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糊朦胧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徒劳地追求丁香般美好理想的孤寂、迷茫的
感觉和空虚惆怅的情绪。其诗颇富音乐性,叶圣陶赞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新
的纪元。其暗示、意象和回环往复的词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堪
称现代派诗歌中运用暗示抒情最为成功的典范。《雨巷》的问世,不仅使作
者个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而且给现代派诗歌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抗战期间,戴望舒在香港主编报纸副刊,曾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
了《狱中题壁》等具有爱国主义内容的诗篇,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崇
高的爱国精神。
最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人
最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人是现代诗人冯至(1905—)。原名冯承植,字
君培,河北涿县人。他于1941 年写了27 首十四行诗,每首都没有题目,按
一二三? 。的顺序排列,总名为《十四行集》。它是作者学习意大利彼特拉
克十四行诗而创作的。除他以外,写十四行诗的还有卞之琳等人。该诗体又
称“商籁体”,属欧州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冯至的《十四行集》出版
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广田和朱自清都写了文章给予了肯定。朱自清认
为:“这集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使得向来怀疑这诗体的人也
相信它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冯至作诗善于抒发感伤、哀婉之情,故又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现代最早主张诗体解放的人
现代最早主张诗体解放的人,是学者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在《谈新诗》一文中,提出了诗体解放的主张。认
为诗体解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打破五言七言的格式,二是打破平仄,
三是废除押韵。同时主张以白话入诗。胡适主张既出,便致力于尝试,首先
写了不少新诗,并出版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胡适的诗
歌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此作诗的人也越来
越多。尽管胡适的这些主张所强调的还囿于诗歌形式的改革,忽视了思想内
容的革新,但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开创意义和推动作用却是显而易
见的。
最早提倡写散文诗的人
最早提倡写散文诗的人是现代诗人刘半农(1891—1934)。他在1917
年5 月1 日的《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明
确提出“增多诗体”的主张,特别是英国那种“不限音节不限押韵之散文诗”。
他不仅积极提倡,而且努力实践,在他的《扬鞭集》里,就有1/4 是散文诗。
他发表于1918 年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的散文诗《卖萝卜人》,揭露
了富豪的暴行和劣迹,为贫苦无告的人鸣不平。《E 弦》和《血》,是作者
饱含哲理和真理的代表作。特别是《E 弦》,它用拟人的手法,通过“G 弦和
E 弦的对话,向“五四”运动落潮以后的退潮派提出了警告,无论在思想上
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首优秀的散文诗。同时,作者还译介了印度泰戈尔和
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12 首。在刘半农提倡和实践下,中国散文诗应运而
生,使中国诗坛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富于生命力的文学形式。
最早用白话译诗的人
最早用白话译诗的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和翻
译家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1919 年参与组
织“五四”运动。1920 年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研究会并访问苏联。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第三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
员。曾参加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等的编辑工作,并与任弼时等创办上海
大学。1927 年主持党中央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
治,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1930 年曾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
了党内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1931 年被王明等人排斥在中央领导机关之外。
其后至1933 年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粉碎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和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3 年到中央革命
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苏维埃大学校长。长征时因病
留江西革命根据地。1935 年2 月在随军转移时被国民党逮捕,同年6 月18
日英勇就义。
他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运动期间的1933 年,用最普通的白话开始了对俄
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长诗《茨冈》的翻译,可惜因他离开上海去中央革命根
据地瑞金而未译完,全诗569 行尚余136 行。所译部分明白晓畅,一目了然。
他还在译稿衬页上用拉丁拼音文字写道:这是“第一次用最普通的白话写诗
的尝试”。这说明,他把白话译诗看作是对诗歌口语化的一次大胆实践。在
此之前,我国译著虽多,但均系小说之类,而所译《茨冈》,却开了我国以
普通白话译诗的先河。
最有成就的自由体诗人
最有成就的自由体诗人,是现代诗人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1929 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后弃画好诗,其风格沉雄浑朴,调子
忧郁感伤,曾自嘲为“悲哀诗人”。1932 年回国。同年7 月因思想激进,被
以“危害民国”、“颠覆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狱,囚禁3 年之久。1933 年诗
人在狱中用艾青的笔名创作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向太阳》、
《光的赞歌》等几篇不朽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优秀的一
篇。诗人以真挚虔诚的心,抒发对哺育他的故土大堰河的深情怀念和热情赞
美之情,以忧郁、激愤的情绪,倾诉大堰河的悲惨命运和血泪生涯,诅咒黑
暗的世界,表达诗人对贫苦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深切的同情和对中国农村深
沉的关切。全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气势磅礴,在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当
时的诗坛。以后出版了《大堰河》等诗集。他在1935 年出狱,先后在山西民
族革命大学任教,在《广西时报》文艺版当编辑,在重庆育才学校文学系当
主任。1941 年去革命圣地延安。1945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鲁迅艺术文学
院文学系任教。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华北联合大学文艺
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
文学》副主编,《诗刊》编委和中国作协副主席。1958 年后在黑龙江、新疆
农场劳动。1978 年重返诗坛。他一生创作很多,有诗集19 种,诗论7 种,
全集5 卷,选集10 多种。其中有几种诗集还被译成了外文在世界流行。早期
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
憬。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拂去往日的忧郁”,迎着“明朗的天空”,走遍
了半个中国,写出了《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
《黎明的通知》、《火把》、《溃灭》、《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
等诗集。这些诗集,既是作者本人也是我国抗战前期诗歌创作最为丰硕的成
果。它一方面倾诉了民族的苦难和祖国的伤痛,另方面又歌唱了民族的觉醒
与祖国的战斗,深切地反映了抗战的时代精神。其笔法铺陈、形象鲜明、气
势浩瀚、格调昂扬,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向太阳》、《火把》是这一时
期代表作品。它们以“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和气魄,以热烈跳动的旋律和
时代的最强音,礼赞太阳和光明,讴歌奋起抗日的中华儿女,唱出了诗人对
全民族抗战的满腔热情和胜利信心,激励和鼓舞无数热血青年投奔革命和千
百万民众一起英勇抗日保卫祖国的战斗。在革命根据地的诗作,揭露侵略者
和卖国者的罪恶,鼓舞和号召人民粉碎敌人的入侵,歌唱革命和解放区的生
活,歌颂新人新事,表达对人民群众以及革命领袖人物的真挚感情。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如今灾难总算过去了,我要为新
的日子歌唱”,他以极其清新的曲调,歌颂新社会新事物和新生活,歌唱光
明幸福与美好,歌唱中国人民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诗人在自由体诗方面
的成就尤为突出,他把我国自由体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为了适应激烈
变动的生活内容,始终把自由体诗做为自己乃至新诗创作的主流。他以“不
受拘束地表达”和写来得心应手的方式,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的抒写。他注
重诗的丰满的形象和浓烈的诗意,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脚
韵和字数格式的划一,具有内在的旋律与整齐和谐的节奏。它是“五四”以
后自由体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以后中国新诗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艾青与时代同悲欢,与人民共苦乐,他和中国新诗一起走过了半个多世
纪。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鞭挞黑暗、讴歌光明的一生。他坚
持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把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诗人独特的艺术爱好统一
了起来,以自由的诗体,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
绮丽熔为一体,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最伟大的革命诗人
最伟大的革命诗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1913 年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
书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
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
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站在人类的制高点,挺身队伍的最前列,谛
听历史的召唤,观测时代的风云,肩负阶级的使命,代表人民的利益,喜看
天地翻覆,勇主历史沉浮,指挥若定,叱咤风云,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里,
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为我们写下了近百首壮丽精美的革命诗词。这些
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世人公认的革命诗歌中的艺术珍品,是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艺术缩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史
诗。它产生在一个以革命进军曲为主导,悲歌、壮歌、凯歌和颂歌混声交响
的时代。它深深地植根于具有诗歌传统的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
中,笑放在丛簇繁茂、欣欣向荣、百花争妍的现代中国诗歌花苑之内。它以
其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为我国旧体诗词在中国当代诗坛争得了引人
注目的地位。其诗词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反映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战争,
有的写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征,有的歌唱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的赞颂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有的表示与国际反华、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势力进行
斗争,还有一些咏物、抒怀、感事、赠友、吊唁之作。这些诗词,高度概括
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错综曲折的客观进程,真实地反映
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写的几
首词,反映复杂的斗争形势,提出革命领导权问题,塑造革命先驱者的光辉
形象。1923 年的《贺新郎》,是作者在答别杨开慧时所作。词中虽写男女恋
情,却无镂红刻翠;虽奏伉俪心曲,却抒革命豪情;虽有深情脉脉的絮语,
却透露出风吼雷鸣的回响。从“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那回肠荡
气的离愁别绪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对爱侣和挚友的深情厚谊;从“挥手
从兹去”和“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的风
姿和向往中,我们更看到了肩负国家兴亡的历史重任而毅然踏上奔走天涯之
路的革命者那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托物寄
兴,形象地描绘了枫红水碧、鹰飞鱼跃、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湘江秋色图,它是人民革命运动的象征;下片忆事,以“粪土当
年万户侯”的气概,尽情抒发为了祖国的前途而决心力挽狂澜的壮志。“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革命先驱者对祖国和民族命运的关切,说明
改造中国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的诗词,歌唱“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工农武装割据”,反映红军反“围剿”
的10 年战争史。1933 年的《菩萨蛮?大柏地》,描画了大柏地彩虹飞舞,
关山苍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