,文词
豪放,显示了悲剧的壮美。其作影响深广。明人曾将其改编为传奇戏《八义
记》,在清雍正时的 1734 年传入了西欧,不但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而
且引起了批评家和剧作家的极大兴趣,连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
德和法国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看后也感动不已。从18 世纪40 年代到
80 年代,欧洲竟有五种改编本,其中最著名的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1755
年还在巴黎正式演出。1759 年,英国著名演员谋尔飞又在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