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邦,而是建立了一个比其他国际组织关系更紧密的联盟,而且各国并没有丢失自己的国际地位。所以,我觉得这种形式对欧洲非常好,因为这
消除了上个世纪导致欧洲国家相互斗争的竞争关系,从而避免了破坏性的结果。现在无法想象德国和法国之间会发生战争。所以我觉得欧盟会
一直存在下去,它有益于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会一直发展下去。一些人认为它会发展成联邦,欧洲总有一日会变成一个国家,就像美国。但我
怀疑这种可能性。我认为维持本国的语言、文化和政府的渴望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我对欧盟的发展是看好的,但我不认为它会发展成单一的
联邦国家。
如果去想象这些国家会逐步深化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整合力度会是有意思的事,这种现在能在欧洲盛行的制度是很独特的,是二战的产物。
反观别的地区比如拉丁美洲或者东南亚,他们处的历史背景不一样。
通常经济学家认为这能促进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比方说爱尔兰,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比较富裕了,而在20或30年前它还是比较穷的。大多
数人认为这是因为它加入了欧盟。欧盟还有助于缓解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从而促进政治发展。例如,英国和爱尔兰之间曾一度十分紧张,但
现在他们都是欧盟成员,这种紧张关系就淡化了。
§和平崛起:中国过去25年采取的发展战略非常成功
我认为在21世纪,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低。当一些小国家分裂或内战,或小国去侵略邻国,会有一些战争发生。但是,世界大战
在21世纪可能性很小,因为核武器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也因为这种战争经济成本太高。但这并不是说不可能发生,只是可能性比100年前已经小
很多了。取而代之,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经济政治交往,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我知道中国领导人说过“和平崛起”,我认为中国采用这个战略非常明智。回头看历史,当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挑战另一个国家,像20世纪
初,德国挑战英国,只会制造紧张局势,最终导致战争。
我认为这样,中国就能从全球化中获得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国力,但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发展威胁到了邻国。
我认为中国在过去的25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它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 这也导致了国内的贫富不均,使一些邻国
害怕中国会变得强大并对地区事务施加影响。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有益的,带动了他国经济一起繁荣,也让中国人改善了生活水
平,这都是好处。所以我觉得中国过去25年采取的发展战略非常成功。
但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总是会有障碍和发展瓶颈。中国在处理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上明显遇到困难。中国与国际组织如世贸组织的关系也有问题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上也有问题。
§大国责任:“国际公共利益”
美国想要维持它世界大国的地位,但伴随而来也有一些责任要承担。有责任维护并开放
国际制度,如果世界大国或超级大国不承担这个责任,那么国际制度就不可能开放。比方说,19世纪的英国,因为它在国际贸易和海洋开放中
获得了利益,它就去帮助维护国际开放的贸易和航海的自由性。这对英国有好处,对别的国家也有好处。有时候人们把这称作“国际公共利益
”; 因为每个人都从中获益。所以我认为做世界大国的原则是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要去寻求自己获利、别人也获利的方法。
我觉得世界大国有责任去考虑整个系统的稳定。如果你不是从一个世界大国的角度想问题,你可能只寻求自己的利益。但如果作为一个世
界大国想问题,你不仅要问什么对你有利,而且还要考虑如何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因为如果系统倒塌了,对你没好处,对别的国家都没好处
。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世界大国应该在更广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应该将其有吸引力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而
且如果它关心他国的话,会加强它的软实力。所以,理想的世界大国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看待国际制度,而且它不仅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且
也兼顾它国的利益。
§三维界面棋盘
军事力量也很重要。我认为美国的军事地位是其国力的核心。但如果光以为有军事力量就够了是错误的。看看当今世界政治,就像是在一
个三维界面上下棋。棋盘最上面是国家的军事力量,美国在这方面是世界超级大国;在棋盘第二层是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这一层已经多极化了
,美国的力量已经被欧洲,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制衡;在棋盘的底层,是跨国界的关系,非政府所能控制的,没人控制。这包括全球气候变
化,传染病的传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国恐怖主义。这不是因为美国的霸权或帝国主义,而是因为组织的混乱。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国家
之间相互合作。所以虽然军事力量仍很重要,但它只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方面。
我认为“9·11”事件让人们懂得,不要只关心国家间的军备竞赛或经济竞争。棋盘是有三层的。还有跨国界关系那层,“9·11”事件说
明一些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国家,而是不代表国家的参与者。一个非政府组织——基地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了集团网络,杀死的美国人比
日本在1941年的珍珠港杀死的美国人还要多。
§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融入到国际制度中表示乐观:
“和平崛起”非常引人注目
20世纪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了意识形态和国家仇恨产生的冲突。21世纪和20世纪不同,可能还受到一定的宗教分歧的影响,而冲突的起
因更复杂了,政治地位,种族特性,经济利益,不安全感,国家薄弱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国家间的交往方式。简而言之,我们面对的
是一个比百年前更相互牵连、相互依赖的世界。
想想什么是百年前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吧,很大程度上就是德国的强盛,还有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崛起。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如何有
建设性地成为一个主导者、一个大国融入到国际制度中来,而且在这过程中不能对他国造成威胁或危险。一战爆发,是因为德意志帝国要融入
到国际制度中,但失败了。可能他们没有进行有效的尝试,或者他们的决定目光短浅。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国家之间存在相互
依赖的关系。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融入到国际制度中表示乐观。
纯粹从外表看,中国作为最大的世界工厂令世界经济产生动荡,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对金融系统有潜在的不稳定影响。但我认为可以通
过国家间的合作,共同适应妥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难的问题我觉得是中国内部的变革。中国发展的轨道和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或社会政治轨道不同。经济的轨道是朝向发展和繁荣,社会
政治轨道不包括同样类似的社会政治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两条轨道如果有差距就会导致中国本身的不稳定。还有一个特别的因素,中国经
济的发展指数比人本身的发展指数惊人得多,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并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在一些程度上会产生重
大问题。
这是一个持续适应的过程,权力平衡发生变化,需要适应,但是不会引起什么混乱。如果这个融入过程是过分具有威胁性,过分单边主义
,过分目中无人的话,就会引起混乱。中国的确在国际事务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很明显台湾问题就是一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耐心克制
,还是不耐烦地敲桌子用威胁来解决,会影响到中国的形象和它的崛起如何被世界所接受。中国和日本在海下天然能源储备问题上有分歧,如
果能通过相互适应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会产生一种(良好)影响。
相反,如果通过显示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另一种结果。所以很明显,采取什么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真正的相互依赖关
系这个新现实,是克制自己不制造冲突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再回顾百年前,看看德国的崛起造成的冲突。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的领导
层是在相对孤立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他们不怎么出去,不相互访问,甚至不怎么对话。
当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国家的这种关系网中尤为重要,在国家间的相互交往,在参与多国组织方面也很重要,这个关系重新定义了各国如
何处理相互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差也没了,时间差会使国家之间在动机和行动上造成巨大的误解,误解导致的反应让对方没有余地,而导
致更进一步的反应。
今天我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在一百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改变了国际格局,我想“和平崛起”非常引人注目,除非人为的错误、目中无人、
不耐烦、或内部决策错误才会导致事态失去控制。
§恐怖主义:国际安全峰会——过度反应
联合国的那种结构在权力和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分配已经被废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倡召开一个全球安全峰会,它的
原始构想和八国经济峰会相类似。这种经济峰会我觉得应该再扩大,让中国和印度都加入。我曾提议召开一个有协商性质的16国全球安全峰会
。这些国家由我提名,在这个领域(美国)应该比别的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峰会不会成为全球政府、决策机构,而只是讨论解决安全问题
,发布公告,创立一个常务秘书处,这个过程本身会推动世界大国在安全问题上能更有序、更持续地相互交往。
它本身(指恐怖主义)可能根本对世界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它虽然可怕,但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恐怖主义,但这对美国影响
很大,因为美国一直比大部分国家安全,人们理所当然的觉得十分安全。因此,这极大动摇了美国人的安全感,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强力的态度
及反应,这种反应在很多方面是合理的,但在某些方面过度了,过分单边主义、过分警觉,就像布什总统宣称的,如果你不和我们站在一起,
你就是与我们为敌。这导致了美国政府的国际声誉降低,而且被认为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充分考虑到全球利益。
§欧洲是个先行者:过程变得缓慢,但还是在进行——欧洲不是抽象的
我认为欧洲确实是个先行者,在美国有一种倾向小看欧洲,或用批判的眼光看欧洲的联合,这是种误导。通过学习过去一个世纪里得出的
经验,欧洲正在共识、平等和接受的基础上,尝试创造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我认为从长远的角度看,世界也会这样组织起来。除非我们都以
不同方式屈从于无政府的混乱或残余的无理性冲突,或屈从于那些体现人类更无理性、更情绪化、更受挫的愿望。这很危险。我倾向于希望欧
洲能够成功,对于那些说欧盟宪法没通过就表明欧洲失败了的说法,我表示怀疑。
我认为这表明政治合并的过程是缓慢而困难的,但我不认为这是逆流而行。这种困难使过程变得缓慢,但还是在进行。对于欧洲国家加入
欧盟,这是个决定性的现实,不能逆转。重要的是这个合并会继续而且规模会扩大。因此我希望看到一个更大的欧洲,以后的十年里会包括乌
克兰等国。如果乌克兰能加入,那么俄罗斯就有加入的可能性。我认为对土耳其的加入应该有特殊政策,因为这说明即使是一个宗教信仰不同
的国家也能成为这个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欧洲的这个尝试至关重要,这个尝试的成功对我们共同的利益都有好处。毫无疑问。看看25年前的爱尔兰,可今天的爱尔兰是欧洲最
富有的国家之一;看看20或25年前的西班牙,可以看到10年或15年以后波兰的样子;看看葡萄牙或希腊,可以看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10年或
15年以后的样子;看看现今的波兰,可以看到15年以后乌克兰的样子。是的,的的确确,欧洲不是抽象的,它是国家间交往和人民生活变革的
体现。
采访手记
伊曼努尔·勒华·拉杜里
法兰西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