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典主义。诗歌内容多是对神的崇拜,男女爱情,贵族的宫廷生活。但是从
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传入之后,内容发生变化,描绘大自然,追求返朴归
真,歌颂自由。
贡戈拉主义的诗歌创作,主要在17世纪的诗坛上占领统治地位,内容
上表现男女情爱,人对上帝的爱,在风格上追求绮丽文风。其代表性诗人卡
洛斯·德·西格恩萨——贡戈拉(1645—1700年),是墨西哥著名诗人,创
作了 《印第安的春天》、《帕提亚的胜利》等贡戈拉式的诗作。厄爪多尔诗
人哈辛托·埃维亚(1620—?),也是贡戈拉主义诗人,在西班牙出版了《哈
辛托·埃维亚诗歌集锦》。
克维多警句主义诗人胡安·德尔巴斯(1652—1679年?),出生于西班
牙,后随父迁居到秘鲁。他创作了讽刺诗、戏剧、散文等。其代表作是《帕
纳索斯的牙齿,医生们的争战,医药的威力,无知的功绩。公诸于世者:胡
安·卡维埃斯,一个从医生误诊之下奇迹般地逃生的病人。谨向光荣的圣罗
克的庇护神致谢;这位圣者是两者一路货色的医生和瘟神的保护神。作者谨
将本书献给死神——医生的女皇,他们以人命向她威严的权柄献祭,以叙死
人和病人作为健康的贡赋》。
17世纪最重要的诗人是索尔·胡安娜·德拉·克鲁斯(1651—1695年),
墨西哥人,父母为土生白人。她的文学创作有诗歌、戏剧、散文等。1689年,
在西班牙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唯一女诗人的缪斯洪流》,引起了很大反响,
她在西班牙和美洲文学界被认为是新大陆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她还创作了两
部情节喜剧《家庭的责任》、《爱情更是迷宫》;还有宗教圣礼剧、独幕笑
剧等。诗歌创作是她主要的创作活动。索尔·胡安娜对各种诗歌艺术都很熟
悉,有自由诗、抒情诗、十四行诗、采自民间的叙事诗、谣曲等。诗歌代表
作是长诗 《初梦》(1698年);全诗975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求知欲,运
用回忆和想象,把数学、生物、物理等进行形象化,又杂糅以神话传说,表
现光明必胜黑暗、知识必胜愚味的主旨。
洛可可风格的诗人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贝雷斯·拉特隆·德·格瓦
拉(1721—1781年),是哥伦比亚的宫廷诗人。他以华丽虚饰的词藻描绘宫
廷贵族奢侈放荡的生活,极尽宫廷贵族的纵情淫逸生活描述。这也是巴罗克
——贡戈拉与洛可可之间的区别,前者侧重于“孤寂”的表现;后者着力于
王宫贵族的生活,表现上流社会的享乐。
… Page 57…
新古典主义诗人曼努埃尔·德纳瓦雷特(1768—1809年),以优美的笔
法描绘了墨西哥的风光。古巴诗人曼努埃尔·胡斯托·德鲁巴尔卡瓦(1769
—1805年),支持古典主义创作原则,艺术风格朴素无华。曼努埃尔·德·塞
盖伊拉·依·阿兰戈 (1764—1846年),创作了诗歌、英雄史诗、讽刺诗、
田园诗。代表作《菠萝颂》取材于神话故事,叙述了菠萝如何历尽艰险登上
奥林匹斯山的故事,描写了热带秀丽景色。
戏剧文学,是拉美殖民文学的重要形式。17世纪虽然产生过一些宗教戏
剧,但并不是真正创作的戏剧。这时土生白人还没有人敢于创作悲喜剧、喜
剧,只写了一些幕间插科打诨的短剧。其时西班牙戏剧作家维迦、卡尔德隆
等人作品已经传入拉美,整个17世纪西班牙都处于戏剧文学繁荣时期,但
拉美殖民地只是移植西班牙的戏剧作品,没有胆量自己创作。在卡尔德隆死
后,从1681年开始,西班牙戏剧文学衰落,这时拉美的文学才开始。18世
纪,戏剧亦如诗歌,从巴罗克转向洛可可,后来又出现新古典主义。美洲土
生白人创作的平民风俗戏剧则更为人注意。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仍然占主导地
位,欧洲的唯理性主义与科学已进入拉美,但作家们不大敢接受,表现出思
想上的动摇。18世纪后期,拉美各大城市建起了很多豪华的宫廷剧院。外国
作家除了卡尔德隆仍然受欢迎之外,法国的莫里哀、博马舍,意大利的哥尔
多尼、梅塔斯塔齐奥等,也受欢迎。
佩德罗·德贝拉尔塔·巴尔努埃沃(1663—1743年),秘鲁作家,知识
渊博,对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的思想深表赞赏,但又同时以经院哲学进行研究
和创作。因此他的戏剧作品具有神秘而灰蒙蒙的格调,情人没有热情,坏人
不坏,好人不好。作品有《爱情与权力的胜利》、《感情战胜殷勤》。弗朗
西斯科·卡斯提约·寻德拉卡·依塔马约(1716—1770年),秘鲁作家,一
生写过多种风格的喜剧、悲剧、圣礼短剧、开场剧等。在政治思想上完全站
在宗主国一边。《秘鲁的征服》是一部喜剧,作品歪曲历史事实,表现印第
安人甘愿接受西班牙的善意统治。他还创作过历史剧《基督耶稣受难记》。
埃乌塞比奥·维拉(1688—1737年),出生于西班牙,定居于墨西哥。他曾
创作过三部喜剧。《如果爱情胜过艺术,二者皆无分寸》写的是主人公德雷
马克在海岛上的历险记。《西班牙因为一个女人而沦亡》写了西班牙国王因
为贪恋女色,被摩尔人打败,战死沙场,从此西班牙沦落于阿拉伯人的手下。
《西印度群岛上的使徒和一位酋长的殉难》写的是传教士在使徒圣地亚哥的
保护下进行圣战,圣地亚哥骑马与驾着毒龙的魔鬼搏斗。他的作品运用了释
放焰火等舞台技巧。何塞·奥古斯丁·德卡斯特罗(1730—1814年),墨西
哥作家,写过宗教短剧、开场剧等。《修理工》写了一个工匠的贵族梦。开
场剧 《乡巴佬》以土著方言叙述了乡土风情。作品在语言上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成为19世纪的风俗主义文学的源头。圣地亚哥·德华塔(?—1755年),
古巴作家。其作品《花匠王子与假克罗里达诺》是18世纪上半叶拉美有代
表性的喜剧,也是一出巴罗克——洛可可式的才子佳人戏剧作品。作品一味
… Page 58…
以舞台布置、道具、演员服饰的华美取胜,以致于使人忘却作品内容和情节
的发展本身。《女庄园主的爱情》是一部诗歌独幕笑剧,作者不详,演出于
1780年至1795年。下层平民的生活方式、方言土语都被写入了作品,这是
殖民地文学开始走向本土特色的前奏。被学者认为是高乔文学的开端。
散文创作方面,没有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其原因是西班牙王室禁止发行
文学性的散文和小说作品。每当出版小说时需要通过种种检查,一般说来小
说极难通过检查。教会则下令烧毁各种世俗小说。事实上塞万提斯逝世之
后,西班牙的小说创作随即就衰落了。尤其是从17世纪中期开始,真正的
小说创作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就连骑士小说、田园小说在17世纪也屈指可
数。宗主国的小说创作现状直接关系到拉美的小说创作,只能是更为荒芜,
拉美可数的几家出版所都没有出版过小说。但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记事文
学,其作家大多是西班牙第一批征服者的儿孙辈的人。到了18世纪,西班
牙仍然歧视小说,《堂·吉诃德》被称为滑稽英雄散文诗,而不是小说。因
此拉美大陆仍然没有小说创作。记事文学依然作为散文的主流占据文坛。
弗朗西斯科·努涅斯·德比内达·依巴斯古念(1607—1682年),是智
利的征服者阿尔瓦罗的儿子。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幸福的囚禁生
活与漫长的智利战争中的个人原因》。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比内达在一次战
斗中受伤,阿劳乌加人的酋长把他保护起来,免得受到别人的暗算。酋长还
劝其他部落的酋长不要杀死比内达。最后比内达完全养好了伤,安全地回到
了父亲身边。作品抨击了西班牙征服者的野蛮行为,赞扬了阿劳乌加人的善
良真诚。作者以鲜明的善恶观念描述了各种人物。由于比内达读过大量的骑
士小说、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因此这部记事散文作品具备一定的小说技
巧。情节曲折跌宕,语言流畅生动,被誉为西班牙美洲记事文学的优秀作品。
由于作品中有很多内容是批判西班牙殖民者,因此这一作品直到19世纪才
得以公诸于世。
圣·多明哥·德奈依拉(1684—1757年)是阿根廷记事作家。他和古巴
的主教佩德罗·奥古斯丁·莫雷依·德圣达·克鲁斯(1694—1760年)共同
写出了《古巴岛及古巴发展史》,这一书在当时极为著名。何塞·德奥维多·依
巴扭斯(1671—1738年)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委内瑞拉省的征服及人口
史》,叙述了“发现”委内瑞拉到16世纪的历史状况。何塞·马丁·菲力
斯·德阿拉特·依阿戈斯塔(1701—1765年)的《新大陆的钥匙》,抒发了
对古巴的热爱情感。
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埃乌海纽·德圣达·克鲁斯·依爱斯拜赫(1747
—1795年)是印欧混血后裔,拉美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他曾在基多大学
读书,深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影响,在哲学上主张感觉论,
政治上要求美洲的独立。其作品《新卢奇安,或曰聪明才智的唤醒者》,由
九次对话构成,论述了诗歌、修辞学、哲学、神学等,是拉美殖民时期重要
的理论著作。
… Page 59…
五、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
1。清代初、中期文学概述
明末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极为衰败。李自成率军起义,1644年攻入北京,
明王朝寿终正寝。女真族早已在东北建立清政府,定名为满洲。其时,清兵
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先锋,乘机入关镇压了李自成起义。此后,清政府就开始
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全国各地反清复明的斗争风起云涌。直到康熙年间,清
朝才最后统一了全国。统一全国以后,首先采取了恢复农村经济的措施,使
得由于战乱和明末残酷剥削受到破坏的农村经济恢复发展,这样才稳定了社
会,也调和了社会矛盾。由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对外采
取封闭的政策,暂时抑制了外国殖民势力的侵入。到了乾隆时期,经济已经
发展到鼎盛阶段,不仅农业有了相对的发展,城市工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陶瓷、印刷、制盐、矿冶等工业已有了相当规模。其次,清政府加强了中央
集权政治,表面上满汉平分中央政权的权力,但实际上皆由满族贵族把持,
以此推行高压的政治统治。其三,清政府建立科举制度,试以八股文。康熙
17年 (1678年),开博学宏词科,罗致人才,授以官职。与此同时,又采
取压制文人的政策,禁止文人结社,大兴文字狱,以抑制文人思想。
诗文方面,主要表现了反清的民族思想,也有很多诗文描绘了动乱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文人志士不应考,不就官,采取与清政府不合作的态度。中
期诗文多背离社会,流派繁多,作品丰富,但主要是模仿前人的诗文创作,
成就不高。这一时期在诗文理论方面,成果甚丰,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
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也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原名
为绛。清军破南京,于是立志恢复明王朝,故更名炎武。他多次参加抗清斗
争,失败后奔走南北,仍然从事反清斗争。他学识渊博,国家典制、郡邑掌
故、天文地理、经史百家、音韵训诂,无不探渊究委。其著作有《亭林诗文
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其诗甚丰,多
写国家兴亡大事,充满爱国情感与民族思想,表达恢复明王朝的意愿,风格
凄凉沉郁,悲壮激昂。其文不事藻饰,质朴自然,虽然用典,但多贴切。《精
卫》一诗自喻精卫,表述自己恢复明朝的决心:“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期。”①又如《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
雨,老树春深更著花。”②他的诗文具有现实主