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比喻,来说明当时□□□□□□□□□□□□□□□□□□□□现象。
这两个比喻表示同一意思,在原文中是这样说的:“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如果不逆语流寻源,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如本体弄错,“它”的指代对象弄错等。我们逆语流而上,按与阅读过程相反的路径寻源:原句前有“这类”一词,它所指代的是“例如”下的两个例子。“例如”又是解释“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是什么要表示自己“……作为渊源所自”呢?推到前面,是“它一方面……”的“它”,再向前推,“它”所指代的是“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一句中的“新风气”。经过这样逆语流探源后,答案就得出来了: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6、比拟及其作用
(1)比拟: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它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2)作用: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
如: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梨《荷花淀》)
这段文字描述了水生嫂等妇女在荷花淀里在枪声中寻找丈夫的情景。“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一个“长”字使人拟物化,写出人在荷花淀里的情态,表现了妇女们找到各自的丈夫的喜悦之情,让紧张的战斗场面化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7、对比及其作用
(1)对比。指两种没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对比可分为两种:
①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此例将诬蔑革命者的奴才们与坚强勇敢的战士形成鲜明对比。
②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稳、更全面。如:对人民,他象春风,融化冰雪;对敌人,他象步枪,弹雨无情。
(2)对比的作用。对比能使观点感情鲜明。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一体两面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两体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3)对比在现代文中的表现作用。
对比,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使用对比能突出某一个事物或某一观点感情。它可以整体内容对比,也可局部内容对比。
例1: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疾,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以上数例都是截然相反的事例,两两对举,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要说明“同一种东西,中外用法大不相同”:外国用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富强,中国却用于迷信和堕落,突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与其说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毋宁说是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又如余秋雨的《都江堰》全文把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以突出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总之,有对比就能分高低、好坏;有对比就能突出一面。阅读文章,明确对比,找准中心,强调突出的内容也就明白了。
8、衬托及其作用
(1)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可分两类:
①旁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如:年年打下粮食,年年给了保长。那里的云天常是低低的,阴愁多雾。同天气一样,娘儿四个过着窘迫而惨淡的日子。
例中比“阴愁多雾”的云天,衬托“窘迫而惨淡的日子”。
②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如: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