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出在什么地方,就出在自己的特殊才能、突出才华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你必须拥有让他们赏识的能力和素质,才可能被他们看中,而你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拥有过硬的本领——通俗地说,就是看家本领。
因此,大学生要注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便你今后不从事现在所学的专业,那么,你也应该培养希望从事的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你要具有相应专业领域很好的专业素养——可能学的是工科,但是也可以培养文科的专业素养,同样学习的是文科,也可以培养计算机方面的过人本领。有了计算机方面的过人本领后,即便不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你照样可以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同台竞争,照样可以到计算机行业里一展身手。
杰出的本领,是你领先一步的关键所在,在任何专业领域,均是如此。
蚂蚁的启示四:蚂蚁特技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面,蚂蚁能够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搬运东西,然后顺利回到家里。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蚂蚁究竟有怎样的能力,使得它跑得再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有专家分析,蚂蚁是靠气味识路的,一边走一边留下气味,回家的时候一路找气味。但是,如果是靠气味的话,要是气味被其他动物破坏了、被水冲淡了怎么办?它不就找不到路了吗?也有专家分析,蚂蚁是靠记忆识路的,只要走过的路,哪里有一个坑,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草丛,蚂蚁全部都能记下来,但是,如果这样,蚂蚁的记忆也太超强了。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蚂蚁是利用先进的几何信息学方法来识路的——类似于指南针。蚂蚁这种杰出的识路本领,使它们能够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然后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家。
可以想象,如果蚂蚁没有这么杰出的识路本领,离家远了,就找不到回来的路了,那么,当它们把自己洞口周围的食物吃光之后,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搬家。否则它们没办法生存。但是,正是因为它们有这样杰出的识路本领,它可以离开家很远去寻觅食物,这就扩大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高”学历VS“低”学历
两种错误的观点——“学历至上”与“学历决定论“
学历是当前大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学历高的学生,有时候会认为自己有就业的优势,而学历低的学生,则会认为自己的现状是“一塌糊涂”。
大学生对学历的认识,一直被学历社会的“学历至上”、“学历决定论”误导着,他们认为学历决定一切,要么觉得自己的学历很低,不够用人单位所用,要么觉得学历够高,仅用学历就足以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学历决定论导致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业时,有两大表现。
一是专科学生“一味”地专升本。相当数量的专科生认为,读专科是没有前途的,自己一定要“升本”,只有读了本科才有前途。有了这样一个学业目标,他在专科阶段,就只瞄准“专升本”的考试科目进行准备,不学自己的专业了,更不可能在大学里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事实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也对学生采取这样的鼓励措施,有的学校,甚至统计出“专升本率”,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教育水平高,并以这样的“专升本率”去做招生广告,告诉考生可以把自己当作通向本科的跳板,这是学校教育的严重错位,也是对学生规划学业生涯的严重误导。
二是本科“一味”考研。有的同学进入大学本科之后,一心想着今后考研,这本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或者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校品牌、换一个热门专业。于是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围绕考研的科目来准备,把其他功课的学习定位在“通过则行”上,也不关注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拓展。在一些声名一般的普通高校,有的班级考研的学生占到80%,他们认为自己的学校不好、专业不好,唯有考研才是提升自己身份的捷径。以上两类同学,在大学里,把升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学业发展目标,提高了自己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自己全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而也降低了自己的就业能力。这些学生一旦升不了学,就面临很大的就业困难。这种对学历的错误追求,一方面导致考研热,专升本热,而另一方面,则加剧就业困难,这部分只关注考试的学生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比较优势——成材在于自身正确定位
学历不是决定因素,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这个道理,大学生们都明白,但是他们有时不得不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有些低学历的学生说,你不要说我们一味追求学历,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就是如此,学历是进入公司必需的门槛,我们现在毕竟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学历确实比较低,有人说本科都很低了,那么专科更低,专科学生不追求学历,还能干什么呢?
这是没有看到专科生“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
低学历学生,相对于高学历学生,有“比较优势”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能力。能力是用人单位择才至关重要的因素,学历再高,能力不强,照样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你的能力很出众,学历不高,用人单位照样可以录用你。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来分析低学历者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实用技能,二是用人成本,三是期望值,四是稳定性。
在实用技能方面,毫无疑问,低学历的高职高专学生要胜人一筹。当然,有人指责当前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希望所有人才一进公司就能“上手”,导致了关注学生技能的倾向,大学本应该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上岗的职业培训,是社会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做的事。从一些高学历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毕业前跑去参加灰领的培训班,就可以看出,如果关注实用技能的培养,低学历者可以受到要求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用人单位的欢迎。另一方面,读书“甚多”的高学历学生,有一部分可能适合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到公司里去,其动手实践能力明显不如低学历学生。
在用人成本方面,很显然,低学历者相对于高学历者有着优势。一般情况下,低学历的人,在用人单位里起薪更低。按照我国的工资制度,用人单位根据学历高低给予不同的起薪,研究生是一个起薪,本科生是一个起薪,专科生是一个起薪。起薪低,也就意味着用人成本相对低。一个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看待低学历和高学历者:如果两个应聘者按公司的测评体系测评下来,分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综合能力、素质相差无几,公司宁愿要低学历的学生,而不愿意要高学历的学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低学历的用人成本低。第二个原因是,如果高学历的学生还没有低学历的学生那么优秀,就证明他的学习能力没有低学历学生的强,或者他在大学里的付出,没有低学历学生的多。所以公司更看重低学历的学生。当然,前提是两个人的能力、素质差不多,而低学历的用人成本低,这样,用人单位就觉得用你更合算——公司也是要衡量自己的投入和产出的。
第三是期望值。低学历人才,相对来说,他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更加务实,不像有的高学历者那样好高骛远——他们总想着一年之后自己要到什么工作岗位,两年之后要发展到什么程度,三年之后又如何……有这样的规划,表明他们有强烈的成功的渴望,但若目标脱离现实就会让他们眼高手低,甚至是高不成低不就。高学历者,往往会作出偏离实际的评估,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不满足用人单位给自己提供的工作岗位。而低学历者在这一方面,要求就少一些,定位就务实得多,他们往往能勤恳地干好用人单位交办的不起眼的工作,且没有多少怨言,也很少动辄就产生另攀高枝的念头。这样一种务实的期望值,显然更加适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低学历人才具备的优势之一。
再就是稳定性,与期望值对应的就是稳定性。对未来期望值高的人才,往往稳定性不强,而如果期望值不是特别高,不那么挑三拣四,就相对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每一个人才都是用人单位的合作伙伴,用人单位当然不期望在对你进行培训投入,在你适应单位工作氛围之后,你却将它抛弃。高学历者能力强,能动性大,相对应的,就不太稳定,有一些高学历者没有与用人单位同甘共苦创事业的精神。如果低学历者在这方面,能展现出与用人单位风雨同舟的精神,那么,用人单位无疑会更欢迎你。
以上四方面优势,就是低学历同学应该注意培养、打造的。总体来说,你的稳定性、期望值、用人成本,与高学历者相比,处于优势,但关键在于,你要有用人单位看重的实用技能。没有实用技能,你的用人成本、稳定性、期望值都无从谈起。能力是基础,有了过硬的本领,才会有期望值、稳定性、用人成本等进一步考量。
案例:低学历者的成功之路
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中学同学身上。这个同学,中学时成绩并不优秀,高考考入了我们当地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专科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进县城的报社。可以说,这是我们那一届学生中,分配工作最“差”的了,其余上大学的同学,毕业时最差也去到了地级市——在传统观念里,工作的城市越大,工作就越好。虽然工作不理想,但这个同学还是接受了分配并很勤奋地工作。记得当时有不少同学问他,你为什么不再读本科呢?他说,一方面,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报纸编辑工作的,虽然这家报纸很小,也不太正规,但是一个刚进去的编辑,往往就独当一面,这可以给人很大的锻炼;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允许,家里还等着自己赚钱去供弟弟读大学呢。在报社工作四年之后——他的弟弟大学毕业了,而他也发现在工作中自己有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于是开始准备考研。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系的硕士,并顺利考上了。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提升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现在,他正在这所学校攻读博士,是我们当初高中班级同学中的两个博士之一。学习永无止境,学业生涯将持续整个人生,因此,不要因今天的现状,就把自己的未来看死。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是我见到的最有传奇色彩的总监——专科毕业的第六年,就当上了人力资源总监。心态积极、勤奋工作、主动规划、把握机会,就是他成功的经验。他很自信,当年专科毕业进到人力资源部时,他是唯一一名专科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低人一等,他几乎没有想过自己的学历是不是太低,他相信,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是说服别人最好的武器。他很勤奋,把握住每一个机会。第一年,他被录用到人力资源部工作,给他的工作仅仅是管理员工档案,但他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观察——这家500强企业当时进中国仅四年时间——对企业员工招聘流程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向上级主管提出建议,得到采纳。第二年,能力得到肯定的他,被派到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里,负责人力资源,他安心地来到这家工厂,一一分析了工厂员工的状况,对工厂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调整,作出了长短结合、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同样,这一规划得到领导的赏识。在这家工厂工作两年之后,第四年,他被调回总部,公司让他负责几个工厂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让他从管理一个工厂的人力资源,拓展到负责几个工厂的人力资源服务,让他有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员工培训、员工考评、员工交流,在他的管理下,做得有声有色,公司整个人力资源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在进公司的第一年,他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系统规划,而且几乎每一步,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在走。实际上,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也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以自学考试的方式读完了本科课程,而且,在他升为总监的同年考上了MBA——他一直认为,学历对他的工作不产生任何影响,他继续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他的上级主管,在他职务变动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