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革命自由平等的原则在欧洲的传播,使一切民族征服都失去了合法性,同时失去了合法性的还有专制统治,而当时法国实行的对外扩张和战争恰恰与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和民权相悖,这使法国政权重回专制统治,背离了历史发展趋势。
人民先是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然后又在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抗导师。这也许是一个悖论,战争成就了拿破仑,战争也摧毁了拿破仑,摧毁不了的还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口号,直到今天,“自由、平等、博爱”仍是法国人自豪的根源,人类因此受益良多。
百年动荡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政坛,你来我往,变幻多端,一会儿是帝国,一会儿是共和国,没有哪个国家像法兰西那样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如此频繁地来回切换。一会儿击败强敌,一会儿又成为他国成长的垫脚石。这是一个胜利与失败交织的年代,也是一个痛苦与激情并存的年代。
1。“12时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了。”
1814年5月3日,在反法联军的保护下,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波旁王朝复辟。
路易十八决定和新体制、新阶级实行妥协。
在进入巴黎的前一天,他发布了《圣旺宣言》,允诺在法国实行议会制。进入巴黎后,他组织了由部分临时政府成员和旧贵族混合组成的内阁。
塔列朗作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和其他欧洲大国进行谈判,于5月30日签订了巴黎协定,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疆界,不付任何战争赔款,也不受外国军事占领,并作为平等的大国出席维也纳会议。
路易十八在第二次复辟后,马上着手整顿议会。他下令调整贵族院,7月24日,免除一些他认为不好的人,随后,增补94名新成员,使贵族院人数超过200人,并宣布贵族院成员为世袭。
对于众议院的选举,国王通过法令规定了选举方式,选举分两级进行,先由选区选民团按照各郡分配的议员数,选出各郡议员的候选人,然后由郡选民团从这些候选人中选出议员。法令还对《1814年宪章》作了两项重要修改,选民的年龄从30岁放宽到21岁,被选举人的年龄从40岁放宽到25岁。众议院成员从262人增至402人。
1815年8月14日和22日进行了两级选举。选举的结果是保王派占优势,路易十八欣喜地狂叫:“如此议会,举世无双。”于是,此众议院就有了“无双议会”的别称。
其实,无双议会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几乎是由旧贵族和流亡者组成的。根据统计,旧贵族在众议员中占35%,而资产阶级占45%。有93人是拿破仑时代的议员,还有10位是拿破仑授衔的“法兰西元帅”。路易十八很清楚旧制度不可能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鲜血和牺牲后原样出现,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不可能全部抹杀。
但当时的贵族多数人并无路易十八的见识,他们叫嚣着“恢复往日荣耀”。路易十八有时也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意见。1824年9月,路易十八逝世。临死前,他忧虑地说:“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了。”67岁的王弟阿图瓦伯爵继位,称查理十世。他在位期间,实施高压政策。
1825年4月27日,国王颁布了议会通过的《赔偿亡命者10亿法郎的法令》。国家用10亿法郎赔偿逃亡贵族在大革命中的财产损失,其数目比1790年没收他们土地的收益大19倍,赔偿费以年息3%的公债券付给。
为了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查理十世又颁布了《亵渎圣物治罪法》。
查理十世的高压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感。法国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的怨恨终于在1830年7月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1830年3月18日,议会以221票赞成,通过了一份给国王的《致词》,以人民的名义反对政府。
《致词》指出:“陛下政府的观点要永远符合陛下人民的愿望,《宪章》把这作为公众事务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陛下,我们的忠心和忠诚促
使我们对您说,这种情况已不存在了。”议会要求政府必须和议会的政治观点相一致。
5月16日,国王解散了议会。但新选举产生的议会,反对派从221人增加到274人,仍然占绝对优势。对此局面,查理十世孤注一掷,在7月
25日签署了四项敕令,史称《七月敕令》
。第一项敕令取消出版自由,任何报刊和20印张以下的出版物都应事先获得批准;第二项敕令宣布新的选举无效,解散新议会;第三项敕令实
行新的选举法。众议院只由四分之一纳税最多者组成的郡选民团选举,选举资格按纳税额计算,规定只计算土地税、动产税等,营业税和门窗
税不再计算在内;第四项敕令规定9月6日和13日召集选区和郡选民团,9月28日两院开会。
查理十世想通过《七月敕令》制服反对派,最终抛弃君主立宪,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敕令颁布后立即引起了资产阶级、学生、工人群众的
强烈不满,点燃了人民愤怒的火焰。
7月26日晚,一些印刷工人和学生结集在交易所和罗亚尔宫周围,高喊反政府口号,并用石块砸碎了财政大臣办公室的玻璃窗。
7月27日,巴黎城内一片“打倒波旁王朝”的呼声。工厂、商店停工停业,工人、学生涌上大街,捣毁带有王室徽章的标志,构筑街垒,和
军队发生冲突。晚上,起义已发展成了革命,愤怒的人群砍倒树木,揭起铺路的大石块,设起路障,筑起道道街垒。
7月28日清晨开始,起义范围扩大,混杂着工人、原国民自卫军战士、学生、旧军人的人群奔向大街,起义群众达8万之多,人们举起三色
旗,高呼着“打倒波旁王朝!”“自由万岁!”“共和国万岁!”同军队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部队纷纷倒戈。起义者一度占领了市政厅和巴黎
圣母院,宏亮的教堂钟声不间断地在城市上空回荡。国王军队退守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
7月29日,起义者向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发动攻击。占据旺多姆广场的军队倒戈,使驻守在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军队大为慌乱,在起义者
的进攻下溃散了。这一天中午刚过,巴黎就完全掌握在起义者手里。
大臣塔列朗目睹了军队的败退,他写道:“12时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了。”对君主制恋恋不舍的夏多布里昂说:“又一个政府从
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被扔了下来。”
历时3天的起义取得了胜利。法国史学家称之为“光荣的3天”,在这“光荣的3天”里,起义者死亡人数达600~700人,受伤者约2000人,
死伤者几乎都是手工业者、小商贩、工人,其中有10多名学生,但没有一个资产者。但最后登上宝座的是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他的王朝
因为得之于七月革命而被称为七月王朝。
七月革命让波旁王朝永去不归,重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它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推动
了欧洲革命运动的发展。
2。人们不会在冬天闹革命。
刚刚登上王位的路易·菲力浦与法国传统意义上的国王很不相同,他戴着礼帽,拿着雨伞,穿着胶鞋,不带一个侍从在巴黎大街上散步,
有时向路人致意或与人闲聊,他还经常出现在一些敌对政治派别的漫画上,这些带有人身侮辱性的漫画居然还可以在报刊上发行,其开明程度
可见一斑。
他制定的《1830年宪章》排斥了波旁王朝的旧徽记,以象征新制度、新社会的三色旗作为法国国旗;宣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只能颁布敕令
推进法律实施,而不能废除或中止法律。后来,他又降低了选举和被选举的资金标准,使法国选民人数由1830年的不足10万上升到1831年的16
万。
与此同时,七月王朝对拿破仑的态度与波旁王朝全然不同,拿破仑的光辉又开始在法国
人心头荡漾,人们把他视为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拿破仑逐渐成为神话的代名词。1831年,政府把拿破仑雕像重新放到旺多姆
广场青铜圆柱的顶端。
1836年,内阁总理梯也尔主持凯旋门落成典礼,凯旋门本就是为纪念拿破仑的战功而建。1840年,法国举行隆重典礼将拿破仑遗骸运回巴
黎,穿过凯旋门,葬于荣军院。英灵归来,而水涨船高的是波拿巴家族,尤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日后的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二世
即拿破仑亲子,从未正式即位,1832年病死于奥地利)。
虽然七月王朝气象颇新,但问题也不少,政府斗争激烈,短短18年,竟然换了17届内阁,政治观点的冲突和政客们的争权夺利,让七月王
朝的政策来回摇摆,要求恢复“正统”的波旁王朝派和要求共和的声音威胁着七月王朝的统治。王朝统治基础过小,小资产阶级因为选举资格
的限制没有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力,中上层资产阶级人士总觉得王朝的统治保守而腐败,没能带来法国的大发展,跟英国的差距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没有大的改善,农村的饥荒时有发生,半数以上的农民目不识丁;工人境遇更为悲惨,平均寿命不超过30岁;1847
年的巴黎,三分之一的人靠各种救济才能过活,纺织工人每天的工资降到0。75法郎,而养活一个有4个孩子的家庭,光面包一项就要1法郎。
路易·勃朗在1839年写道:“早上5点钟你可以在一个工业城市中走走并观察一个挤在工厂入口处的人群。你将会看到不少凄惨的儿童,他
们脸色苍白,弱不禁风,发育迟缓,眼神呆滞,面容发青,呼吸困难,就像老头那样弓腰驼背。”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置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王朝越来越不得民心。拉马丁说,对路易·菲力浦,
“法兰西已经厌倦了”。
1848年2月22日晨,路易·菲力浦甚为宽慰地说:“人们不会在冬天闹革命!”但是,当天上午,巴黎就爆发了一场新的革命。
2月22日,巴黎街头掀起了群众风暴,“打倒基佐”(七月王朝最后一任首相)的口号此起彼伏。23日,暴力升级,国民自卫军也投向起义,
高呼:“改革万岁!打倒基佐!”菲力浦流亡英国。
拉马丁是二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一批共和派对他表示:“人民在呼唤您的姓名。他们信任您,我们决心帮助您掌权……您将是我们真正
的共和国的部长。”
人们对他高喊:“坐上总统的座位吧!”他回答:“去寻找杜邦吧!这位老者将坐上这个位置,这是自由的与共和主义的法兰西最令人肃然
起敬的名字。”
24日晚,以杜邦为挂名首脑,以拉马丁为实际核心的临时政府成立,此为第二共和国。但共和国并没有令人们满意,它虽然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保护工人利益,但有些政策却实在荒唐。
比如,成立“国家工场”,接收12万失业工人,但对这些工人的组织却很不力,真正有劳动机会的不过1万余人,多数人成了只领低工资而无活
可干的闲人,后来又因为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状态而引发街垒战,政府血腥镇压,惨杀1500人。另外,政府还通过“45生丁税”,也就是每交1法
郎直接税,还得交45生丁(1法郎等于100生丁)附加税。此举遭到人民极大反感。
与此同时,在英国,一位男子密切地注视着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时,他曾说:“共和国已经成立,我要控制它。”他叫路易·波拿巴。
到了1848年底,法国举行总统大选,在参选者中就有自英国归来的路易·波拿巴。
对选民来说,农民认为政府就是“45生丁税”,而工人认为共和国是刽子手,而路易·波拿巴是革命之子拿破仑的侄子。选举结果并不出
人们意外,路易·波拿巴一人独得750万张选票中的550万张。政权落到了路易·波拿巴的手里。
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进行政变,解散议会。在此后的一年中,拿破仑家族往昔的辉煌让这位波拿巴加快了称帝的步伐。1852年元旦,他下
令将国旗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5天后,下令将“自由、平等、博爱”的字样从建筑物上清除干净。
1852年11月21日,法国进行是否赞成帝国的全民投票,结果783。9万票表示支持,25。3万票表示反对。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以人
民拥戴的名义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