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共无衔军事家-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战斗力大大增强;标志着鄂豫皖的红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一片喝采声中;许继慎心中潜藏着一层隐忧。三支红军虽然名义上合编了;但组织系统基本上没有触动;地方主义意识还影响很深。从抵达根据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主张将部队打乱建制进行混编;但是;多数同志认为条件不成熟;迟迟未能实行。他担心地方主义的毒瘤一旦释放出来;会影响整个部队的团结。 
会师不久;许继慎的担心成为事实。8月末;红一、二师奉命奔袭广水。敌军早有准备;凭坚固守;袭击变成了强攻。根据许继慎的命令;徐向前率一师从北面仰攻;部队前仆后继;死伤惨重;而按照计划应该同时出击的红二师却按兵不动。 
徐向前被迫撤出战斗;闯进军部;大声质问:这打的是什么鸟仗?红二师为什么不遵守命令?我最好的营长高汉初就这样冤枉牺牲了? 
许继慎正为红二师保存实力的做法而恼怒;也在气头上;脑门一热;两人吵了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吵架;也是最后一次吵架。 
事后;两人冷静下来;忍不住笑了:他们吵架找错了对象。 
在前委会议上;许继慎再次提出混编的建议。他说:鄂豫皖根据地已经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六大战略根据地之一;而部队还未完全融为一体;这是非常危险的。从半年的实践看;只有从组织上打乱部队建制;才能从老根上铲平山头。混编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利于打破地方观念。三个师过去来自三个地区;基本上是按地区系统形成建制的。有人动不动就说:'这一师是我们的;那一师是他们的。'甚至相互瞧不起;闹矛盾;妨碍部队的团结和统一。二是便于形成拳头。三个师建立的时间有先有后;实战经验、战斗作风、武器装备都不一样。红一师成立早;底子厚;人多武器好;战斗力最强。相对说来;其他两个师就显得弱些。混编后把红一师的干部和武器多调些给二、三师;就能进一步加强这两个师;使全军的力量相对平衡;形成有力的拳头。同时通过混编;各部队亦能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许继慎说服了大家。在徐向前的支持下;前委通过混编方案;红一师由三个团合编为两个团;红二、三师合编为第二师;将军部直属的独立旅与黄麻补充营、皖西独立第一师合编为第三师;其中第一、二师各抽五个连进行对调。与此同时;在部队中大力健全各级党组织;军部设前委会;师、团设党委会;营、连设党支部;班、排设党小组;另外还组建了士兵委员会和各级俱乐部。经过混编;全军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意志、统一作风、统一纪律;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风格。 
对于许继慎开创性的工作;周恩来给予很高的评价:许继慎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也在回忆录中反复强调许继慎把三个师捏在一块;他有很大功劳。 
更为难得的是;许继慎主管红一军军事期间;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抵制了立三路线的错误。当时;立三路线指导下的中央和长江局不断发布命令;要求红一军切断平汉路;进逼武汉。边区特委决定组织以城市为中心的地方总暴动;提出了打到武汉过中秋的口号。前委讲论上级指示时;许继慎尖锐地指出:三年前;我打过武汉。当时集中了三四个军共计十多万人;花了一个多月才拿下武汉三镇。要攻克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没有几个军是不行的。这样的军事常识都没有;还作什么决定!作计划;给任务;不审时度势;不掂量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一味地叫嚷'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这不是雄心壮志;而是主观主义、冒险主义! 
前委多数成员也认为:我们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上只有几千人;就这么点力量;怎么个打法?我看;能打到外线上去;搞一两千条枪就不错了! 
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许继慎没有率部向武汉进攻;而是出击平汉线;在遭受几次小挫折后;又改变行军方向;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根据地上。为此;他遭到地方负责同志的责难;军中也有人指责他屡次违背上级命令。10月中旬;红一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按照立三路线的标准衡量军队的工作;批评军部在进攻敌人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时作战不力;存在着消极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许多人把火力对准了许继慎;在改选红一军前委时;把他排斥在外。 
许继慎不为所动;仍然执行稳妥的军事战略。11月;他率部奔袭新洲;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国民党郭汝栋第二混成旅包了饺子;缴获大批枪支和军需物资。这时;中央关于纠正立三路线的指示传达到红一军。前委成员听了传达;不约而同地把钦佩和愧疚的目光投向军长。 
新洲之战后;许继慎考虑到由于主力出击平汉线;皖西根据地大部被敌侵占;约有二百余名干部和万余名群众遭到杀害;于是果断决定回师皖西。12月上旬;部队夜袭金家寨;歼敌四十六师一个团;然后进逼六安;诱使国民党重兵出援。12月30日;援敌分三路向红一军驻地麻埠进逼;被红军包围于东、西香火岭;共歼敌三个团。在恢复皖西根据地后;许继慎又率部赶往鄂豫边地区;在二道河击溃敌三十师一个旅。 
在二道河;许继慎率领的红一军与蔡申熙带领的红十五军会合;两军根据中央指示正式合编为红四军;由中央派来的旷继勋任军长;原来的两个军长蔡申熙、许继慎分别改任红十师和红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没有因为职务上的下调而影响情绪;依然全身心地投入战斗。1931年春;他和蔡申熙带领红十、十一师密切配合;在广水双桥镇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三十四师;生俘师长岳维峻以下五千余人。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歼敌整师的胜利。 
新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任曾中生十分看重许继慎、徐向前、蔡申熙过人的军事才能;把他们视为主要助手。这四人都是黄埔军校出身;日后都成为了共和国的军事家;但每个人都独具特色。曾中生大局意识强;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许继慎心思敏捷;机智果断;遇事有魄力;关键时刻善于决断;徐向前厚重慎密;作风踏实;既能独当一面;又乐于做副手和高参;蔡申熙长于进行战略思维和协调工作。曾、许、徐、蔡的搭配本是难得一遇的黄金组合;但是;命运多乖;他们刚刚联手写下第一页辉煌;就被张国焘的黑手折断。 
耿介、直率的许继慎多次揭穿张国焘的老底;率先向左倾错误开火。在伸出的橄榄枝被拒绝后;张国焘嫉恨丛生;组织了一系列的围攻和诬陷;但仍然折不断硬汉子的脊梁。一场军事战略上的分歧愈演愈烈;将党内斗争推到摊牌的境地。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为灵修之故也。 
屈原是许继慎心中的楷模。他不仅对三闾大夫的千古名篇《离骚》倒背如流;更崇敬屈原正道直行、九死不悔的性格。 
坦诚;直率;不平则鸣;有话直言;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践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准则;这是许继慎的禀性。他深知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道理;但是;他不屑去做违背良知的事情;更不愿意戴着假面具做人。他的这种耿介、狂狷的性格使他很快与新任钦差大臣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发生激烈冲突。 
1931年春;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为了推行其左倾政策;中央先后派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到鄂豫皖根据地;成立中央分局和省委;进行所谓改造党和红军的工作。当时;许继慎正指挥所部在皖西作战;与先行入皖的沈泽民发生激烈争论。 



沈泽民比张国焘先到苏区一个月。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省委书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左得历害。徐向前对他有个准确的评价:工作热情积极;是个好同志;但军事上一窍不通;又缺乏领导经验。连与他交情密切的张国焘也说:他也许是受莫斯科影响太深了;往往拿联共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山区的'土共'。他是缺乏工作经验的书生;只会背诵马列主义的教条;而当地游击好汉却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懂得甚至不多理会什么马列主义;所以这两者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 
1931年3月下旬;沈泽民进入皖西苏区。所见所闻;与他的心目中的布尔什维克标准大相径庭;这里的老百姓甚至连苏维埃的准确含义都不清楚。一次;他与普通党员讨论这件事时;有的猜测着说:苏维埃就是苏兆征的别号;苏兆征是广州暴动中政府主席;因而我们的政府以苏兆征的别号来命名。另一位则反驳道:苏兆征同志已经死了;苏维埃是他的儿子。沈泽民费尽口舌;解释说苏维埃是俄文翻译过来的;不是人名;与苏兆征同志也没有关系;它的意思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但是听的人仍然一头雾水。 
沈泽民拿苏联的模式去套正在创建之中的苏区;就发现许多惊人的所谓问题: 
苏区弥漫着立三路线的残余和调和主义倾向;整个工作自上而下陷于无秩序状态; 
苏区党组织指导机关形同虚设;集体领导完全不能存在; 
苏区政权内钻入了大批富农、地主和豪绅残余分子;执行的是富农路线; 
红军行动方针不是由政治任务决定;而是被筹粮左右; 
………… 
他的结论是:皖西根据地目前的发展状态;纯粹是群众自发斗争的结果;苏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和红军组织;现有的组织要么充斥着大量的阶级异己分子;要么是些没有觉悟的农民;因此;需要推倒重来。 
这个结论点燃了皖西特委的怒火。他们拒绝与沈泽民讨论问题;也不邀请他参加特委会议。 
许继慎从没遇到过像这样下车伊始、非批即训的中央领导。他几次找沈泽民交换意见;指出由于处于反围剿的作战时期;根据地有经验的干部基本上都集中到了红军中;地方干部有许多是新近提拔起来的年轻人;对他们要耐心地帮助。他还好心地建议沈泽民多同驻军商量;因为根据地主要是红军开创的;这里的地方干部对红军十分信赖。他的这些建议根本不为沈泽民采纳。 
1931年4月中旬;张国焘由鄂豫边专程赶到皖西与许继慎见面。他到根据地十几天;发现许继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许继慎是红四军中最能干的师长;曾中生指挥军事工作;非常重视听取许继慎和徐向前的意见;其信任程度可以用言听计从四个字形容;在皖西根据地;许继慎的威望高于党和苏维埃之上。为了取得许继慎的支持;张国焘伸出橄榄枝。 
许继慎与张国焘相识已久;最早见面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当时;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来到广州;执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政策;强迫在粤中央委员接受蒋介石所有条件;强制周恩来、许继慎等几百名共产党员从第一军退出。许继慎对张国焘的印象很坏;经常私下揭他的老底;说他是老机(机会主义)。 
接风的宴席上;张国焘有意提起两人的交往:继慎同志;你还记得南昌暴动吗?你有伤在身;是我作出的决定;在暴动前夕将所有受伤人员全部转移到外地。起义军南下后遭受大失败;两万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千把人;十死九伤。能够保住性命的寥寥无几。他的意思是说;许继慎能够活到今天;应该感谢他的照顾。 
不能参加南昌暴动;是我终身的遗憾!许继慎坦率地说:军人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荣;何况是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你当时如果不把我送走该多好! 
张国焘换过话题;继续给许继慎戴高帽子:我一路从鄂东北过来;边走边看;发现皖西比鄂豫边繁荣;沿途农舍和茶园没有遭受严重的毁坏;各个集镇生意兴隆;粮食也很丰裕;特别是还能保持与外面的贸易往来;真是开了眼界。这里的情况;就像民谚里唱的:'金麻埠;银独山;苏家埠就是金銮殿'。你是这里的主要领导人;功劳不小;我听说你在军事上能力很强;曾中生指挥打仗主要靠你们许(徐);我希望你像支持曾中生一样支持我。 
两人就全局性的问题交换意见。随着交谈的深入;两人的神情都起了变化。 
许继慎认为边区执行的路线是正确的;苏区根本不存在所谓立三主义残余或调和主义的问题;根据地党政军和群团组织都是土地革命过程中诞生和壮大起来的;是纯洁和可以信赖的;不存在从头做起或进行彻底改造的问题;中央代表应该尊重和团结根据地的领导人;不能盛气凌人;动辄扣帽子、打棍子;红军部队要波浪式地向外发展;在发展中解决根据地面临的问题;不能固守不出;土地政策要切合当地情况;要对地主、富农采取给出路的政策…… 
张国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许继慎虽然批评的是沈泽民;但锋芒却深深地刺痛了张国焘;因为张国焘与沈泽民所持的都是相同的观点;他们的使命就是贯彻执行许继慎所反对的政策。 
令张国焘反感的还有一点;就是许继慎爱谈政治问题。不仅爱谈;还十分在行。张国焘最欣赏的将领是埋头打仗、不插手政治的军官。 



失望的张国焘意识到许继慎不仅不是可以倚重的同路人;而且还是坚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