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方主要有:巡洋舰、导弹护卫舰、潜艇、巡逻艇:“剑英”(法)、“天鹰”(美)、“堪培拉”、“短剑”(以)式飞机和“支奴于”(美)式直升机,“飞鱼”(法)式导弹等。
     交战中,英军以两艘核潜艇为主力,成功地封锁了马岛周围200海里的海域,并以“虎鱼”式鱼雷击沉阿方“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显示了核潜艇的威力。其“海鹞”式飞讥,先后击落阿机131架,反映了现代作战飞机的强大战斗力。阿军使用的“飞鱼”式导弹,能在距海面2—3米的高度,以近于音速飞向目标,并可根据飞行的高度、速度,在 50—70 公里间调整射程,雷达难以捕捉,在接近目标时也不受反电子手段干扰,命中率达95%左右,令人防不胜防。阿军就是用它先后击沉了英方“谢菲尔德号”、“格拉摩根号”和“大西洋运送者号”三艘驱逐舰。
     战争期间,美苏两国通过卫星进行侦察和监视活动,并向各自支持的一方提供情报。其中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和照相侦察卫星为英国政府及其特混舰队提供大量情报,使英军在战争中显得十分主动。而苏联的侦察卫星则为阿军通报敌情,由于阿参战部队没有直接接收卫星情报的装置,仅靠苏方通报,情况的及时性大大降低,成为阿军在战争中处于被动的重要原因。
     2、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9月5日)——军用电子技术的激烈角逐。此次战争中广泛地运用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新式的F…15、F…16飞机和T…72等坦克参加了作战,电子战的水平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空战中,以色列军队的F—15、F—16战斗机与叙利亚的米格…21、米格…23 战斗机展开较量。以军飞机上的先进电子设备和“响尾蛇”空空导弹发挥了重大作用。结果以军用损失5—6架飞机(其中仅有1架战斗机)的代价,获得了击毁叙军飞机90架的战果。
     在贝卡谷地的战斗中,以军先以无人驾驶飞机为诱饵,诱使叙方发射地空导弹,捕捉和核实叙军指挥雷达的无线电电波频率。继而派出E…2C预警机和由波音707 飞机改装的电子战飞机,对叙军导弹的制导系统实施强烈干扰,造成叙军雷达失灵、指挥中断,使其萨姆…6 导弹无法击中目标。然后,以军出动大批战斗机,用空地导弹和集束炸弹对叙军的19个萨姆…6导弹阵地实施攻击,仅用了6分钟,叙利亚依靠苏联帮助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毁于顷刻之间。
     3、美国袭击利比亚(1986年3月24日和4月25日)——“外科手术式”打击。这是美国借口惩罚“恐怖主义”而对利比亚实施的两次袭击。
1986年初,美国将3艘航空母舰集结在地中海,驶抵利比亚海域进行示
威性军事演习。23日,利总统卡扎菲下令向飞越其宣布的“死亡线”的美机
发射6枚地空导弹,虽因美机实施电子干扰导弹无一命中,却为美方“自卫”
寻得借口。随即,美观载飞机用“鱼叉”式空舰导弹毁伤5艘利导弹巡逻艇,
并用高度抗辐射的“哈姆”反雷达导弹摧毁了利萨姆…5导弹的雷达站,利军
遭受重大损失。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定,此次袭击之后接着发生的针对美国的两次恐怖事件为利比亚听为。美遂决定再给利以惩罚。4月15日凌晨,一个由18架F—111 型飞机组成的美空战机群,从英国基地起飞,绕道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经6个小时夜航,行程5000余公里,顺利到达利首都的黎波里上空。
与此同时,由15架A…6、A…7型飞机组成的—美国海军空战机群,从地
中海美第6舰队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直飞利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这33架飞机,
均装有先进的红外线夜视系统,加上先进电子干扰设备的配合,在夜间顺利
长航。凌晨2时左右,两个空战机群几乎同时向各自预选目标实施攻击,12
分钟后,5 个预选目标全部被摧毁,美军仅损失一架F— 111 型飞机。
除上述三次战争外,80年代还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
以及两伊战争等若干局部战争。但运用现代化军事技术较多,较有代表性的
还属上述三次。
二、新的军事技术对谋略的影响
飞速发展的新军事技术,向筹划和指导战争的军事谋略者提出了许多新
的课题。(一)战争的突然性急剧增强,“先计而后战”的难度大“先计而后战”是军事谋略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奉行积
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国家来说,必须在事先比较准确地判明战争威胁、敌人企图,进而及时作好战争准备,从被动中谋取主动,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就是孙子所讲的“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①在军事谋略中的体现。然而,外来之敌以侵略颠覆为目的的战争,历来都强调突然性,把突然袭击作为发动战争的基本方式,这就增加了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预测、谋划和准备战争的困难。以往历史上的突然袭击战例,由于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还是比较容易发现其征候,能够争得一定反应时间的。即使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法西斯德国搞的“闪击战”,战前不论法国,还是苏联,都曾获得大量有关敌方企图,乃至实施袭击时间的情报,只是由于思想麻痹、判断错误等原因,才在突然袭击面前吃了大亏。
①  《孙子·地形篇》。
     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为战争突然性加注了强大的“推进剂”,今天的洲际导弹能在半小时内飞跃2万里之遥,去袭击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战略轰炸机能以每小时1000多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1万多公里遂行战斗任务。海军军舰编队1 昼夜可机动600 多海里,舰载攻击机的活动半径达1300—1800公里。而正在研制中的激光武器的速度达每秒近30万公里。陆海空军的常规装备,也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远程奔袭能力和突防能力,而且随着各种武装运输飞机的发展,地面部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空运到几百里乃至几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投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发动者,可以不必远涉重洋就可对千里之外的敌国实施突然战略攻击,或者可以不需要事先对其兵力兵器作集中和展开,军队就可从常驻地域直接开迸发起进攻。同时,战争又往往从电子战开始,使军事行动更加诡秘难测。无怪乎英国的特混舰队仅用1周时间,就航行1。3万余公里,从本土抵达马岛,并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上、空中的封锁任务。无怪乎美国的飞机经10小时夜航往返1。1万余公里,在12 分钟之内完成了对利比亚的远程奔袭任务。无怪乎叙利亚在贝卡谷他的防空导弹群,在6分钟之内即被全部摧毁。现今的战争突然性,使得过去为人们称道的那些成功的突然袭击战例,也相形见细。这种“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的战争突然性,给战争防御一方提供的预知战争的可能性和留下的对战争的反应时间,同“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军事谋略原则,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二)全方位、大纵深的立体化战争,增加了全面、周密谋划决策的难度
     在古代,人们就把天时、地利等条件作为谋略的重要依据。到后来又增加了“海”。不过,那时的“天”只是“阻阳、寒暑、时制也”、“地”为:“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而“海”只包括近海海面。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上述概念增添了新的内容。除原有的含义外,“天”增加了空中作战、争夺制空权。“海”又包括了远海、水下、争夺制海权等内容,使战争真正具有了立体化的特点。不过总的说,那时的立体空间范围还是有限的,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而新军事技术塑造的战争的立体化,使得以往的立体化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航空兵密度、高度的增大,空降兵广泛而大规模的机动运用,武装直升机与地面部队的直接对抗,水面战舰和潜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陆军机动能力的加强等等。使现在的陆、海、空作战范围有了空前的扩展和延伸。大气层以内的广阔空间成了各种现代战鹰角逐的战场。而且,有些武器系统已冲出大气层,进入了过去神话传说中的太空世界,开辟了所谓的“第四战场”,现代战舰可以快速续航4万海里遂行作战任务,而几百米以下的海底世界,已为现代潜艇把水搅浑,地面在未来战争中更是难以找到一处“安全之岛”。这就是说,未来战争一旦打起来,就是一种地上地下、水面水下、天空太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化战争。极其广阔的战争空间,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复杂局面,是任何人工的方法也难以全面把握、控制的。这对于以熟知战争全面情况,掌握战争发展趋势为基础,周密筹划战争的军事谋略来讲,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快速、灵活反应能力,成为衡量军事谋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机动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地面,美军一个装甲师就装备装甲输送车376辆,主战坦克351辆,苏军的一个坦克师则装备了各型装甲输送车和步战车120辆,坦克325辆,几乎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两国还为部队装备了各种先进的克服江河、地面障碍的器材和夜视仪器,提高了军队通过各种地形障碍和夜间行进、作战的能力。空中,美、苏现有战区内部队空运的飞机载重量和容量,分别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3倍和6倍。加上直升机的飞速发展,众多部队和大部分武器装备均可在战场上实施快速空中机动。海上,由于各种大型运输、补给、支援舰船的投入使用及各型水翼船、气垫船的发展,部队的海洋机动能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无法比拟的。如果再考虑到现代武器具有的中远距离、较高精度的杀伤能力,导弹核武器的严重威胁,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和将要发展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激光、动能、粒子柬等武器的影响,那么战争的快速流动和复杂多变,就不难想像了。机动与交战的一体化将改变以往在固定战线、战区作战的模式,前线与后方的界限将更加模糊,进攻与防御的转变只是瞬间的事,重大战斗、战役的胜负结局将比过去来的快得多。而且,这种快速的流动、复杂的多变性,还会在战略上得到充分体现。战略态势、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的相对稳定性,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战术战役,还是战略性谋略,都有个快速、灵活应变问题。一方面,在作出谋略决策时,必须充分预计战争可能的变化情况,为指挥员留有临机创造发挥的足够余地。另一方面,在谋略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战争实际进程,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修正既定的军事谋略。然而,现代战争中的物流量太大、速度太快了,难以预见、把握的因素太多了,要做到上述两点比以往不知要困难多少倍。
     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对军事谋略提出的问题,远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不过仅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阐述,就足以证明这种挑战的严峻。
三、迎接挑战,研究现代条件下的军事谋略
     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浪潮面前,传统的军事谋略受到了挑战。然而,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挑战又是创新的机会,困境又是新飞跃的动因。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就一定可以发展军事谋略。
     (一)关于谋略观念的更新和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几个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之所以馅于极为被动的境地,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包括军事谋略在内的军事思想、理论观念保守落后。即无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新技术兵器装备部队及其对作战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以过时的经验、理论,设计和指导情况变化了的战争。法军元帅贝当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宠儿是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两者结合,遂构成法军的胜利。今后将全部国防线建筑堡垒,则敌人在陆上即无法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用自动火器和铁丝网配合,还可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法国在此思想指导下搞了“马奇诺防线”。当德军以大量坦克、机械化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配合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从阿登山地区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境,并快速向前推进以后,法军统帅部被这种快速战略“吓呆了”,在开战四十几天即被迫投降。波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其谋略思想、战略战术还停留在骑兵取胜的年代,面对德军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