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已到美国,就由我出来迎接,我爸爸也去迎接了。然后到教育部,教育部的人问,清华的张维来没来?清华的人说,没来,出差了。然后,教育部的人问,那清华黄万里教授来没来?清华的人说,来了。教育部的人说,你和袁绍文是亲戚,就由你来主持接待科学家袁绍文吧。结果,他就真的主持了,指挥人们干这干那,干了几天,还真行,把教育部的接待人员放一边了。我才知道他还有这两下子。
“那次接待影响很好。袁绍文挺聪明,他说:‘我来见中国科学家,我和中国科学家都是朋友。我再介绍一帮美国科学家来,让你们同行捉对交流,开一个中美科学家大会。你们互相认识,交换名片,在一起用用餐。吃完饭以后,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一听,觉得这袁绍文也有两下子。最后科学家大会顺利举行,邓小平出来接见,一件大事就这样办成了!”
“我怎样训练自己”(图)
黄万里“我怎样训练自己”手迹
1948年6月14日,黄万里在兰州中学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我怎样训练自己》。
先自我介绍求学及工作的历史。
1. 必先立志——可自负但虚心校正自己。
2. 选科——实学较适宜于文科。理由:①国内需要 ②文科尽可作消
遣、陶冶。有文艺天才者除外,仍应作测验。
3. 有秩序的生活:①看重时间,我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必运动,十一点
后必卧。在大学时,从不牺牲十五分钟。 ②连续坐板凳毫无意义。
休息与用功配合,以求集中思力。午睡重要。
4. 活泼我精神——切勿呆样——音乐、跳舞、骑马、游泳、开车都要
会,少作无聊谈天。
5. 理解书无需读两遍——求一遍读透彻。文学书明义后应朗诵。下意
识助人思考。
6. 先实习以明工作方法过程,细心考查——再深造,手脑并用。
7. 有计划的求学——深于一行,仍应广通——我求学之例。
8. 研究院时遍访名师,勿泥于一校。
9. 不断地实地工作,在工作中求进步,外人毕业称始业——勿取政
治路线——随时学习,跟民众学习。
10.政治意识未清楚前,少做政治活动,专家可勿加入党派。
11.生平服膺一“义”字,故有大批人相从工作。
这个短短的提纲实际上把黄万里一生的信仰、操守和追求都勾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是了解和研究黄万里的一份十分重要的资料。他主张人要立志,“可自负但虚心校正自己”;选科以“实学”为宜,文科可选修;生活有序,看重时间,“从不牺牲十五分钟”;活泼精神,“休息与用功配合”;“细心考查”,手脑并用;“深于一行,仍应广通”;“随时学习,跟民众学习”,“遍访名师,勿泥于一校”……这些出自肺腑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日的年轻学人大概仍不失其参考、启迪的价值。至于他说“专家勿加入党派”,并不意味着他主张完全脱离政治,也不是对政治没看法。他更强调的是“政治意识未清楚前,少做政治活动”,避免盲从,误入歧途。其实,走南闯北、知中晓西的黄万里至少在大是大非上保持着清醒。他对国民党的腐败有看法,对国民党的领袖崇拜不以为然。应该说,那时黄万里对社会主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不想参与政治,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应当把技术搞好,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黄万里的这种态度跟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大家都对国民党失望之极,都希望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
王三一院士的深情怀念(图)
80年代黄万里陪大学同窗的好友游览颐和园。左为河海大学教授顾兆勋,右为上海交大教授叶彰。
初见黄先生时,他西装革履,留着日本式小胡子,喜欢跳舞,翩翩起舞时,神态十分悠闲潇洒,而对他的老师、爱穿长衫不苟言笑的罗先生则十分恭敬,给人一种既洋派又传统的特殊感觉。以后和黄先生接触多了,才知道当时的感觉仅仅是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在他的一生中,中西文化融合得远为深刻。他尊重科学,崇尚民主,而又不忘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贫弱的祖国和苦难的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学生们对此都十分好奇。当然,最吸引人的是他讲课非常有魅力,态度从容,谈吐幽默,思路开阔,立论新颖,而又能深入浅出,让听课者概念清晰,引起浓厚的兴趣。当时,大力推行苏联教学模式,但他并不热衷于引进苏联教材和强调专业化课程设置,而是强调培养优秀的工程师,知识要广博,基础要深厚,思路要开阔,要想人之所未想。后来渐渐知道,这也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也是他深有体会、深受其益的学习经验。所以,他坚持要学生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不人云亦云,不赶一时潮流。1951 年暑假,他带领我们去淮河见习,旅途十分艰苦,有时夜宿农家,席地而睡。我们再也见不到洋博士和大教授的模样了。他头顶草帽,背心短裤,顶着烈日登山,挥汗如雨。如今我还记得他那肥胖的身躯,沿着曲折小路,一步一步缓慢不停地往上攀登,一边还和我们谈笑风生说:“你们知道吗,我登山不累的诀窍就是慢慢走。这样与快步走到山顶做的功是一样的,但功率小多了,就省劲多了。率的概念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不注意。比如,流量的叫法就是错误的,重要的是单位时间的来水量,所以应叫流率。一场洪水总量是多少,当然重要,但流率多大更要紧。洪峰来得猛,流率大,水位高,堤防挡不住,就成大灾了。”黄先生还告诉我们,留洋回国后,有请他去当教授的,当官的,但他的第一选择是到基层做实际工作,和测工们一起去查勘四川的岷江、涪江等河流。他在实践中和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常常怀念他们,特别是因工坠河牺牲的工人,而且从中得到了认识川江特点的许多宝贵的感性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多次读到他寄赠的近作、论文和诗词,深感黄先生不仅是一位一心钻研治河的鸿儒,同时也是一位十分重感情、非常有文采的爱国诗人。他的诗词对国家、人民,同窗、学生情重意深,才华横溢。他的《治水吟草》自序,充分显示了他的气质,特别是赤子报国之心和耿直坚韧的秉性跃然纸上,文如其人。他也十分喜欢赵朴初先生为《治水吟草》题的诗,把它挂在书房里:“上善莫若水,而能为大灾。禹公钦饱学,不只是诗才。”书房还挂着一幅金克木先生的题赠:“昔有南冠今右冠,书生报国本来难。大堤蚁穴谁先见,叹息泥沙塞巨川。”看来先生很欣赏这两位大师的认知。
大家族,大变革,大沧桑
父亲黄炎培的谆谆教诲(图)
1…41921年黄炎培一家。前卧者即为十分淘气的三儿黄万里。后立左起:次子黄竞武、长女黄路、长子黄方刚;中坐者左起:黄炎培、四女黄小素(早夭)、二女黄小同、四子黄大能、三女黄学潮、夫人王纠思。
1…1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字任之,晚清举人。上海南洋公学肄业。曾任同盟会上海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为创办东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暨南大学出力殊多。1915年赴美考察教育,1917年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任国民参政员,参与筹组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7月访问延安,同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任委员。这张照片摄于他1935年大病之后,由他亲自题寄给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留学的黄万里。
辛亥革命前夜,1911年8月20日,黄万里出生在上海川沙县(当时属江苏省,现属上海浦东新区)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1878~1965)时年三十四岁,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时期得风气之先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传统社会中的举人,又是转型社会中较早接受现代教育,在清廷统治下就走上了追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教育家和革命家。
黄万里儿时十分淘气。母亲管不过来,从小学开始,父亲就把他送进了寄宿学校。作为
一个教育家,他知道淘气的孩子,如果教育得当定能成才,所以,从未对其苛责,但父亲是重身教的,在子女中极有威严。
在黄万里近九十岁时的手稿中,有一篇未写完的记叙父亲对自己教诲的文章,录如下:
我父对我教育甚严甚深,撷其要点凡三:(一)必须尊重农民。我两次闻其教育下属曰:我国有历史以来,劳动的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他们的统治阶级,这实际上指出为社会效力应持的立场。(二)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爱”乃是社会道德的根基,所谓“真、美、善”实皆包含在“爱”中。爱之甚且及于一切动物。故我在家中父不准杀生,父自己则茹素,但父食蛋、饮奶,且从未闻其劝人学他茹素。(三)父曾多次戒我骄傲,多次垂训。古人云:“虽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骄,则其人决不得称贤。”戒骄必须从内心出发,仅在形态上不骄,虚伪,犹不足道也。他内心颇赞我的才能,特别是诗文,但终其生未赞我一词。父尝与老友背后朗诵我的诗句,事传到我的老师,父的后辈学生,我才知父背后赞我。我力遵父训,但最后一点终未能做到。我在成人后所犯错误,要皆出此!
黄万里对父亲的感情是深沉的,对幼承庭训,长受父诲,至老铭记在心。
在美国连读三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1933年,黄万里参加庚款赴美留学考试并被录取。1934年元旦,黄万里启程赴美。1934年2月至1935年2月,他在康奈尔大学修成了土木工程硕士,听导师西雷 教授(F。J。Seery)讲授了多门水利工程课,又在理学院读了莫多夫教授(Mordof)的气象学和气候学以及里斯教授(H。Ries)的工程地质学等。据黄万里总结,起初他只是片面地理解,洪水既是由暴雨产生,学水文就应先掌握气象学,所以他的硕士学位以气象学为副科,论文是《暴雨统计》。取得硕士学位后,西雷教授建议他去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水利系深造,因为该校的伍德华教授(S。M。Woodward)曾规划过迈阿密水利管理区,是美国优秀的水利学家。
不巧的是,当黄万里赶到爱荷华大学时,这位著名教授已调往田纳西河流域任顾问工程师,他的课只好改由他的助理讲授。在爱荷华大学的一个学期里,他还受业于名教授迈尔(A。F。Meyer),从他那里获益匪浅。后来,伍德华教授鉴于他诚心求学的精神感人,又给他特别照顾,让他到田纳西河域治理区正在施工的诺利斯大坝上实习了四个月。1935年8月,黄万里到另一所知名学府伊利诺大学继续深造,1937年2月获工程学博士学位,为该校第七名博士,也是在该校工程院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黄万里攻读博士学位的主科是水利工程学,第一副科是地理学,主要是自然地理学,包括气象学、地质学等。他还师从经济地理学家布兰查德教授(Blanchard)修习了欧洲地理、交通地理。数学为他攻读的第二副科,有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他在题为《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的博士论文中,首创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引起业界注意。直到十九年后,另一位学者纳什才提出了相似的方法。
一见钟情,“新妇凝装,裘马清狂”(图)
在反右风暴来临的紧张岁月里,黄万里夫妇纪念结婚二十周年,1957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
1997年黄万里夫妇结婚六十周年纪念合影,黄万里在照片旁题诗:情坚钻石婚留影,各出名门无赐姻;四世同堂四博士,赤心报国济苍生。
如果说在黄万里一生中有什么最为幸运的事,那就是他的婚姻。
他的夫人丁玉隽女士系民国年间的名门之女,黄万里回国时两人在日本横滨相遇,黄万里一见钟情。八一三事变爆发,丁惟汾全家都上了庐山,准备万一南京不保,就直接从庐山向大后方撤退。鉴于日本已在上海登陆,烽火连天,时局紧张,黄炎培请丁的秘书陈希豪正式作媒,向丁家提亲。陈希豪坦言黄万里诚信笃学,为人可靠能干,劝丁惟汾不必再犹豫了
。丁惟汾遂与黄炎培见面,两人相谈甚欢,定下这门亲事。
一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