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多首怀念唐婉的诗词,如75岁时所写的《沈园二首》之一:“城上斜阳画角
哀,沈园非复旧亭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如《宋诗精华录
》所评:“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
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
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中始
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
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 64 */第四部分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张炎《词源》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
不能及。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
江西)人。一生未做官,除卖字以外,大多依靠他人的周济过活。姜夔精音律,
多才艺,怀抱用世之志而困踬场屋,不能展其才。他的一生是怀才不遇、飘泊四
方的一生,但他啸傲湖山,自标清高,绝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陈郁赞其“襟
怀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存词80余首,内容有感慨时事,有
抒写身世、山水记游、咏物、爱情等。词集中今存17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是流
传下来的惟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有重大价值。姜词风格清幽峭拔,用
江西诗派瘦硬之笔作词,以清刚救周柳一派的软媚;又以委婉富有情致救苏辛派
末流的粗豪,在词坛独树一帜,享誉很高,影响深远。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词当以感时、抒怀、咏物、恋情等题材成就较高。有些词抒发了自己
虽落魄江湖,但仍不忘国事的感情,有一定的爱国意义,但情调低沉伤感,隐约
含蓄,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
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
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
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它的写景,不
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词人
“解鞍少驻”扬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
但词人却仅仅摄取了两个镜头:“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这些景
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
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骂由此
可知。“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万言,亦无此韵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上片结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
字下得很好。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好像是凄清的角号之声把寒意“吹”出来似的。这就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这
里,词人听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再联系到前面所看到的“荠
麦青青”与“废池乔木”,完全是一幅有声有色、惨淡寥廓的图画。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都交织在一起,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
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
之悲”。下片第三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
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
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
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
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
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上阕于叙事写景之中自带一片抒怀深情,下阂之抒情又多
从侧面、虚处入笔,很具骚雅派特色。

    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可以张炎所评的“清空”二字来概括。他说:“词要清空,
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
之使人神观飞越。”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家,历来备受推崇。张炎《词源》评为“古雅峭拔”,
“读之使入神观飞越”;范成大说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
;张炎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陈郁《藏一话腴》也说白石
“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戈载《宋七家词选》更称赞姜夔“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王国维虽觉姜夔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
也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姜夔词风神潇洒,
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
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
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
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
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精通乐理,作词刻意求工,反复雕琢,推敲字句,
追求格律。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影响所及,当时
就有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号为“姜派”词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
导“浙派”词,更推姜夔为其宗师,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姜夔也工于诗,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
里把他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
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
疆民族的风俗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
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
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诗情画意。但其诗名
为词名所掩。

    /* 65 */第四部分生逢乱世佳作出———元好问

    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
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
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

    ———徐世隆

    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
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
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
具有法度。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
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
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
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大战乱
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元好问
是700 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
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
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成就尤高。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部分诗篇生动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诗人善于用典型的场景、简洁的语言勾勒出
国破家亡的惨状和时代的劫难,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史诗。其写景诗,
意境清新,音韵浏亮,耐人玩味。好问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金史》本
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
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好问词今传377 首,感慨兴亡、言情咏物、
登临怀古、送别赠答,题材广泛。其词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
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好问散曲,用俗为雅,变故作新,
具有开创性,存9 首。《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不乏优秀篇章。好问为金
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
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
为金代保存了可贵的文化资料。元好问还著有《遗山集》(40卷)。

    元好问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还在于他的诗,其诗体裁多样,有五言古诗、七
言古诗、五言绝、七言绝、五言律、七言律。诗的风格质朴沉郁,因他出仕时正
是中原涂炭、铁马干戈的战乱年代,所以,他的诗多慷慨悲凉之作,有强烈的时
代感,“奇崛而少雕刻,巧绮而谢绮丽”,以其独特的风格在金朝文学史上占有
突出地位,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诗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战争带给人
民的痛苦。其中“离乱”是元好问诗的重要题材,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元好问
的诗歌创作与其诗歌理论相符,“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
黄氏”。(郝经《遗山先生墓志铭》)特别是那些表现金亡前后的丧乱诗,内容
充实,现实性强,感情饱满,风格沉郁,颇具老杜之风,其诗如: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
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生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岐阳
三首》之二)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乔
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壬辰
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四)

    这两首诗都悲愤虬结而深具力度,战争的巨大灾难给诗人带来的焦虑、痛苦
以十分凝炼、集中的形式表现出来。前一首所写的战事虽发生在岐阳(今陕西凤
翔一带),诗人则处于今河南省境内,但金王朝已一蹶不振,这样的祸难也随时
可以降临到诗人头上。所以,他对此实有切肤之痛,篇末的“从谁细向苍苍问,
争遣蚩尤作五兵”,已经不仅是基于对战区民众的同情,更是从自己命运出发的
悲嘶。后一首虽有“乔木他年怀故国”之句,流露出对金王朝的情愫,但其重点
仍在显示战祸的惨酷。意谓汴梁(今河南开封)即将毁灭,只剩下乔木、野烟,
再也没有行人了,与前一首中残阳空城的境界相仿。只是后一首还突出了对不能
卫护国家的群臣的蔑视和对自己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心,较前一首的内容复
杂;但无论哪一首都含有巨大的、感情的分量。这种浑厚、强烈的感情和由此导
致的自然、丰富的想像,再配以高度的表现能力,就是元好问诗歌艺术成就的所
在。

    元好问文学成就的获得,与辽文学以来的、在中国北部文学中的任情率真的
传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中,已把辽文学以来的任情率真
的特点与汉族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面的积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也正因此,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文学具有与宋代文学的不同特色,和元
代文学(尤其是元杂剧)的联系也比宋代文学来得密切。这种特色使元好问自己
的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