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
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
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本通过主人
公的不幸遭遇,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丑恶现像,间接
地表白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他在剧本中借主人公之口,讽刺和诅咒当时
社会:“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
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
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这些剧作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
诚意,修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岳阳楼》、《陈抟高卧》、
《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
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
“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
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
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
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
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
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
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
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并不是很强。前人对他
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
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 多首,他
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
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
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马致远的艺术才能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元代后期的周德清尊马致远为四大
家之一,明代的朱权更将马致远列于元曲家之首。总的来说,马致远擅长悲剧性
的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老健、宏丽,是一位独具艺术特色的杂剧作家。

    /* 71 */第四部分墙头马上道白朴

    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

    ———李调元

    白朴(公元1226年—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
谷。祖籍澳州(今山西曲沃),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晚岁寓居金陵(今
南京市)。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朴出生时,金王
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八九年后,为蒙古所灭。
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心灵饱受创伤,长大后又曾漂流于
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蒙古统治者的残暴
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
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
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
自己胸中的郁积。

    白朴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诗词古
文,在传统的文人文学方面有相当好的素养。在元代,他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
士身份投身于戏剧创作的作家。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剧作见于着录的有16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
》与《梧桐雨》两种。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剧作,是一部充满
斗争精神的喜剧,有着浓重的市民色彩。《墙头马上》与关汉卿的《拜月亭》、
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人四大爱情剧。作品受白
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一诗的启发,剧中写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选
买奇花异卉,骑马过李世杰花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
园,为李家乳妪撞见,二人遂私奔到长安,居裴家后花园7 年,生一子一女。后
被少俊父裴行俭发现,强令少俊休妻而留下子女。千金回到洛阳,父母亡故,在
家守节。少俊中进士后,与李千金正式完婚。全剧结构严谨而情节变化合情合理。
有些曲词本色通俗,真实生动,而且性格化。作品正面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婚
姻的合理要求和斗争,塑造了李千金的光辉形象。

    李千金是剧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个性的人物。她不但一开始就主动约裴少俊幽
会,声称“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而且自始至终,都
是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私奔行为辩护,用泼辣的语言回击裴尚书等人对于自己的
指责。在“大团圆”的庆宴上,她还这样唱道:“只一个卓王孙气量卷江湖,卓
文君美貌无如。他一时窃听求凰曲,异日同乘驷马车,也是他前生福。怎将我墙
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她还一再地大胆表述对于满足情欲的要求,如刚出
场的唱词:“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釭高
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
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总之,通过李千金这一人
物的行动和语言,剧本对自由的爱情、非礼的私奔、男女的情欲都作出率直坦露、
毫无畏怯的肯定和赞美,比之《西厢记》更有一种勇敢的气派。这一人物形象与
她的剧中身份实际是不相符的,在她身上,更多地表现出市井女子的性格和市民
社会的市俗化的趣味。与这样的人物形象及思想情趣相适应,《墙头马上》的语
言,以本色通俗、朴素生动为主要特点。

    与《墙头马上》的世俗化倾向和本色的语言不同,白朴的另一剧作《梧桐雨
》更多地表现出文人化的趣味,尤其以典雅优美、富于抒情诗特征的曲词著名。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标目
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中描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
情故事。杂剧前三折写李隆基自以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宴,无有虚
日,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掌羽衣曲”的安史之乱和“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的马嵬兵变,是通过舞台艺术形象表现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历
史过程的。第四折根据《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写安史叛乱平定后,李隆基从西蜀回京,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
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被窗外一阵阵梧桐上的雨声惊醒。全剧以李、
杨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过程。

    《梧桐雨》的抒情气氛特别浓郁,并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
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尤其是第四折,全部23支曲子几乎都是唐明皇的内心独白,
写他的忆旧、伤逝、相思、愧悔、孤独、哀愁等种种心情,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其中后13支曲子,通过对秋雨梧桐的描写,反复地以凄凉萧瑟的环境与人物的心
境相互映照,彼此交融,获得强烈的抒情效果。这里仅取最后一曲《黄钟煞》的
末节为例:

    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
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李隆基对着梧
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
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在我
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
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
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加上作者以10多支曲子,细
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
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
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
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另外,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 余首,内容大抵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艺
术上以清丽见长。他的“叹世”、“写景”之作,如〔沉醉东风〕《渔夫》、〔
寄生草〕《劝饮》、〔天净沙〕《春、夏、秋、冬》等曲,俊爽高远,以情写景,
情景交融。闺情作品以〔仙吕。点绛唇〕散套为其代表作,文词秀丽工整。还有
一些小令吸收民间情歌特点,显得清新活泼。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
集,名曰《天籁集》。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
朴。

    /* 72 */第四部分曲词最甚的杂剧家———郑光祖

    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生珠玉,诚杰作也。

    ———朱权《太和正音谱》

    郑德辉清丽芋绵,自成馨逸,不失为第一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倩女离魂》的电影曾一拍再拍,一播再播,前些日子,《倩女离魂》的电
视连续剧也播得如火如荼,再加上最近卡通版《小倩》的出现,相信不知道《倩
女离魂》这个故事的人是少之又少,可是,也许大多数的人却并不知道这个故事
来自何处。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人陈玄佑的传奇《离魂记》中,最终成形于郑
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我们现在所拍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在郑光祖的杂剧剧
本的基础上改编的。除了《倩女离魂》以外,郑光祖还有很多有趣的杂剧流传下
来,接下来我们就对郑光祖其人其作品进行详细的了解。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后
期的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在元
代后期的杂剧作家中,他的活动时期较长,作品流传甚广。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
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
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
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
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使本来颇具文学才情的他开始了杂
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流传于世者8 种,
仅留残曲者1 种。从流传下来的8 个剧目看,《辅成王周公摄政》、《立成汤伊
尹耕莘》、《钟离春智勇定齐》、《虎牢关三战吕布》、《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等5 个剧目,写的是历史故事,《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翰林风月》写的是
爱情故事,《醉思乡王粲登楼》则写的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穷困潦倒、怀才不遇
的故事。作品题材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与同期作家相比,他居首位。
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彩。

    《迷青琐倩女离魂》简称《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也是元后期杂
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剧情大略是这样:王文举和张倩女原是“指腹为亲”的未婚
夫妻。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他与倩女成婚。文举上京应试后,倩女
相思成疾,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