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
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繁简得当,目的明确,且有一定实际
意义,而绝不是依教学的时间顺序,简单地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就
能完成的。它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
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这种方式的结尾,
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如在
讲完气体性质的一单元最后结尾时,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在学生面
前有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程越来越多。如何记忆诸多公式?诸多规
律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而草率地以讲解例题或强调规
律如何运用等内容做为本节课的结尾,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出现混
乱。因此不妨占用十几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将有关知识内容系统
地指顺如下:


通过这样总结归纳的结尾,使学生对气体的性质有了较为系统的了
解,既突出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采用总结归纳式的结尾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
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可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总结
归纳,教师帮助修改宪善。使学生在系统地接受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学习能力。


2.练习巩固式
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章节的教学对引出概念,得出规律并非难事,
而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却非易事。练习巩固
式结尾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通常是针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
律时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典型练习题,在课堂结尾时,用几分
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小测验等手段实施,从而完善学生对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这种形式的结尾适用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对某些概念、规
律发生误解的情况。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f=μN 后,
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且马上要下课了,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
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及各量的物理
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
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弄清物体对斜面
的压力N 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和物体
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从而加深对f=μ·N 中N 的理解。
又如教师将黑板擦按在竖直黑板上,问学生:“设板擦重为0。2 牛顿,
手对板擦的垂直压力为5 牛顿,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

0。5,则此时黑板对板擦的摩擦力f 为多大?”。由于学生对f=μ·N
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所以不少学生会很快算出f=0。5×5=2.5 牛顿
等错误答案。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分析,则可使学生在盲从中顿悟,在
倦怠中再次振作,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f=μ·N 的消化和理
解。
可见,这样的结尾,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全面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
主要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了
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教师切准学生“脉膊”,把握教学进程。

3.比较识记式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
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
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
象。比较识记式结尾就是依据上面所述,将本节课讲授的不同概念规律
或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
帮助学生加速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种方式的结尾,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
或学生常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学完二力平衡后,学生对二力
平衡表面的内容并不难理解、记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实际
应用中,由于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常将其与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相混淆。若等学生出现问题时再强调这二者的不同,则不如亡
羊之前先补牢,这样在刚刚接受新知识后,比较与旧知识的不同点,由
于新知识的印象深刻,故有省时且收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二力平衡
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采用如下列表比较式的分析则可使学生准
确地找到这两个易混概念的“分界线”,帮助学生加对深平衡力和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等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这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不同点相同点
力涉及的物体力的存在条件力的性质两个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的两个力
任何一力不依
赖于另一个力
而存在
可非同种性

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
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的两个力
两力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必是同种性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比较电容与电阻串并联的特点,重量与质量,
功与能,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等。如此结尾,
同中求异使和谐的物理规律显示出奇异;异中求同,使奇异的物理现象
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4.设疑伏笔式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或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后
自行探讨,或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在学生们感
到言而未尽之时收住话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
愿望结束一堂课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
学习的兴趣。

这种结尾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突出承
上启下作用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物理知识的理论,又有
生活经验的实践中去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如讲
光的衍射时,可用这样的问题结尾:“如果光的波长比一般声波的波长
还长,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学生可根据光的衍射的条件及其规
律,并结合声波衍射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若光的波长很长,
则衍射现象会到处可见,那么住房将无阴、阳面之分;“大树底下好乘
凉”、“形影不离”之类的俗语将成为谬论;衣服的颜色也将失去意义。
通过这样发散的想象,由于“夸大”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使
学生对本来较抽象的光的衍射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活跃学习气氛。

又如光电效应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后对光的粒子性有了一定的
认识,如果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只强调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光的粒子性,则
会由于因教学内容和课堂小结都较抽象,而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
而小结的收效也欠佳。因此可利用前面学习过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而对
光的波动性有一定了解的条件,设下这样的设问:“你现在对光如何认
识,你是支持牛顿还是支持惠更斯?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设疑结尾,
一方面提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
索,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
规律埋下伏笔。

5.启导预习式
每节物理课虽可自成“体系”,但作为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仅是整
个物理学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一个片段,它与前后章节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关系甚密,不易分割。


因此在设计结尾时要通盘考虑,在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的同时,对
新课的预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导预习式结尾的设计应根据下次课要学
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拟预习提纲,交给学生。使他们预习时能够抓住要
点,有的放矢地学习,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

如:在高一“圆周运动”一节的结尾时,教师可设计预习提纲如下:

①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为什么不断发生变化?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
心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向心加速度a= 
VR2 
=ω2R,它与半径是

成正比还是成反比?⑤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通过课后预习,学生们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了
初步了解,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使学生引起了注意,不易理解的难点上
课时可集中精力突破。显然,成功的预习启导伴之学生自己的努力,定
会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6.首尾照应式
有些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
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
做到悬念不悬。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又
照应了开头,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

由于首尾的照应,所以这种结尾通常用于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的教
学,即只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便可解决、消除引课时所设下的悬念。
如:“光的色散”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这样开头:“天空为什么像蓝
色的海洋?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更火红?如果你乘宇宙飞船到达了
周围没有空气的月球之上,此处你看到的太阳还是火红的吗?见到的天
空还是蔚蓝的吗?”针对这一开头,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光的色散
规律去思考分析上述问题,会发现月球上的太阳竟然与地球上颜色不
同,太阳悬挂的天空居然一片漆黑。学生们必然会为得到新奇的答案而
惊喜万分。

这种结尾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享受到解决问题、消除悬念的无穷
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
积极的影响。

7.激发兴趣式
激发兴趣式的课堂结尾,就是结尾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或演示一些
有趣的小实验,或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或组织小型智力竞赛,或
让学生猜几个谜语,(谜底与所学物理内容有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环境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寓知识的理解应用于娱乐之中,使学生感
到物理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

由于这种结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一般应用于知识密度较大且比
较抽象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能在四十几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通过娱
乐性的课堂结尾,既进一步理解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精神上
得到适当的放松,大脑得到调剂,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精神上的
准备。如初中学生学习密度时,就不像学习测量、运动和力那样直观,
若在这样紧张、抽象的一节新授课即将结束之际,仍不给学生喘息之机,
而重复强调抽象的密度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则对初中生来讲,不免会出


现厌烦情绪。但若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智力竞赛题:“副食店的售
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提子,而给一位顾客用盛酱油的提子盛了一
斤花生油,顾客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一斤。’售货员
却不高兴地说,‘我用一斤的提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一斤
呢?’那么到底油盛够一斤没有?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不对
此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既活跃了课堂的紧张气
氛,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又如:“电磁波”一课的结尾,设计几个谜语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比
赛。要求猜出谜底,并说出其物理意义。①景德镇(磁场)②来无影,
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电磁波)③风平浪静(微波)④七天七夜
(周期)⑤归途(回路)⑥绘声绘色(传真)⑦情绪不安(波动)

如此结尾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寓增长知识于娱乐之中。

三、设计课堂结尾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

无论以哪种方式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都应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
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的探索、研究
和讨论上,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

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学理论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