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性带着二人来到宫门前,自己先入朝听命。此时张永德提到潘美,他也就顺势向柴荣禀知。

  柴荣听罢,急忙宣潘美来到堂中。上堂时,赵普跟在潘美的身后,两人双双跪地。柴荣道:

 
 
 
  “潘爱卿请起,此处不是朝廷正殿,可随意些。”

  潘美先简单说了几句自己遇救的经过,随后将赵普来京的原委告知柴荣。不知为什么,柴荣对眼前这个跛子不甚喜欢,不过还是接过他递上来的信。在信中,刘词极口赞赏赵普智虑非凡,有济世安邦之才。柴荣忽又记起先皇帝临终的遗嘱,暗想道: 或许此人真是良相之才,倒也可以帮助自己成就大业。他想试一试赵普的智虑究竟如何,于是就应该怎样处置樊、何之事向他征询。

  赵普听完柴荣的话,先将头上的布帽摘下来,捧在手中。

  “这是何意?”柴荣不解地问。

  “微臣须先将自己的一颗人头交给陛下,才敢说话。”

  柴荣觉得此举十分可笑,挥了挥手说: “只管讲吧!”

  “禀陛下,高平之战的情况,臣也略知了一二。臣以为,不惟主帅樊爱能当杀,其他虞候以上二十余人皆当杀;何徽虽然先罪后功,然陛下新即大位,军心未定,不杀不足以树立陛下的威权!”

  柴荣依次将眼前几位将相扫视一过,只见范质一脸不屑,赵匡胤神情穆然,不见可否之色,张永德则面带得意。他又问潘美道:

  “潘卿,你以为如何?”

  “惟陛下裁处!”

  “赵普!”柴荣声音虽然不高,却显出十二分的严厉,“凭你一颗脑袋,就想换朕三十员大将的性命吗?”

  赵普又叩了一下头,并没有惧怕之意,应声答道:

  “臣只想用一颗脑袋换得陛下扬威四海,所向披靡!”

  “非要杀那么多人吗?”

  “一定要杀!”赵普斩钉截铁地说。“不过何徽将军既然有功,陛下可以以阵亡功臣之礼将他厚葬。”

  昏暗的厅堂中没有掌灯,这一刻异乎寻常地宁静,静得连每个人的鼻息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中军将帅士卒都临时住在南门外的空场上,营帐众多。城门边依次竖了几十根粗大的木桩,每根木桩上捆着一个士卒,这是樊爱能命部下将逃兵捆在这里枷号示众的。这几十名逃兵已经被捆了两三天,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但求速死,可主帅樊爱能还没有发话,他们也只能继续忍受折磨和羞辱。

  “大驾到!”传令兵一声高呼,帅帐中樊爱能、何徽等大将纷纷走出,向柴荣施以军礼,营中的士卒近万人也很快列好了队形。柴荣此时一副戎装,后面跟着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慕容延钊等将领,再后是潘美、党进率领的一队宫廷卫兵。柴荣信马走到城边,将被捆的士卒一一看过,而后返身问道:

  “樊将军,这是何意?”

  “禀陛下,这些逃兵动摇军心。末将为警示全军,打算处死他们,请陛下明示。”

  “好!”柴荣把马头拨向军阵。“樊将军,你先把众将军依职位高低集结在军前,我们打了胜仗,朕要亲自宣诏赏功!”

  众将官很快集结在阵列之前,张永德、赵匡胤、慕容延钊、潘美等人也下马归队。柴荣身后,只跟着一队衣装崭新的卫兵。

  柴荣声如洪钟,亲口诏谕三军: 李重进升兼忠武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升兼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向训升兼义成军节度使,张永德升兼武信军节度使,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潘美、党进为西上阁门使,尹崇珂为本班副检点……这时,樊爱能等数人心中开始嘀咕,因为柴荣所赏军功人员的职位越来越低,还没有说到自己。

  “樊将军,何将军!”柴荣走到樊爱能等人面前,说道。“逃卒无死罪,朕命你把这些人放了!”

  “这……”樊爱能心中迟疑,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把手一挥,跑上来几十名士卒,把柱子上的逃卒一一松绑。这些逃卒真如睡里梦里,怎么也想不到架在脖子上的刀被皇帝撤下了,有的跪地叩头,有的抱头大哭,有的瘫倒在地上,大约已经昏死过去。

  “把逃卒换成逃将!”柴荣大吼一声。身后的卫兵应声跑上,将樊爱能、何徽等二十七名将领一一拿下,用捆逃卒的绳索将他们捆在了木桩上。

  “败军之将,嫁祸士卒,颜面何在!”柴荣骑着马缓步来到樊爱能面前,厉声说道。

  樊爱能这才明白将要大祸临头,他声音嘶哑地哀求道:

  “陛下,望陛下看在末将多年跟随先皇帝的情分上,再给末将一个机会,末将愿率兵攻下北汉,生擒刘旻!”

  柴荣冷笑了一声,说道: “朕实在不敢从你之请!”说罢,又来到何徽面前。见到何徽那双绝望的眼睛,柴荣心中一酸,他跳下马,默默端详着何徽那张苍老的脸。樊爱能见柴荣有开释何徽之意,厉声叫道:

  “陛下,末将也有微功!”

  柴荣没有理会,向后一招手,两个卫兵端上酒来。柴荣双手捧起一盏,递到何徽面前,说道: “何将军,军法无情,你不要怪朕。朕今日为你壮行!”说罢,亲手将酒倾在何徽口中。

  何徽饮毕,将头仰靠在柱上,闭上了双眼。

  柴荣上马,又依次将二十几名将官看了一过,此时,锦衣士卒们都已手提钢刀站在将官们身旁了。

  “杀!”

 
 
 
  二十几颗人头应声落地,在场的校尉、士兵近万人,一个个都显得惊恐无措。柴荣勒马军前,满脸威严,宣布道:

  “自今日起,张永德为中军总帅,赵匡胤为中军副帅。所有将校士卒,敢不惟命是听者,军法处置!全军休整五日,再赴河东,一定要全歼汉贼,扬我大周之神威!”

  话音刚落,全军齐声应和:

  “扬大周神威!”

  “扬大周神威!”

  潘美跟着赵匡胤回到帐中。自从他回汴京之后,局面一直如箭在弦,直到现在,二人才算有工夫坐下来交谈。潘美问赵匡胤道:

  “大哥以为赵普这个人如何?”

  “此人厉害!”赵匡胤微微一笑,“没想到你潘将军大难不死,还拐回这么个活宝贝!”

  潘美明白赵匡胤的心思,他猛然想起自己和赵普从孟州出来后,苗训称赵普“有鼎彝之象”的话,心中暗暗惊诧,试探着又问:

  “大哥以为赵普有没有可能受皇上大用?”

  赵匡胤像是考虑过此事,没多思索,随口答道:

  “赵普确实是个良才,大周若要昌盛强大,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说到这里,赵匡胤略作停顿,又道: “可惜他已经把皇上吓着了,也把皇上得罪苦了!”

  这句话实出潘美意外,他不解地问:

  “既是良才,而且以一句话使军威大振,不知大哥所说的‘得罪’又是何意?”

  赵匡胤注视着潘美,说道:

  “贤弟这话甚合人情,可你只凭一副衷肠看人,怎么能猜透他人的心思?皇上心里真想一下子杀死二十七员大将吗?先皇帝遗训明明白白: 不能滥杀武臣。我揣摸皇上的意思,他只想杀一个樊爱能罢了。”

  “那又何必听从赵普之言呢?”

  “那是因为赵普之言是成就大业的金玉良言,皇上必须这么做。好了,”赵匡胤觉得这些事不是三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日下军务紧急,他也不想再与潘美议论此事。“贤弟,你快回府去看看家小吧!”





第三回 信陵坊赵普筹策

  赵普既是潘美带回来的客人,赵匡胤自然热情款待,他除了邀偏裨将领与赵普同饮之外,还特地把赵普请到自己府第中。院子里有点冷清,赵匡胤让赵普厅中坐定,问刚刚端上茶来的老仆:

  “老夫人呢?”

 
 
 
  “回老爷,太夫人与夫人到定力院上香去了。”

  “因何事上香?”赵匡胤问了一句,又对赵普说: “我家老夫人笃信佛法,时常教导在下不可妄杀人。赵先生你说,在下身负国命,不杀敌何以效忠王室?这不是两难吗?”

  “恕赵某多嘴!”赵普在偏座上呷了口茶,说道。“依小人看来,太夫人所说的是不可妄杀良善。若是敌国仇雠,你不杀他他便杀你,哪里还谈得上身后之事?”

  正说话间,婢女进门禀道: “老爷,太夫人和夫人回府了。”

  赵匡胤连忙起身出迎,赵普跟在后面,把老夫人接进正厅。寒暄数句后,赵匡胤的夫人贺氏转回自己房中。赵普朝杜老夫人深施一礼,说道:

  “晚辈赵普拜见老夫人。”

  “这位是何人?”

  赵匡胤把赵普此来前前后后对母亲讲过。杜老夫人端详良久,几番让赵普落座,说道:

  “我看赵先生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一脸的斯文气。先生既愿与我儿交友,还望能时时对他有所教诲。”

  “老夫人言重,晚辈实在当不起。赵将军乃当朝名将,晚辈欲随马拾蹬,尚且不及……”

  “哪里话。”杜老夫人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赵普的脸。她以前也曾见过儿子不少的朋友,却很少见到读书人,不知为什么,她感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书生或许会给儿子帮上大忙。“我家匡胤终日里疆场厮杀,若得先生这样的人与他谈论些仁义礼教,才能帮他成为真正的人才。”

  这位老夫人绝不像赵匡胤所说的“笃信佛法”,她方才上香,是因为儿子新升了殿前都虞候心里高兴,她是求佛祖保佑赵氏一族百事平安,免遭祸患。

  杜老夫人又将目光转向赵匡胤,问道:

  “赵先生现在何处高就?”

  没等赵匡胤说话,赵普抢先答道:

  “晚辈现在还是一介草民,惭愧惭愧!”

  “如此,总该在你府中为赵先生安排一职呀。”

  “赵先生龙虎气象,匡胤择日须向皇帝举荐呢。”赵匡胤说道。

  “那是后话,总该先让赵先生安顿下来吧?”

  “请老夫人放心。”赵匡胤给母亲浅鞠一躬。“只要赵先生不嫌屈就,就先在本衙里当个掌书记。”他又转身对赵普说:“皇上初登大位,政务繁多,赵先生还需要耐心等待,只要有方便的机会,本将一定尽力保举。”

  赵普被安排住在信陵坊以东的顺巷,此巷一出来,便是大相国寺。说起这汴京城中的相国寺,真可以称得上是全城第一胜地,而且颇有些来历。此地相传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游赏之地,信陵坊这个名称就由此而来,且历久不改,可见后人对信陵君的爱戴。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土广泛传播,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是个笃信佛法的人,他命人在此处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建国寺,当时香火之盛,甲于中原。到了唐睿宗时,西域有个叫慧云的大和尚自称在此地望见了佛殿楼宇,睿宗认为这是个祥瑞之兆,于是下诏命慧云募集钱财,又从朝廷府库中拨了不少银子,将建国寺大大扩建,还铸造了一座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铁像。因为睿宗即位之前曾封为相王,故而寺成之后,将它改名为“相国寺”,并为它题写了寺门的大匾。就是梁、唐、晋、汉更迭之时,相国寺一带也十分热闹,可以说是汴京城的中心。赵匡胤为何要把赵普安排在这里呢?一来是想让他闲暇时逛逛信陵坊,游游汴水,因为信陵坊就在汴水之滨;二来是此地离朝廷皇城也不算远,往西不远,就是御街,倘若宫中有人传唤,也好就近找到他。

  他和苗训住在一起,可苗训几乎不在客舍待着,一天到晚在相国寺门前为人卜卦,没几天,这一带都知道汴京城里来了个半神仙,言人休咎,无所不中,更兼他为人看相只收十文钱,所以慕名找他的人有时竟寻到客舍里来。

  这些天赵匡胤又奉命到潞州监军,据说李筠与他闹翻了脸,还大骂他后生狂徒。越是如此,他越要驻在潞州静观其变。这一待就是几个月未归。赵普虽觉无奈,也只能随遇而安,他正在反复考虑自己的下一步棋。初到京城,他就给皇上下了一剂猛药,当他得知柴荣完全按照他的谋划一次杀了二十多名将官后,他感到自己的大事有望成功,而且为期不会太远。然而来京这么久,没有任何一个人来找过他。柴荣给郭威送葬也早完了,为什么还不派人来宣自己进宫呢?既然如此,急也没用,索性再下些功夫,把草拟的奏折仔仔细细推敲一下。他深知像自己这样一个无名小吏要想在皇帝心中留下点儿印象,甚至让他事事都想起你,进而事事都离不开你,单靠一招一势是绝对不行的。他在奏折中详细谈了三件事: 第一还是用人,当今天下虽然四分五裂,武夫不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