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时,可采用分区控制;
4 在人员活动无规律且经常无人的场所,室内照明可采用基于人体感知传感器的探测控制;
5 在某些可利用自然光源的场所,室内照明可采用基于光传感器的探测控制;
6 在某些需由值班人员进行照明控制的无明确使用人员的场所,可采用在子中央站或值班室统一监控的远程控制。
18。11 室外泛光照明及庭院照明的监控
18。11。1 室外泛光照明及庭院照明的监控宜与室内照明系统的监控共用子中央站,组成统一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并应符合本章第18。10。1至18。10。5条的规定。
18。11。2 泛光照明控制
室外泛光照明宜以时间程序控制方式,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照明开关,并可监视其开关状态。
18。11。3 庭园灯控制
庭园灯照明宜以时间程序预置方式,实现开闭控制,并可监视其开关状态。庭园灯在夜间工作状态时,宜按照人的视觉特征,随时间推移极其缓慢地调暗灯光。
18。12 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测
18。12。1 柴油发电机组停电时的自动启动
各路电网均停电时,柴油发电机组及其配电屏开关设备应能按顺序自动合闸。
18。12。2 发电机运转状态监视
1 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转状态监视宜由控制分站完成,如机组自带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留有数字通信接口。
2 发电机宜具有下列运转状态监视功能:
1)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温度测量记录;
2)功率因数测量;
3)频率测量;
4)过载报警。
18。12。3 日用油箱监控
1 日用油箱油位由控制分站监测;
2 日用油箱油位控制。
18。13 供配电系统的监测
18。13。1 变配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运行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1 供配电系统各类设备的参数测量应由控制分站来完成;而系统的管理功能由中央站完成。
2 变配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宜具有下列监测功能:
1)35、10kV进线开关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2)35、10kV出线开关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3)级联开关开关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4)0。4kV进线开关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5)0。4kV出线开关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18。13。2 电源及主供电回路参数测量显示
1 供配电系统的控制和参数测量应符合本章第18。13。1条1款的规定。
2 供配电系统宜具有下列电源及主供电回路参数测量显示功能:
1)35、10kV进线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测量记录;
2)35、10kV进线功率因数测量记录;
3)35、10kV进线频率测量记录;
4)35、10kV出线电流、电压测量记录;
5)0。4kV进线电流、电压测量记录;
6)0。4kV出线电流、电压测量记录;
7)0。4kV零序电流测量记录。
18。13。3 供配电系统宜具有下列电能计量功能:
1 35、10kV进线有功电能测量记录;
2 35、10kV出线有功电能测量记录;
3 0。4kV进线有功电能测量记录;
4 0。4kV出线有功电能测量记录;
5 电容功率因数补偿的电流、无功功率测量记录。
18。13。4 供配电系统宜具有下列变压器监测功能:
1 变压器温度显示、报警;
2 变压器运行状态显示;
3 变压器瓦斯气体浓度测量记录;
4 变压器运行时间累计。
18。13。5 有通风要求的变压器室,宜具有下列散热风机运行监测功能:
1 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与故障报警;
2 变压器室室温检测显示。
18。13。6 备用电源手动、自动投入
现场控制设备应能与中央站实现直接数字通信,备用电源可在中央站按一定操作授权级别手动或自动投入。
18。14 电梯运行监测
18。14。1 可使用电梯自带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分站;但应留有与BA系统中央站的通信接口。
18。14。2 宜具有下列电梯运行监测功能:
1 电梯(自动扶梯)运行状态监视;
2 故障检测与报警;
3 电梯群控制管理;
4 电梯的时间程序控制;
5 与消防信号及保安信号的联锁控制。
18。15 管理中心机房设计
18。15。1 管理中心机房的规定
1 监控中心的工作室组态应根据系统规模大小,按本章表18。2。12规划。
中型以上系统除中央控制室外宜附设若干专用室或不同型式隔断的工作区。按需要可附设的专用室或工作区有:电源(UPS)室(区);软件人员工作室(区);硬件人员工作室(区);备品保管室;信息媒体保管室。
2 管理中心机房的选址、设备布置、环境条件及消防与安全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3章的相关规定。
18。15。2 线路敷设
1 BA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或带有盖板的电缆桥架配线方式。
所有信号线路不得与其他线路共管敷设。
2 采用金属管、线槽、电缆桥架等布线方式时,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
3 条件允许时应单设弱电信号配线竖井。当建筑物长度超过100m时,宜设两个竖井。
18。15。3 电源
1 系统用电负荷的总容量应为现有设备总容量与预计扩展总容量之和。若扩展容量无明确规划依据,可按现有容量的20%估算。
2 系统的监控中心的供电电源及电源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23。3。16条的有关规定。
3 BA系统宜设不停电电源(UPS)装置。其容量应不小于由其供电的全部用电容量的1。5倍。
UPS的供电时间不低于20min。
4 分站电源可由监控中心专用配电箱上以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当系统规模较大时,也可就地采用同级别电源供电。
18。15。4 系统接地应符合本规范第23。3。17章的有关规定。
19 计算机网络系统
19。1 一般规定
19。1。1 本章适用于各类新建或改建民用建筑物或建筑群中,通过共享数据及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计算机资源,实现建筑物内外的数据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19。1。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应具标准化、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19。1。3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应以用户调查和需求分析为先导,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19。1。4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应遵循实用性和适用的原则,并宜适度超前。
19。2 设计要素
19。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列程序:
1 用户调查;
2 需求分析;
3 网络逻辑设计;
4 网络物理设计。
19。2。2 用户调查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业务性质与网络应用;
2 用户规模及前景;
3 网络应用的类型、环境及其数据流量需求;
4 可靠性、稳定性需求;
5 安全性、保密性需求;
6 投资预算控制。
19。2。3 需求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1)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拓扑结构与介质;
3)网络设备;
4)网络互联和广域网接入。
2 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1)整个网络的实用性;
2)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网络的传输速率;
4)网络互联及广域网接入效率;
5)网络可管理与安全性;
6)网络冗余程度;
7)风险分析。
3 投资控制。
19。2。4 网络逻辑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逻辑设计目标;
2 网络类型和体系结构的选择;
3 网络管理与安全性策略;
4 网络互联和广域网接口设计。
19。2。5 网络物理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2 选择网络介质;
3 网络设备集成设计。
19。2。6 局域网有对等网络和基于服务器的中央控制网络两种形式。当网络中的节点数量较少且没有相互依赖关系时,宜采用对等网络形式。
19。2。7 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宜优先采用以下以太网。
1)基于铜缆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
2)基于光缆的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SX、1000Base…LX;
3)基于铜缆的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T、1000Base…TX;
4)基于光缆的万兆位以太网10GBase…X。
2 以太网可根据表19。2。7所列性能进行选择。
表19。2。7 以太网性能选择表
项目
10Base
…T
100Base…T
100Base…FX
1000Base
…T
1000Base
…TX
1000Base…LX
1000Base…SX
10GBase…S
10GBase…L
10GBase…E
物理拓扑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星型
传输介质类型
EIA/TIA2对3、4、5类UTP或FTP
EIA/TIA
2对5类UTP或FTP
62。5/125
μm多模光缆
EIA/TIA 4对5类UTP或FTP
EIA/TIA
4对6类UTP或FTP
62。5/125μm多模光缆或9μm单模光缆,使用长波长激光
62。5/125μm多模光缆,使用短波长激光
50/62。5μm多模光缆,使用850nm波长激光
9μm单模光缆,使用1310/1550nm波长激光
9μm单模光缆,使用1550nm波长激光
最大网段长度
100m
100m
2000m
100m
100m
多模光缆:550m
单模光缆:5000 m
220m
300m
10km
40km
传输速率
10 Mbps
100 Mbps
100 Mbps
1000 Mbps
1000 Mbps
1000 Mbps
1000 Mbps
10Gbit/s
10Gbit/s
10Gbit/s
价格
最便宜
便宜
不便宜
较1000Base
…TX便宜
不便宜
较贵
较1000Base
…LX便宜
较贵
较贵
很贵
使用情况
不常用
十分常用
不常用
常用
常用
长距离骨干网段常用
骨干网段十分常用
可用于汇聚层和骨干层网段
可用于长距离骨干层网段
可用于长距离骨干层网段和WAN
备注
以太网主流技术
快速以太网主流技术
快速以太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主流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主流技术
长距离LAN骨干网段和WAN主流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主流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的升级方向
LAN骨干网的发展方向
LAN骨干网和WAN的发展方向
3 在需要传输大量视频和多媒体信号的主干网段宜采用千兆位100Mbps或万兆位10Gbps以太网,也可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
19。2。8 网络中使用的服务器至少能够处理以下一款基本任务:
1 文件、程序及数据储存。
2 响应多种任务请求。
3 网络应用策略控制。
4 网络管理。
5 运行网络后台应用,如大型数据库等。
19。2。9 服务器的类型应与网络的使用功能和数据的属性相适应。
19。2。10 服务器CPU、内存和硬盘的配置应能满足其处理数据的需要,并具有高稳定性和扩展能力。
19。2。11 在园区级或企业级网络中宜设置集中式服务器,可采用分布布置服务器。
19。3 网络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
19。3。1 网络的结构应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控制、网络技术的成熟性及可发展性确定。
19。3。2 局域网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有高可靠性要求的网段应采用冗余链路结构,如双链路或网状结构。
19。3。3 网络介质的选择应依据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流量、安全级别、覆盖距离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网络传输介质选型宜遵循以下原则并按表19。3。3所列特性进行选择:
1 在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一般的局域网中宜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2 在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较高的局域网中宜采用屏蔽双绞线(FTP)。
3 在要求高速率、高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或长距离传输的任何规模的网络中宜采用光缆。
表19。3。3 网络传输介质特性表
特性
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光缆
传输介质成本
便宜
中
贵
最大网段长度
100米
100米
2000米
连接标准
RJ…45
RJ…45
ST/SC/MJ
最高传输速率
100,1000Mbps
100,1000Mbps
100M,1G,10Gbit/s
柔韧性
最好
一般
差
安装难度
容易
中
难
抗电磁干扰性
一般
强
不受干扰
优先适用场所
各种规模的以太网
各种规模的以太网
要求高速率、高容量、高安全性、完整性和长距离传输数据的任何规模网络
19。3。4 在以下场合宜采用无线网络:
1 用户经常移动的区域或流动用户大的公共区域;
2 建筑布局中无法预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