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学之最-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集体创作的五幕歌剧《白毛女》。它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作词作剧,马可
等作曲。它在写成后,在延安首次演出获得成功。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同
志观看了演出。它是我国新歌剧的第一块里程碑。它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新的语言和新的形式,揭开了解放区新歌剧的序幕。它通过剧中各个不同人
物的关系,深刻地概括了当时中国广大农村最基本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给被
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突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
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的主题。它成功地塑造了喜儿、杨白劳等农民形
象。在艺术成就方面开始真正解决了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
人物形象的问题。作者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对民间音调创造性地
加以选择、改造和发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它用浪漫主义手法,
继承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的基础上,
创造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民族形式的新歌剧,为尔后新歌剧的创作,开
辟了一条富于生命力的广阔的道路。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巨大的成就,它
成为了解放区当时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剧目。作为一个歌剧,能在我国土
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在千百万民众中发挥出
空前的教育作用,这在我国整个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中国民
族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歌剧还被改
编成为了京剧、川剧、芭蕾舞剧等多种剧种和电影在国内外频频上演。1951
年,它还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
最早以农民为主题的剧作
最早以农民为主题的剧作,是现代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洪深(1894—
1955)的代表作《农村三部曲》。它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
潭》三个剧本。创作于1930 年至1932 年间。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江南农民的
悲惨生活,抨击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赞颂了农民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其
中的《五奎桥》是较好的一部。五奎桥乃周乡绅祖辈在前清时中举衣锦还乡
之后所建。苦难的农民为抗旱抢救秧苗以高价租了机器打水船,但因桥洞太
小而无法通过。以李全生为首的部分农民主张拆桥,并与保桥的周乡绅展开
了斗争。周乡绅扣押了李全生,因此激怒了农民。农民奋起赶走了周乡绅,
夺回了李全生,并拆掉了象征封建势力的五奎桥。剧本第一次出现了觉醒的
农民形象,它一上演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最早的清唱剧
最早的清唱剧,是黄自(1904—1938)作曲、韦翰章作词的《长恨歌》。
1932 年,黄自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题材,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
各乐章的标题,在剧情结构与段落布局方面,参照清代洪升创作的传奇剧本
《长生殿》,并由韦翰章作词而成。它主要歌颂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真挚
的爱情生活,并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李隆基“只
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错误给予了一定的批评。该剧不仅填补了合唱教材
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而且针砭了当时社会的积弊,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最早的木偶戏
最早的木偶戏,是《列子?汤问篇》所记的木偶戏。西周穆王时,艺人
偃师带了倡优朝见穆王。那倡优就是能歌善舞、全用木头和皮革制成的木偶
人。到了汉代,木偶曾被用来退兵。汉高祖刘邦被匈奴王冒顿之妻阏氏困于
平城,高祖谋士陈平知阏氏多妒,便制造木偶美女活动于城墙之上。阏氏见
之,担心城破丈夫会见新弃旧,便退兵而去。其后,艺人便把木偶作为戏具
进行表演,即为“傀儡”。唐代时已有精致的提线木偶,唐玄宗有诗赞曰:
“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至宋,木偶表演技巧已有很大进步。
现在,更有专门的木偶戏剧团演出更为精采的大型戏剧。
最早的提线木偶
最早的提线木偶,是1979 年春在山东省莱西县汉墓中出土的13 件木俑。
其中一件是木偶人,身高193 厘米,与真人等高,由13 段木条组成,并凿有
关节,全身机动灵活,坐、立、跪均可,在腹部、腿部的木架上还钻有多个
小孔,酷似现在的提线木偶。
最早的科学相声
最早的科学相声,是顾均正与叶至善合写并发表在1957 年2 月号《中学
生》杂志上的《一对好伴侣》。它讲的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
的问世,开创了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相声曲艺的先河。
最早的职业演员
最早的职业演员称“优”,有时称为“倡优”或“俳优”。他们是在西
周末年出现的由贵族豢养起来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专业艺人。他们由男子充
任。最早见于《国语》,所载优人叫优施。他是专供晋献公(前676 年—前
651 年)娱乐的人,并参与晋献公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优的主要特点是以
滑稽调戏为主,说错了话没有罪过,能歌善舞,其中心目的是为了讽谏或讽
刺。优对巫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优的艺术不带宗教色彩,系纯粹娱人的
表演艺术。
最早有名的表演艺术家
最早有名的表演艺术家是优孟。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便
时常帮助他,待他很好。孙叔敖病危时,知道自己死后儿子会很穷,便对儿
子说:“你在最困难的时候,可以去找优孟,告诉他你是孙叔敖的儿子,他
会帮助你的。”果然,孙叔敖死后几年儿子穷得靠打柴度日。一天他遇见了
优孟,并诉说了父亲的遗嘱,优孟决计利用所长相助。他按照孙叔敖的衣帽
穿戴,且精心效仿他的言行举止,一年多后,竟与孙叔敖如同一人。一天,
楚庄王(?—前591)设宴,优孟扮作孙叔敖上前敬酒。庄王大惊,以为孙
叔敖死而复生。后知系优孟,并请优孟作宰相。优孟说待回家与妻商量再说。
三天后,优孟见庄王,说其妻说楚国宰相是不能当的,像孙叔敖尽忠竭力为
相,助楚王称霸诸侯,但他死后,儿子竟穷得靠打柴糊口,你要是学孙叔敖,
还不如自杀罢了。优孟一番话打动了楚庄王,于是将寝丘的地封赠给了孙叔
敖的儿子。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优孟高超的表演艺术。
最早的著名相声艺人
最早的著名相声艺人,是清代北京人朱绍文。他最初是京剧的丑角,后
在北京天桥等地搭个布棚子,或用白沙子划个圆圈,一个人当众演说。他借
助竹板、手绢或扇子等简单的道具来加强艺术效果。朱绍文开始说的多为笑
话,这是最早的单口相声。后来他名声大了,便有拜师学艺的人,于是朱绍
文便改由两人合说,一逗一捧,形成了新的相声形式——对口相声。他在当
时影响颇大,为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早的艺术节
最早的艺术节是1987 年9 月5 日至23 日在北京举行的艺术节。其间,
在首都各大剧院陆续演出了40 多台各种门类的优秀戏剧和其它文艺节目。
最早的戏剧节
最早的戏剧节,是1988 年11 月28 日至12 月16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戏
剧节。这次历时19 天的戏剧节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及各省、市、自治区分会
等群众团体主办的。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中直、解放军等30 多个单位的剧团参
加了这次民间戏剧节,他们演出了话剧、歌剧以及京、昆、川、评、豫、蒲、
赣、婺、湘、粤、梨园戏、河北梆子等20 台节目。这次戏剧节规模盛大,对
中国戏剧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早的戏曲论著
最早的戏曲论著,是元代戏曲作家钟嗣成撰写的《录鬼簿》。它也是最
早著录金、元戏曲的专著。它的初稿成于元至顺元年间(1330 年),后又有
两次修订。全书2 卷。它依时间先后把元代杂剧作家分为三类:一类是“前
辈已死名公才人”,二类是“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三类是“方今才人”。
它记载了中国戏曲最繁盛时期的元代的书会才人、“名公士夫”的戏曲及散
曲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并对其中某些部分加以评论。它是中国最早
的比较完整的著录元剧的作品。全书包括作家小传152 人,其中仅“名誉昭
然”的就有90 余人,杂剧作品名目达450 余种,书中所记大多出自作者的耳
闻目睹,令人真实可信。其中对于作家人品、才干、遭遇和创作成就、创作
风格的评论,对于某些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价值的评论及其对时人影响等
方面的评论,都是那个时代最有权威性的评论。它所留下的金元时期的文学,
特别是元代杂剧,是后世研究古典戏曲和金元文学的宝贵历史资料。今传明
人无名氏辑录的《说集》所收本,是比较接近原著的珍贵古本。
最早论述戏曲声乐理论及歌唱方法的著作
最早论述戏曲声乐理论及歌唱方法的著作,是元代燕南芝庵所撰《唱
论》。全书31 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约为元代至正元年(1341 年)
以前戏曲家。书中大都论述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及歌唱方法,其余为简略
列举古代著名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代戏曲主要体制。
最早专论表演艺术的著作
最早专论表演艺术的著作,是《明心鉴》。它是清代乾隆(1736 年—1795
年)与嘉庆(1796 年—1820 年)年间老艺人黄幡绰集一生表演艺术经验之作。
书中的“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以及“宝山集”八则等,
都是一些精辟而扼要的经验之谈。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表演艺术方面的知
识,强调演员要有真切的感情体验,反对把演戏看成嬉戏,对于学习戏剧表
演理论与技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原著颇多损伤,道光年间,黄幡绰的
弟子俞维琛、龚瑞丰得到了残书,再度修正增补,名曰《梨园原》,更为系
统地总结了戏剧表演艺术经验。在古代戏曲著作中,是现存最早的以谈论表
演艺术为主的一部专著。
最早专记戏曲演员的著作
最早专记戏曲演员的著作,是元末夏庭芝所著《青楼集》。它成书于元
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年)。全书主要记载元代120 个戏曲歌舞演员,包括
杂剧、院本、南戏、说书、弹唱、歌舞的著名女艺人的生活片断。它从早期
的著名演员朱帘秀等人写起,介绍了这些演员的艺术特长、造诣及名人学士
对她们的评价和她们的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同时,书中还提及了30 多名
男演员,介绍了50 多名戏曲和散曲作家、诗人的事迹。该书是研究元代演员
艺术活动的一部重要著作。
现存最早的北曲曲谱
现存最早的北曲曲谱,是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朱权(1378—1448)所
作《太和正音谱》。北曲是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全
书大约可分为古典戏曲(包括散曲)理论和史料及北杂剧曲谱(实为词谱)
两部分。共收录北曲曲牌335 支,按北曲常用的十二宫调分类,列举出每一
宫调的每一支曲牌的句格、谱式,并详注每字的四声平仄,分别称清正字和
衬字,每支曲牌还选录了元代或明初的杂剧,散曲作品作为范例,以之为专
门填制北曲的规范。该谱影响很大,多为以后同类作品取材所用。
最早研究南戏的著作
最早研究南戏的著作,是明初文学家、戏剧家徐渭(1521—1593)所著
古典戏曲论著《南词叙录》。它论述宋元南戏的源流及发展、南戏的风格特
色与声律,评论南戏作家和作品,考释南戏常用术语和方言等。其中载有南
戏剧本60 余种,这些剧本多为元代作品。最后还附有宋元明南戏作品目录
113 部。作者认为南戏经宋历元,值高明的《琵琶记》出现,才使这一来自
民间的小戏登上了大雅之堂。它还批判了从《香囊记》以来“以时文为南曲”
的倾向,主张戏曲要“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它也是宋元
明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对今天的戏曲研究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最早较全面的戏曲论著
最早较全面的戏曲论著,是明代的戏曲理论家、作家王骥德(?—1623)
所著《曲律》。共4 卷40 章。它系统论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南曲和北曲的
发展,戏曲声律、修辞、曲白、表演以及作家作品等方面的问题。兼论剧本
结构、情节、宾白、科浑等问题,对杂剧、传奇及散曲等作品亦有所评论。
他指出南北曲用韵应有区别,不能统以《中原音韵》为准。强调戏曲创作前
的整体构思,注重宾白与插科,认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