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转变过程。起初,他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本来就矮小的身材,好象突然又缩短了一截。一天,军官大队丁山政委、俘管处教育科王奈庆科长和李正凌翻译找他谈话,举出大量事实和《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启发开导他认识美军入朝作战的非正义性,以及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危害性,也谈到这次长津湖战役,美军共伤亡13916人,损失巨大。志愿军第9兵团也伤亡好几千人,尤其是第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5连,在新兴里战斗中,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在雪地里,最后全部冻死。在事实面前他终于醒悟到战争实在是万恶之源啊!通过这次谈话后,他真正开始了从“对立、寡言、怨天”向“友好、健谈、自咎”的转变。1951年12月初,由英国记者温宁顿、法国记者贝却迪和香港记者朱启平三人架构的“老爸圣诞行动”,更使他感到起死回生、前途有望。在这个行动中,美联社通过该地下通道给诺埃尔送来了一架德国产林哈夫牌新型新闻镜箱、一架闪光灯、一大盒散页新闻胶片、一张精美的圣诞贺卡、一封慰问信、一份委托书、一幅诺埃尔夫人的近照。让诺埃尔惊喜万状的是,在这张照片中,那只他日思梦想、失散已久的宠物——德国牧羊犬居然就在他夫人的身旁!美联社的慰问信中说:“等你回家之日,它会对您汪汪叫个不停的。”他读毕信,热泪涔涔,感慨万分。是的,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犬通人性,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犬对主人忠贞不移,同时也倍受人类宠爱。老百姓常常以可爱的犬作为小儿的昵称。“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犬机警、勇敢、忠诚、听话,有非凡的嗅觉(相当于人的2万倍)、听觉和记忆力,在人类文明中,也常有惊人的业绩。而德国牧羊犬是世界上四百多种犬品种中最佳的一个品种,有“万能工作犬”之美誉,因此最受诺埃尔宠爱。古希腊荷马诗人在《奥德赛》史诗中,记述了:“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Odysseus)历经10年漫游后,重返家园时,发现只有他忠实的狗儿和一个仆人还能认出他来。”而这位在“战地乐园”漫游了3年,因祸得福的诺埃尔,回到家时,想必那只爱犬也定会欣喜若狂地对他汪汪地大叫个不停。朝鲜停战后,他被遣返回国,美国当局迫于正义舆论的强大压力,没敢对他进行迫害。美联社称此事是“一个了不起的插曲”(详见本书第八章)。


“奥运会”上幕后英雄(2)


  普雷斯顿·E·里奇,美国得克萨斯州安东尼奥城人。被俘前为美军陆军第二师503野炮营A连一等军士。这次他被特批为运动会筹委会秘书组组长、大会记者、战俘营“和平委员会”主席、战俘营《走向真理与和平》英文报刊和运动会《奥运纪实》日报的主编,在大会创办的《奥运纪实》上,向各战俘营学员报道大会实况。他在一篇综合报道中写道: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真可说在世界战俘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里奇同时也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43年入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反对法西斯的激战中,为美国立过战功。朝战爆发后,当时30岁的他随美军陆军第二师503野炮营A连入朝,在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中,他于1950年12月1日在朝鲜清川江地区军隅里被志愿军第40军俘获(据'美'比利·C·莫斯曼《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潮涨潮落》一书记载:至12月1日,美第二师编制18000人,战后只剩下8662人,重装备丢失殆尽。),被押送到志愿军俘管处第五战俘营。在战俘营里,令他最感慨不已的是:《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宣称人类所有人都有权享受各种基本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人身安全、参加选举、工作、受教育等权利,以及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该宣言还是由我们美国人权委员会起草的哩。虽然美国一直自我标榜:美国治国原则是人人生来平等,人权不容侵犯,法律至高无上。但实际上种族歧视、阶级压迫、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美国比比皆是。然而,中国军队对待白人、黑人、不同肤色的民族一律平等、宽待,毫无歧视虐待。身为黑人的他,深切感到在战俘营里,才第一次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这与美军相比,尤其是与德寇相比,形成鲜明的“人权反差”。因此,他自言自语道:“现在的我与其说是被俘了,还不如说是被解放了。”随后,他在俘管干部进行“拥护和平,反对战争”教育的启发下,逐步对朝鲜战争的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1951年7月10日朝战双方的“停战谈判”开始举行,学员们欣喜若狂。但由于美方的百般刁难,千方阻挠,谈判陷入僵局,特别是美军在1951年8月18日开始“夏季攻势”和随后的“秋季攻势”,使战火更加升温,学员们感到回家无望,又逐渐心灰意冷。1951年10月,学员们在里奇的倡议下,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和平委员会”,而且,里奇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其宗旨就是“拥护和平,反对战争”。1952年1月美方又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朝鲜实施“细菌战”,在这种形势下,又是里奇建议创办了《走向真理与和平》英文期刊,并被委派为该报刊的主编,每两周出版一期,直到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他说:“这份报刊紧紧把握住了一条重要原则:求真务实,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我也很喜欢它,因为我是一个超级体育迷,我很想知道美国各种体育比赛的结局。”的确他是一位超级体育迷,“战俘营营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第一个动议而获得此美名的。朝鲜停战后,虽然他回国了,但我们一直对他追求真理与和平的可贵精神十分敬佩和深切怀念。十分遗憾的是,这位和平战士回国后,居然被美国军方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他20年徒刑!


“奥运会纪念册”珍本(1)


  1953年,志愿军俘管处应学员们的请求,由俘管处翻译应琳和《奥运纪实》主编'美'普雷斯顿·E·里奇具体策划,还特意铅印了一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1952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纪念册》(英文版)。本纪念册中的每个字都是由战俘执笔并为他们自己而写。作者均为1952年11月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的参与者和报道者。许多内容都是首次在运动会期间出版的专题日报——《奥运纪实》中发表的。
  运动会的大会记者'美'乔治·R·阿特金斯(Atkins;George R。 军号:RA15232355)为该纪念册亲笔撰写了序言,全文如下:
  记忆的珍藏
  我十分荣幸地向你们介绍这本珍贵的纪念册。这本通过照片讲述的故事展示了1952年我们在北朝鲜战俘营营际奥运会期间的精彩场面。每一页都将带你重温那次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运动会。
  从11月15日开幕式的那一刻直到11月26日的闭幕式,我们目睹了运动场上精湛的表演、兴奋的场面、饱满的热情、真诚与执着的运动员精神、以及洋溢在众多国籍运动员中的友好情谊。
  对于你们没有机会参加这一盛会的人来说,以下就是此次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的真实写照。但我还想为那些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而忘我工作的人说上几句。他们是拉拉队长、裁判、记者、摄影师、表演者、旗手以及其他许多默默无闻、干劲十足地履行自己职责、并确保一切运行顺畅的人们。为运动会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赞颂。
  能够举办这一令人难忘的盛会,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积极态度。没有他们的努力,如此宏大之举是不可能完成的。俘虏我们的人自始至终表现出无可挑剔的协作、宽容、热情与无私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个被俘者来说,宽大政策早已超出了宽大的界限,而被兄弟之爱所取代。为运动会提供的物资和各种丰富的奖品和奖励足以证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成功举办首届战俘营营际奥运会而表现出的诚意。
  本纪念册象征了全人类的真实愿望,即以兄弟精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没有恐惧、仇恨、恶意或对抗的世界中。在这里你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信仰和不同肤色的人们,自始至终沐浴在运动会的和谐气氛之中。
  是的,正如本纪念册所表明的那样,1952年的战俘营营际奥运会是极为成功的,并被证明在公平意识、优秀的运动精神和兄弟情谊等方面成为一本十分有价值的教科书。多年之后,无论何时何地拿起这本书,你们都将难以抑制那种激荡在你们心中的复杂情感。因为你们在这里所拥有的是金钱难以买到的。本纪念册是你们真正的纪念品,是不会随时间而消失的宝贵财富,是你们与过去的纽带,是开启你们战俘史的最佳钥匙。
  下面选登纪念册中的三篇文章:
  奥运颂
  
  作者:'美' 小勒鲁瓦·卡特(军号:RA16279986)
   
  你知道么!在等待之中,
  52年的奥运会向我们走来。
  如果你有时间,
  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在一个大大的田径场上我们相遇,
  漂亮的布置,难以置信,
  在飞扬的旗帜和雄壮的音乐下,
  所有运动员步入了会场。
  战争中的俘虏,除非是在梦中——
  谁能见到这样的场面?
  各个国家的人来测试他们的能力,
  不是在战争的杀戮中,
  而是在体育竞赛中。
  那天,主席说:
  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
  获得的不止是奖品,而是
  我们锻炼了身体,坚定了信念。
  作为诗人,我非常同意,
  他的讲话非常有意义。
  我相信,我肯定,
  你也能听到他的话语。
  


“奥运会纪念册”珍本(2)


  开幕式开始,火炬点燃。
  群情激昂,是的!
  运动员离开了场地,运动会开始,
  欢呼声鼎沸,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100米跑,啊,我好丢人!
  与那些应当提起的人相比。
  相信我,每人跑得都很快,
  我高度赞扬他们,
  从第一名到最后一个!
  拳击手也没什么问题,
  他们同样让观众高声欢呼,
  虽然我们第五战俘营获得了冠军,
  我还要对失败的人叫好。
  我还要叫三声好,
  为了志愿军。
  他们每天都在帮助我们,
  从过去到现在。
  最后我还想说:
  当运动会在进行,我们的友谊在成长,
  虽然第三天过去了,
  我们快乐地在一起,我们不是朋友么?
   
  《奥运纪实》
  1952年11月18日 
  400米让伊格尔斯成为双料冠军
  记者:'英' 唐纳德·卢卡斯(军号:5773471)
  跳远冠军'英'安东尼·P·伊格尔斯,这个脚上长了翅膀的小伙子今天又为自己的营区争了光。他以1分1。1秒的成绩又获得了400米的冠军。
  在这之前,在半决赛上他已经以1分1。2秒的成绩出色地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在那次赛后我采访他时,他说:“实际上能获得第二名我就心满意足了,为决赛保留实力。但快到终点时我还是忍不住加把劲,使自己第一个撞线。”
  伊格尔斯在决赛上的表现非常出色。在第一圈时,他好像满足于自己位于第四的位置,但后来恰倒好处地跑到了第三的位置,然后是第二。当他们跑到第二圈的第三个拐弯处时,伊格尔斯超过了尹丙基,最后他轻松地获得了第一。
  和我一起站在终点的'美'摄影记者福兰克·诺埃尔说:“如果你不知道伊格尔斯的风格,他会让你为他捏一把汗!”
  我本想采访伊格尔斯,但赛后第一战俘营的小伙子们兴奋地把他抬上了肩膀,在所有观众的欢呼声中、在'英'亚历山大·布鲁斯的带领下绕体育场转了一圈,我根本无法接近他。他们显然为他感到骄傲。
  《奥运纪实》 
  1952年11月19日


史 无 前 例


  作者:'美' 比利·J·莱斯曼(军号:USMC1152336)
   
  能作为一个战俘参加1952年的战俘营奥运会,我感到非常愉快。战俘被允许开真正意义上的营际运动会,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这次盛会期间,每个战俘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这包括运动员和看台上为自己的队伍欢呼的观众。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管理部门花了大量的精力,把这场运动会组织的非常成功和完美。
  场地是由南朝鲜战俘布置的,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了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