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建筑物内通信配线电缆应采用非填充型铜芯铝塑护套市内通信电缆(HYA),或采用综合布线大对数铜芯对绞电缆。
3)建筑物内光缆的规格、程式、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竖向(垂直)电缆配线管允许穿放多根电缆,横向(水平)电缆配线管应一根电缆配线管穿放一条电缆。
5)通信配线电缆不宜与用户线合穿一根电缆配线管,电缆配线管内不得合穿其它非通信线缆。
  2  建筑物内通信配线电缆
1)建筑物内交接箱(架)容量、上升配线电缆、分线箱(组线箱)容量应能满足终期信息通信的需要。
2)通信配线电缆应根据楼层分线箱(组线箱)安放方式和电缆上升方式,宜敷设多条普通HYA型0。5mm线径的铜芯市话电缆,或敷设多条综合布线大对数铜芯电缆。
3)建筑物内分线箱(组线箱)内接线模块(或接线条)宜采用普通卡接式或旋转卡接式接线模块。当采用综合布线时,分线箱(组线箱)内接线模块宜采用卡接式或RJ45快接式接线模块。
4)建筑物内普通市话电缆芯线接续应采用扣式接线子,不得使用扭绞接续。电缆的外护套分接处接头封合宜冷包为主,亦可采用热可缩套管。
  3  建筑物内用户线
1)建筑物内普通用户线宜采用铜芯0。5mm或0。6mm线径的对绞用户线,亦可采用铜芯0。5mm线径的平行用户线。
2)建筑物为居民住宅楼时,每户普通用户线不宜少于2对;建筑物为办公业务楼或综合楼时,每5~20m2办公工作区不宜少于1对普通用户线,或按用户要求设置。
3)当用户引入线采用综合布线4对(8芯)对绞电缆时,配置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21章的有关规定。
20。8。5  建筑物群区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
  1  建筑物群(住宅小区、校园区等)区内地下通信管道规划设计应符合建筑总体的规划要求,应与建筑总体中道路、绿化、给排水、热力管、煤气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道等设施同步建设。
  2  规划红线内建筑物群区的地下通信管道应与总体规划红线外城市主干通信管道、区红线内各建筑物及通信专用(中心)机房通信进出线管道衔接。
  3  建筑物群区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群区内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和位置与热力管、煤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并应选择在建筑物和通信业务需求多的一侧。
2)地下通信管道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材质构成的管道最小埋深应符合表20。8。5…1要求。
表20。8。5…1  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
管种
管顶至路面或城市轨道路基面最小净距(m)

人行道
车行道
城市轨道①
混凝土管、硬塑料管
0。5
0。7
1。3
钢管②
0。2
0。4
0。8
     注:① 具体的应与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协商。
              ② 钢管的最小埋深在冰冻范围内时,施工时应注意管内不能有进水或存水的可能性。
   
   3)地下通信配线管道与其它各种管道及与建筑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0。8。5…2的规定:
表20。8。5…2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间距表
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
(m)
交叉净距
(m)
     给水管
     300mm以下
0。5

     
     300mm~500mm
1。0

     
     500mm以上
1。5

     排水管
1。0①
0。15②
     热力管
1。0
0。25
     煤气管
     压力≤300kPa
1。0

     
     300kPa 《 压力≤800kPa
2。0

     电力电缆
     35kV及以下
0。5

     
     35kV及以上
2。0

     其他通信电缆
0。75
0。25
     绿化
     乔木(中心)
1。5

     
     灌木
1。0

     地上杆柱
0。5~1。0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5

     注:①  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通信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②  当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64m,电信管道应做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的两侧各加长2。0m。
       ③  与煤气管道交越处2。0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做包封2。0m。
       ④  如电力电力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4)在受地形限制,管道的路由无法取直或避让地下障碍物时,应敷设弯管道。其弯曲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得在一段人(手)孔间连续做往复的弯曲管道。
   5)地下通信配线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线缆条数及备用孔数确定。
   6)引入各建筑物的管道的直径应按终期引入电(光缆)的容量、数量确定。
  4  通信配线管道设计:
   1)地下通信配线管道用管材、其规格型号、程式、断面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下通信配线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线缆条数及备用孔数确定。
   3)地下通信配线管孔利用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个管孔中只穿放一条主干电缆时,主干电缆的外径不应大于管孔有效内径的80%。
——一个钢管或混凝土管孔中穿放外径较细的多条配线电缆时,其多条电缆组合的外径不应大于管孔有效内径的40%。
——一个塑料管孔中穿放外径较细的多条配线电缆时,其多条电缆组合的外径不应大于管孔有效内径的70%。
   4)地下通信配线管道引入各建筑物进出线口处的引入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5)地下通信配线管道的一般采用双壁波纹塑料管、普通硬质塑料管、小口径多孔塑料栅格管、梅花管、钢管、混凝土管。
    ——双壁波纹塑料管、普通硬质塑料管宜采用管孔径为110mm塑料管。
    ——多孔小口径硬质塑料管宜采用管内有一组7孔32mm管径的梅花管。
    ——钢管宜采用管孔径为102mm无缝钢管,引入管宜采用管孔径为89mm无缝钢管。
    ——混凝土管宜采用管孔径为90mm的6孔砌块。
   6)塑料通信配线管道应防止管径变形,宜采用组群固定方式。
7)地下通信配线管道穿越车行道、河道上桥梁下,以及有屏蔽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区域,应采用钢管敷设。严禁采用不等管径的钢管接续。
8)钢管通信配线管道的铺设方法、断面组合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箍法(胶粘管箍法)。
   9)室外伸入建筑物的引入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先行建设的建筑物进出线口处应有与室外引入管沟通的预留无缝钢管。
——室外引入管应采用无缝钢管,管孔径宜为63~89mm,每处管道数不宜少于3孔,管外需做防腐处理,但埋入混凝土部分除外。
——室外伸入建筑物的引入管在进入建筑物时应采取放水措施。
——室外引入管位于建筑物进出线口处的管口应高于人(手)孔处管口,其坡度应大于4‰,进出线口处的钢管埋深宜为0。5m~0。8m。
——室外引入管位于人(手)孔处的管口应终止在距人(手)孔内壁30~50mm处,并抹出喇叭口。
         ——室外引入管不得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
  5  建筑物室外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地下管道分叉点、引上线缆汇接点、各个建筑物进出线口(点)等处。
2)室外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或主要建筑物附近宜设置人(手)孔。
3)人(手)孔位置宜设置在建筑总体上的人行道或人行道旁绿化带上,不得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进出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
4)地下通信管道穿越河道上桥梁时,应在靠桥两侧适当位置设置人(手)孔。
5)人(手)孔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90m。
6)人(手)孔位置与煤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应相互错开。
7)建筑总体中地下通信终期管孔大于或等于6孔时宜设置人孔,小于6孔时宜设置手孔。
8)室外引入管道较长或拐弯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总体上设置室外落地交接箱的地方,宜设置手孔。
9)人(手)孔的类型和规格,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0。8。6  建筑物群区内通信电缆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通信电缆敷设在管孔内位置,应同管同位。管孔的使用顺序应按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进行。
  2  一个管孔内宜布放一条主干线缆。当管孔内穿放数根小口径塑料子管后,可在每个小口径塑料子管内敷设一条线缆。
  3  管孔内的通信电缆,宜采用普通铜芯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或综合布线室外铜芯全塑大对数对绞铝塑综合护套电缆,不得采用金属铠装电缆。
  4  通信电缆在管孔内敷设时不得有电缆接头。
  5  当地理环境恶劣难以敷设地下通信管道时,通信电缆可采用室外直埋式铜芯全塑填充型钢带铠装护套通信电缆,或采用综合布线室外直埋式铜芯全塑大对数填充型钢带铠装护套电缆埋地敷设。
  6  直埋式电缆一般采用钢带铠装直埋电缆,在坡度大于30°或电缆可能承受张力的地段,宜采用钢丝铠装电缆,并应采取加固措施。
  7  直埋式电缆应避免在下列地段敷设:
   1)土壤有腐蚀性介质的地区。
   2)预留发展用地和规划未定的用地。
   3)堆场、货场及广场。
   4)穿越干道、公路及城市轨道。
  8  室外直埋式通信电缆的埋深不宜小于0。7m,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应满足有关规定。
  9  直埋式电缆应有保护和标志,其要求为:
   1)直埋电缆四周应铺50~100mm的砂土或细土,并在上面覆盖红砖或预制的水泥薄板。
   2)直埋电缆穿越车行道时,应采用钢管予以保护,并预留一定量的备用管。
3)直埋电缆在下述处所应设置电缆标志:直埋段每隔200~300m;电缆接续点、分支点、盘留点;电缆路由方向改变处以及与其他专业管道的交叉处等。
  10  直埋电缆不宜直接埋入室内。直埋电缆需引入建筑物内分线设备时,应换接或采取非铠装方法穿管引入。如引至分线设备的距离在10m以内时,则可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11  建筑物群区内的交接设备应安装在各个建筑物底层或地下一层通信交接间(电信间)内,室外可采用落地式或挂墙式交接箱。
20。8。7  建筑物群区内通信光缆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通信光缆宜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敷设方式。管孔使用顺序应与通信电缆敷设方式相同。
  2  一个管孔内宜敷设一条通信光缆,当管孔直径远大于光缆外径时,应在原管孔内穿放数根塑料子管,并在每个塑料子管内敷设一条光缆。子管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宜大于光缆外径的1。5倍。
  3  通信光缆应优先敷设在多管孔(多色)小口径硬质塑料管道内。
  4  管孔内的用户光缆应优先采用非金属护套充油膏型室外光缆。
  5  光缆可采用最佳使用工作波长在1310nm区域,并能在工作波长1550nm区域使用的1310nm波长的单模光纤,或根据近期的实际需求,采用工作波长在850nm,并能在工作波长1300nm区域使用的多模光纤。
  6  在地理环境难以敷设地下通信管道时,通信光缆可采用室外直埋式金属铠装护套通信光缆。
  7  直埋式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m的斜坡地段宜采用“S”形敷设。
  8  直埋式光缆不宜敷设在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车行道以及常有挖掘可能的地方。
  9  直埋式光缆的埋深不宜小于0。7m,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应满足有关规定。
  10  直埋式光缆的保护与标志与直埋式铜缆相同。
  11  进入建筑物通信专用(中心)机房或通信交接间的通信光缆预(盘)留长度不得小于10m或按实际需求确定。
  12  进出每个人(手)孔中的通信光缆弯曲预留长度不得小于1。0m或按实际需求确定。人(手)孔中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应采用有效的防损伤保护措施。
  13  人(手)内的光缆接头箱(盒)宜安装在常年积水位上,并采用保护托架予以承托。
  14  通信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接头箱(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耐腐蚀、耐压、抗冲击力机械结构性能。
   2)光纤接续宜采用熔接法。
   3)光纤固定接头指标应满足链路通信的要求。
   4)光缆在接头处应有可靠固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