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贵族与被剥削阶级特别是农民之间(德),无产阶级虽已逐渐兴起,但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浪漫主义文艺所反映的是前几类的矛盾,而不是后一类的矛盾。消极的浪漫派多半还是封建残余势力的代言人(法,德)或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英);积极的浪漫派也还只是资产阶级中民主力量的代言人。因此,我们不能同意某些文学史家的一种看法,以为十九世纪进步的浪漫主义“就其性质而论是反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不能看作资本主义基础的上层建筑”。(2)难道十九世纪初期的积极的浪漫主义文艺就已经是社会主义基础的上层建筑,而拜伦,雪莱,雨果这些浪漫派诗人就已经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这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对于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错误的估计以及对于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错误的认识,是把浪漫主义的“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加以绝对化的最后根源。这种错误的看法忽视了积极的浪漫派都有消极的一面这个历史事实。姑举一点来说,他们毫无例外地都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出发,宣扬博爱和阶级合作。怎么能说他们“不是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呢?
  把积极的浪漫派和消极的浪漫派区别开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这种区别加以绝对化,就会违反历史事实。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华兹华斯属于消极的浪漫派,雪莱属于积极的浪漫派,一个厌恶革命,一个同情革命,在政治主张上,两人的界线是划得很清楚的。但是雪莱不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个学习华兹华斯的阶段,早期作品风格见出华兹华斯的显著的影响,而且在思想上也还有些共同之点,例如两人都宣传博爱,都有泛神论的色彩,都深信大自然对人的神秘力量,都认为解决社会矛盾须通过改革人心,在较小的程度上,雨果与夏多布里昂的关系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不能同意上述文学史家们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的看法。这显然不是高尔基的看法。高尔基明确地指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上两个不同的潮流,浪漫主义本身又分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不同的倾向。积极的是浪漫主义,消极的也还是浪漫主义,两者都是一般之下的特殊。过去资产阶级文学史家们只看见一般而看不见特殊,上述文学史家们只看见特殊而看不见一般,出发点虽不同,失之于片面性则一。既然同叫做“浪漫主义”,就应该具有浪漫主义的共同特征,即既有别于前此的古典主义和后此的现实主义的特征。这种共同特征正是我们所应该确定的。如何确定呢?只有根据当时文学流派发展与转变的历史事实,定义从来是抽象的,特征却是比较具体的。从历史事实看,作为流派运动的浪漫主义具有下列三种显著的特征。
  第一,浪漫主义最突出的而且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反映上升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对新古典主义的一种“反抗”。浪漫主义派感到新古典主义派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是一种束缚,于是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抒情诗方面,就是小说和戏剧也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法国文学批评家们有时把浪漫主义叫做“抒情主义”。由于主观性特强,在题材方面,内心生活的描述往往超过客观世界的反映。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特别多,自传式的写法也比较流行。由于当时作家个人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比起过去古典作品来,浪漫派的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所以席勒把“浪漫的”和“感伤的”看作同义词。这些特点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夏多布里昂的《阿达那》和《越勒》,拜伦的《哈罗德游记》以及雪莱的抒情短诗里都可以找到典型的例证。这种自我中心的感伤气息在消极的浪漫主义作品里更为突出,有时堕落到悲观主义和颓废主义。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往往使浪漫派作家们在幻想里讨生活,所以这时期的作品比起过去其它时代,都较富于主观幻想性。积极的浪漫主义派多半幻想到未来的理想世界。例如雪莱的《普洛米修斯的解放》;消极的浪漫主义派则幻想过去的“黄金时代”,例如梯克的仿歌德的《威廉·迈斯特》而作的《弗兰茨·希特巴尔德的漫游记》。
  其次,浪漫运动中有一个“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说明浪漫主义在接受传统方面,特别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名词就起于中世纪一种叫做“传奇”(Roman)的民间文学体裁。在德国和在英国,浪漫运动的活动都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德国的赫尔德,阿尔尼姆,布伦特诺和格林兄弟,英国的麦克浮森,波赛和斯考特等人在这方面都做过辛勤而卓越的工作,对浪漫派诗歌起了深刻的影响。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特点在想象的丰富,情感的深挚,表达方式的自由以及语言的通俗。这正是浪漫主义派所悬的理想。此外,对中世纪的崇拜也还有民族因素和民主因素在内:民间文学是各国自己的民族传统,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它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符合当时的民主要求。海涅把“回到中世纪”看作浪漫主义的定义,足见这是浪漫主义作为流派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消极的浪漫主义派的口里,“回到中世纪”却有一个反动的涵义,就是回到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第三,浪漫运动中还有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卢骚早已提出的。卢骚的“回到自然”有回到原始社会“自然状态”的涵义,也有回到大自然的涵义。浪漫主义派继承了这个口号,主要由于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崇拜自然的风气是产业革命的一种反响,产业革命在英国先发生,所以英国浪漫主义有一个感伤主义的前奏曲(后来在其它国家里也有类似情况);感伤主义的诗歌和小说大半是对农村破产的哀挽,对城市腐化的诅咒和对于大自然的歌颂。从此自然景物的描绘成为浪漫主义文艺的一个特点。崇拜自然在当时还是一种新风气,据说在拜伦的《哈罗德游记》问世以前,欧洲人从来不曾歌颂过大海的美,也很少有人去游览威尼斯。自然景物的描绘替浪漫主义作品带来了绚烂的色彩和“异方的”情调。自然崇拜也和当时流行的泛神论(神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有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在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作用)在浪漫派诗歌中也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消极的浪漫主义里,泛神主义往往流为神秘主义,“回到自然”也成为逃避现实的另一种说法。
  浪漫主义的特征当然还不仅此,不过上述三点是主要的,其中首要的是第一点,即反映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对主观情感和幻想的侧重。这些特征是积极的和消极的浪漫主义派所共有的。所以还是有一种统一的浪漫主义的风格,这并不妨碍这两派在显出这些共同特征之中仍各有不同,不能因特殊各不相同而就否定一般。
  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一八三○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便已过去。资产阶级已取得了统治权,浪漫主义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给现实主义了。
  作为流派,现实主义在西欧是静悄悄地走上历史舞台的,不像浪漫主义那样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和它的敌对派别(新古典主义)进行过长期的激烈的斗争。它的最大成就是在小说方面,而它的发展达到最高峰是在法英俄三国,法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出现在一八三一年,英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出现在一八三六到一八三七年,俄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果戈理的剧本《钦差大臣》,出现在一八三六年。所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可以确定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时期。不过在批判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前,还有一个素朴的现实主义的前奏曲。例如在英国,菲尔丁和简·奥斯丁在小说方面,乔治,克拉布在诗歌方面,就已显出现实主义倾向,对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起过直接的影响。被尊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狄更斯和萨克雷以及果戈理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文学。原来“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在哲学领域里虽然从中世纪起就经常出现,而在文学领域里,它首次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索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5)论文里,在这部论文里“现实主义”是作为“理想主义”的对立面而提出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就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对立,也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所以席勒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就是古典主义,而不是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是到高尔基才提出的。就连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来标明流派也是很晚的事。在一八五○年,当批判现实主义高潮已开始过去的时候,有一位法国小说家向佛洛里(Cham…fleury)才初次用“现实主义”(Realisme)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法国画家库尔柏(Courbet)和多弥耶(Daumier)等人附和他的主张,办了一个叫做《现实主义》的刊物,才出了六期就停刊了。(3)当时主要口号是“不美化现实”多少受到冉伯伦等北欧大画师的影响,福楼拜也常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版(1857)被过去文学史家们称为现实主义在法国的胜利.其实法国现实主义到福楼拜已接近尾声而过渡到左拉的自然主义了。从这番对名词起源的说明,可以见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流派运动,是由自发的逐渐变成自觉的。
  这种由自发到自觉的情况在几个主要国家里也不尽相同。英国现实主义运动几乎自始至终都是自发的,它不曾和敌对派浪漫主义进行过公开的斗争,没有提出过明确的纲领,也见不出有什么哲学思想的基础。法国现实主义从早期就受过孔德的实证哲学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影响,纲领比较明确,自觉的程度较高。俄国现实主义由于结合到当时农民解放运动,一开始就以对浪漫主义和“纯文艺”进行斗争的姿态出现,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制定出一套旗帜鲜明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体系,所以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的运动。关于俄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我们已有专章介绍,现在只以法国为例来说明批判现实主义的性质和它的发展。
  在法国,现实主义虽然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反抗而出现,但远不如前一时期浪漫主义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抗那样尖锐而明确。一般地说,法国现实主义派作家并没有完全和浪漫主义划清界线,他们有许多人是由浪漫主义转到现实主义的。例如第一个现实主义的代表司汤达的《拉辛和莎士比亚》曾被某些文学史家称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宣言”。(4)其实这部论文是攻击新古典主义而维护浪漫主义的。他的小说无疑地有现实主义的一面,但是也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巴尔扎克也是如此。所以在法国人自己写的文学史里(例如朗生的《法国文学史》),司汤达和巴尔扎克都归到《浪漫主义的小说》章: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德斯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里也把他们归到《法国浪漫派》一卷里。
  其次,法国现实主义不但朝过去看没有和浪漫主义划清界线,朝未来看也没有和自然主义划清界线。福楼拜有一段话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都同意称为“现实主义”的一切东西都和我毫不相干,尽管他们要把我看成一个现实主义的主教。……自然主义者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我所鄙视的,我所苦心经营的一切也是他们漠不关心的,在我看来,技巧的细节,地方的资料以及事物的历史精确方面都是次要的,我所到处寻求的只是美。(5)
从此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法国现实主义到了福楼拜时代才正式当作一面旗帜打出,才多少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他的门徒要推他为“主教”。其次,这个现实主义是与自然主义混为一事的。福楼拜所说的:“他们”是指在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派。这个自然主义派还自认是现实主义派。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法国现实主义一开始就有自然主义的倾向。过去法国人一般都把现实主义看作自然主义。朗生在《法国文学史》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